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22个常见质量通病如何预防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病07——电线导管对口焊接,镀锌管丝接无跨接(或焊接)
防治措施及相关规定: (1)厚壁焊接钢管可以采取套管焊接的方式,套管长度 为管径的1.5-3倍; ( 2 ) 《 建 筑 电 气 工 程 施 工 质 量 验 收 规 范 》 GB50303 中 12.1.2条款规定:金属导管严禁对口熔焊连接;镀锌和壁 厚小于等于2mm的钢导管不得套管熔焊连接。 (3)采用螺纹连接的镀锌钢管,其接地必须采用专用接 地卡固定跨接接地线,接地线用不小于4mm²黄绿线。
通病03——避雷带过伸缩缝(沉降缝)无补偿,引 下线无标识
防治措施及相关规定: (1)《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 规范》GB50169规定:在接地线跨越建筑物伸缩 缝、沉降缝处时,应设置补偿器。补偿器可用接 地线本身弯成弧状代替。 (2)补偿器应位于伸缩缝、沉降缝中间位置。
通病03——避雷带过伸缩缝(沉降缝)无补偿,引 下线无标识
电气工程22个常见质量通病 如何预防
• 朱柏杨 • 2019.2
电气工程22个常见质量通病如何预防?
• 电气工程之所以会出现质量通病,究其原因往往是以下五点: • (1)策划不细,缺少系统性、持续性培训; • (2)管理层专业技术人员缺乏,过程管控不到位; • (3)作业层施工人员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 • (4)施工人员对规范理解存在偏差,主观愿望与实际施工存在
通病02——避雷线支持间距过大,不顺直, 支持位置及支持方式不合理
推荐做法:
通病02——避雷线支持间距过大,不顺直, 支持位置及支持方式不合理
推荐做法:
通病02——避雷线支持间距过大,不顺直, 支持位置及支持方式不合理
推荐做法:
通病02——避雷线支持间距过大,不顺直, 支持位置及支持方式不合理
产生原因及后果: JDG、KBG管道属薄壁镀锌管(JDG管壁厚标准型1.6,普通型 1.2mm;KBG管壁厚一般1.0m,最大1.2mm),一般供货状态 为冷镀锌,用于室外及潮湿场所时耐腐烛差易生锈。
通病1 0 — — 露天或潮湿场所,电气保护管采用JDG、KBG明配而导 致腐蚀
通病01——避雷线连接搭接倍数不够
推荐做法:
通病01——避雷线连接搭接倍数不够
推荐做法:
通病02——避雷线支持间距过大,不顺直, 支持位置及支持方式不合理
通病02——避雷线支持间距过大,不顺直, 支持位置及支持方式不合理
产生原因及后果: (1)明敷接地引下线的间距均匀是观感的需要, 规定间距的数值是考虑受力和可靠,使线路能顺 直;要注意同一条线路的间距均匀一致,可以在 给定的数值范围选取一个定值。 (2)采用“T”字形支撑方式或相焊接的方式, 实际上不利于避雷线的伸缩变形,也不美观,焊 接部位易腐蚀。
差异; • (5)市场上材料、设备本身的质量问题。 • 针对以上问题,对建筑电气安装关键部位的规范施工及常见的一
些问题进行一个解析,与大家共同探讨。
通病01——避雷线连接搭接倍数不够
通病01——避雷线连接搭接倍数不够
通病01——避雷线连接搭接倍数不够
产生原因及后果: 搭接长度不足或单面施焊使得有效接触(导通)面积减小,接地电阻增加。
防治措施及相关规定:《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69中对明敷接地线的安装有下列要求: (1)接地线沿建筑物墙壁水平敷设时,离地面距离宜为250~300mm;接地 线与建筑物墙壁间的间隙宜为10~15mm; (2)明敷接地线,在导体的全长度或区间段及每个连接部位附近的表面,应 涂以15~100mm宽度相等的绿色和黄色相间的条纹标识。当使用胶带时,应 使用双色胶带。中性线宜涂淡蓝色标志。 (3)在接地线引向建筑物的入口处和在检修用临时接地点处,均应刷白色底 漆并标以黑色标识,其代号为“¤”。同一接地体不应出现两种不同的标识。 (4)在断路器室、配电间、母线分段处、发电机引出线等需临时接地的地方, 应引入接地干线,并应设有专供连接临时接地线使用的接线板和螺栓。为保 证接地线离墙距离一致,敷设时,可在支撑螺栓上垫一标准厚度的螺母。 (5)镀锌扁铁接地母线转弯时可用氧乙炔烘弯,过渡方式圆润美观。
