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索罗斯和英镑狙击战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索罗斯是索罗斯基金董事会的主 席,民间投资管理处确认它作为量子 基金集团的顾问。量子基金在量子集 团内是最老和最大的基金,普遍认为 在其28年历史中在全世界的任何投 资基金中具有最好的业绩。
对冲基金怎样成为了战争武器
什么是对冲?
对冲(Hedge),即通过同时交易几种相关的金融资产,来降低整个投资组合的 风险(同时当然也降低收益)。比较简单的例子是:买进一只股票,同时卖空它的 看涨期权;卖空一个基金,同时买进这个基金的所有组成股票;买进一个行业的股 票,同时买进另一个与该行业有比较强的负相关性的行业的股票——例如买进珠宝 行业股票,同时卖空军火行业股票,历史数据证明,当珠宝行业盈利丰富的时候, 往往是和平时期,军火行业无利可图,反之亦然。
欧盟各国经济发展不均衡
经济繁荣顶峰的德国主宰着整个欧洲的经济发展,保守党执政的英国 则陷于衰退的泥潭;南欧的意大利的经济形势甚至还不如英国。欧洲货 币的统一只会加剧德国的经济霸权,甚至使“欧洲货币机构”变成德国 中央银行的代名词 。
在《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签署之前,英镑已经处于严重被高估的境地,这一方
1992年9月15日,曾经充当过“全球中央银行”的英格兰银行终于向国际投机者投降,宣布 无力维持英镑的汇率,英镑只能退出欧洲汇率机制。英国人把1992年的9月15日——退出欧洲汇 率体系的日子称作黑色星期三。
索罗斯无疑是这场袭击英镑行动中最大的赢家,被《经济学家》杂志称为“打垮了英格兰银 行的人”。在这次英镑狙击战中,索罗斯总利润高达20亿美元,其中索罗斯个人收入为其中的 1/3。在这一年,索罗斯的基金增长了67.5%。他个人也因为净赚6.5亿美元而荣登《金融世界》 杂志的华尔街收入排名表的榜首。
在英国政府和中央银行的对面,蜇伏着一群能量巨大却鲜为人知的金融投机家,他们来自一
种叫做对冲基金的金融投资机构。年收入在20万美元以下的老百姓是不可能有缘认识任何对冲基
金经理人的,因为他们只为富人和大机构管理财产;他们低调,他们很少对外宣传自己的业绩,
而且他们也不承担一般金融机构的信息公开义务。他们可以买空卖空,可以从事风险极高的投机
有两个选择:要么跟随德国的步伐,增加英镑利率,以维持英镑在资本市场的竞
源自文库
争力;要么筹集足够的资金,在外汇市场上大量购买英镑,维持英镑汇率的稳定。
两条路都要付出沉重的代价。如果加息,无疑将给英国低迷的经济加上最后一块无法承受的巨 石;如果筹集资金稳定市场,英国政府和中央银行一时又拿不出这么多资金,只能向其他国家政 府或国际组织借贷。一旦稳定市场的努力失败,英国政府必将巨额亏损,负上沉重的外债包袱。
在当时的严峻形势下,英国最好的出路是说服德国降低马克利率,减轻英镑的升值压力,可 惜德国人并不想帮英国人这个忙;其次是说服欧洲其他国家,暂时容忍英镑的贬值,等到英国经 济复苏之后再让英镑回到正常的汇率浮动区间,可惜欧洲各国几乎不可能同意这种请求;再次是 坚定不疑地主动加息,不惜以牺牲经济复苏为代价,先稳定住目前的局势,让全世界的金融投机 家明白英国政府维持英镑汇率的决心,这样至少可以维持英国的信誉。但是,当时的英国保守党 政府是不可能有这种魄力的,通过“宫廷政变”上台的梅杰首相完全缺乏处理复杂的经济问题的 能力,他也因此在日后被人们称为英国历史上的最差首相之一。
在英镑战役中,索罗斯首先通过分析信息,得出了“英国经济无法支撑强势英镑,英镑必 将贬值”的结论。此后,他可以采取以下特定策略牟取利润:
多空仓策略:买进即将升值的美元或马克,卖空(借入)即将贬值的英镑。这是一个典型 的利用于外汇市场的多空仓策略。根据目前公布的资料,索罗斯在英镑危机中获利最多的是多空 仓策略,他的9.5亿美元利润都是通过卖空(借入)英镑,买进美元或马克造成的。
在狙击英镑的战斗中,索罗斯就曾经通过“反向对冲”,例如借进英镑、买 进美元和马克,同时买进英国股票等等,这些策略来获利。
量子基金是指和极少数基金一起构成了非常特殊的另一种基金类型:全球宏观对冲基金。严 格的说来,全球宏观不是一种策略,它是一种混合的投资风格。索罗斯关注的是一个国家、一个 区域乃至整个世界的宏观政治经济形势,并试图从宏观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中获利。当索罗斯确 定世界宏观形势将发生某种变化之后,他就采用某种策略,来达到获利的目的。
策略,可以以惊人的速度把资金从一种资产转移到另一种资产,从一个市场转移到另一个市场。
他们拥有高素质的人才和精简的机构,一位天才的基金经理加上几个聪明的分析师就足以指挥一
只数亿美元的基金,如果再加上几位优秀的交易员,这只基金就几乎可以制造任何风浪了。
