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修4单元提升: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四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单元学案( 有答案)

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四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单元学案( 有答案)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一、教学目标【课程标准】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的主要史实,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

1. 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的主要史实。

2. 简述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和巩固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

3. 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4. 感受秦始皇的雄才大略和雄心抱负。

5. 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用人、纳谏、轻徭薄赋和处理民族关系等方面。

6. 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7. 体会纳谏与用贤,对治国安邦的重要意义8. 列举康熙帝在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的举措:平定三藩之乱和噶尔丹叛乱、抗击沙俄侵略和签订《尼布楚条约》、统一台湾。

9. 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

10.强化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意识。

【考试说明】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二、教学过程(一)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1.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的主要史实:(1)条件:①春秋战国历史发展的趋势;②商鞅变法后,秦国确立封建制度,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经济的发展为秦国统一天下提供了条件(奠定了基础)。

③人民渴望统一。

④秦王嬴政广泛吸引各国贤士,采取正确的统一方略。

(2)过程: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穷十年之功,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完成了统一。

2.简述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和巩固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1)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①建立皇帝制度;②中央设三公九卿;③地方推行郡县制。

(2)巩固统一的措施①军事上:南征百越,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设郡县管辖,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疆域。

②文化上:统一文字,以小篆作为标准字体通行全国。

——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国内经济文化的交流。

③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建立起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网。

——促进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3.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1)是杰出的政治家①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全国,结束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第1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课件新人教版选修4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第1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课件新人教版选修4

思考 (1) 从史料一看,毛泽东“赞成秦始皇”的两个主要理由是 什么?结合史实说说你的理解。 (2) 王夫之是以什么观点看待秦朝灭亡的? 答案 (1)理由:体制创新和统一全国。理解:秦始皇开创 了皇帝制,建立了以三公九卿制为主的中央官制,地方上 废分封、置郡县,并采取了其他一系列加强集权和巩固统 一的措施(如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统一文字等),对 当时和后世产生重大影响;结束群雄割据的局面,统一全 国,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2)严刑峻法、滥用民力、专制暴虐。
【史论总结】 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原因
由于生产力的提高,各地之间的经济联系不断加 经济
强,为统一提供了必要的经济基础,经过商鞅变 方面
法,秦国经济发展为统一天下提供了条件 民族 春秋战国时期,以华夏族为中心,形成了比较稳固 关系 的民族共同体,为统一奠定了民族基础 人民
春秋争霸、战国混战使人民渴望统一、和平 意愿 统一 经过长期的兼并战争,形成了局部统一,秦国广泛 形势 吸引各国贤士,逐渐成为实现统一的中心力量
主题二 全面评价秦始皇
【史料探究】 史料一 毛泽东说“我是赞成秦始皇的”,“秦始皇是厚 今薄古的专家”,“秦始皇是第一个把中国统一起来的人 物……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第二个超过他的”。 史料二 秦之毒天下而亡,阿房也,骊山也,行游无度而 诛杀不惩也。……秦得天下于力战,民未休息,而筑戌之 役暴兴,则民怨起。 ——王夫之《读通鉴论》第五卷
1.建立集权 (1)皇帝制度:自称__始__皇__帝____,集大权于一身。 (2)三公九卿制
官职
职责
三者关系
_丞__相___ 百官之长,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三者之间互
太尉 武官之长,管军事
不统属,都
御史大夫 执掌群臣奏章,负责_监__督__百官 对皇帝负责

高二历史选修(4)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

高二历史选修(4)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

高二历史选修(4)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人教实验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高二历史选修(4)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二. 重点、难点1. 重点: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的历史功绩2. 难点:客观评价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三. 课堂教学:第一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一)统一六国1. 背景(原因)总体状况:天下分裂,诸侯割据,战争频繁。

西周开始分封,到春秋末年,1OO余个诸侯小国经过“强凌弱,众暴寡”,逐渐形成战国时期的七雄并立。

公元前247年,13岁的赢政登上秦王的宝座。

他22岁亲政以后,很快独揽大权,加快兼并六国的战争步伐。

①春秋:诸侯林立——战国七雄======统一是大势所趋;西周开始分封,到春秋末年,1OO余个诸侯小国经过“强凌弱,众暴寡”,逐渐形成战国时期的七雄并立。

公元前247年,13岁的赢政登上秦王的宝座。

他22岁亲政以后,很快独揽大权,加快兼并六国的战争步伐。

②战争灾难,人民渴望统一=======统一是民心所向;战国时代频繁的战争给人民生产和生活带来无穷灾难,久经战乱的人民都渴望统一。

③经济发展,民族交融,地区间交流加强======社会基础;④秦国实力强大:a、商鞅变法,确立封建制度,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早在商鞅变法后,秦国确立封建制度,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经济的发展为秦国统一天下提供了条件。

