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皮肤

合集下载

皮肤性病学第八章

皮肤性病学第八章

1.疥疮好发于什么部位?A. 头皮B. 颈部C. 背部D. 皮肤薄嫩部位E. 四肢伸侧2.疥疮的临床特点,下列哪项错误?A. 剧痒,夜间为甚B. 典型皮损为密集水疱C. 阴囊处可有结节D. 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染E. 指缝间常见米粒大小丘疹、丘疱疹3.疥疮的防治,下列哪项正确?A. 治疗过程中应勤洗澡B. 疥疮结节不能外用糖皮质激素C. 污染物品应煮沸消毒D. 婴幼儿可外用10%硫磺软膏E. 治疗以口服止痒药为主7.疥疮的好发季节为A. 春季B. 夏季C. 秋季D. 冬季E. 以上都不对1.下列因素可直接刺激肥大细胞释放介质A.药物B.毒素C. 食物 D.寒冷或热 E.以上均可2.接触性荨麻疹属于A.Ⅰ型变态反应B.Ⅳ型变态反应C.非免疫性D.细胞毒反应E.以上均不对3.抢救荨麻疹致过敏性休克下列哪项不正确A.0.1/100肾上腺素皮下注射B.皮质类固醇激素静滴C.吸氧、必要时气管切开D.首先使用抗组胺药物E.氨茶碱4.胆碱能性荨麻疹的特点是A.多由运动、受热、情绪紧张后发作B.风团较小、数目多、消退快C.可有全身症状D.可用654-2治疗E.以上均对5.下列哪些疾病可伴发荨麻疹A.甲状腺机能亢进B.系统性红斑狼疮 C.淋巴瘤D.糖尿病E.以上均是6.与遗传有关的荨麻疹有A.遗传性家族性荨麻疹综合征B.家族性冷荨麻疹C.延迟性家族性局限性热荨麻疹D.红细胞生成性原卟啉病 E.以上均是7.下列哪些疾病可导致冷荨麻疹A.梅毒B.冷球蛋白血症 C.巨球蛋白血症D.冷纤维蛋白原血症E.以上均是8.荨麻疹性血管炎哪项错误A.风团持续时间长B.风团消退不留痕迹C.伴关节痛、腹痛等症状D.对抗组胺药无效E.为Ⅲ型变态反应9.荨麻疹的治疗哪项错误A.抗组胺药物B.维生素C、K、E、B12C.慢性荨麻疹一般不用皮质类固醇激素D.组胺球蛋白对冷荨麻疹以及机械性荨麻疹疗效佳E.尽可能不联用H1及H2受体拮抗剂10.血管性水肿特点包括下述各点,除了A.凹陷性水肿B.局限性水肿 C.好发于眼睑、包皮等D.痒不剧E.遗传性引起是由于血液和组织中C酯酶抑制物水1平低或无活性致[X型题]8.动物性皮肤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有A. 口器叮咬或尾钩造成机械性损伤B. 寄生虫钻入皮肤后作为异物引起的肉芽肿性反应C. 昆虫的毒液引起的Ⅰ型变态反应D. 虫体表面的刺毛、鳞片刺激皮肤引起E. 昆虫的分泌物、排泄物对皮肤的刺激二、填空题1.疥螨分为两大类: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人的疥疮主要由____________引起。

