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统一的背景和过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再次,资本主义的发展必然促使各国资本家在海外 建立殖民地和进行商业争霸战争,而这必须得到国家的 支持,在这方面,德意志资产阶级也处于劣势。因此,德 意志资产阶级迫切需要国家统一。
•
法国大革命唤起了德意志的民族主义。拿破仑战
争在欧洲所引起的民族主义运动在德意志得到了最深 刻的发展。 法国的入侵极大地伤害了德意志人民的民
其次,俾斯麦奉行拉拢俄国、讨好法国的对外政策。在他看来, 这两个国家不会坐视普鲁士统一德国,因为德意志的分裂曾使俄国 有可能向西扩张,使法国有可能占领莱茵河流域的土地。为了拉拢 俄国,早在1863年爆发波兰民族起义时,俾斯麦就曾使普鲁士充当 俄国镇压起义的帮凶,因而得到俄国在普奥战争中信守中立的承诺。 与之相反,奥地利的“背叛行为”和在巴尔干地区的争夺使之余恨 难消。再者,继克里木战争而来的波兰起义已经耗尽了俄国的实力, 使她不可能再采取大规模的行动。最让俄国担心的是:
德意志的统一
统一的条件(原因) 统一的经过 统一的影响
德
意
政治上的封建割据状态
志
帝
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国
统 一
民族意识的觉醒
的
背
普鲁士的强大
景
德国长期陷于分裂,自罗马帝国衰落以来。德国从来就没有 成为一个统一的民族国家。
三十年战争进一步加剧了德意志的分裂,威斯特伐利亚会 议在法律上确定了德国的分裂状态,它有314个独立的邦国, 1475个庄园。 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后,依据正统原则,德意志 地区恢复了旧王朝的统治, 继续维持着封建割据状态。德意志
统一的经过——王朝战争的形式
1864年,普联合奥
丹麦 建立北德意志
1866年,普
奥(萨多瓦)
同盟,统一北 方诸邦
1870年,普
法(色当)
原因:
性质:
法国:不愿看到德意志的强大, 法国与德的领土纠纷
德:通过战争削弱法国,完成 统一
前期:德意志反侵略 后期:王朝战争
德国统一为什么只能走 “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道路?
普鲁士的强大更由于其所处的有利国际环境而得到了加强。 俾斯麦在1863年支持俄国镇压波兰起义,赢得沙皇 “感激之 情”。为普鲁士统一德意志提供了良好的国际条件。 法国正陷入侵略墨西哥的泥潭中,干涉德国事务是很困难的。 英国,忙于干涉美国内战和爱尔兰反英民族运动等事务,何 况英国还想借助普鲁士的强大来牵制自己的对手俄法两国。
外交准备: 对丹麦战争结束后,俾斯麦展开“多边外交”活动,孤立奥地
利。他深知,统一德意志,就等于破坏欧洲列强在维也纳会议上安 排的欧洲秩序,因而列强不会作壁上观的。
首先,他必须稳住英国,为此,他对英表现出亲善的姿态:与英国 达成协议,降低普鲁士的关税。而且,俾斯麦看到大英帝国此时正 忙于爱尔兰反英民族运动,主要精力放在国内改革上;在对外政策 上,主要把目光放在美国国内战争后的走向,对大陆事务奉行不干 涉政策。此外,英普关税联盟使英国获得了很大的商业利润,她不 想开罪普鲁士。
19世纪30年代,德意志就开始了工业革命。但严重 的政治分裂局面给德意志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带来巨 大的困难。
首先,要求各地区之间有畅通的商品销售渠道,即统 一的国内市场。但处于割据状态的德意志各邦都有自 己的工商业法规、货币和度量衡,这使德意志根本无法 建立统一的市场。
其次,商品输出需要有强大的国家力量为后盾,象英 法等国的商品输出,既有外交保护,又有炮舰作后盾,而 德意志资产阶级却得不到这种保护。
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
德
国
丹麦战争
统
一
普奥战争
的
过
普法战争
程
普鲁士陆军参谋总长毛奇
• 普鲁士的来历
• 843年法兰克帝国三分,德意志出现。 • 962年之后成立神圣罗马帝国(962-1806)。 • 1688年,勃兰登堡选帝侯加冕成为普鲁士国王。 • 1713年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之后得到国际承认。 • 1850年颁布宪法,从君主制度转为君主立宪制度。
而把所有这些优势结合起来推动德国统一的是普鲁士王朝的 一位铁腕人物俾斯麦。
“当代的重大政治问题不是用说空话和多数
派决议所能决定的,而必须用铁和血来解
铁
决。德国所指望的不是普鲁士的自由主义,
血
而是他的武力!”
