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语言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语言学的产生及发展
“对比语言学”这一术语是美国语言学家沃尔夫于
1941 年首先提出来的。他使用的术语是“contrastive
linguistics”,这一术语已被语言学界所接受。俄罗斯、东
欧语言学界通常使用“сопоставительнаялингвистика”。对比语言学的具体工作或成果则常表述为“对比研究”
或“对比分析”(contrastive analysis) 。语言学家赵元任
曾说过: “所谓语言学理论,实际上就是语言学的比较,
是世界各民族语言综合比较研究得出的科学结论。”作
为语言学的一个学科,对比语言学与比较语言学之间
有一定的联系,但它们又是各自独立的学科,有根本上
的区别。对比语言学的任务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
言进行共时的对比研究,描述它们之间的异同,特别是
其中的不同之处,并将这类研究应用于其他有关领域。
美国语言学家弗里斯(C1C1 Fries ) 从1945 年起开
始在许多文章和演讲中谈到对比语言学问题,并在密
西根大学奠定了对比语言学的基础,把语言教材的编
写建立在对比研究的基础之上。他利用对比研究的方
法写出了较早的对比语言学文献《论英语作为外语的
教学》( 《Teaching and Learning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另一位美国语言学家拉多(R1Lado) 在其
1957 年出版的《跨文化的语言学》( 《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 一书中系统地阐述了语言对比研究的理论、
方法和步骤。
中国的语言对比研究是在西方语言学理论和语法
学著作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吕叔湘在《中国文法要
略》一书中系统地运用了比较的方法研究汉语语法,全
书各个章节都详细深入地比较了文言与白话的异同。
他在该书中写道: “只有比较才能看出各种语文表现法
的共同之点与特殊之点。”吕叔湘在《中国人学英文》
(1947) 一书中指出: “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的整个过程
中,一直都是不知不觉地把英文当作和中文差不多的
东西看待,不知不觉地在那里比附。”
20 世纪50 年代,以俄语和汉语为对比主体,形成
了我国对比语言学的潮流。1955 年,哈尔滨外国语学
院(黑龙江大学前身) 召开了全国首届俄语教学研讨
会,此后出现了一系列俄汉语对比研究的论述。70 年
代后期,英、汉以及其他外语与汉语的对比研究才逐渐
兴起。许多专家、学者以及语言教育工作者都从理论
和应用两个方面进行对比研究,分析了语言对比研究
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通过理论阐述,探讨了语言
对比研究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通过具体语言事实的
对比研究分析,探讨了对比研究的原则和方法。80 年
代,我国的对比语言学形成了汉语和多种语言对比的
蓬勃发展的态势。英汉、俄汉、日汉、德汉、法汉在语音
语调对比、词汇对比、成语(熟语) 对比、构词法对比、语
法对比、修辞对比等方面均有成果。特别是90 年代以
来,语言对比研究更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起来。
二、语言对比研究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11 汉外对比是当代语言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
对比是当代语法研究的一种积极趋势,是语言学理
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外语与汉语的对比,可以
使我们更好地认识外语的语言特点,同时,也可以从汉、
外语对比中学习先进的外语理论,提高自身的汉语理论
水平。高名凯曾指出: “因为有了比较的研究,才让我们
知道在一般语法结构中哪一部分是一切语言所共有的,
哪一部分是各语言所不同的,而汉语语法的研究也不会
发生所谓太西洋化或太中国化的毛病了。比较的研究
所比较的固然是其他语言的语法结构,可是结果是对汉
语语法的特点反而越来越清楚了。”
语法研究的历史告诉我们,对比研究是促进本民
族语研究的一条途径。换一个角度来观察自己原来熟
悉的东西,往往可以得到意外的发现。外语的事实会
促使我们联想到本民族语的某些事实,迫使我们考虑
应该如何解释这些现象。
2语言对比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外语教学的
推动,并为外语教学服务
从哲学意义上看,比较是将一事物和另一事物进
行对比,从而揭示它们之间的各种可能关系。比较分
析已成为语言学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手段,其研究成
果首先服务于外语教学。学习任何一门外语都离不开
“母语”这个因素,在外语教学中,母语的作用是不可忽
视的。曾经流行一时的直接教学法试图“从教学活动
中绝对排除母语”,但没有产生预期的效果,原因就在
于此。正如Л1В1 Щерба所说:“在学校的条件下,从学生头脑中排除母语是不可能的。”学生在用“母语”说话
时不会提出“为什么这么说”的问题,是个“自动化”的
过程;但当他用外语说话或写作时,却往往寻找“何以
如此”的答案,是通过领悟而形成的自觉实践。与母语
相同的现象易于掌握;而与母语不同的,尤其是相似而
又有区别的,则难以掌握或掌握不准。
吕叔湘在《通过对比研究语法》一文中说: “我们教
外国学生,如果懂得他的话,在教他汉语的时候,就能
了解他的需要,提高教学的效率。”美国应用对比语言
学的代表人物拉多(Lado) 在他的《跨越文化的语言学》(1957) 中提出: “语言的差异即教学的难点。教师把外
语和学生的母语进行比较就能较好地了解学生学习的
真正难点是什么,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对比是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