第八章延缓皮肤衰老药

第八章延缓皮肤衰老药

真皮组成中透明质酸明显减少,皮肤显干燥。
老年人皮肤温度低0.5~1℃。 皮肤创伤愈合缓慢,60岁人与10岁小孩相比,治愈 同样大小的伤口需要5倍的天数。 老年人对外界刺激的防卫反应减弱。
二.皮肤老化原因与预防方法
1.内源性因素 2.外源性因素
经常暴晒加速皮肤
熬夜与睡眠不足加速衰老
生理改变是皮肤衰老的根本 情绪不稳定促进皮肤衰老 人体免疫力降低
营养皮肤、清洁皮肤、防止皮肤表层水分的蒸发,防止皮肤干
燥或皲裂的作用。
(四)修复角质细胞的保湿剂
鲨烯是从鲨鱼肝脏中提取的含有6个不饱双键的脂肪酸。 【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①软化皮肤、消除皱纹、使皮肤光亮
润滑。鲨烯透皮吸收性极佳,能快速渗透并广泛分布到皮肤组
织深部。②促进皮肤呼吸和再生,使皮肤“年轻化”。③鲨烯 本身具有超强的自由基清除能力。④皮肤保湿作用 涂在皮肤 表面防止机体水分蒸发。 【常用制剂和用法】鲨烯按摩油、鲨烯保湿日霜、鲨烯保湿晚 霜、鲨烯眼角祛皱霜,外用。
(一)皮肤
皮肤组织成长期一般结束于25岁左右,称为“皮肤的弯 角”,自此后生长与老化同行。 自25岁起前额和下睑出现最初皱纹,30岁出现鱼尾状细 皱纹,35岁耳前出现纵向皱纹,40岁后皮肤老化开始明 显,颈前自颏向下出现纵皱纹。 50岁面部皱纹加深,手背皱纹增多,鼻梁、耳前、颏部
也出现皱纹,颈前明显纵皱折,如鸡颈状。
55岁开始出现老年斑,60岁后口周放射状皱纹,75岁唇
红变得非常薄,手背皮肤如薄皱纹纸样。
(二)皮肤附属器
(1)毛发 30~40岁开始有白发,男性比女性早,从30岁至60岁 以上大部分男子都有秃顶;女子则50岁后头发渐变稀,比男子缓 慢。50岁后男子眉毛出现异常发育,呈丛状或刷状,而女子70岁 才渐出现长眉。 (2)指甲 随着年龄增长,足趾甲常显著增厚并向下弯曲。

人的器官健康教案

人的器官健康教案

人的器官健康教案第一章:人体器官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人体器官的基本概念和组成。

2. 掌握人体主要器官的功能和作用。

教学内容:1. 人体器官的定义和分类。

2. 人体主要器官的功能和作用。

3. 人体器官的相互关系和协调运作。

教学活动:1. 引入讨论:询问学生对器官的了解和认识。

2. 讲解:讲解人体器官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重点讲解人体主要器官的功能和作用。

3. 案例分析:分析人体器官相互关系和协调运作的实例。

第二章:心脏健康教学目标:1. 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2. 掌握保持心脏健康的方法。

教学内容:1.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2. 影响心脏健康的因素。

3. 保持心脏健康的方法。

教学活动:1. 引入讨论:询问学生对心脏的了解和认识。

2. 讲解:讲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重点讲解影响心脏健康的因素和保持心脏健康的方法。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保持心脏健康,分享各自的方法和经验。

第三章:肺部健康教学目标:1. 了解肺部的结构和功能。

2. 掌握保持肺部健康的方法。

教学内容:1. 肺部的结构和功能。

2. 影响肺部健康的因素。

3. 保持肺部健康的方法。

教学活动:1. 引入讨论:询问学生对肺部的了解和认识。

2. 讲解:讲解肺部的结构和功能,重点讲解影响肺部健康的因素和保持肺部健康的方法。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保持肺部健康,分享各自的方法和经验。

第四章:肝脏健康教学目标:1. 了解肝脏的结构和功能。

2. 掌握保持肝脏健康的方法。

教学内容:1. 肝脏的结构和功能。

2. 影响肝脏健康的因素。

3. 保持肝脏健康的方法。

教学活动:1. 引入讨论:询问学生对肝脏的了解和认识。

2. 讲解:讲解肝脏的结构和功能,重点讲解影响肝脏健康的因素和保持肝脏健康的方法。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保持肝脏健康,分享各自的方法和经验。

