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课堂的沉默现象及解决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英语课堂的沉默现象及解决对策
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所表现出来的无声的非言语交际行为被统称为学生的课堂沉默。课堂沉默有积极沉默和消极沉默之分,其中,消极沉默是学生置身于课堂之外,不参与课堂互动或被动接受教师所讲知识的沉默。这种现象不符合现时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提倡的互动教学要求,不利于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与教学目标的实现,最终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一、大学英语课堂学生沉默的原因
关于大学生课堂沉默的原因,国内外外语教学和研究工作者学者都已做过较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应试教育观念根深蒂固。迫于升学的压力,现如今,我国大部分初高中实际还是在进行着一种应试教育。这种观念下的教育往往就对应着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即课堂上教师占主导地位,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接受状态。这种“填鸭式”的教学在无形中抑制了学生的发问兴趣。经历初高中六年的被动教育后,学生已经养成非常难以改变的“沉默”习惯。进入大学之后,这种习惯当然一时难以改变,他们将很不适应相对开放的大学英语课堂上老师的提问。(2)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师的教学风格也是影响课堂气氛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风趣幽默的老师会带来一个相对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拘束感小,喜欢与老师互动,课堂气氛热烈;相反,上课严肃的老师会给学生带来压迫感和紧张感,使他们不敢轻易开口,倾向于选择沉默。另外,习惯正面评价学生的老师也会受到学生的喜爱,学生愿与这样的老师互动,获得老师的鼓励;而过于苛求的老师则会抑制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学生会害怕批评而选择沉默。(3)不当的课堂提问。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而精彩的提问能启拓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师生情感的交流。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老师不注重提问的艺术性。要么问题太易,激不起学生的兴趣,学生不愿回答;要么问
题太难,超出学生知识范围,学生不敢回答。这些都使学生慢慢变得沉默。(4)大学英语课堂人数过多。各大高校的大学英语课程基本上都是实行大班教授。这很不利于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互动。在教师提问次数相同的情况下,人数越多,学生得到提问或回答的次数越少。另外,人数多的课堂,学生也更容易分散注意力,很多学生会在课堂做一些与课堂无关的事情,不愿意参与课堂活动。
各种原因造成了大学英语课堂沉默的现象,那作为课堂大局的掌控者,教师应采取哪些策略以改变这种局面呢?
二、解决大学英语课堂沉默现象的可行性策略
1.提高提问艺术。英语学科实践性特点决定英语课堂在提问人次和频率都要高于其他学科,英语课堂上有效的师生互动至关重要,那么,作为课堂大局的掌控者,教师能否通过有效提问来引发学生和维持课堂就显得十分关键。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自己的提问艺术:(1)精心设计课堂问题。教师在备课时,要精心设计课堂上要提出的问题并且设计问题时要力求精炼得当,所提问题要恰是重点、难点,且有一定的思考价值。另外,提出的问题要能紧扣主题,能够充分概括课程的主要内容。问题的设计要目的明确,服从总的教学任务。(2)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好的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答案的渴望,能够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主动学习的意向。为了能使学生积极并顺利回答问题,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情景,为学生作答创设条件。
2.积极评价,正面鼓励,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导善控。积极引导,适当点拨,激发学生思维,使学生踊跃回答问题。严格把关学生的回答,既不挫损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又要时时规范学生的发言,及时点拨纠错。因此,课堂上老师要审时度势,及时、积极地评价学生的回答,明确观点,从而优化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
3.提高教师亲和力,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教师要营造一种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时刻处于一种轻松自如的情绪中,那么无论
是记忆,还是思维,都会得到最好的发挥。在课堂上,当学生疑惑于教师提出的某一个问题时,教师应适时点拨,为学生解惑。另外,教师要尽量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自然地把教师当作交流的伙伴,有话敢说,有话尽说。
4.将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改变以往“一言堂”或“填鸭式”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即教师要把以"教"为重心转移到以"学"为重心,并做好“教”与“学”的最佳结合。
总之,大学英语课堂应该是师生之间活跃交流的课堂,学生沉默绝不利于他们英语能力的提高,也不符合《大学英语课程改革要求》。教师都应从自己的实际教学当中找到解决这种现象的可行策略,以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