⑤秦王赢政雄才伟略秦王赢政为了实现统一,广泛吸引各国贤士,如楚国的李斯、魏国的尉缭。

在统一方略上,秦王采纳李斯的建议,从弱小的韩国开刀,再扫除两翼,最后灭齐。

秦王对秦国的劲敌赵某某用离间计,先使赵王杀死名将李牧,自毁长城,随后攻下赵都某某并俘虏赵王;引黄河水淹没魏都大梁,使魏都城墙倒塌,魏国灭亡;对楚国,秦王请出老将王翦,并倾全国之兵归王翦指挥,强攻灭楚,此后,灭燕灭齐势如破竹,终于完成统一六国的大业。

2. 战略方针:“远交近攻,各个击破”3. 经过:韩、赵、魏、楚、燕、齐4. 影响:①地位:划时代的历史意义②政治:结束分裂割据局面,国家走向统一③经济: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④人民:生活安定⑤民族:交流融合(二)建立集权统一国家1. 政治上: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含义:专制主义是一种决策方式,主要体现在皇位终身制和世袭制上,特征是皇帝个人独裁专断,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中央集权的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充分执行中央的政令,一切服从于中央。

2020年高中历史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单元整合提升课件新人教版选修4

2020年高中历史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单元整合提升课件新人教版选修4
藩之乱”,收复台湾并设府管理、开 发,反击沙俄侵略中国东北,这些措施基本奠定了中国的版图, 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 ②大兴文字狱,实行文化专制;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在开启“康乾盛世”的同时,又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资本主 义发展的潮流。不过,康熙帝仍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很有作为的 皇帝。
③他在从事征战和兴建工程过程中,征调太急、赋敛过重、 刑罚严酷、“焚书坑儒”等一系列暴政举措导致秦短命而亡。
④功过相比,功大于过。
(2)唐太宗 ①他执政时期,注意吸取隋亡教训,确立了一系列稳定社 会、发展经济的方针政策,使唐朝政治清明、经济复苏和发展, 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为唐朝步入强盛奠定了基础。 ②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巩固和发展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③他的开明政治和贞观年间的一系列制度创新,造就出兼 收并蓄、博大开放、昂扬进取的时代风貌。 ④晚年求治之心锐减,从而萌生了骄逸之心,但这并不影 响唐太宗对推动历史发展做出的丰功伟绩和政治家的本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单元整合提升
专题体系构建
专题知识归纳
一、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历史活动的比较
人物 项目
秦始皇
唐太宗
康熙帝
政治
统一全国、创立 完善三省六部
君主专制主义 制、科举制
中央集权制度
设立南书房加 强皇权
人物 项目
秦始皇
唐太宗
康熙帝
经济
土地赋税制度,统 延续均田制、实 奖励垦荒、 一货币、度量衡等 行租庸调制 “更名田”
民族关系
打击匈奴、平服岭 南和西南地区
民族和睦的政 策、唐蕃和亲
平定“三藩之 乱”,收复台 湾
项目
人物 秦始皇
唐太宗
康熙帝

选修四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人教版单元复习)

选修四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人教版单元复习)

高二历史(选修)期末复习资料8选修四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班级:姓名:学号:编制:王江2013年12月18日一、知识体系:第1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秦始皇功绩一:统一中国,结束诸侯割据局面1.原因:(1)时代产物:①经济:封建经济的发展:既要求结束分裂,又为统一提供物质基础;②政治:争霸、兼并战争完成局部统一;③思想:法家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理论。

④人民:厌战渴望统一(根本)。

(2)主观因素:①商鞅变法奠定经济和军事基础;②秦王嬴政:雄才大略,广罗人才,战略战术正确:先弱后强,远交近攻。

2.过程:BC230——BC221,先后兼并韩、赵、魏、楚、燕、齐,完成统一。

——秦始皇功绩二: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采取措施巩固国家统一1.秦朝的建立:BC221,都城咸阳,嬴政自称始皇帝(秦始皇)。