首
相 俾 斯
奥托·冯·俾斯麦1815年4月1日出生在 普鲁士大贵族地主家庭。他强暴蛮横、
麦
凶悍粗野,是个意志坚强而又充满政治
王和战争而通过民主方式来解决统一问题的唯一一次
尝试,同时也表明德国失去了通过和平、民 主的方式
来实现德国统一的机会。
19世纪以来普鲁士的力量不断发展尤其是俾斯麦担任首相期 间推行“铁血政策”,进一步壮大了普鲁士的力量,
第一,普鲁士经济发达,其重工业生产占全德一半以上。 第二,军事力量强大,有全欧洲第一流的陆军。 第三,民族成分单一,统一的决心坚定。 第四,对资产阶级能够做出让步,博得了他们的好感。 第五,普鲁士统治阶级实力雄厚,野心勃勃。
然而1 863年丹麦国王公开宣布将两公国分开,并限制其传统 特权,还要把石勒苏益格并入丹麦。这表明丹麦政府推翻了1852 年《伦敦议定书》的规定。
德意志联邦议会和各邦民族主义者视之为民族耻辱,要求把 两公国从丹麦的统治下解放出来,成为德意志领土。俾斯麦认为 这是检验铁血政策,发动战争的良机。他的目标是借此兼并两公 国。
丹麦战争
统
一
普奥战争
的
过
普法战争
程
战争起因 俾斯麦的外交准备
战争结果
德
国
丹麦战争
统
一
普奥战争
的
过
普法战争
程
战争起因 俾斯麦的外交准备
埃姆斯急电 战争进程和结果
丹麦战争的起因: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问题。
在历史上,荷尔斯泰因一直是德意志的一部分,石勒苏益格 从中世纪早期起就是个”独立的王国”, 这里居住着许多德意志 人。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不顾民族愿望将这两个地区归丹麦国王 统治, 从而埋下了德丹纷争的种子。1852年欧洲列强为调解德丹 纠纷曾经签订了一个《伦敦议定书》规定保留两公国的传统特权 , 并保证两公国自古以来不可分离的地位。丹麦国王答应不归并。
联合奥地利:对于奥地利,俾斯麦认为在维护1852年《伦 敦议定书》反对丹麦吞并石勒苏益格方面,普奥双方有着共 同的立场,而奥也担心普鲁士独扛维护德意志利益的大旗, 愿与普鲁士合作。1864年1月在要求丹麦取消新宪章未果的 情况下普奥正式缔结了军事同盟,决定共同对丹麦作战。
战争结果:
奥普联军在1864年2月 1日渡过艾德河进入石 勒苏益格,丹麦战争爆 发,由于其他列强作壁 上观,丹麦政府在一系 列军事挫败后被迫签订 了维也纳和约,丹麦放 弃石勒苏益格、荷尔斯 泰因和劳恩堡三个公国, 交由普奥两国处理,从 此两公国争端变为德意 志内部问题。
俾斯麦(1815—1898年)出生容克贵族世家,是资产阶级化的容克。
他希望德意志能尽快统一起来,但主张统一必须在普鲁士的领导下进行; 他还了解到德意志的强邻俄、法都不希望德国统一,而在德意志内部, 奥地利一定会同普鲁士争夺统一的领导权,因此,普鲁士要完成德意志 的统一大业,非以武力和战争为后盾不可。1862年他在议会即席发表了 著名的铁血演说。在这次演说中,他宣称:“德意志的未来不在于普鲁 士的自由主义,而在于强权。……普鲁士必须集聚她的力量并将它掌握 在手里以待有利时机。当前的种种重大问题不是演说词与多数议决所能 解决的—这正是1848年及1949年所犯的错误要解决它只有铁和血。”他 不理睬议会的态度,擅自支付经费,进行大规模的军事改革。他认为只 要实现了统一,资产阶级就会拜倒在他的脚下。此后,他相继发动了对 丹麦、奥地利和法国的战争,逐步实现了德国统一。在这过程中,每一 步都是按他精心设计的计划进行。