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管理上海日用电机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日用电机厂进入汽车工业管理策略分析

摘要:当汽车零部件产业处于相对被忽视的地位的时候,上海日用电机厂毅然决定冒着巨大风险进入汽车行业工业,在进入之后都面临着多方面的威胁,但日用厂以自己的一套管理体系成功地在汽车工业市场站稳了脚步,并且迅速的在市场上树立起了自己的品质。

关键字:上海日用厂,汽车工业,大众

上海日用厂简介:上海日用电机厂是在八十年代初,由上海调速机厂与上海电机专用机械厂合并而成的,主要生产交流小电机、金相试验设备和0.5吨电动铲车,工厂机电加工俱全,是典型的小而全工厂。1987年,时逢桑塔纳轿车大规模实施国产化进程,日用厂遇到了第一次创业的大好机会。一个仅有200多万资产的小厂,为求生存求发展,挤进了汽车工业。开发出空调风扇电动机,跻身全国空调电机五强之一。

我国汽车零配件行业简析:(1978—2000年)

随着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卖方市场出现,国家决定把汽车工业建设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供不应求的汽车市场和支柱产业的发展前景吸引了各地政府投资进入汽车零部件生产领域,先后建立了一大批中小零部件企业。这些企业规模小,重复建设严重,数量庞大,技术力量薄弱,生产设备简陋,排他性的采购原则使得大部分零部件企业依附于特定整车企业而生存。1992后,这一时期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无论从生产能力、产品品种上,还是从管理与技术水平、技术创新能力上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一系列优惠政策的鼓励下,一批生产零部件的“小巨人”脱颖而出,与此同时国外零部件企业快速进入我国汽车市场;一批零部件企业已基本形成了自主开发能力,个别企业已基本具备了与整车同步发展的能力;企业开始通过引进国外设备、软件技术并加以消化吸收,来借鉴国外的先进管理、生产方法。

我国汽车零部件发展历史阶段

日用厂为何要进入汽车行业?

我国历年汽车行业工业增加值单位(亿)

长期以来,我国汽车产业政策偏向于发展整车,八十年代又着力对引进的国外车型进行国产化,汽车零部件产业处于相对被忽视的地位,所以对于零部件企业来说也是个机会。

1987年,国家经委和上海市政府联合召开的桑车国产化会议为日用厂带来了机遇,日用厂试图进军汽车行业,开劈新的天地。汽车行业对日用厂来说确实是个很大的市场,因为当时在这个市场上,国内还没有具有垄断实力的厂商,进入障碍还不大,而一旦进入该市场后,由于产品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不易被仿制。如果谁想进入,还必须得到上海大众公司的严格审查,可以使已进入的企业保持一定的垄断性,处于有利的竞争地位。

而相对来说,如果进入不成功那么这会给日用厂造成很严重的威胁,因为汽车散热器风扇对日用厂来讲是一个新领域,一旦进去了,原有设备不适合制造直流电机,就需要大量的投资,所以没有必要进入对他们而言并不十分熟悉的汽车电机行业,市场需求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而且空调电机技术含量不高,一般电机制造厂都有能力制造,很容易进入该行业,国内有许多企业具有相当的实力,随着国内空调市场供大于求,竞争必定会日趋激烈,恶性竞争的结果必定是降价销售,大家都会变得无利可图。尽管如此,最后日用厂仍然坚持进入汽车行业。

桑塔纳轿车散热器风扇国产化试制项目是给争来了,但接下来的工作如何开展确实一项很挑战的事情,以日用厂当时的生产工艺和设备水平能否进行批量生产,是否还有利可图?成败就在此一举了。

众所周知中国好多先进的零件自己都不能制造,全部需要进口。国内数以千计的汽车配件厂只能生产一般卡车零件。日用厂也是采取引进国外技术和设备,包括技术资料与加工设备,然后再消化、吸收、改进。这条途径可以节省时间和精力,技术上的风险也较小。但同时也存在着风险,因为要花费大量的资金,也许会存在国外技术不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可能,所以日用厂最后采取了,走自主开发的道路,但是自主品牌在中国并不处于很强的地位,因为缺乏技术,并且旧观念都认为国内的东西比不上国外的。不过尽管如此还是坚持走自主路线。