2.措施及影响:(1)政治: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

彻底打破传统贵族分封制;利于巩固多民族国家统一;奠定封建社会政治制度基本格局;影响深远,后世沿用。

(2)经济(交通):统一度量衡、货币,统一车轨,修筑驰道、人工渠道等。

密切了各地区经济联系;利于促进封建经济发展,巩固国家统一。

(3)思想文化: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焚书坑儒;统一文字,小篆。

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和国内经济文化交流。

思想文化专制,也阻碍了文化发展。

(4)军事:南征百越、北击匈奴;设四郡;修筑长城。

奠了定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疆域;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形成。

——秦始皇的暴政:1.表现:(1)焚书坑儒。

(2)滥用民力:修建长城,中华民族的象征。

修阿房宫、骊山陵。

(3)赋税徭役负担沉重。

(4)刑法严酷。

2.影响:激化阶级矛盾,导致农民大起义,秦朝短暂而亡。

——评价秦始皇:1.功:封建社会杰出的政治家:(1)民族发展:完成统一,结束分裂,建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王朝,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

(2)制度建设:建立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政权巩固的措施。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单元测试题(解析版)-文档资料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单元测试题(解析版)-文档资料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步辇图》描绘松赞干布的使臣向唐太宗请求通婚的情景,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凭借先进的经济文化形成对周边民族的巨大向心力B.采用册封的方式迫使少数民族政权臣服唐政府C.通过互派使者的方式维持与少数民族的友好关系D.通过和亲的手段有效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2.康熙帝两次组织雅克萨自卫反击战,其意义主要是( )A.捍卫了边疆,维护了领土主权的完整B.抗击沙俄,显示国威C.以战胜为条件求得和平D.解决了中俄东段边界问题3.唐太宗在攻下西突厥政权后,在该地区设置的管辖机构是( )A.羁縻府州B.鸿胪寺C.安西都护府D.宣政院4.唐朝时,蔬菜品种日益丰富,开始出现原产于地中海的莴苣、印度的刀豆、波棱国(今尼泊尔)的菠菜等。

这种情况的出现得益于唐太宗( )A.休养生息政策B.仁义为本原则C.民族团结政策D.对外开放政策5.下图是秦始皇统一全国后所使用的文字,它最有可能是 ( )A.隶书B.楷书C.行书D.小篆6.中俄《尼布楚条约》中说:“凡岭南一带土地及流入黑龙江大小诸川,应归中国管辖;共岭北一带土地及川流,应归俄国管辖。

”对条约中的“中国”,理解正确的是 ( )①这里的中国指中原地区②清朝第一次使用了“中国”国号③清政府对外不再使用“大清”的朝号④表明清朝行使和维护的是中国的主权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7.《中国通史》记载:唐(太宗)平东突厥后,设置羁縻府州,将突厥降众安置内地,让他们保持原有的生产和生活习惯,仍以其酋长担任都督等职,……。

吐谷浑平定以后,仍以慕容氏为可汗。

后来又把弘化公主嫁给诺曷钵可汗”。

据此可见唐太宗( )A.意在解决北方少数民族的骚扰B.未建立有效管辖民族地区的地方制度C.处理民族方式是武力与怀柔相分离D.为统一多民族的建立做出重要贡献8.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教案人教版选修四.doc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教案人教版选修四.doc

选修4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教案一、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的主要活动,理解他们的历史贡献,并将他们置于特定历史条件下进行具体分析,科学地评价历史人物。

2、过程与方法:运用概括、设问、课堂讨论的教学方法,以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为依据,开展评说重要历史人物的教学活动,从而正确把握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用心体会这些重要历史人物的奋斗历程和探索精神,感受他们的独特个性和魅力,从中汲取历史智慧和人生经验,进而确立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康熙帝巩固统一多民族的主要措施。

难点:探讨唐太宗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三、课标要求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国家的主要史实,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中的作用。

四、设计思路本节课主要通过概括、设问、课堂讨论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能力。

进一步认识历史学习的一般过程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理解的过程;同时还是主动参与、学会学习的过程。

在教学中,老师要努力教会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使学生能基本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注意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学习的习惯,以及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述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教师1、分析学生基础比较薄弱,复习注重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