例如,在联奥对丹麦战争中,故意为 以后对奥战争留下伏笔;在对奥战争取胜之际,他又考虑到日后在对法 战争中需要有奥地利的友好态度,因此与奥签定了比较宽松的和约,表 现了精明的外交手段和高超的战略眼光。。”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 俾斯麦成为帝国宰相。对内,加强普鲁士和帝国政府的权力,促进容克 和资产阶级的联盟和经济收益,镇压工人运动;对外,采取现实主义态 度,争霸欧洲,并向海外积极扩张,他本人成为19世纪下半期欧洲政治 舞台上的风云人物。
力量对比
排斥奥,与法争夺欧洲势力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容克阶级
产生的时间短,力量比较薄弱, 两阶级存在矛盾斗争、,削弱 了彼此的力量
拥有强大的政治、军事、 经济实力,是资产阶级化 的财力雄厚的统治阶级, 得到资产阶级的支持
德
国
丹麦战争
统
一
普奥战争
的
过普法Βιβλιοθήκη 争程战争起因 俾斯麦的外交准备
战争结果
德
国
俾斯麦的外交:
争取各大国的中立:当时的国际形势有利于普鲁士。俄国 在1863年的波兰人民起义之后一直得到俾斯麦的支持,因此 对普鲁士采取善意中立态度,对于法国,俾斯麦利用拿破仑 三世觊觎莱茵河左岸的急切心情,暗示将支持法国的要求以 保证开战后不会招致法国的干涉,英国起初威胁要进行干涉, 但俾斯麦对英国政府施以迷雾,称普鲁士绝对没有把两公国 并入普鲁士的意图.
智慧的铁腕人物。 1862年他出任普鲁士
首相兼外交大臣后,一方面,在国内排
挤议会势力,推行军事强国计划,坚称
要统一德国。另一方面,精心谋划各种
外交策略充分考虑列强的态度和普鲁士
的对策,通过三次王朝战争结束了德意
志的长期分裂局面,统一了德国。
由于普鲁士的强大及其所处的有利外交环境,所以在有关德意 志统一得各种方案中,普鲁士所主张的“小德意志方案”胜出,普 鲁士也成为统一运动中的主宰力量 。
既没有作为一个帝国被恢复,也没有作为一个民族国家而重新 统一,而只是建立了一个“德意志邦联”,它包括34个邦国和 4 个自由市。每一个邦都拥有内政和外交上的全部主权。各级 封建主在自己的领地内都实行各自为政的专制统治,帝国皇帝 虽然存在却徒有虚名,没有任何实际的权力,德意志成了欧洲 大陆封建割据的典型。
不已,他毫不含糊的威胁说他将直接向意大利人们呼吁,号 召意大利革命志士马志尼和加里波第予以援助。意大利 国王被迫同意,并向俾斯麦提供了必要的保证。但是,法皇 拿破仑三世突然干涉,对法国百依百顺的意大利不敢冒然 与普结盟。于是,俾斯麦又迎合法皇的心态,故伎重演,尽力 使拿破仑相信普奥战争的残酷性和长期性,而且控诉奥皇 弗兰茨·约瑟夫的刚愎自用,离间法奥关系。最终,法国同 意了普意之间缔结军事同盟。俾斯麦外交上又取得了一 大胜利。
如果向奥地利示好,必然导致法普结盟,重新挑起波兰危机,因 而,俄国不可能援助奥地利。
至于法国,拿破仑不希望一个强盛的邻邦快速地崛起,更 不希望让德意志统一在普鲁士的周围。俾斯麦向拿破仑暗 示,只要他在普奥战争中严守中立,作为补偿,普鲁士不反对 卢森堡并入法兰西帝国的版图,并向拿破仑保证,普鲁士从来 没有把威尼斯看作奥地利的领地。
容克:地主之子,小主人之意。是普鲁士的 贵族地主阶级,16世纪容克地主利用农奴 劳动经营大庄园,并垄断普鲁士的军政职 位,掌握国家领导权。19世纪中叶,容克 开始资本主义化,19世纪前半叶普鲁士进 行的改革如农民可通过兑付现金,承担劳 役,交出土地方式还债,这样容克地主在 获得大量赎金同时还掠夺农民三分之一土 地,容克发展成资本主义大农业。
