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闪烁探测器.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塑料闪烁体 苯乙烯(单体)+ PPO + POPOP, 聚合成塑料。
5、光的收集
1) 反射层 在非光子出射面打毛,致使光子 漫反射,并再衬以或涂敷氧化镁 或氧化钛白色粉末。
2) 光学耦合 为防止光由光密介质到光疏 介质发生的全反射,用折射
系数 n 1.4 ~ 1.8 的硅脂(或
硅油)。
3) 光导 常用于闪烁体与光电倍增管的尺寸 不符或其它特殊需要。
以NaI(Tl)为例:
对β 粒子 Cnp 13%;对α 粒子 Cnp 2.6%
光能产额:
Yph

nph E
光子数 MeV
nph为产生的闪烁光子总数。
发光效率与光能产额的关系:
Y ph

n ph E

E ph hv

1 E

C np hv
以NaI(Tl)为例 对1MeV的β 粒子,发射光子平均能量 h 3eV
3、闪烁体的物理特性
1) 发射光谱
特点:发射光谱为连续谱。各种闪烁体都存在 一个最强波长;要注意发射光谱与光电倍增管 光阴极的光谱响应是否匹配。
2) 发光效率与光能产额
指闪烁体将所吸收的射线能量转化为光的比例。
发光效率:Cnp

E ph E
100%
Eph闪烁体发射光子的总能量;
E入射粒子损耗在闪烁体中的能量。
9.2 光电倍增管
1、PMT的结构——光电倍增管为电真空器件。
1) PMT的主要部件和工作原理
半透明光阴极 光电子轨迹
入射光
真空壳
聚焦电极 打拿极
阳极
2) PMT的类型
(1) 外观的不同
(2) 根据光阴极形式
(3) 根据电子倍增系统 聚焦型
Y ph

0.13 3eV

4.3 104
光子数 MeV
3) 发光衰减时间
受激过程大约 109 1011 Sec 退激过程及闪烁体发光过程按指数规律
对于大多数无机晶体,t时刻单位时间发 射光子数:
nt


n0e

t

τ为发光衰减时间,即发光强度降为1/e所
需时间。
由总光子数
nph
(2) 荧光光子被收集到光电倍增管(PMT)的 光阴极,通过光电效应打出光电子。 (3) 电子运动并倍增,并在阳极输出回路 输出信号。
闪烁探测器可用来测量入射粒子的能量。
9.1 闪烁体
1、闪烁体的分类
1源自文库 无机闪烁体:
无机晶体(掺杂) NaI Tl , CsI Tl , ZnSAg
玻璃体 LiO2 2SiO2 Ce (锂玻璃)
导带上的自由电子和价带空穴可以复合成 激子,相反,激子也可以受热运动而变成 自由电子-空穴对。
退激过程将可能发出光子,也可能变成晶 格振动能而不发光。
出现的问题:
A)对纯离子晶体,退激发出的光子容易被 晶体自吸收,传输到晶体外的光子很少;
B)由于离子晶体禁带宽度大,退激发出的 光子能量为紫外范围,一般光电倍增管的 光阴极不能响应,这些发射的光子不能被 有效利用。


n0e
t

dt

n0
0
得到:
n t nph e t

对于大多数有机闪烁体及若干无机闪烁体 的发光有快、慢两种成分:
n t
nf
t
ns
t

nf

e
t
f
ns
e
t
s
f
s
快、慢两种成分的相对比例随入射粒子而 变化 。
4、常用闪烁体
纯晶体 Bi4Ge 3O12
BGO
2) 有机闪烁体:有机晶体——蒽晶体等; 有机液体闪烁体及塑料闪烁体.
3) 气体闪烁体:Ar、Xe等。
2、闪烁体的发光机制
1) 无机闪烁体的发光机制
激活剂
重点分析掺杂的无机晶体,以NaI(Tl), CsI(Tl),CsI(Na)属于离子晶体等为最典 型,又称卤素碱金属晶体。
晶体中电子的能态不 再用原子能级表示, 而用“能带”来描述。
晶体的发光机制 取决于整个晶体 的电子能态。
禁带
导带 价带
激带
对于离子晶体,辐射射入闪烁体使晶体 原子电离和激发。
结果使得价带中的一些电子由原来位置跃 迁过禁带而进入导带,成为自由电子,同 时在价带中形成空穴。(电离)
电子也可能跃迁到较低的激带,这时产 生的电子-空穴对称之为激子。激子只 能在晶格中束缚在一起运动。(激发)
③ 激发态是亚稳态,电子可以在此状态保持一 段较长的时间,像掉入陷阱一样。 这些电子可以从晶格振动中获得能量,重新跃迁 到导带,然后再通过发射光子而退激,因而发光 的衰减时间较长,称之为“磷光”。
2) 有机闪烁体的发光机制
有机闪烁体的发射光谱和吸收光谱的峰值是分 开的,所以,有机闪烁体对其所发射的荧光是 透明的。但发射谱的短波部分与吸收谱的长波 部分有重叠,为此在有的有机闪烁体中加入移 波剂,以减少自吸收。
NaI Tl 发光效率高,Z,高,适宜于射线
探测。易潮解,须仔细封装。
CsI Tl 不潮解,价贵。
ZnSAg 将 ZnSAg 粉末加1%有机玻璃粉末
溶于有机溶剂涂于有机玻璃板上, 透明度差,薄层,测α,β粒子。
有机液体闪烁体 溶剂(二甲苯)+发光物质 (PPO)+移波剂(POPOP)。放 于玻璃或石英杯中。
解决办法:在晶体中掺入少量杂质。
称为“激活剂”的杂质在晶格形成特殊的 晶格点,并在禁带中形成一些局部能级。
选择合适的杂质,使它的激发能级比晶体 的导带、激带低,而基态比价态高。杂质 能级成为发光中心。
由于杂质的电离能小于典型晶格点的电离 能,原子受激产生的电子、空穴将迅速迁 移到杂质能级的激发态和基态,即使杂质 原子处于激发状态。
第九章
闪烁探测器
Scintillation Detector
闪烁探测器是利用辐射在某些物质中产生 的闪光来探测电离辐射的探测器。
荧光 光子
反射层 窗
光电倍增管 (打拿极) 分压器
前置放大器
多道或单道 高压
闪烁体
光电子 光阴极
阳极
管座
暗盒
闪烁探测器的工作过程:
(1) 辐射射入闪烁体使闪烁体原子电离或 激发,受激原子退激而发出波长在可见光 波段的荧光。
激发态的杂质原子有三种可能的退激方式:
① 电子从激发态立即跳回基态,发射出光子, 发光的衰减时间通常在10-7s以内,称为“荧光”。 荧光光子为可见光的范围,且有效地克服了发 光的自吸收,使晶体的发射光谱和吸收光谱有 效的分离。
② 电子把激发能转换为晶格的振动(热运动)而 到达价带,并不发射光子,这种过程称为“淬 灭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