2、布置学案,明确本单元教学知识的重难点。

学生1、课前预习本单元知识。

2、对学案相关问题进行思考,使复习课效率更高。

六、教学活动设计【导入复习课】展示诗句材料,让学生积极参与,拉近与课本的距离。

【单元解读】一)、解读单元标题:《古代中国的政治家》1、时代:中国古代(二、三百万年前—1840年)封建社会(公元前476年—1840年)2、地域:中国3、人物类型:政治家二)、解读单元体系: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秦朝)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唐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清朝)1、时代秦朝——统一的封建国家的开始唐朝——统一的封建国家的高潮清朝——统一的封建国家的衰落(我国疆域正式形成时期)2、人物及其贡献:秦始皇—统一中国;第一个皇帝(汉族)唐太宗—大唐盛世的奠基人(汉族)康熙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满族)三)、解读单元课标要点:1、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国家的主要史实,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高二历史选修4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学案

高二历史选修4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学案

高二历史选修4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学案单元解读一、解读单元标题:《古代中国的政治家》1、时代:中国古代(二、三百万年前—1840年)封建社会(公元前476年—1840年)2、地域:中国3、人物类型:政治家二、解读单元体系: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秦朝)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唐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清朝)1、时代秦朝——统一的封建国家的开始唐朝——统一的封建国家的高潮清朝——统一的封建国家的衰落(我国疆域正式形成时期)2、人物及其贡献:秦始皇—统一中国;第一个皇帝(汉族)唐太宗—大唐盛世的奠基人(汉族)康熙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满族)三、解读单元课标要点:1、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国家的主要史实,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2、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中的作用。

高考展望1.本专题设计的三位古代政治家,在旧高考中都从不同的侧面进行过考查,今后高考的命题中仍然会关注,他们对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贡献应是考查重点。

其次,作为一个成功的“人”,他们身上哪些特质值得借鉴,在学习中也应注意。

2.注意康熙帝统治时代的中国和西方的比较,从历史发展的趋势分析中西历史发展的不同特点,也应是将来高考命题的基本方向。

知识梳理条件(客观条件、主观条件秦统一中国过程(韩→赵→魏→楚→燕→齐)疆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 建立中央权的统一国家 法律:军事: 交通:秦始皇的暴政玄武门之变(课外阅读 实质,结果)贞观之治的出现原因:表现:晚年的自我反省 (课外阅读 )少年皇帝(课外阅读)面临困难 维护国家主权 两次雅克萨之战,迫使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思想文化专制 繁重的徭役、兵役 残酷的刑罚赋税沉重、土地兼并严重概念: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生产发展、文化繁荣 、民风淳厚、民族融合、中外交流繁荣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对外关系巩固 统一 国家 平定三藩 收复台湾 平叛噶尔丹加强对民族宗教文化的控制加强蒙藏 民族团结( )( )( )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条件客观条件:(1)经济方面:(2)政治方面:(3)民族关系:(4)人民愿望:(5)统一中心:主观条件:(6)秦王赢政:秦始皇巩固国家统一措施贞观之治的表现1、政治方面:2、经济方面:3、文化方面:4、民族关系:1)、政策:2)、内容:3)、影响5、对外关系1)、政策:2)、内容:3)、影响重点问题分析1、如何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2、探讨唐太宗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3、康熙帝即位之初,遇到了什么问题?他如何应对(措施)?这些措施有何影响?思维拓展(发展要求,有时间可以讲解)1.关于评价古代政治家的功过,建议结合教材,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学案(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学案(含答案)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第1节千秋功过——秦始皇德清高级中学闻霞★考纲: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国家的主要史实,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考点: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的主要史实;简述秦始皇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制度和巩固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感受秦始皇在国家统一过程中的雄才伟略。