直到1990年代初,金融监管者都没有充分意识到对冲基金的能量;等到他们意识到的时候,
一切已经太晚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宏观对冲基金将在犹太人乔治·索罗斯的率领下,与英国政府
展开一场面对面的决斗。
战争的发动者:乔治•索罗斯及其量子基金
1930年,乔治·索罗斯在匈牙利布 达佩斯出生。 1947年,17岁的他移居到英国, 并在伦敦经济学院毕业。 1956年,去美国,在美国通过他 建立和管理的国际投资资金积累了大 量财产。 1979年,索罗斯在纽约建立了他 的第一个基金会,开放社会基金。 1984年他在匈牙利建立了第一个 东欧基金会, 1987年建立了苏联索罗斯基金会。
套利策略:英镑贬值可能对英国金融市场造成严重冲击,英国市场上的某些金融资产可能 暂时下跌到应有的价值之下;例如,可能出现某种英国基金的市场价值低于其净资产的情况,或 者某种债券在伦敦的交易价格远远低于其在纽约的交易价格的情况,这时就可以以较低的价格买 入,以较高的价格卖出。
循环交易策略:当一个国家的货币贬值的时候,该国股票通常都会上涨,这是有历史数据支持, 也有理论依据的。所以索罗斯在卖空英镑的同时,大量买进英国股票。
英镑危机的启示
加强国际货币金融政策的协调和配合
92英镑危机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欧共体主要工业国家货币金融政策的不协调。当时德国在 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马克坚挺的情形下,还偏执于本国利益,不顾英意两国经济一直不景气, 而为了他们本国经济发展要降低利率的要求,不仅拒绝了七国首脑会议要求其降息的呼吁,反而 提高利率。在芬兰马克被迫与德国马克脱钩的情况下,还意识不到维持欧洲货币体系运行机制的 迫切性,甚至公然宣布其绝不会降低利息率。等到外汇市场风暴骤起,才宣布将其贴现率降低半 个百分点,但这只能给外汇市场上的投机者以这样的预期,即他们认为德国过去提高利率是为了 抑制通货膨胀,现在降低利率仅仅是对通货膨胀的让步。当然,这场危机的过错不能全部归罪于 德国,不过,需要强调的是,在经济一体化、全球化的今天,尽管各国间各种经济矛盾日益加剧, 但任何国家都不能一意孤行,各国只能在合作与协调中才能求得稳定的发展。
历史传奇----英镑狙击战 (27:04)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Gl7SmUlbLfo/
发展,解救萧条中的英国工业。
在《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签署之后,英镑与马克的汇率是1比2.95,这个数字
无疑太高了。在两德统一之后,由于东德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德国经济出
现了过热的趋势,德国中央银行不得不调高利率,以抑制通货膨胀,这又给英镑
带来了更大的压力。面对德国中央银行的加息,英国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只
面是由于英国经济非常不景气,另一方面是由于英国已经加入了欧洲汇率机制,
它的货币必须与马克等欧洲其他国家货币挂钩,在一定范围之内浮动。如果英镑
出现异常的贬值或升值,欧洲各国中央银行负有干预外汇市场,稳定英镑汇率的
义务。《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进一步强化了欧洲汇率机制,使英镑自由浮动的回
旋余地更加狭小;所以,英国政府已经不可能通过英镑的主动贬值来刺激经济的
案例分析:索罗斯和英镑狙击战
战争起因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签署
1992年2月17日,欧洲共同体签署《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条约规定, 欧共体各国应当分三个阶段完成统一货币的工作,其中第一个阶段是强 化当时已经存在的“欧洲汇率机制”,实现资本的自由流通;第二个阶 段是建立“欧洲货币机构”,负责协调欧共体各国的货币政策;第三个 阶段是建立统一的欧洲货币(欧元),并把“欧洲货币机构”升格为 “欧洲中央银行”,为欧盟各国制订统一的货币政策。
最后,索罗斯的以上行为实际上都是跟踪英镑贬值这一事件的结果,所以可以视为广义的事 件驱动策略。
PS:事件驱动策略(Event Driven Strategy),主要是基金经理力求预测宏观环境变化,并据此寻 找机会。如预估一个国家宏观经济不稳,货币可能贬值,则对冲基金通常会卖空该国货币,以在未 来货币实际贬值时获利。
对冲基金怎样成为了战争武器
什么是对冲?
