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检测与胃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局部浸润的相关性研究

[摘要]目的:探究胃癌局部浸润与幽门螺杆菌感染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32 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同期32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的胃黏膜组织标本均采用尿素酶试验检测,观察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组织标本检测结果以及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局部浸润之间的关系。结果:研究组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检测阳性率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检测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局部浸润具有密切的相关性,胃癌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较高,其临床检测在胃癌患者的诊断和治疗中存在重要意义。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感染;胃癌;局部浸润;相关性

胃癌是临床常见恶性肿瘤,在各种恶性肿瘤中占首位[1],患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严重威胁生命安全。现阶段,有多项临床研究资料显示胃癌局部浸润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存在一定关系,对胃癌患者预后具有重要影响[2]。为进一步研究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局部浸润的相关性,为以后的临床诊断、治疗等医学实践提供科学依据,本院选取胃癌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各 32 例作为研究对象展开临床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于本院2014 年 12 月 ~2015年3月收治的胃癌患者中选取 32 例作为研究对象 ( 研究组 ), 所有患者均符合胃癌的临床诊断标准[3], 经 X 线和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胃癌,其中男 18 例,女 14 例,年龄 38~77 岁,平均年龄(55.9±7.3) 岁,另选同期来院体检的健康者 32 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 19 例,女 13 例,年龄 39~78 岁,平均年龄 (56.1±7.4)岁。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 2方法

1. 2. 1 检测仪器本次研究中所使用的检测仪器包括:电子胃镜、显微镜以及纤维仪器等。

1. 2. 2 检测方法研究组和对照组均经胃镜检查后,分别选取两组研究对象的胃黏膜组织作为研究标本,采用HP102试剂对标本组织行尿素酶试验检测,严格按照试剂使用说明规范操作。

1. 3 观察指标观察比较两组研究对象胃黏膜组织标本中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率以及MMP-2 和 VEGF蛋白检测阳性表达情况。

1. 4 判断标准制定本次研究中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MMP-2 和 VEGF 蛋白阳性表达判定标准:①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幽门螺杆菌计数≥ 20 ;阴性:不存在幽门螺杆菌,或其计数 <20。② MMP-2 和 VEGF 蛋白阳性表达:阳性:阳性细胞≥ 10% ;阴性:阳性细胞比例 <10%。

1. 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率观察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检出情况,研究组患者中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25例,阳性率为78.1%, 幽门螺杆菌感染阴性7例, 阴性率为21.9% ;对照组研究对象中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 8例,阳性率为25.0%, 幽门螺杆菌感染阴性 24 例,阴性率为75.0% ;两组研究对象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 2 MMP-2 和 VEGF蛋白检测阳性表达比较观察比较两组研究对象MMP-2 和 VEGF 蛋白检测阳性表达情况,其中研究组患者 MMP-2 和 VEGF 蛋白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1。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胃部不适、胃酸、胃胀、胃痛等已经成为当代人的通病,且胃癌患者发病率也越来越高,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 16 万人死于胃癌,该病症在癌症死亡原因中位居第二。同时,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显示,约有 50% 的胃癌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4],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螺旋形、微厌氧细菌,是寄生于人类胃内的一种革兰阴性杆菌,含有丰富的尿素酶,多生长于人体胃黏膜上皮细胞表面和胃黏液底层,以胃窦部最为常见,胃体和胃底较少,该菌是目前临床所知能够在人体胃部中存活的唯一一种微生物种类,它可产生多种毒素因子,常见的有黏附因子、尿素酶以及细胞毒素等,其中尿素酶可对胃黏膜屏障造成破坏,引发机体出现炎症和免疫反应,导致胃泌素分泌增多,最终形成胃病,目前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已经将幽门螺杆菌定位人类胃癌第一致癌物。一旦人体长期感染幽门螺杆菌,可使胃表面上皮甚至黏液颈增殖带细胞变性坏死、修复并增生,导致腺体萎缩,形成肠化生和异型增生,增加胃黏膜损伤程度和敏感性,促使细胞向恶性转化,患者临床可表现为胃部反酸、腹痛、口臭、食后上腹部饱胀、疼痛、食欲减退等症状,部分患者还可出现反复发作性剧烈腹痛和上消化道出血等,且这些胃病症状极易被人们所忽视,从而

错过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最佳时机,最终诱发胃癌病变,后果严重。为了早期发现胃癌并尽量避免胃癌发生,减轻患者痛苦,存在胃癌家族史、胃部症状或生活在胃癌高发区者需尽早定期接受胃部检查,主要检查方法包括胃镜和组织标本病理学检查,以便及早发现和治疗,且在临床检查中,幽门螺杆菌感染成为胃癌患者病理检查的一个重要指标。为进一步研究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局部浸润的关系,本院通过尿素酶试验检测发现研究组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率、MMP-2和 VEGF蛋白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胃癌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率较高,当临床检测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逐渐增高时,可怀疑存在胃癌的可能性。掌握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局部浸润之间的相关性,对有效阻断胃癌转移,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病死率具有重要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