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中学高一下期末考试模拟历史试题(附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中学高一下期末考试模拟历史试题(附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42题,计63分)

1、“中国的农民,欧洲使用木制农具时,他们已用铁犁耕田。而当欧洲也使用铁制农具时,他们仍在使用铁制农具。中国人把一种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运用到很高的水平,却没想到要改善和替代它。”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性问题是()

A.自然经济的脆弱性

B.欧洲经济后来居上

C.铁犁技术更新缓慢

D.小农经济的停滞性

2、以下是明朝嘉靖至清朝道光年间各地集市变化统计表,表中数据说明()

A.州县集市的密集度北方超过南方

B.南北经济交流日趋频繁

C.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D.农民与市场的联系不断加强

3、《台湾通史》认为:“1840年起至1930年间,中国共开放77个城市作为通商口岸。大多数通商口岸内皆设有租界。‘通商口岸教堂洋行货物商民所在甚多,素由中国竭力保护’。”这在本质上表明()

A.中国近代主动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B.通商口岸是中国半殖民地化缩影

C.中国通商口岸经济文化高度繁荣

D.通商口岸有力促进了中国近代化

4、下图为南通大生纱厂在1899年到1930年间与外商占南通地区产量比例的变化示意图表。下列对其评述正确的是()

A.大生纱厂有效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入侵

B.民族资本主义主导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C.列强经济侵略是阻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D.封建专制制度是阻碍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5、1953年,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在农村向余粮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的政策,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这种做法在本质上()

A.标志着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开始

B.促进了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C.切断了农民与市场的有机联系

D.杜绝了贱买贵卖的剥削方式

6、1987年9月,国务院颁布《投机倒把行政处罚暂行条例》,打击投机倒把分子。当时包括就地转手倒卖、购买大型运输工具贩运、个体户、下海商人也被列为投机倒把行为受到打击。1997年《刑法》取消“投机倒把罪”,2009年正式删去法律中有关“投机倒把”“投机倒把罪”的规定。这突出反映了()

A.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

B.法制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C.法律保障经济的健康发展

D.社会经济秩序日趋稳定

7、1872年,上海公共租界当局张贴了沪上第一张交通告示,内容包括“凡马车及轿子必须于路上左侧行走”“凡小车必由左边往来,唯不许走路旁相近之路中心行走”“凡马车于十字路口必得走慢”等。这主要说明()

A.当时的交通规则规定靠左通行

B.当时的上海还没有出现汽车

C.当时的上海已经产生近代交通规则

D.当时的上海由公共租界控制

8、1919年,某新潮社社员暨《新潮》杂志主要撰稿人在面临个人婚事抉择时看重八字、命书,认为“这些命书,无论然否,要之我的婚事,乃听其主持,不得不看为一生绝大的纪念品”。该事例说明()

A.新潮社是一个保守社团

B.新式青年仍可接受传统婚俗

C.国人尚未认同西式婚俗

D.八字、命书决定时人的婚姻

9、1607年100多名男子乘三艘船从不列颠起航,远涉重洋,登上了大西洋彼岸。从此,这

片土地开始在剑与火中孕育了一种崭新的文明,人种构成也发生了迅速的变化。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析,由此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A.土著人口骤减,白人和黑人剧增,成为当地主体,人口总数大幅上升

B.提供劳动力和先进技术,带去了近代文明和近代制度

C.促进经济发展形成统一市场

D.形成了美利坚民族

10、布罗代尔在《文明史》中写道:“(19世纪上半期)单单城镇的发展就导致其人文和物质条件的迅速恶化。……贫穷、乞讨、劫掠、玩忽职守、传染病和犯罪,所有这一切都因劳动人民迅速集中到贫民区难以言状的混杂状态而增多了,而且往这里涌来的人流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下列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圈地运动使农村人口大量流向城市

B.城市化的发展必然导致贫困加剧

C.政府腐败忽视社会救济和社会保障

D.在工业化的进程中忽视了社会公平

11、对1929年爆发的经济危机,有人描述当时的情景:“人们常常谈到社会革命,成千上万的人的确认为,被剥夺者和饥饿的人们将反抗把他们带进这种绝望境地的政府和经济制度。”为避免上述问题出现,罗斯福新政期间采取了一系列改善民生的措施,这些措施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

A.恢复金融秩序维护货币安全

B.保障工人权利维护社会稳定

C.调整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

D.通过立法完善资本主义制度

12、戴高乐《战争回忆录》:“国家的活动有赖于煤炭、电力、煤气、石油,而且有一天要取决于原子核分裂,所以为了使法国的经济达到发展所要求的水平,就必须最大规模地开发这些资源,这就需要只有国家才能承担的巨额费用和巨大工程,以及实行国有化。”材料信息表明()

A.法国全面实行生产资料国有化政策

B.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承担引导者作用

C.能源在经济发展中具有决定性作用

D.法国要签订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

13、列宁在评价这某一政策时说:“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除了余粮收集制之外,当时我们是没有别的办法来实现粮食政策的,……因为战争的形势已经斩钉截铁地规定了这种公式和条件,我们没有丝毫的选择余地……”列宁评价的这一政策()

A.是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唯一正确途径

B.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和得到苏俄人民热烈拥护的

C.在特定环境下为苏维埃政权巩固发挥了重要作用

D.使苏俄的国民经济和工业生产迅速恢复

14、下面是1919年俄国1普特(16.38千克)粮食的价格对比表,理解正确的是()

A.

C.过低的征购价格引发了农民暴动

D.这一时期粮食黑市交易异常猖獗

15、“新经济政策一执行,混乱和饥荒马上就开始平息下去了,城市恢复了生机,市场上的商店又开始有了产品的供应了,物价也随之下降。那时党的口号是‘学会做生意’。”这里的“学会做生意”主要指()

A.实行粮食税制度

B.借助商品和市场进行调节

C.恢复和发展私人企业

D.宏观调控与计划相结合

16、1921年10月列宁在谈到新经济政策时说:“所谓新,是对我们先前的经济政策而言的。可是实质上,它比我们先前的经济政策包含着更多的旧东西。”下列关于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中,不属于“旧东西”的是()

A.实行粮食税

B.部分企业由资本家经营

C.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归国家所有

D.允许自由贸易

17、苏联时期,曾流传一则笑话:一个美国代表团访苏,参观“伟大的建设成就”。陪同的苏联官员得意地说:“到下一个五年计划时,每个苏联家庭都可以拥有一架私人飞机!”美国人惊讶:“你们要飞机干什么呢?”苏联官员说:“当然有用啊……譬如我在莫斯科听说列宁格勒开始供应面包了,我可以马上开着飞机赶去排上队。”请问:造成当时苏联家庭要“开着飞机”赶去“排队”买面包的主要原因是()

A.长期战争严重破坏社会经济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导致食品短缺

C.片面发展重工业的消极影响

D.严重的自然灾害导致粮食减产

18、1924年季诺维也夫在俄共(布)十三大上所作的政治报告中强调“不会再有因新经济政策而采取的新的退却”。此后,党的许多领导人也纷纷表示,反对“扼杀社会主义因素而复活资本主义”。这表明当时他们认为,新经济政策()

A.已经完成了恢复经济的任务

B.是特殊时期被迫做出的暂时妥协

C.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D.应该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所取代

19、1952年苏共领导人马林科夫在十九大的政治报告上指出:"今年谷物的总收获量达到80亿普特,而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总收获量比1940年增加了48% 。以前认为是最尖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