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核心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核心素养
作者:倪佩雯
来源:《速读·中旬》2019年第11期
◆摘; 要:在新的音乐课程标准中,“音乐素养”已成为一个经常使用的关键词。音乐学科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素质教育理念也体现在音乐课程改革和新课程标准中。它强调以音乐美学为中心,倡导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重视音乐实践和音乐创作,强调音乐与文化的联系和多学科的融合,注重完善评价机制。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我们必须更新观念,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改革和探索。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核心素养
一、音乐的审美
音乐教育的审美价值是将音乐纳入中小学课程的重要原因。长期以来,我们对音乐教学的科学性和实践性,使音乐偏离了人类的生活实践和情感世界。由于受某些思潮的影响,我们过分强调音乐的道德价值,把音乐教育作为促进道德教育的工具。应该说,音乐具有道德教育的功能和作用,但音乐教育的优势在于对人们的道德观念给予情感支持。因此,音乐教育的重要价值应该是美育。我们的课程改革将确立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理念,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体验,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使生活丰富多彩,使人温柔充满爱。这是我们音乐教育的理想目标。因此,无论是课程标准还是教材,乃至整个教学过程,都必须体现这一理念要千方百计为学生提供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音乐体验,努力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培养具有音乐审美识别能力的音乐听众。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调整音乐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坚持音乐美育的基本原则:在教学中充分发挥音乐元素(节奏、旋律、音色、和声、力度、速度等)在音乐中的表现功能,让学生亲身感受音乐中最激动人心、最具表现力的部分,而不是枯燥、简单的技能训练和灌输死记硬背的知识;音乐应以整体的方式体验,理解“整体大于要素之和”的心理原
则,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产生情感的反思和情感的体验,而不是把音乐的各种构成要素进行片断化的教学。重视艺术实践的本质,放弃科学实践的实践,是音乐教育区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原则。这也是当前我国音乐教育中的一个严重问题。强调音乐的概念应尽量与声学相结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称之为音乐,因为音乐是声音、时间、听觉和情感的艺术。简单的记忆概念对普通学校的音乐教育毫无意义。还应指出,学生技能的学习过程应始终贯穿于学生的情感参与之中。只有这样,中小学音乐教育才能真正实现审美价值,成为审美教育。
二、音乐的创造性发展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时代发展和国际竞争的需要。许多国家把培养创新人才作为教育发展和改革的主要方向。例如,为了研究音乐在人的创造能力发展中的作用,美国于上世纪60年代在哈佛大学设立了“零点工程”研究部,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中国也更加重视音乐对人类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