★基础知识一、秦统一六国1、条件:⑪客观:①经济:封建经济的发展要求结束分裂,同时又为统一提供了物质基础。

②政治:争霸兼并战争使国家由区域性向大一统发展。

③民族:各民族逐步融合,民族凝聚力加强。

④群众:诸侯割据混战,加深了人民的困苦,人民厌战渴望统一。

⑤思想:法家关于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理论。

⑫主观:①商鞅变法奠定经济和军事基础,实力最强,具备进行统一战争的条件(根本原因)②嬴政雄才大略,广罗人才和“远交近攻”的统一策略。

2.过程:公元前230年~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方式:兼并战争)3.意义:⑪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分裂割据局面,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从此进入大一统时代,祖国版图初步奠定⑫有利于生产的恢复与发展、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有利于民族融合,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二、秦巩固统一的“大一统”措施三、评价秦始皇1、功:秦始皇是杰出的政治家,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人,被后世尊为“千古一帝”⑪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中国,结束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人民的愿望;⑫建立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在内的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对当时和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⑬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促进了经济发展和各地区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⑭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南征百越,促进了民族融合,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过:秦始皇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暴君(秦始皇暴政表现)⑪徭役兵役繁重,滥用民力物力,修建阿房宫、骊山陵墓,修筑长城等,破坏了生产,加重了人民负担⑫焚书坑儒,实行思想文化专制,摧残了文化,钳制了思想。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单元复习课件(人教版选修4)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单元复习课件(人教版选修4)

问题: (1)两则材料都涉及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孔 子在教育方面有何贡献? (2)材料一、二评价孔子时,采用的相同方法是 什么?结论有何不同?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应当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解析 (1)问依据所学孔子在教育上的主要贡献 回答即可,如从兴办私学、教育方法、学习方法等 方面回答。(2)问比较两则材料,看出两则材料 采用的相同方法是论从史出,采用历史唯物主义观 点一分为二的评价历史人物,从材料一中的“有他
2.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在中央设 三公九卿 制,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
权力,大臣只有参政议事权,无决策权;中央主 要有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称为三公,分掌行 政、监察、军事,三者之间互不统属,都对皇帝 负责。国家大权都集中在皇帝身上。 (2)在地方实行郡县制,分天下为三十六郡, 郡、县长官为守、尉、监,县以下为乡、亭;采 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确立土地私有,统 一户籍管理;统一度量衡、货币、 文字;全国修 建驰道、直道,兴修水利,筑灵渠;又大规模迁 移富民集中首都咸阳;迁百姓充屯边地,谪判罪 犯戍守边防;在战国诸国所建长城的基础上修建 万里长城,以防匈奴入侵。
2.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 (1)政策:“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
之“战而后和”。
(2) ②设立羁縻府州。以突厥人治理突厥人,
“天
羁縻府州成为唐代管辖民族地区的一种
可汗” 地方制度。
③设置 安西都护府 ,管辖西域地区。
④西北各族尊唐太宗为“天可汗”。
四、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1.孔子的主要活动 (1)从教:开创私人办学之先河。 (2)从政:曾作鲁国的司寇,后周游列国,仕途
不顺。 (3)编订文化典籍:“六经”。 2.孔子的主要思想 (1)“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处理人际关

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知识梳理(人教版选修四)1

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知识梳理(人教版选修四)1

历史·人教版选修四章节知识梳理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单元主题】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秦始皇:开创国家统一新纪元,并建立颇具系统性的发展、维护国家统一的制度措施。

唐太宗:发展国家统一局面。

通过推动社会发展的方式使民族统一达到辉煌。

康熙帝:巩固国家统一局面。

面对内外形势变迁,具有强烈历史使命感,缔造巩固和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时代。

总之:秦始皇是法家形式的维统;唐太宗是内修繁荣然后吸附的儒家怀柔之策;康熙帝是内忧外患的新形势下坚持统一与主权不动摇,策略得当。

评价古代政治家的一般方法:了解基本史实、一分为二评价史实:1、是否有利国家统一;2、是否保持政治安定;3、是否促进经济发展;4、是否促进文化繁荣;5、是否促进民族融合;6、是否反抗外来侵略。

第1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一、秦统一六国1、原因:历史发展的趋势,春秋战国时代各因素因缘际会的结果⑴时代条件:①经济基础:封建经济(自然经济)的发展要求结束分裂,同时又为统一提供了物质基础②政治基础:争霸、兼并战争使国家由区域性统一向大一统发展③民族基础:各民族逐步融合,民族凝聚力加强④群众基础: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割据混战,加深了人民的困苦,人民厌战渴望统一⑤思想基础:法家关于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理论⑵秦国因素:①秦国商鞅变法奠定经济和军事基础(军功爵制),实力最强,具备进行统一战争的条件②个人因素:嬴政具有雄才大略。