第五章:肾脏健康教学目标:1. 了解肾脏的结构和功能。

2. 掌握保持肾脏健康的方法。

教学内容:1. 肾脏的结构和功能。

抗皮肤过敏药ppt课件

抗皮肤过敏药ppt课件
荨麻疹、湿疹、皮肤瘙痒症等
小结
常用抗过敏药的药理作 用和临床应用
思考题
问答题: 1.H1受体阻断药的药理作用有哪些? 2.常用H1受体阻断药有哪些?在美容
方面的应用。
性皮炎、银屑病等
色甘酸钠(咽泰)
【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稳定肥大细胞膜,阻止释放过敏介质 干粉吸入控制过敏性鼻炎 外用治疗皮肤瘙痒、慢性湿疹 滴眼液治疗结膜炎
酮替芬(噻喘酮)
【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阻断H1受体的作用 抑制肥大细胞释放过敏介质 增强β2受体激动药的平喘作用 用于各型哮喘的防治、过敏性鼻炎、
【临床应用】
外用:荨麻疹、寻常痤疮、各种瘙 痒症、妇女多毛症、带状疱疹等
雷尼替丁(呋喃硝胺)
【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阻断H2受体作用是西咪替丁的
5~10倍 作用同西咪替丁 不良反应少
二、抗5-羟色胺药
赛庚啶 【药理作用】 阻断5-羟色胺受体 阻断组胺H1受体 抑制中枢、抗胆碱 抑制饱食中枢
赛庚啶
抗皮肤过敏药
第八章 抗过敏药和抗炎药
炎症的病理变化 抗过敏药的用药目的
掌握: 常用抗过敏药的药 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第一节抗过敏药
一、抗组胺药 二、抗5-羟色胺药 三、抗激肽药 四、过敏介质阻释药 五、其他
一、抗组胺药
组 胺
一、抗组胺药
H1受体阻断药 H2受体阻断

氯雷他定(克敏能、开瑞坦)
【临床应用】 湿疹、荨麻疹、接触性皮炎等超敏
反应性疾病的治疗 【不良反应】 口干、嗜睡、乏力、恶心、食欲亢
进、体重增加等
三、抗激肽药
激肽的作用 抑肽酶
四、过敏介质阻释药
肉桂氨茴酸(曲尼司特)
【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稳定肥大细胞膜 抑制局部过敏反应 抑制瘢痕 治疗痤疮、瘢痕疙瘩、荨麻疹、过敏

皮肤病学与性病学总论

皮肤病学与性病学总论

(3) 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
-长期大量局部外用 激素依赖性皮炎!
1.皮肤萎缩
6.皮肤脆性增加
2.毛细血管扩张
7.类固醇痤疮
3.萎缩纹
8.酒渣鼻样皮炎
4.口周皮炎
9.多毛(局部)
5.紫斑、色素沉着 10.易癣菌感染
4. 抗病毒药物
阿昔洛韦-对病毒DNA多聚酶 具有强大的抑制作用,可干 扰疱疹病毒DNA的合成。
抗组胺药的不良反应
中枢表现:主要见于第一代 易耐受:不宜长期使用同一种类,可轮换使用 造血系统及肝脏功能损害:见于部分种类 增加眼压:主要见于第一代 口干:主要见于第一代 心脏毒性:见于部分第二代 过敏反应:见于少数特异性体质者
2. 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
外用药物的使用原则: ①急性皮炎仅有红斑、丘疹而无渗液时可选用粉剂
或洗剂,炎症较重,糜烂、渗出较多时宜用溶液 湿敷,有糜烂但渗出不多时则用糊剂; ②亚急性皮炎渗出不多者宜用糊剂或油剂,如无糜 烂宜用乳剂或糊剂; ③慢性皮炎可选用乳剂、软膏、硬膏、酊剂、涂膜 剂等; ④单纯瘙痒无皮损者可选用乳剂、酊剂等。
直接免疫荧光 间接免疫荧光
第二节 真 菌 检 查
浅部真菌:毛发、皮屑、甲屑、痂 深部真菌:痰、尿液、脓液、口腔或阴道分
泌物、血液、脑脊液、穿刺液、 活检组织
真菌镜检
真菌培养
第三节 变应原检查
斑贴试验(patch test): 适应症:接触性皮炎、职业性皮炎、手部湿
疹、化妆品皮炎 皮内试验: 适应症:I型变态反应(青霉素试验)
6. 维A酸类药物(retimoids)
一组与天然维生素A结构类似的化合物, 它的发现是皮肤病治疗的一大进展。

