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发现抗疟良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屠呦呦发现抗疟良药
南方日报记者曹斯实习生谭钦允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见右图,资料图片)、爱尔兰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日本科学家大村智,以表彰他们为寄生虫疾病治疗作出的重要贡献。其中屠呦呦的颁奖理由是“发现针对疟疾的新疗法(青蒿素的发现)”。
这是在中国本土进行科学研究的中国科学家,首次获得诺贝尔科学奖,也是中国医学界以及中医药成果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呦呦,是鹿鸣的声音,也是屠呦呦父亲取名时的期许,但他不曾想到,这句诗中的植物竟成就了一位科学家一生的荣耀。
上世纪60年代初,全球疟疾疫情难以控制。奎宁作为疟疾传统的疗法,其疗效正在减低。1967年5月23日,中国紧急启动代号为“523”的“疟疾防治药物研究工作协作”项目。1969年,屠呦呦被任命为“523”项目中医研究院科研组长。
通过翻阅历代本草医籍、四处走访老中医,屠呦呦终于在2000多种方药中整理出一张含有640多种草药、包括青蒿在内的《抗疟单验方集》。不过,科研瓶颈随之而来。史书上关于青蒿抗疟的记载并不少见,但是在最初的动物实验中,青蒿的效果并不出彩,屠呦呦的寻找一度陷入僵局。
坚信青蒿抗疟疗效的她,最终在重新复习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时发现了“关键的文献启示”:“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这意味着青蒿抗疟是通过“绞汁”,而不是传统中药的“水煎”方法。
屠呦呦意识到,青蒿的有效成分很有可能在高温的情况下被破坏掉。据此,她尝试改用低沸点溶剂提取。
1971年,屠呦呦课题组终于在第191次低沸点实验中发现了抗疟效果为100%的青蒿提取物。随后,又从这一提取物中提炼出抗疟有效成分青蒿素。
科研上的突破并未让屠呦呦止步,1992年,针对青蒿素成本高、对疟疾难以根治等缺点,她又发明双氢青蒿素这一抗疟疗效为前者10倍的“升级版”。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全世界有数十亿人口生活在疟疾流行区,每年约有2亿余人感染疟疾,百余万人死于疟疾。屠呦呦等首先发现的青蒿素,被誉为“中国神药”,让全球数亿人受益。
推荐人:宋媛
推荐理由:
屠呦呦是抗疟新药青蒿素的第一发明人。她领导科研组继承发扬祖国医药学遗产,从系统整理历代医籍、本草入手,收集二千多种方药,归纳编篡成《抗疟方药集》,又从中选出200多方药,以现代科学组织筛选,不断改进提取方法,终于在1971年发现对鼠疟、猴疟均具有100%的抗疟作用的青蒿素。屠呦呦的贡献之大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