对冲(Hedge),即通过同时交易几种相关的金融资产,来降低整个投资组合的 风险(同时当然也降低收益)。比较简单的例子是:买进一只股票,同时卖空它的 看涨期权;卖空一个基金,同时买进这个基金的所有组成股票;买进一个行业的股 票,同时买进另一个与该行业有比较强的负相关性的行业的股票——例如买进珠宝 行业股票,同时卖空军火行业股票,历史数据证明,当珠宝行业盈利丰富的时候, 往往是和平时期,军火行业无利可图,反之亦然。
欧盟各国经济发展不均衡
经济繁荣顶峰的德国主宰着整个欧洲的经济发展,保守党执政的英国 则陷于衰退的泥潭;南欧的意大利的经济形势甚至还不如英国。欧洲货 币的统一只会加剧德国的经济霸权,甚至使“欧洲货币机构”变成德国 中央银行的代名词 。
在《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签署之前,英镑已经处于严重被高估的境地,这一方
1992年9月15日,曾经充当过“全球中央银行”的英格兰银行终于向国际投机者投降,宣布 无力维持英镑的汇率,英镑只能退出欧洲汇率机制。英国人把1992年的9月15日——退出欧洲汇 率体系的日子称作黑色星期三。
索罗斯无疑是这场袭击英镑行动中最大的赢家,被《经济学家》杂志称为“打垮了英格兰银 行的人”。在这次英镑狙击战中,索罗斯总利润高达20亿美元,其中索罗斯个人收入为其中的 1/3。在这一年,索罗斯的基金增长了67.5%。他个人也因为净赚6.5亿美元而荣登《金融世界》 杂志的华尔街收入排名表的榜首。
在英国政府和中央银行的对面,蜇伏着一群能量巨大却鲜为人知的金融投机家,他们来自一
种叫做对冲基金的金融投资机构。年收入在20万美元以下的老百姓是不可能有缘认识任何对冲基
金经理人的,因为他们只为富人和大机构管理财产;他们低调,他们很少对外宣传自己的业绩,
而且他们也不承担一般金融机构的信息公开义务。他们可以买空卖空,可以从事风险极高的投机
有两个选择:要么跟随德国的步伐,增加英镑利率,以维持英镑在资本市场的竞
源自文库
争力;要么筹集足够的资金,在外汇市场上大量购买英镑,维持英镑汇率的稳定。
两条路都要付出沉重的代价。如果加息,无疑将给英国低迷的经济加上最后一块无法承受的巨 石;如果筹集资金稳定市场,英国政府和中央银行一时又拿不出这么多资金,只能向其他国家政 府或国际组织借贷。一旦稳定市场的努力失败,英国政府必将巨额亏损,负上沉重的外债包袱。
在当时的严峻形势下,英国最好的出路是说服德国降低马克利率,减轻英镑的升值压力,可 惜德国人并不想帮英国人这个忙;其次是说服欧洲其他国家,暂时容忍英镑的贬值,等到英国经 济复苏之后再让英镑回到正常的汇率浮动区间,可惜欧洲各国几乎不可能同意这种请求;再次是 坚定不疑地主动加息,不惜以牺牲经济复苏为代价,先稳定住目前的局势,让全世界的金融投机 家明白英国政府维持英镑汇率的决心,这样至少可以维持英国的信誉。但是,当时的英国保守党 政府是不可能有这种魄力的,通过“宫廷政变”上台的梅杰首相完全缺乏处理复杂的经济问题的 能力,他也因此在日后被人们称为英国历史上的最差首相之一。
在英镑战役中,索罗斯首先通过分析信息,得出了“英国经济无法支撑强势英镑,英镑必 将贬值”的结论。此后,他可以采取以下特定策略牟取利润:
多空仓策略:买进即将升值的美元或马克,卖空(借入)即将贬值的英镑。这是一个典型 的利用于外汇市场的多空仓策略。根据目前公布的资料,索罗斯在英镑危机中获利最多的是多空 仓策略,他的9.5亿美元利润都是通过卖空(借入)英镑,买进美元或马克造成的。
在狙击英镑的战斗中,索罗斯就曾经通过“反向对冲”,例如借进英镑、买 进美元和马克,同时买进英国股票等等,这些策略来获利。
量子基金是指和极少数基金一起构成了非常特殊的另一种基金类型:全球宏观对冲基金。严 格的说来,全球宏观不是一种策略,它是一种混合的投资风格。索罗斯关注的是一个国家、一个 区域乃至整个世界的宏观政治经济形势,并试图从宏观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中获利。当索罗斯确 定世界宏观形势将发生某种变化之后,他就采用某种策略,来达到获利的目的。
策略,可以以惊人的速度把资金从一种资产转移到另一种资产,从一个市场转移到另一个市场。
他们拥有高素质的人才和精简的机构,一位天才的基金经理加上几个聪明的分析师就足以指挥一
只数亿美元的基金,如果再加上几位优秀的交易员,这只基金就几乎可以制造任何风浪了。
直到1990年代初,金融监管者都没有充分意识到对冲基金的能量;等到他们意识到的时候,
一切已经太晚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宏观对冲基金将在犹太人乔治·索罗斯的率领下,与英国政府