初中八年级(初二)生物 第八章真菌性皮肤病

初中八年级(初二)生物 第八章真菌性皮肤病

第八章真菌性皮肤病一填空题1.黄癣的致病真菌为__。

2.手足癣临床上可分为__、__、__。

3.头癣可分为__、__、__、__。

治疗应采取__、__、__、__和__五项综合措施。

二判断改错题1.头癣中易引起瘢痕及永久性秃发,危害性较大的是脓癣。

2.体癣是除头皮、毛发、掌跖、甲板以外的平滑皮肤上的皮肤癣菌感染。

3.足癣患者无糜烂、渗液及无皲裂者可用5%水杨酸醑。

4.角化过度型手足癣外用药选用足粉。

三选择题【A型题】1. 夏季加重,冬季则皮肤干燥、粗糙、皲裂。

考虑为__。

BA.慢性湿疹B.手癣C.银屑病D.肢端硬化病E.接触性皮炎2.以下哪项不符合淋巴管型孢子丝菌病的临床表现__。

BA.主要发生于暴露部位B.常双侧肢体对称发生C.初发为圆形、坚韧无痛的皮下结节D.结节可软化、破溃E.初疹发生1-2周后,结节沿淋巴管向心性出现,排列成串3.男性,40岁。

腰围沿扎裤带处皮肤发生多片环形损害,境界清楚,边有丘疹、丘疱疹、鳞屑,中心消退,痒。

最可能的诊断是__。

AA.体癣B.带状疱疹C.玫瑰糠疹D.脂溢性皮炎E.麻风4.花斑癣的病原菌是__。

EA.白色念珠菌B.红色毛癣菌C.铁锈色小孢子菌D.羊毛样小孢子菌E.嗜脂酵母—正圆形糠秕孢子菌5.鳞屑角化型手足癣,外用药选用__。

EA.足粉B.10%冰醋酸溶液C.3%水杨酸醑D.10%十一烯酸酊E.3%克霉唑霜6.擦烂型足癣外用药可选用__。

DA.1%益康唑酒精B.3%水杨酸酒精C.10%冰醋酸D.足粉E.复方安息香酸软膏7.发生在阴囊、会阴部的体癣,外用药可选用__。

EA.5%水杨酸醑B.复方土槿皮酊C.复方水杨酸醑D.3%冰醋酸E.3%克霉唑霜8.头癣内服药治疗首选__。

AA.灰黄霉素B.制霉菌素C.二性霉素D.克霉唑E.酮康唑9.孢子丝菌病的诊断除临床症状外,最可靠的实验室检查是__。

CA.损害处取材涂片直接镜检B.组织病理检查C.真菌培养D.滤过紫外线灯检查E.以上全可以10.女,48岁。

皮肤性病学教学大纲(人卫第六版)

皮肤性病学教学大纲(人卫第六版)

皮肤性病学教学大纲(人卫第六版)皮肤性病学教学大纲(人卫第六版)前言:皮肤性病学是一门研究发生于皮肤粘膜的各种疾病及相关疾病的学科。

本教学大纲的目的是使学生研究到皮肤病与性传播疾病中的一些常见病、多发病及一些较为严重的皮肤病的防治原则和方法。

课程设置:按___临床医学专业教学计划,本课程总教学时数36学时,理论授课24学时,见12学时。

章节及内容:第七—八章:皮肤病的治疗与预防第九章:病毒性皮肤病第十章:细菌性皮肤病第十一章:真菌性皮肤病第十四章:皮炎与湿疹第十五章:荨麻疹、多形红斑药疹第十六章:药疹第十九章:银屑病、红皮病第二十二章:血管性皮肤病第二十八章:性传播疾病见内容:病毒性皮肤病、真菌性皮肤病、药疹、性传播疾病学时:每个见内容都有3学时。

