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汉代儒学课件1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版《汉代儒学》精品课件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2课 汉代儒学
人民版《汉代儒学》精品课件

背景:焚书坑儒的批判


罢黜百家

表现 太学出现

科举选官
一 、背景:焚书坑儒
1、原因:(1)秦政治统一的需要
(2)儒生和游士引用儒学经典 批评时政
2、经过:(1)焚书——前213年,采纳丞
相李斯建议 (2)坑儒——坑杀460多名儒生
由发展。
材料一:董仲舒认为成人有骨366节,与一年之日数相符,体
内有五脏,与五行相合,外有四肢,与四季相合。天有日月,人
有眼睛,天有山天川人河合流,一人有天骨骼人血感液,应“人之德行化天理而义,
人之好恶化天之暖清,人之喜怒化天之寒暑。”“与天同者大治, 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
3、评价:
3、评价:
(1)其实质是一种 思想文化专制政策 ;
(2)对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和维护秦朝的统 一起了一定的作用。(积极)
(3)但其限制了思想学术的自由发展, 摧残了 人才,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 粗暴否定 和一场 文化浩劫 ,阻碍了社会进步和发展,使 儒学的发 展因此进入 低潮。(消极为主)
②完成了罢黜百家,表彰六经的文化体制和 文化政策的转变。
(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武帝时期的文化体制改革的影响是什么?
3、评价:
(1)积极方面:
儒学地位上升,同时也加强了对思想、文化和教育的 重视,对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是有积极意义的。
(2)消极方面: 结束了各学派平等竞争的局面,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
天意之材所料予二也:。“”天子君受命权于神天授,天下受命于天子” ,“受命之君,
材料三:“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 ;阳为夫而生
之,阴为妇而助之;春三为纲父五而生常之,夏为子而养之;王道之三纲
可求于天”。
修饬,材故料受四天:之“佑夫,仁而义大享礼一鬼智神统信之五灵常,之德道施,于王方者外所,当延修及饬群也生;也五。者”
二、儒学兴起的表现;
(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二)太学的出现
——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
(三)科举制的文化影响 ——儒家思想统治地位进一步强化;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武帝“有为”的表现
政治:加强集权,颁布推恩令; 加强皇权,内外朝制度。 实行察举制
3、发挥儒家仁政 思想
加强君权,服从统 治;爱护百姓
减轻负担,缓和矛 盾,改善生活
中央 集权
4、“三纲五常” 为人处事标准,有利于社会安定 统一
特点:以儒家思想为主,外儒内法,兼有道家、 阴阳家等思想。(继承和改造了先秦儒学)
加强中央集权的 需要
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加强君主权力的 需要
天人合一 天人感应 君权神授
反映了儒学地位提升,统治者注重 儒学教育的文化趋势。
(三)科举制的文化影响;
1、选官制度的变化;
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2、确立;——隋朝;
完善:唐朝; 发展;北宋; 强化:明清。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春秋至西汉治国思想的演变
?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异彩纷呈 ? 秦 朝——法家思想,严刑峻法 ? 汉 初——道家思想,无为而治 ? 汉武帝时——儒家思想,正统独尊
1)对教育: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 2)对社会风气 :带动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
有利于文化的传播;
3)对统治基础:打扩破大贵统族治官基僚础对;官位的垄断, 4)对儒学:进一步推动了儒学的传播与发展 5)对政坛: 东汉太学生的议政活动,迫使
黑暗政治势力有所收敛;
思考:汉代太学规模不断扩大,反映 了怎样的文化趋势?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治格局,为此后两千 余年间封建统治者所沿袭。
(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原因:
(1)现实的需要:大一统得到巩固;专制主义 政体定型 ;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的统一。
(2)董仲舒对儒家思想的改造:更适应专制 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2、内容:
①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 禁绝与儒学相异学术 的建议,确立儒学独尊的地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秦始皇像
课堂探究⒈
和战国时期相比 ,秦的文化氛围发 生了怎样的变化 ?为什么会有这样 的变化 ?
(1)变化: 战国时期 :百家争鸣,思 想解放;秦朝时期死气沉沉。
(2)原因
战国时期尚未形成统一的中央集权制 度,各国纷争的局面造成了宽松的学 术氛围。
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创立,出于 政治统一的需要,思想也走向专制。
材料五 “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
上 科亡、以孔持子一之统术; 者法,罢制皆黜数绝百变其,道家下,不勿独知使所并尊守进儒。。”术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
概括董仲舒思想的核心。
知识点拔
思想主张
1、大一统,“独尊儒术”
作用
思想统一、国家安 宁,中央集权
君权
2、“君权神授” “天人合一” “天人感应”
春秋
战国
前 221
秦前
206
百家争鸣 法家
汉 前140
儒学独 尊
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儒学的政策有何不同?导致不同的 原因分别是什么?对儒学的发展各产生了什么影响?这两 种政策又有何相同之处?
政策
秦始皇 排斥、打击
汉武帝 尊崇
不 同 点
秦刚刚统一,需要巩固 国力强盛,建设大一统的政
原因
君主专制; 秦统治受到儒士攻击。
治需要; 董仲舒发展儒学,适应了统
治者的需要。
影响 儒学发展进入低潮
确立儒学的正统地位
目的 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思想统一巩固政治统一
经济:抑制富商势力,征收重税; 实行货币官铸,盐铁专卖;
军事:反击匈奴。 外交:派张骞出使西域等。
思想: ?
董仲舒生平
董仲舒
董仲舒(前179—前104年) 广川(今河北景县)人,西汉 哲学家和政治家。汉武帝朝 举贤良文学之士,进“天人三 策”,建议“诸不在六艺(礼、 乐、射、御、书、数)之科、 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 并进。”为武帝所采纳,形成
维护统治秩序的 需要
三纲五常
外儒内法,剂之以道 以儒家伦理道德为中心 以法家严刑峻法为辅助 以道家权术政治为手段
道家
阴阳五行家
儒家
新儒学体系
法家
(二)太学的出现;
1、教育体制:
1)中央:
——创建太学(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 才的官立学校 );
2)地方:
——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 (初建地方教育系统);
2、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