展开一场面对面的决斗。
战争的发动者:乔治•索罗斯及其量子基金
1930年,乔治·索罗斯在匈牙利布 达佩斯出生。 1947年,17岁的他移居到英国, 并在伦敦经济学院毕业。 1956年,去美国,在美国通过他 建立和管理的国际投资资金积累了大 量财产。 1979年,索罗斯在纽约建立了他 的第一个基金会,开放社会基金。 1984年他在匈牙利建立了第一个 东欧基金会, 1987年建立了苏联索罗斯基金会。
套利策略:英镑贬值可能对英国金融市场造成严重冲击,英国市场上的某些金融资产可能 暂时下跌到应有的价值之下;例如,可能出现某种英国基金的市场价值低于其净资产的情况,或 者某种债券在伦敦的交易价格远远低于其在纽约的交易价格的情况,这时就可以以较低的价格买 入,以较高的价格卖出。
循环交易策略:当一个国家的货币贬值的时候,该国股票通常都会上涨,这是有历史数据支持, 也有理论依据的。所以索罗斯在卖空英镑的同时,大量买进英国股票。
英镑危机的启示
加强国际货币金融政策的协调和配合
92英镑危机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欧共体主要工业国家货币金融政策的不协调。当时德国在 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马克坚挺的情形下,还偏执于本国利益,不顾英意两国经济一直不景气, 而为了他们本国经济发展要降低利率的要求,不仅拒绝了七国首脑会议要求其降息的呼吁,反而 提高利率。在芬兰马克被迫与德国马克脱钩的情况下,还意识不到维持欧洲货币体系运行机制的 迫切性,甚至公然宣布其绝不会降低利息率。等到外汇市场风暴骤起,才宣布将其贴现率降低半 个百分点,但这只能给外汇市场上的投机者以这样的预期,即他们认为德国过去提高利率是为了 抑制通货膨胀,现在降低利率仅仅是对通货膨胀的让步。当然,这场危机的过错不能全部归罪于 德国,不过,需要强调的是,在经济一体化、全球化的今天,尽管各国间各种经济矛盾日益加剧, 但任何国家都不能一意孤行,各国只能在合作与协调中才能求得稳定的发展。
历史传奇----英镑狙击战 (27:04)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Gl7SmUlbLfo/
发展,解救萧条中的英国工业。
在《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签署之后,英镑与马克的汇率是1比2.95,这个数字
无疑太高了。在两德统一之后,由于东德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德国经济出
现了过热的趋势,德国中央银行不得不调高利率,以抑制通货膨胀,这又给英镑
带来了更大的压力。面对德国中央银行的加息,英国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只
面是由于英国经济非常不景气,另一方面是由于英国已经加入了欧洲汇率机制,
它的货币必须与马克等欧洲其他国家货币挂钩,在一定范围之内浮动。如果英镑
出现异常的贬值或升值,欧洲各国中央银行负有干预外汇市场,稳定英镑汇率的
义务。《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进一步强化了欧洲汇率机制,使英镑自由浮动的回
旋余地更加狭小;所以,英国政府已经不可能通过英镑的主动贬值来刺激经济的
案例分析:索罗斯和英镑狙击战
战争起因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签署
1992年2月17日,欧洲共同体签署《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条约规定, 欧共体各国应当分三个阶段完成统一货币的工作,其中第一个阶段是强 化当时已经存在的“欧洲汇率机制”,实现资本的自由流通;第二个阶 段是建立“欧洲货币机构”,负责协调欧共体各国的货币政策;第三个 阶段是建立统一的欧洲货币(欧元),并把“欧洲货币机构”升格为 “欧洲中央银行”,为欧盟各国制订统一的货币政策。
最后,索罗斯的以上行为实际上都是跟踪英镑贬值这一事件的结果,所以可以视为广义的事 件驱动策略。
PS:事件驱动策略(Event Driven Strategy),主要是基金经理力求预测宏观环境变化,并据此寻 找机会。如预估一个国家宏观经济不稳,货币可能贬值,则对冲基金通常会卖空该国货币,以在未 来货币实际贬值时获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