第一篇总论:第一—八章:皮肤的结构、功能、皮肤性病症状和诊断一)掌握皮肤解剖、组织、生理,掌握皮肤病的症状、皮肤病的诊断与步骤。

二)熟悉皮肤科的内用药、外用药及物理疗法等其他疗法的治疗原则。

三)了解外用药物的剂型、性能、作用。

四)学会真菌镜检及斑贴试验的操作。

第一章:皮肤病学导论一)一般介绍皮肤病学的定义、发展史、学科特点。

第二章:皮肤的结构一)详细讲解皮肤的解剖、表皮的来源及其组织学特点。

二)重点讲解基底膜带。

三)一般介绍真皮、皮下组织、皮肤附属器、皮肤的神经、血管、淋巴管和肌肉。

第三章:皮肤的功能一)重点讲解皮肤的防护作用、皮肤的吸收作用、调节体温作用、感觉作用。

二)介绍皮肤的分泌和排泄作用、代谢作用、皮肤免疫系统。

第四章:皮肤性病的症状和诊断一)详细讲解皮肤性病的自觉症状与皮肤损害包括原发性损害、继发性损害。

二)重点讲解皮肤性病的诊断:包括病史、体格检查。

第五—六章:皮肤组织病理学、常用实验诊断技术一)重点讲解真菌检查、斑贴试验。

二)介绍组织病理检查与皮肤的组织病理、滤过紫外线检查、性病检查、疥螨和阴虱检查。

第七章:皮肤性病的治疗一)详细讲解外用药物疗法。

《皮肤性病学》理论教学大纲

《皮肤性病学》理论教学大纲

《皮肤性病学》理论教学大纲 (供本科临床医学专业使用) Ⅰ前言皮肤性病学是临床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

集传统与现代临床医学课程,其病种多而杂,具独立性又和其它基础、临床医学有相关性,其基础研究可涉及多学科,医疗工作及各级医疗单位。

包括皮肤性病学总论、常见皮肤病、性传播疾病三大板块,本大纲为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教学而制定,教学内容包括总论和各论两大部分。

总论部分系统介绍皮肤解剖、皮肤性病症状与诊断、皮肤性病常用实验室诊断技术和治疗方法。

各论部分详细介绍常见皮肤性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依据及治疗原则;介绍皮肤性病学新进展。

本大纲适用于临床医学、妇产科学、预防医学等专业本科学生使用。

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

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

三总教学参考学时24学时。

四教材:《皮肤性病学》,科学出版社,樊翌明张信江,1版,2007年。

II 正文第一篇总论第章皮肤的结构一一教学目的认识皮肤的超微结构,学习表皮各层、皮肤附属器的结构与功能,了解皮肤附属器的结构与皮肤的血管、淋巴管、肌肉和神经。

二教学要求 (一) 认识皮肤的超微结构。

(二) 掌握表皮各层、皮肤附属器的结构与功能。

(三) 了解真皮、皮下组织的结构与功能、皮肤的血管、淋巴管、肌肉和神经。

三教学内容 (一) 表皮各层的超微结构:表皮各层、真皮、皮下组织。

.........(二) 皮肤附属器的结构:毛发与毛囊、皮脂腺、大(小)汗腺、甲。

(三)皮肤的血管、淋巴管、肌肉和神经。

第五章皮肤性病的诊断一教学目的认识皮肤性病的症状与体征,特别是皮肤性病的症状与体征在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上的重要意义。

中班健康教案《保护皮肤》

中班健康教案《保护皮肤》

中班健康教案《保护皮肤》第一章:认识皮肤1.1 教学目标:了解皮肤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知道皮肤的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介绍皮肤的结构,如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等。

讲解皮肤的功能,如保护、调节体温、感觉等。

1.3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展示皮肤结构图,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皮肤的结构。