最后,与意大利结盟,孤立奥地利。为确保普鲁士速胜, 必须迫使奥地利两线作战,因此,俾斯麦又把外交重心移到了 意大利,说服意大利国王与他缔结反对奥地利的军事同盟。 可是,意大利国王维克多·厄曼努尔二世犹豫不决,担心其年 轻的王国军队难以战胜奥军。俾斯麦预见到意军必然要被 击溃,但这并不影响战争的结局。因此,俾斯麦同意,不管南 方战争结局如何,意大利应该取得威尼斯。然而,这并不能抹 去这位国王的忧虑。意大利国王的犹豫不决使俾斯麦气愤
起因:
俾斯麦向来都将奥地利视为统一大业的必然要冲破
的障碍 。丹麦战争结束后, 普奥于1865年8月签订了 《加斯泰因公约》公约规定两个公国由普奥两国共同所 有,但行政分开,石勒苏益格由普鲁士管辖,与普鲁士 接壤的何尔斯泰因由奥地利管辖,该公约对普奥共管的 规定显然潜伏着纷争的种子,并将造成两公国行政的混 乱,而这正是俾斯麦为奥地利精心设计的陷阱。
族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同时也激发了德意志人民普 遍而强烈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热情,开始意识到彼 此利益一致,都属于一个民族,也应当属于一个统一 完整的国家。因而,民族主义和国家统一逐渐成为德 意志事务中压倒一切的主流,并在1848年的革命中开 始付诸实践。
•
1848年革命虽然失败了,但这是德意志不通过国
•
法国大革命唤起了德意志的民族主义。拿破仑战
争在欧洲所引起的民族主义运动在德意志得到了最深 刻的发展。 法国的入侵极大地伤害了德意志人民的民
其次,俾斯麦奉行拉拢俄国、讨好法国的对外政策。在他看来, 这两个国家不会坐视普鲁士统一德国,因为德意志的分裂曾使俄国 有可能向西扩张,使法国有可能占领莱茵河流域的土地。为了拉拢 俄国,早在1863年爆发波兰民族起义时,俾斯麦就曾使普鲁士充当 俄国镇压起义的帮凶,因而得到俄国在普奥战争中信守中立的承诺。 与之相反,奥地利的“背叛行为”和在巴尔干地区的争夺使之余恨 难消。再者,继克里木战争而来的波兰起义已经耗尽了俄国的实力, 使她不可能再采取大规模的行动。最让俄国担心的是:
德意志的统一
统一的条件(原因) 统一的经过 统一的影响
德
意
政治上的封建割据状态
志
帝
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国
统 一
民族意识的觉醒
的
背
普鲁士的强大
景
德国长期陷于分裂,自罗马帝国衰落以来。德国从来就没有 成为一个统一的民族国家。
三十年战争进一步加剧了德意志的分裂,威斯特伐利亚会 议在法律上确定了德国的分裂状态,它有314个独立的邦国, 1475个庄园。 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后,依据正统原则,德意志 地区恢复了旧王朝的统治, 继续维持着封建割据状态。德意志
统一的经过——王朝战争的形式
1864年,普联合奥
丹麦 建立北德意志
1866年,普
奥(萨多瓦)
同盟,统一北 方诸邦
1870年,普
法(色当)
原因:
性质:
法国:不愿看到德意志的强大, 法国与德的领土纠纷
德:通过战争削弱法国,完成 统一
前期:德意志反侵略 后期:王朝战争
德国统一为什么只能走 “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道路?