推荐做法:
通病03——避雷带过伸缩缝(沉降缝)无补偿,引 下线无标识
推荐做法:
通病03——避雷带过伸缩缝(沉降缝)无补偿,引 下线无标识
推荐做法:
通病04——变配电室接地母线距墙面距过大,未刷黄绿标 识,无临时接地检查接线桩,母线连接不符合要求
通病04——变配电室接地母线距墙面距过大,未刷黄绿标 识,无临时接地检查接线桩,母线连接不符合要求
通病05——接地线采用串联的方式
推 荐 做 法:
通病05——接地线采用串联的方式
推 荐 做 法:
通病06——电动机外壳未单独可靠接地,有接地标识的电动机没 有与接地干线可靠连接
通病06——电动机外壳未单独可靠接地,有接地标识的电动机没 有与接地干线可靠连接
产生原因及后果: 设备一般是由电动机来驱动的,因此电动机外壳接地作为强制性 条款来规定,是为了防止电动机外壳带电对人体造成人身伤亡事 故,保证人体安全,因此电动机没有接地线是不允许运行的。但 在许多工程项目中发现,一是电动机外壳没有单独接地,错误的 认为有一根接地线已接在接线盒中的接地端子上;二是电动机有 明显接地标志的接地桩头却没有接地(见图)。电动机接地与电 动机外壳接地是不同的,前者在发生短路故障后会导致空气开关 因短路电流过大而跳闸,主要是短路保护;而电动机外壳接地主 要目的是当电动机外壳带电后,降低接触电压,保护人身安全的。
通病02——避雷线支持间距过大,不顺直, 支持位置及支持方式不合理
防治措施及相关规定: (1)支撑点与避雷网不用焊接方式,用比镀锌圆钢略大一点 的套管制作卡具,镀锌后安装在女儿墙上。既让镀锌圆钢穿 过去减少了焊点,保护镀锌层,增加使用寿命,也可让避雷 网自由伸缩。 (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69 规 定 : 支 持 件 间 的 距 离 , 在 水 平 直 线 部 分 宜 为 0.5~1.5m,垂直部分宜为1.5~3m,转弯部分宜为03~0.5m。
推荐做法:
通病02——避雷线支持间距过大,不顺直, 支持位置及支持方式不合理
推荐做法:
通病03——避雷带过伸缩缝(沉降缝)无补偿,引 下线无标识
产生原因及后果: 由于建筑物伸缩缝、沉降缝以及避雷带自身热胀 冷缩的原因,往往造成避雷带的扭曲、变形,既 不美观,若避雷带拉伸变细将造成接地通路导通 截面减小,影响导电性能。引下线不加以标识, 于维护检修不便。
推荐做法:
通病04——变配电室接地母线距墙面距过大,未刷黄绿标 识,无临时接地检查接线桩,母线连接不符合要求
推荐做法:
通病05——接地线采用串联的方式
通病05——接地线采用串联的方式
产生原因及后果: 接地线是起保护作用,若接地线采用串联连接,粗 看起来,似乎金属电导管均接有保护接地线,仔细 分析却存在着隐患。假如上图中的某一管路的接地 螺拴松脱或断线,则在它以后的各导管所接的地线 均会处于悬浮状态,一旦发生漏电,将会十分危险。 防治措施: 接地干线与电气管线及用电设备单独连接。
通病07——电线导管对口焊接,镀锌管丝接无跨接(或焊接)
推荐做法:
通病08——软管配管过长,敷设不到位或脱落,软管进盒没有专 用接头,导线外露
通病08——软管配管过长,敷设不到位或脱落,软管进盒没有专 用接头,导线外露
产生原因及后果: 将柔性导管在刚性导管不能准确配入电气设备器具时, 做过渡导管用,所以要限制其长度,且动力工程和照 明工程有所不同。若导管接头脱落,尤其是火灾报警 或应急照明线路,则起不到阻燃保护线路的目的,影 响其性能和寿命。
通病04——变配电室接地母线距墙面距过大,未刷黄绿标 识,无临时接地检查接线桩,母线连接不符合要求
推荐做法:
通病04——变配电室接地母线距墙面距过大,未刷黄绿标 识,无临时接地检查接线桩,母线连接不符合要求
推荐做法:
通病04——变配电室接地母线距墙面距过大,未刷黄绿标 识,无临时接地检查接线桩,母线连接不符合要求
通病06——电动机外壳未单独可靠接地,有接地标识的电动机没 有与接地干线可靠连接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通病06——电动机外壳未单独可靠接地,有接地标识的电动机没 有与接地干线可靠连接
