英语新闻语篇意识形态的体现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语新闻在世界大众传播媒体中一直居于世界舆论的主导地位,凭借英语这一强势语言,英语新闻在传达信息的同时,也借助其潜隐于语篇内部的多种手段,潜移默化地影响甚至操控受众的思想。
西方发达国家的新闻报道一方面要体现新闻的客观性、真实性等特点,另一方面又受各种政治集团和权利集团的利益驱动,使得新闻语篇能够含而不露地表达各种意识形态内涵。
本文将运用批评性语篇分析和功能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对新闻语篇构建意识形态的主要显性手段和隐性手段分别给以阐释,旨在提高读者及新闻工作者的语言意识和对英语新闻的批评性阅读能力。
批评性语篇认为语言、意识形态和权力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并以各种非文学的大众语篇为分析对象,考察语篇中蕴涵的价值体系或意识形态。
批评语言学将意识形态理解为一个中性概念,它和“人们安排和证明自己的生活方式有关”,作为一个系统的、隐蔽的语义表述体系,意识形态是各类语篇信息组织结构的许多层面的一个,对这一结构的解读正是批评性语篇分析的目的所在。
一、词汇层面的显性手段
词汇是构建意义必不可少的成分,词汇的选择自然是语篇表达意识形态的最为直接的方法。
在写作和言语行为中,意识形态立场促使言说者选取不同类型的词汇,对人物和事件进行命名和描述,体现其对事物的认知和思想情感。
批评性语篇分析视语篇为社会实践的方式,它对语篇的分析强调其产生的社会、文化语境。
其分析的对象既注重语篇的内容也注重组织结构。
对内容的分析还包括存在和暗含信息。
信息可以明确地表达出来,也可以蕴藏在字里行间。
因此,批评性语篇分析关注词汇的意义预设,它起到隐含不能或不便断言的信息或命题的作用,以及言说者在明确表述意义之前的前景化或已经自然化的观点。
可以说,词汇的意义预设或蕴涵对向读者传播并控制其意识形态有一定的作用。
我们举例说明词汇的预设含义是如何传达意识形态的。
今年2月14日,美国电影导演斯皮尔伯格宣布辞去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艺术指导职位,理由是认为我国没有采取积极的态度和做法缓解苏丹达尔富尔地区的人道主义危机。
对此西方有些媒体以我国不关注贸易伙伴国的人权问题为由,对此事给以貌似公允的报道。
美国《华盛顿邮报》2月15号的报道中,引用了我国《环球时报》的在线调查结果,其数据显示,82%的回复同意西方就此事对我国施加压力的原因在于西方对我国的政治偏见。
在报道中,该句为:82percent of respondents believe Western pressure was due to political prejudice against China.句中动词believe即为有预设含义的动词,因believe表明一种未必正确的信念,故该句预设意义可理解为否认西方对我国施压这一原因。
英语具有异常丰富的词汇,对同一事物可以选择多种表达。
词汇将意义进行分类,赋予外部世界以秩序。
通过考察新闻语篇的词汇选择,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写作者的意识形态,
英语新闻语篇意识形态的体现方式
郇怡彬
(周口师范学院,河南周口,466001)
摘要:本文以批评性语篇分析及功能语言学为理论框架,分析了英语新闻语篇表达意识形态的主要显性和隐性手段。
认为词汇的蕴涵及分类是新闻语篇传达意识形态的显性手段,通过改变及物性过程是新闻语篇常用的隐性手段。
关键词:英语新闻;意识形态;批评性语篇分析;及物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G4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877(2008)05-59-02
收稿日期:2008-07-24
作者简介:郇怡彬,女,周口师范学院外语系讲师。
59
揭示出报纸对某事件的明确立场。
澳大利亚人在提到欧洲人对这块大陆的占领时,使用“European settlement”,而把澳洲土著人的迁移说成“black invasion”,两相比较即可看出这样的词汇选择暴露出白人的霸权意识。
新闻语篇中,存在许多由于立场不同而对同一事件或经验加贴上意义对立的词语标签。
如terrorists/freedom fighters(恐怖分子/自由战士),riots/demonstrations(暴乱/示威游行),radical/liberal(激进分子/自由人士)等。
可见,考察新闻语篇对主要过程、人物、事件的描述用词,有助于我们了解作者或说话人的态度或立场。
而词汇分类是大众传播媒体惯用的手法,也是创造或产生歧视的主要途径。
二、语篇意识形态的隐性表达手段