普鲁士的强大更由于其所处的有利国际环境而得到了加强。 俾斯麦在1863年支持俄国镇压波兰起义,赢得沙皇 “感激之 情”。为普鲁士统一德意志提供了良好的国际条件。 法国正陷入侵略墨西哥的泥潭中,干涉德国事务是很困难的。 英国,忙于干涉美国内战和爱尔兰反英民族运动等事务,何 况英国还想借助普鲁士的强大来牵制自己的对手俄法两国。
外交准备: 对丹麦战争结束后,俾斯麦展开“多边外交”活动,孤立奥地
利。他深知,统一德意志,就等于破坏欧洲列强在维也纳会议上安 排的欧洲秩序,因而列强不会作壁上观的。
首先,他必须稳住英国,为此,他对英表现出亲善的姿态:与英国 达成协议,降低普鲁士的关税。而且,俾斯麦看到大英帝国此时正 忙于爱尔兰反英民族运动,主要精力放在国内改革上;在对外政策 上,主要把目光放在美国国内战争后的走向,对大陆事务奉行不干 涉政策。此外,英普关税联盟使英国获得了很大的商业利润,她不 想开罪普鲁士。
19世纪30年代,德意志就开始了工业革命。但严重 的政治分裂局面给德意志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带来巨 大的困难。
首先,要求各地区之间有畅通的商品销售渠道,即统 一的国内市场。但处于割据状态的德意志各邦都有自 己的工商业法规、货币和度量衡,这使德意志根本无法 建立统一的市场。
其次,商品输出需要有强大的国家力量为后盾,象英 法等国的商品输出,既有外交保护,又有炮舰作后盾,而 德意志资产阶级却得不到这种保护。
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
德
国
丹麦战争
统
一
普奥战争
的
过
普法战争
程
普鲁士陆军参谋总长毛奇
• 普鲁士的来历
• 843年法兰克帝国三分,德意志出现。 • 962年之后成立神圣罗马帝国(962-1806)。 • 1688年,勃兰登堡选帝侯加冕成为普鲁士国王。 • 1713年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之后得到国际承认。 • 1850年颁布宪法,从君主制度转为君主立宪制度。
而把所有这些优势结合起来推动德国统一的是普鲁士王朝的 一位铁腕人物俾斯麦。
“当代的重大政治问题不是用说空话和多数
派决议所能决定的,而必须用铁和血来解
铁
决。德国所指望的不是普鲁士的自由主义,
血
而是他的武力!”
首
相 俾 斯
奥托·冯·俾斯麦1815年4月1日出生在 普鲁士大贵族地主家庭。他强暴蛮横、
麦
凶悍粗野,是个意志坚强而又充满政治
王和战争而通过民主方式来解决统一问题的唯一一次
尝试,同时也表明德国失去了通过和平、民 主的方式
来实现德国统一的机会。
19世纪以来普鲁士的力量不断发展尤其是俾斯麦担任首相期 间推行“铁血政策”,进一步壮大了普鲁士的力量,
第一,普鲁士经济发达,其重工业生产占全德一半以上。 第二,军事力量强大,有全欧洲第一流的陆军。 第三,民族成分单一,统一的决心坚定。 第四,对资产阶级能够做出让步,博得了他们的好感。 第五,普鲁士统治阶级实力雄厚,野心勃勃。
然而1 863年丹麦国王公开宣布将两公国分开,并限制其传统 特权,还要把石勒苏益格并入丹麦。这表明丹麦政府推翻了1852 年《伦敦议定书》的规定。
德意志联邦议会和各邦民族主义者视之为民族耻辱,要求把 两公国从丹麦的统治下解放出来,成为德意志领土。俾斯麦认为 这是检验铁血政策,发动战争的良机。他的目标是借此兼并两公 国。
丹麦战争
统
一
普奥战争
的
过
普法战争
程
战争起因 俾斯麦的外交准备
战争结果
德
国
丹麦战争
统
一
普奥战争
的
过
普法战争
程
战争起因 俾斯麦的外交准备
埃姆斯急电 战争进程和结果