互动讨论:引导学生分享对皮肤的认识,加深对皮肤的了解。

第二章:皮肤的保护2.1 教学目标:了解皮肤的保护方法,学会保护自己的皮肤。

2.2 教学内容:讲解日常生活中的皮肤保护方法,如防晒、清洁、避免刺激等。

2.3 教学方法:讲解示范:教师讲解正确的皮肤保护方法,并进行示范。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保护皮肤,分享保护皮肤的经验。

第三章:皮肤健康问题及预防3.1 教学目标:了解常见的皮肤健康问题,学会预防和处理这些问题。

3.2 教学内容:介绍常见的皮肤健康问题,如干燥、过敏、痘痘等。

讲解预防和处理这些皮肤问题的方法,如保持皮肤湿润、避免过敏原、合理饮食等。

3.3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皮肤健康问题案例,让学生了解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预防和处理皮肤问题,分享自己的经验。

第四章:皮肤的保养4.1 教学目标:了解皮肤的保养方法,学会正确使用护肤品。

4.2 教学内容:讲解皮肤保养的基本步骤,如清洁、保湿、防晒等。

介绍适合学生年龄段的护肤品,讲解如何正确使用护肤品。

4.3 教学方法:讲解示范:教师讲解正确的皮肤保养方法,并进行示范。

实践操作: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使用护肤品进行皮肤保养。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5.1 教学目标:总结所学内容,提高自我保护皮肤的意识。

5.2 教学内容:回顾所学内容,总结皮肤的结构、功能、保护方法等。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生活中是否做到了正确的皮肤保护,并提出改进措施。

5.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所学内容,总结保护皮肤的重要性。

个人反思: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我保护皮肤的反思日记,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八年级生物第八章知识点

八年级生物第八章知识点

八年级生物第八章知识点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的科学,是我们了解自身身体构造及身体内发生的所有过程的科学。

生物学是一门拥有广泛知识领域的学科,其中,八年级生物的第八章是关于人的免疫系统和卫生保健的知识。

一、免疫系统人的免疫系统是指人体内的所有细胞、组织和器官,通过相互协作来对抗外来病原体的一种自我防御系统。

免疫系统是我们身体内的守卫,它会把许多不属于我们的物质视为入侵者和病原体,并利用多种机制来打击和消灭它们。

1. 免疫系统的两种防御机制人的免疫系统包括两种防御机制:非特异性防御和特异性防御。

非特异性防御是指人体内的多种机制,如皮肤、粘膜、细胞分泌物等,这些机制可以消灭多种不属于人体的物质,并只作出通用的反应。

特异性防御是指由人体内抗体和免疫细胞介导的防御机制。

这种防御机制对于某种病原体具有专一性,而且可以识别和击败该病原体。

一旦特异性免疫系统感知到某种特定病原体,就会产生特定病原体的抗体,并通过T细胞来识别、标记和消灭这些病原体。

2. 免疫系统中的器官和细胞人体内的免疫系统是由多种器官和细胞组成而成。

其中最重要的免疫器官是脾脏和淋巴组织。

脾脏是人体内最大的免疫器官,它在人的胃肠道附近。

淋巴组织包括淋巴结、扁桃体和腺体,分布在全身各部位。

同时,免疫系统中的关键细胞包括白细胞和T细胞。

白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包括吞噬细胞、B细胞和T细胞等。

T细胞则有特工般的任务,能够寻找外来的抗原并进行标记,从而识别和消灭它们。

二、卫生保健卫生保健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须注意的事项,它能够帮助我们保持身体健康和预防疾病。

以下是一些卫生保健方面值得关注的事项。

1. 保持皮肤清洁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卫生是预防感染的重要措施。

洗手、刷牙、洗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应该做到的卫生习惯,不仅为他人提供一层安全保障,也能够保护自己。