相对于以词汇的蕴涵和选择来实现语篇的意识形态,从功能语言学中的及物性、作格等分析角度考察语篇,能够为我们揭示语篇的更深层意识形态。
这类意识形态的表达手段往往不易为读者察觉,借助功能语言学相关分析方法,可揭示语篇述及事件中的动作发出者、动作发生的原因等。
语言是社会事实、社会实践和社会符号,应能够表达主客观世界的经验,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遣词造句和组织语篇,语言的多功能性质可解释语篇对社会结构和过程的介入作用,即语言可以通过概念功能构成知识和思想体系,通过人际功能帮助形成主体和主体之间的社会关系。
基于这种社会符号学观点,系统功能语言学自然成为批评性语篇分析的适用理论。
批评语言学以语篇为研究语言的出发点,并认为语篇是特定社会文化环境的产物,是一种社会事件。
因此,语篇及其言说者必然会反映其特定社会性和意识形态。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概念功能由及物性体现,用来描述人们的各种经验。
它是一个语义系统,通过把人们在现实世界中的所见所闻、所作所为分成若干种“过程”,对各种行为进行范畴化,并表明各种过程的参加者和情景成分。
功能语言学把人类的行为范畴化归为六类过程:表示动作的物质过程;表示情感、认知和感觉的非动作行为过程的心理过程;标明某物体和另一物体关系或性质特点的关系过程;于心理和动作之间的行为过程;与人言语相关的言语过程;和指某物体存在的存在过程。
语篇对过程类型的选择一般受到体裁和主题内容的影响,对同一事件的描述可能采用不同的过程组合,这取决于说话者的交际意图和他对事件的看法和理解。
因此,选择哪类过程来表示一个真正的过程也具有重要的文化、政治或意识形态意义。
功能语言学认为形式和意义并非一一对应的关系,形式是意义的体现,一种形式可以表示多种意义,一种意义也可有多种形式来体现。
新闻标题对同一件事使用不同的言语过程表达,其意义也出现差异。
Police shoot11dead in Salisbury riot.(《卫报》)
Rioting blacks shot dead by police as ANC leaders met.(《泰晤士报》)
《卫报》将施事者police置于句首主语位置,表达说话者认为它是对句中提出命题的有效的负责任实体,即“警察”是11人死亡的直接责任者。
“泰晤士报”采用了被动语态,整句话突出了受害者,而把责任者放在句子的中间位置。
在英语句子结构中,中间位置最不引人注目,通常把次要信息成分放在此处。
因此,在灾难性新闻事件的报道中,如果作者采用隐去施事者的形式,表明报道者倾向于帮助施事方隐瞒实情或效力于施事方。
又如,英国BBC曾用这样的句子报道警察逮捕犯人时误杀犯人的5岁儿子:The boy died when the policeman’s gun went off.该句属作格结构,也是典型的隐喻表达方式。
它隐去了过程的直接责任者,即施事者,因此避免了过程责任者对过程应负的责任。
试将句子还原为和现实相吻合的一致式表达,则应为:The policeman shot the boy或The boy was shot dead by the police.而报道者把该句分为两个过程,用并不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when”将两者联结在一起。
结果,男孩由受害者变成了行为者,警察开枪的命题置于从句中,降低了该信息的重要性。
最后选择动词短语“went off”使得过程的行为者变为“枪”,即杀害男孩的是枪而不是警察。
新闻英语中通过重组并选择及物性过程,可达到隐去动作后果责任者的目的,使新闻报道得以转移读者关注重心,隐瞒事实真相并对读者施以意识形态操控。
从对英语新闻传达意识形态的主要方式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考察英语新闻的意识形态可以从其词汇意义和选择入手,词汇的蕴涵意义和分类是构筑语篇意识形态的基本方式。
而新闻语篇通过改变及物性过程类别,则可模糊语篇中命题的施动和受动关系,从而达到掩盖事实,控制读者意识形态的目的。
需要指出的是,语言表达意识形态的方式多种多样,除本文谈及的词汇和及物性过程调整手段外,批评语言学中语篇引述语、语篇互文性等角度的分析都可用于考察语篇意识形态。
□
参考文献:
[1]Halliday M. 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Edward Arnold,1994.
[2]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等: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辛斌:批评语言学:理论与应用,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