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施展雄才大略,广罗人才,谋略正确2、过程:(10年)远交近攻、分化离间①先灭弱韩:前230年韩国用“疲秦计”;“先取韩以恐他国”②离间灭赵:前228年扫除两翼,最后灭齐战略;离间计李牧被杀,赵括代廉颇③水灌灭魏:前225年王贲引黄河、鸿沟之水灌大梁城④王翦灭楚:前223年秦王知错能改,请出老将王⑤北灭燕国:前222年荆轲刺秦,秦据借口灭燕⑥完胜灭齐:前221年孤掌难鸣,势如破竹3、意义①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封建诸侯割据的分裂局面,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②为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各族人民的安定生活和相互交往,提供了有利条件,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老头历史人教版选修4单元整合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老头历史人教版选修4单元整合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单元整合知识建构一、秦始皇1.登上政治舞台(1)公元前247年,即秦国国君位。

(2)亲政以后,很快独揽大权,加快兼并六国的战争步伐。

2.主要历史功绩(1)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灭掉六国,统一中国,适应了人民要求统一的愿望。

(2)确立皇帝制度,在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在地方上全面推行郡县制,在全国形成一个空前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3)采取许多措施,巩固统一: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车轨,大力发展全国交通;多次对匈奴和南越进行战争,修筑长城,巩固边防。

二、唐太宗1.登上政治舞台(1)唐朝建立后,李世民率军取得了统一战争的决定性胜利,并逐渐完成了对全国的统一。

(2)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为取得皇位奠定了基础。

(3)626年,他登上皇位,攫取了唐朝的最高统治权。

2.主要历史功绩(1)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击败东突厥后,采取了缓和东突厥人反抗并使之为唐朝政权服务的方法,解除了来自北方的威胁;进军西突厥,加强同西域的往来,巩固了西北边疆;和吐蕃建立密切关系,并派文成公主入藏。

(2)实行开明的统治政策,造就“贞观之治”的局面:善于用贤和纳谏,提倡发展农业生产,减轻徭役赋税,使社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文化艺术日趋繁荣,中国封建社会出现了空前繁盛的局面。

(3)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对中外交往采取积极友好的态度,对外来文化采取开放的政策。

三、康熙帝1.登上政治舞台(1)1661年,继皇帝位,政务由四位辅政大臣主持。

(2)1669年,铲除了专权的鳌拜集团,独揽大权。

2.主要历史功绩(1)平定了三藩之乱,扫除了地方割据势力,加强了对西南边疆的控制。

(2)1681年,派军攻占台湾,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将台湾置于中央政府的统一管辖之下。

(3)组织两次雅克萨自卫反击战,抗击沙俄的侵略,并最终使中俄双方在平等的基础上签订了《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属中国领土。

高中历史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单元核心考点突破 第01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解析版)

高中历史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单元核心考点突破 第01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解析版)

高中历史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单元核心考点突破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思维导图】【知识梳理】一、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1.统一六国(1)条件:商鞅变法后,秦国确立封建制度,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为统一天下提供了条件;战国时代久经战乱的人民都渴望统一。

(2)过程: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大帝国,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

2.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创立皇帝制,自称“始皇帝”。

(2)在中央建立起直属于皇帝的中央官僚体系——三公九卿制。

(3)在全国推行以郡县制为基础的中央集权制。

3.巩固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1)文化上:统一文字,以小篆作为统一的字体,促进文化发展。

(2)经济上:统一货币和度量衡,促进经济交流。

(3)交通上:统一车轨,修筑驰道,开凿灵渠,促进交通发展,巩固统一。

(4)军事上:征百越,击匈奴,修筑长城,奠定中国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格局。

4.(加试)秦始皇的功过(1)功:统一中国,结束了诸侯割据的政治局面,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王朝,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

(2)过:秦始皇暴政致亡。

①焚书坑儒,实行思想文化专制。

②无限制地使用民力、物力,征收大量赋税。

③制定严酷的刑法,实施暴政导致秦速亡。

【拓展】如何理解秦的统一符合历史发展要求?1.战国时期,出现了封建制度逐步代替奴隶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逐步取代分封制,政治经济统一取代诸侯战乱纷争的历史特征。

正是这种历史条件和时代要求,为秦始皇提供了施展雄才大略的历史舞台和历史依据。

2.秦始皇顺应时代潮流,总结春秋战国以来的进步成果,进一步除旧布新,在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确立了一整套先进的制度,奠定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格局,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为此后2 000多年的中国历史开辟了新的发展方向。