丹麦战争的起因: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问题。
在历史上,荷尔斯泰因一直是德意志的一部分,石勒苏益格 从中世纪早期起就是个”独立的王国”, 这里居住着许多德意志 人。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不顾民族愿望将这两个地区归丹麦国王 统治, 从而埋下了德丹纷争的种子。1852年欧洲列强为调解德丹 纠纷曾经签订了一个《伦敦议定书》规定保留两公国的传统特权 , 并保证两公国自古以来不可分离的地位。丹麦国王答应不归并。
联合奥地利:对于奥地利,俾斯麦认为在维护1852年《伦 敦议定书》反对丹麦吞并石勒苏益格方面,普奥双方有着共 同的立场,而奥也担心普鲁士独扛维护德意志利益的大旗, 愿与普鲁士合作。1864年1月在要求丹麦取消新宪章未果的 情况下普奥正式缔结了军事同盟,决定共同对丹麦作战。
战争结果:
奥普联军在1864年2月 1日渡过艾德河进入石 勒苏益格,丹麦战争爆 发,由于其他列强作壁 上观,丹麦政府在一系 列军事挫败后被迫签订 了维也纳和约,丹麦放 弃石勒苏益格、荷尔斯 泰因和劳恩堡三个公国, 交由普奥两国处理,从 此两公国争端变为德意 志内部问题。
俾斯麦(1815—1898年)出生容克贵族世家,是资产阶级化的容克。
他希望德意志能尽快统一起来,但主张统一必须在普鲁士的领导下进行; 他还了解到德意志的强邻俄、法都不希望德国统一,而在德意志内部, 奥地利一定会同普鲁士争夺统一的领导权,因此,普鲁士要完成德意志 的统一大业,非以武力和战争为后盾不可。1862年他在议会即席发表了 著名的铁血演说。在这次演说中,他宣称:“德意志的未来不在于普鲁 士的自由主义,而在于强权。……普鲁士必须集聚她的力量并将它掌握 在手里以待有利时机。当前的种种重大问题不是演说词与多数议决所能 解决的—这正是1848年及1949年所犯的错误要解决它只有铁和血。”他 不理睬议会的态度,擅自支付经费,进行大规模的军事改革。他认为只 要实现了统一,资产阶级就会拜倒在他的脚下。此后,他相继发动了对 丹麦、奥地利和法国的战争,逐步实现了德国统一。在这过程中,每一 步都是按他精心设计的计划进行。例如,在联奥对丹麦战争中,故意为 以后对奥战争留下伏笔;在对奥战争取胜之际,他又考虑到日后在对法 战争中需要有奥地利的友好态度,因此与奥签定了比较宽松的和约,表 现了精明的外交手段和高超的战略眼光。。”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 俾斯麦成为帝国宰相。对内,加强普鲁士和帝国政府的权力,促进容克 和资产阶级的联盟和经济收益,镇压工人运动;对外,采取现实主义态 度,争霸欧洲,并向海外积极扩张,他本人成为19世纪下半期欧洲政治 舞台上的风云人物。
力量对比
排斥奥,与法争夺欧洲势力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容克阶级
产生的时间短,力量比较薄弱, 两阶级存在矛盾斗争、,削弱 了彼此的力量
拥有强大的政治、军事、 经济实力,是资产阶级化 的财力雄厚的统治阶级, 得到资产阶级的支持
德
国
丹麦战争
统
一
普奥战争
的
过普法Βιβλιοθήκη 争程战争起因 俾斯麦的外交准备
战争结果
德
国
俾斯麦的外交:
争取各大国的中立:当时的国际形势有利于普鲁士。俄国 在1863年的波兰人民起义之后一直得到俾斯麦的支持,因此 对普鲁士采取善意中立态度,对于法国,俾斯麦利用拿破仑 三世觊觎莱茵河左岸的急切心情,暗示将支持法国的要求以 保证开战后不会招致法国的干涉,英国起初威胁要进行干涉, 但俾斯麦对英国政府施以迷雾,称普鲁士绝对没有把两公国 并入普鲁士的意图.
