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析中学数学课堂启发教学共5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析中学数学课堂启发教学

数学教学最基本的目标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然而现在有很多的数学课堂追求的是形式上的热闹和表面上的花哨,没有深度思维,教师没有抓住数学学习的本质,没有把基本的概念和数学思维的方法作为教学的重点,对教材处理比较肤浅,很多问题处理不到位,错失了发展学生思维的大好时机.因此,数学课堂引领学生深度思维,成为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追求的目标.

一、数学课堂教学不能只图热闹

课堂上虚假热闹的现状.课堂上学生学得轻松,又能掌握知识,是我们教师一直向往的理想境界,但课堂上常常出现这样的现状:1.课堂中,教师旁征博引,学生积极参与、兴趣盎然.这样的课堂形式,我们看到的只是显现出人的情绪,缺少和失去的是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冷静与理性,教师演绎的是简化了思维目标之后的“激情课堂”.2.教师创设好生动活泼的情境,引领学生步步深入、细致且生动,教师引领时指挥有度,学生学习时动静结合.然而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们应该不难发现,学生总是很被动地与教师一起携手同行,在教师有节奏、有激情的刺激下,按照教师设计好的路途感受着书本中的知识,通过对不断递进式问题的提出与解决、以学生的身心疲劳作为代价,进行着先自学后领悟,屏蔽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和数学思想的形成,这样的课堂关注的是让学生获取更高的分数,却让学生的思维越来越狭隘.

案例1“多边形内角和”精彩片段

1.四边形内角和的推导

四边形内角的认识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难点,教学中一方面需要一定的课堂气氛,但更需要引导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在很好的教学形式下去启发学生的思维.

师:大家都知道三角形内角和是180o°,那么四边形内角和是多少?

活动1:探索研究四边形的内角和.

学生先独立探索,再分组交流与研讨,最后汇总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方法1:用量角器测量出四个角的度数,再把四个角加起来,发现内角和是360°.

方法2:用两个三角形纸板拼成一个四边形,发现两个三角形内角和相加是360°.

然后,教师在方法2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添加辅助线的方法来研究,连四边形的对角线,把一个四边形分成两个三角形.

四边形内角和这一结论的解释说明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添加辅助线是关键.本环节的学习中,以三角形内角和180°为基础,探索了多种的说明方法,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在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不拘一格,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使学习数学成为再发现和再创造的过程.

2.多边形内角和的探究

师:你知道五边形的内角和吗?六边形呢?十边形呢?你是怎样得到的?

活动2:探究五边形、六边形、十边形的内角和.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分组进行讨论.

关注:(1)学生能否类比四边形的方式解决问题得出正确的结论.(2)

学生能否采用不同的方法.

学生先分组讨论再进行交流(五边形内角和)

图1方法1:把五边形分成三个三角形,3个180°的和是540°.

图2方法2:从五边形内部一点出发,把五边形分割成为五个三角形,然后用5个180°的和减去一个周角360°.结果得540°.

由四边形类比到五边形、六边形,再由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转化为三角形,就是体现“脚手架”由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过渡到新知识,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分别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获得不同的方法,并加以交流.真正做到让学生始于知(知识)、濡于情(情感)、发于意(内在动机)和见于行(行动),把认知过程与情境过程统一起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让学生学会用类比的方法探究问题,目的是让学生能从中找到规律,为后面求n边形的内角和打基础.

二、课堂教学的本质是启发学生的思维

现在的课堂上,学生能够静下心来独立思考的时间是很少的,特别是中下等的学生.不少教师赶进度,求结果,总是让优等生发言.久而久之,大多数学生就会形成思维的惰性,不愿深入思考.因此,课堂上我们一定要鼓励学生思考,并努力创设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大但表达自己思考的成果,而不是人云亦云.让每一位学生经历思维的过程,远比最后的结果重要.

案例2“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精彩片段.

拿出2张三角形纸板

师:你们通过观察,能发现这两个三角形纸板有什么样的关系吗?

用我们已学过的知识和手中的测量工具,看看有没有什么方法来验证你的猜想.如果你手头只有把刻度尺,你还能进行验证吗?

生短暂思考

方法1:用量角器测量出两组相对应的角;

方法2:用刻度尺、量角器分别测量出两组对应边的长和夹角的度数;

我们知道,全等是相似中的特例.

回想: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哪些?

它们分别对应着三角形相似判定中的哪些方法?

带着疑问各小组进行研讨;

生:AAS、ASA、SAS、SSS

AAS、ASA类比出有两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SAS类比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师板书(猜想):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这仅仅是我们的类比猜想,这个猜想正不正确?我们怎么证明它?条件如何表述?结论又如何表述?

先通过验证方案1来验证

生(不难发现):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验证方案:略.

教学是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在数学课堂的教学中通过师生、生生的互动,在动中求感悟、求创新,这样的课堂才会涌动着生命的灵性,生成一种动态的美.

课堂有了教师的深度思考,才能让学生的思维从狭隘走向广阔,从肤

浅走向深刻,才能真正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挑战自我、提升智慧的舞台.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

1、生气,就是拿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原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2、未必钱多乐便多,财多累己招烦恼。清贫乐道真自在,无牵无挂乐逍遥。

3、处事不必求功,无过便是功。为人不必感德,无怨便是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