虽然日用厂规模小,但造过多种微型电机,在电机制造方面也积累了不少的经验。他们对汽车电机并不陌生,可能走这条路会面临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和较多的精力,也要承担较大的开发失败的风险。但它同时可以节省大量投资;可以为企业培养一批技术骨干,增强企业技术开发的实力。日用厂借助国内已有的技术力量,充分发挥自己积累的经验,但是当时日用厂能够得到整车厂提供的全部资料仅仅是一张总图(德国大众的图纸)和对产品的技术标准等的要求。这对日用厂来说挑战性又提高了不少。

在试制的第一年中,为了严格保证德国大众的质量标准和测试标准,他们制订了严密的设计工作程序。反复核对大众的图纸和技术标准,讨论消化技术问题。

一件售价不到二百元的产品,日用厂花了3年时间才得到初步的认可,但由于几乎是白手起家,开发试制过程既是学习过程,又是消化吸收过程,还是一个创新过程。自主开发遇到的挫折比较多,但正是在一次次的失败中使他们认识了汽车电机,获得了真知灼见,掌握了开发技术上的主动权。更重要是自主开发培养起一群技术人才,正是这个群体在今后的企业发展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成功后的日用厂又是如何坚持加强管理的

汽车工业是一门综合性的产业,整车厂为了保证整车的制造质量和成本,都是严格挑选配套厂,为了自身的利益往往选择两家以上的配套厂。所以日用厂在

工装样机获得上海大众的技术认可后仍然继续前进,不敢懈怠。因为即使都通过了认可,如果日用产没有继续进步,在技术上没有任何改进的话,那么上海大众完全可能寻找第二家配套厂。如果一个小小的市场要有几家厂在抢夺的话,那对于日用厂来说根本就没有什么效益可言。所以日用厂还必须在产品的性能和质量上花大力气,加工工艺也还需要改进和完善。所以他们的质量管理工作也抓得比较好。

但是,1990年日用厂的散热器风扇两次被上海大众退回,暴露出工厂质量管理水平与国外跨国大公司的差距,使他们认识到要实现桑车风扇的国产化,还必须大幅度提升工厂的质量管理水平。所以他们提出了“以科技为先导,以质量为主线”的工作方针。因为如果不重视产品的质量、不重视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只满足于完成产值和利润,损害国家和用户的利益,那么无论是上海日用厂还是其他的企业都不会永久存在于市场当中。所以在这市场竞争激烈的时刻,为了能够稳住旧市场,赢得新市场,日用厂全厂上下制定出一套针对改进桑车风扇质量的工作程序。首先,确定问题,定义什么是问题;然后,进行观察和分析,搞清问题的表现特点;第三步,对问题的特点进行分析,找出主要原因;第四步,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并消除原因;第五步,检查结果,确定所采取的措施是否有效;第六步,制定标准,永远消除这些原因。通过这次的针对性方案产品质量得到明显提高,于1991年通过上海大众的质量认可。那几年日用厂通过工艺改进、设备更新、深化管理等措施,终于在1993年9月通过上海大众按德国汽车工业联合会采用ISO9004制定的质量保证体系审核要求的评审。日用厂在第一次成功被上海通用认可后仍然坚持着无论在技术上还是产品质量等都加强了管理。

随着技术进步和高新技术的发展,日用厂决定以高性能、高可靠性、新型节能产品替代旧产品,新产品几乎在电机所有方面作出重大改进。达到国际九十年代初同类产品先进水平。

由于日用厂坚持着自己的管理理念,所以产品过硬,保持着为桑车独家供货的地位,风扇产量与桑车产量等量增长。在以后几年中,为一汽大众的捷达和奥迪提供的散热器风扇,也靠着优异的性能和质量保持了100%的配套率,牢牢地占领着我国的汽车散热器风扇市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