智慧的铁腕人物。 1862年他出任普鲁士
首相兼外交大臣后,一方面,在国内排
挤议会势力,推行军事强国计划,坚称
要统一德国。另一方面,精心谋划各种
外交策略充分考虑列强的态度和普鲁士
的对策,通过三次王朝战争结束了德意
志的长期分裂局面,统一了德国。
由于普鲁士的强大及其所处的有利外交环境,所以在有关德意 志统一得各种方案中,普鲁士所主张的“小德意志方案”胜出,普 鲁士也成为统一运动中的主宰力量 。
既没有作为一个帝国被恢复,也没有作为一个民族国家而重新 统一,而只是建立了一个“德意志邦联”,它包括34个邦国和 4 个自由市。每一个邦都拥有内政和外交上的全部主权。各级 封建主在自己的领地内都实行各自为政的专制统治,帝国皇帝 虽然存在却徒有虚名,没有任何实际的权力,德意志成了欧洲 大陆封建割据的典型。
不已,他毫不含糊的威胁说他将直接向意大利人们呼吁,号 召意大利革命志士马志尼和加里波第予以援助。意大利 国王被迫同意,并向俾斯麦提供了必要的保证。但是,法皇 拿破仑三世突然干涉,对法国百依百顺的意大利不敢冒然 与普结盟。于是,俾斯麦又迎合法皇的心态,故伎重演,尽力 使拿破仑相信普奥战争的残酷性和长期性,而且控诉奥皇 弗兰茨·约瑟夫的刚愎自用,离间法奥关系。最终,法国同 意了普意之间缔结军事同盟。俾斯麦外交上又取得了一 大胜利。
如果向奥地利示好,必然导致法普结盟,重新挑起波兰危机,因 而,俄国不可能援助奥地利。
至于法国,拿破仑不希望一个强盛的邻邦快速地崛起,更 不希望让德意志统一在普鲁士的周围。俾斯麦向拿破仑暗 示,只要他在普奥战争中严守中立,作为补偿,普鲁士不反对 卢森堡并入法兰西帝国的版图,并向拿破仑保证,普鲁士从来 没有把威尼斯看作奥地利的领地。
容克:地主之子,小主人之意。是普鲁士的 贵族地主阶级,16世纪容克地主利用农奴 劳动经营大庄园,并垄断普鲁士的军政职 位,掌握国家领导权。19世纪中叶,容克 开始资本主义化,19世纪前半叶普鲁士进 行的改革如农民可通过兑付现金,承担劳 役,交出土地方式还债,这样容克地主在 获得大量赎金同时还掠夺农民三分之一土 地,容克发展成资本主义大农业。
最后,与意大利结盟,孤立奥地利。为确保普鲁士速胜, 必须迫使奥地利两线作战,因此,俾斯麦又把外交重心移到了 意大利,说服意大利国王与他缔结反对奥地利的军事同盟。 可是,意大利国王维克多·厄曼努尔二世犹豫不决,担心其年 轻的王国军队难以战胜奥军。俾斯麦预见到意军必然要被 击溃,但这并不影响战争的结局。因此,俾斯麦同意,不管南 方战争结局如何,意大利应该取得威尼斯。然而,这并不能抹 去这位国王的忧虑。意大利国王的犹豫不决使俾斯麦气愤
起因:
俾斯麦向来都将奥地利视为统一大业的必然要冲破
的障碍 。丹麦战争结束后, 普奥于1865年8月签订了 《加斯泰因公约》公约规定两个公国由普奥两国共同所 有,但行政分开,石勒苏益格由普鲁士管辖,与普鲁士 接壤的何尔斯泰因由奥地利管辖,该公约对普奥共管的 规定显然潜伏着纷争的种子,并将造成两公国行政的混 乱,而这正是俾斯麦为奥地利精心设计的陷阱。
族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同时也激发了德意志人民普 遍而强烈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热情,开始意识到彼 此利益一致,都属于一个民族,也应当属于一个统一 完整的国家。因而,民族主义和国家统一逐渐成为德 意志事务中压倒一切的主流,并在1848年的革命中开 始付诸实践。
•
1848年革命虽然失败了,但这是德意志不通过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