通病07——电线导管对口焊接,镀锌管丝接无跨接(或焊接)
通病07——电线导管对口焊接,镀锌管丝接无跨接(或焊接)
产生原因及后果: 电导管无论厚薄都不允许直接对口焊接,由于对口焊接易 在管內壁形成焊瘤或刀状错口,给管内穿线造成困难,甚 至会破坏绝缘层发生短路等触电安全事故。镀锌钢管接地 采用焊接方式,破坏了锌保护层,保护层不仅是外表面, 还包括内壁表面,如果焊接接地线用熔焊法,则必然破坏 内外表面的锌保护层,外表面尚可用刷油漆补救,而内表 面则无法刷漆进行防腐。违背了施工设计采用镀锌材料的 初衷。
通病08——软管配管过长,敷设不到位或脱落,软管进盒没有专 用接头,导线外露
推荐做法:
通病09——露天或潮湿场所,电气保护管无防水弯或弯曲度过小
通病09——露天或潮湿场所,电气保护管无防水弯或弯曲度过小
产生原因及后果: 屋顶防排烟风机等设备采用电气保护管无防水弯头,或防水 弯弯曲度小,雨水易沿软管外壁侵入保护管内,再加上软管 接口脱落或密封不好,更易造成管路内进水。
通病04——变配电室接地母线距墙面距过大,未刷黄绿标 识,无临时接地检查接线桩,母线连接不符合要求
产生原因及后果: (1)支撑和标识是规范及观感和警示要求; (2)接地检查接线桩是维护检修工作接地需要, 保证专业安全; (3)母线正确连接是保证接地截面和接触电阻满 足要求。
通病04——变配电室接地母线距墙面距过大,未刷黄绿标 识,无临时接地检查接线桩,母线连接不符合要求
通病06——电动机外壳未单独可靠接地,有接地标识的电动机没 有与接地干线可靠连接
防治措施及相关规定: 电动机外壳接地方式与电动机的结构有关。一般电动 机接地螺丝设在接线盒内右下方或右上方(见图), 有些把接地螺丝设置在机座外壳上并有明显的接地标 志(见图)。根据《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 及验收规范》的相关规定,除接线盒内必须进行接地 外,还应在机座外壳接地螺丝(若有的话)或电机的 底脚上再进行安全接地。
防治措施及相关规定: (1)进行工序技术交底、施工员加强现场管理。 (2)严格遵守《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规定: 接地体(线)的焊接应釆用搭接焊,其搭接长度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1. 扁钢为其宽度的2倍(且至少3个棱边焊接);圆钢为其直径的6倍; 2. 圆钢与扁钢连接时,其长度为圆钢直径的6倍; 3. 扁钢与钢管、扁钢与角钢焊接时,为了连接可靠,除应在其接触部位两侧 进行焊接外,并应焊以由钢带弯成的弧形(或直角形)卡子或直接由钢带本 身弯成弧形(或直角形)与钢管(或角钢)焊接。
通病09——露天或潮湿场所,电气保护管无防水弯或弯曲度过小 防治措施及相关规定: 室外场所电缆保护管应使用厚壁镀锌电导管,用氧乙炔自 行煨弯或采用专用防水弯头。室外导管管口不应敞口垂直 向上,导管端部应设有防水弯,并应经防水的可弯曲导管 或柔性导管弯成滴水弧状后再引入设备的接线盒。
通病09——露天或潮湿场所,电气保护管无防水弯或弯曲度过小
通病08——软管配管过长,敷设不到位或脱落,软管进盒没有专 用接头,导线外露
防治措施及相关规定: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803中12.2.8 条款规定:刚性导管经柔性导管与电气设备、器具连 接,柔性导管的长度在动力工程中不大于0.8m,在照 明工程中不大于1.2m;可挠金属管或其他柔性导管与 刚性导管或电气设备、器具间的连接采用专用接头。
推荐做法:
通病09——露天或潮湿场所,电气保护管无防水弯或弯曲度过小
推荐做法:
通病1 0 — — 露天或潮湿场所,电气保护管采用JDG、KBG明配而导 致腐蚀
通病1 0 — — 露天或潮湿场所,电气保护管采用JDG、KBG明配而导 致腐蚀
通病1 0 — — 露天或潮湿场所,电气保护管采用JDG、KBG明配而导 致腐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