3.秦王嬴政审时度势,锐意进取,善于用人,统一方略得当,策略灵活多变,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抓住有利时机,完成中国统一大业,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总复习历史选修4第1单元第1课时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总复习历史选修4第1单元第1课时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二、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1.贞观之治。 (1)背景: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选贤 任能;实行 休养生息政策;推行均田制 ; 减轻刑罚;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完善。科 举制。 (2)表现: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 恢复和发展。
2.开明的民族政策:设置 羁縻府州— —成为唐代管理民族地区的一种地方制 度;设置 安西都护府 ,管理西域地区; 与 吐蕃 和亲,促进了民族关系及西藏的 发展;实行册封。
第三,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相辅相成, 目的从制度上保证中央和君主个人的权威。
(2)形成背景:①社会经济条件:战国时 期封建经济的发展,新兴地主阶级力量的增 强,国家局部统一的局面已经出现。
②政治条件:战国商鞅变法等变法运动进 一步扫除奴隶社会残余,确立封建制度,适应 了新兴地主的政治与经济的利益与要求。
3.开放的对外政策:鼓励贸易交流; 尊重外来宗教。
4.对唐太宗的评价:“功大过小”,为 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学法指导】唐太宗是一位很有作为的帝 王,他统治时期,在政治、经济、民族关 系、对外关系方面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 为唐王朝带来“贞观之治”的局面,为后 世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开元盛世局面 打下坚实基础。他一生的为君为道,特别 是晚年的反省和总结,为中国封建统治者 提供了富有借鉴意义的思想。总之,唐太 宗作为我国古代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对 推动封建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综合分析。 (1)概念: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一个 复合型概念,包括两部分,即专制主义与中 央集权。 第一,专制主义是指中央政权的决策机 制。主要特点是:①帝位终身制与皇位世袭 制;②皇帝个人专制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 于一身;③皇权带有独断性和随意性等。
第二,中央集权是指一种中央与地方的 权力分配机制,是针对地方分权而言。其特 点是地方政府在各领域须服从中央政府命令 ,受制于中央政府。

高二历史课件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人教版选修4)

高二历史课件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人教版选修4)

其“大一统”的一面;对唐太宗,应看其作为一代明君
的 一面;对康熙帝,既要看其维护统一的一面,又要从历 史转型的角度看待他。从是否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来把
一、结合相关史实分别评述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
对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发展和巩固所作出的贡献
(1)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了诸侯割据的分裂局面;征 服百越,北击匈奴,增设南方四郡,奠定了中国统一的多民 族国家的基本疆域;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王朝,开创了中 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
(1)在长期战乱或分裂之后,社会经济凋敝,急需安定
秩序,休养生息,新王朝的统治者顺应形势,采取了加强 中央集权,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因而出现了“治世”景 象,如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等。 (2)王朝建立多年后,在长期休养生息,社会经济稳步 发展的基础上出现的盛世景象,如开元盛世等,这类盛世 因承平日久,强盛中也隐含着危机,如天宝危机和安史之
乱的出现。
(3)在王朝的封建统治出现了严重的危机之后,经过
改革,调整政策,使王朝有所振兴,出现所谓的“中
兴”,如昭宣中兴、光武中兴,但中兴并未解决社会根
本矛盾,其出现也是暂时的。
2.“治世”和“盛世产力的发
展。 (2)具体原因: ①前朝末年农民起义对地主阶级的沉重打击,迫使新王朝 的统治者吸取教训,调整政策。
②当朝帝王良好的个人素质,善于用人纳谏,居安思危。
③经济上,采取重视发展生产的措施;社会政局方面,政 治清明,社会安定。
④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正确处理民族关系。
⑤积极开展对外交往,互通有无。
⑥在文化方面,具备了文化繁荣的条件。
⑦广大人民辛勤的劳动生产活动,为盛世的出现提供 了物质基础,科技新成果等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提升(一)
主题一封建社会中“治世”和“盛世”的含义及出现的原因
1.“治世”和“盛世”
在封建社会里,封建朝廷让多数农民(自耕农)保有一些剩余生产物,得以维持一家人的正常生活和进行再生产,社会上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秩序安定、矛盾缓和、民族和睦、文化昌明等现象。

这就是所谓的“治世”或“盛世”。

2.“治世”“盛世”出现的一般原因
(1)根本原因
封建生产关系的部分调整,适应和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2)具体原因
①前朝末年农民起义对地主阶级的沉重打击,迫使新王朝的统治者吸取教训,调整政策。

②当朝帝王良好的个人素质,善于用人纳谏,居安思危。

③经济上,采取重视发展生产的措施;政治上注意整顿吏治。

④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积极开展对外交往,互通有无。

⑤广大劳动人民辛勤的生产活动,为盛世的出现提供了物质基础;科技新成果等因素。

主题二比较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的异同
1.相同点
(1)三者在政治制度上均有创新,并强化了中央集权,推动了社会发展。

秦始皇创立了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普遍推行郡县制度;唐太宗完善了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康熙帝设立了南书房,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台湾,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2)三者都妥善处理了民族关系,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秦始皇派人北伐匈奴,南击南越,设郡县加强管理;唐太宗恩威并用,既有和亲又有军事征讨,从而强化了对边疆地区的控制;康熙帝平叛、结盟并用,加强了中央与边疆地区的关系。

2.不同点
(1)统治效果不同:秦始皇的统治并未使中国进入盛世时期,而唐太宗与康熙的统治使中国进入了盛世时期。

(2)面临民族问题不同:秦始皇、唐太宗面临的是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矛盾;而康熙帝既面临汉族与少数民族分裂势力之间的矛盾,也面临中华民族与外来侵略势力之间的矛盾。

主题三评价历史人物的原则和方法
1.全面性原则
坚持两点论和一分为二的观点,应从积极性和消极性、进步性和反动性、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等方面全面评价。

2.发展性和长远性原则
从整个人类历史发展角度去评价,从是否顺应历史进步潮流、是否体现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角度去评价。

3.主流性原则
要分清历史人物的主流与支流,政治活动与个人生活方面的差别,不能以偏概全,不能以个人道德标准代替历史进步的标准。

4.阶级性原则
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的观点与阶级分析的方法,但不能贴阶级标签,也不能苛求古人。

5.实践的原则
从是否有利于社会进步、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实践效果好坏及对社会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等角度评价。

【典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典客,秦官,掌诸归义蛮夷,有丞。

……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

……有蛮夷曰道。

——摘自《汉书》材料二在“天下如一”的“天下主义”观念下,唐代处理与周边部族关系的基本政策,既继承了前代的册封体制,又新创了管理体制,朝廷所授予的“都督”、“刺史”称号与其首领地位一样世袭不改。

——摘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隋唐辽宋金卷》(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秦设置的处理边疆民族事务的中央政务机构和地方行政区划。

(2)根据材料二,列举唐管辖民族地区的举措。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简要指出在处理边疆诸问题上唐与秦的不同之处。

解题思路第(1)问,据材料一“典客,秦官,掌诸归义蛮夷”可知在中央设置“典客”;据材料一“有蛮夷曰道”,可知秦朝在少数民族聚居地设置“道”;
据所学知识可以知道,统一百越后,设置闽中、南海、桂林、象郡四郡。

第(2)问,第一小问,据所学可知唐朝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置羁縻都督府、州,据材料二“朝廷所授予的‘都督’、‘刺史’称号与其首领地位一样世袭”可知当地民族首领世袭官职;第二小问,结合材料从管理方式角度归纳。

规范答案(1)列举:在中央设置“典客”;在少数民族聚居地设置“道”;解决百越问题后,设置闽中、南海、桂林、象郡四郡。

(2)举措:设置羁縻都督府、州,当地民族首领世袭官职;
不同:秦任命官吏实行行政管理,唐则加以羁縻。

材料题可分为材料型选择题和材料型问答题。

正确找出历史材料题中的隐性突破点,是判断和解答材料题的关键。

(1)标点符号。

尤其以句号和分号的思考价值最大。

因为一个句号或分号就是一层意思,可以提炼出一个要点。

(2)材料的开头和结尾。

在一段文章中,开头和结尾往往是核心部分。

(3)题干中的提示信息。

也是仔细审题的一个重要环节,据此能够揣摩出命题人的意图和考查方向。

(4)材料中的时间或人物。

时间、人物往往是解题的风向标。

(5)材料的出处或注释。

材料选自的文章和作者及图表的注释都对解题有关键的帮助作用。

(6)分值。

主要是针对材料解析题而言的。

量体裁衣,看分答题。

通过分值我们可以判断出答题的角度和繁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