2. 饮食均衡健康饮食均衡是保持身体健康的另一个重点。

均衡的饮食含有足够的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动物生理学 第八章被皮系统

动物生理学 第八章被皮系统
பைடு நூலகம்
角质形成细胞
分为生发层、颗粒层、角质层。在无毛的皮 肤颗粒层和角质层之间为透明层。
(1)生发层 生发层位于表皮的最深层,增 生能力很强,它不断地分裂增生产生新的表 皮细胞,补充表皮脱落的细胞,细胞可见分 裂相,该层分为基底层和棘层。
颗粒层:2~3层梭形细胞,强嗜碱性。 含有板层颗粒,呈现退化相。
构造:毛干:毛小皮和皮质和髓质
毛根-窦毛
毛囊
毛小球
皮脂腺
分泌部 导管部
汗腺
乳腺:实质和间质
分泌部
导管部:内-间-输乳管-乳池-
乳头管
第八章被皮系统
被皮系统由皮肤及其衍生物组成。皮肤被覆 于动物的体表,是一道天然的屏障。在身体 的特殊部位,皮肤演变成特殊的结构,如毛、 汗腺、皮脂腺、乳腺、蹄、角、喙、冠、尾 脂腺等。称为皮肤的衍生物。
一 、皮肤
皮肤的功能 皮肤的结构
皮肤的功能:
主要是保护功能。保护内部器官、防止 水分的蒸发,排出代谢废物,感觉、调 节体温,储藏吸收某些营养物质的功能。 皮肤的黑素细胞还可防止紫外线的灼伤, 另外,皮脂腺有润滑作用。
皮肤的结构
皮肤属于膜性器官,结构分层。由表皮、 真皮组成,借皮下组织和深层组织相连。 皮肤的厚薄依照家畜的种类、年龄、性 别、分布的位置不同而不同。覆盖于条 表的大部分为有毛的薄皮肤,而分步于 鼻镜、足垫、乳头等处的皮肤多为无毛 的厚皮肤。在细微处有差别,但大致结 构相同。
(一)表皮
表皮为皮肤的浅层,由角化的复层扁平上 皮组成,构成表皮的细胞分为两类(一)角 质形成细胞 占表皮细胞的绝大多数,它们 在分化中不断角化并脱落(二)非角质形成 细胞 数量较少,散在于角质形成细胞之间, 包括黑色素细胞,郎格汉斯细胞和梅克尔细 胞,它们各有特殊的功能,与表皮角化无关。

皮肤的小班健康教案

皮肤的小班健康教案

皮肤的小班健康教案第一章:认识皮肤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皮肤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教学内容:1. 皮肤的结构:表皮、真皮、皮下组织。

2. 皮肤的功能:保护、分泌、排泄、调节体温等。

教学活动:1. 图片展示:展示皮肤的结构图,让幼儿认识各部分。

2. 故事引导:通过故事讲解皮肤的功能和重要性。

3. 讨论互动:让幼儿分享自己护理皮肤的经验。

第二章:皮肤的护理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正确的皮肤护理方法。

教学内容:1. 日常护理:清洁、保湿、防晒等。

2. 特殊护理:去角质、面膜、按摩等。

教学活动:1. 示范讲解:老师演示正确的皮肤护理方法。

2. 实践操作:让幼儿互相练习护理皮肤。

3. 家庭作业:布置回家后尝试自己护理皮肤的任务。

第三章:皮肤的健康饮食1. 让幼儿了解皮肤健康与饮食的关系。

教学内容:1. 皮肤喜欢的食物:水果、蔬菜、坚果、鱼类等。

2. 皮肤不喜欢的食物:油腻、辛辣、高糖等。

教学活动:1. 食物配对:让幼儿将皮肤喜欢的食物进行配对。

2. 故事讲解:通过故事讲解食物对皮肤的影响。

3. 讨论互动:让幼儿分享自己喜欢的皮肤健康食物。

第四章:皮肤的保护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皮肤的保护方法。

教学内容:1. 避免接触刺激性物质:如化学品、粗糙物品等。

2. 避免过度暴晒:注意防晒,使用防晒霜。

教学活动:1. 情境模拟:模拟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刺激性物质,让幼儿学会避免接触。

2. 示范讲解:老师演示正确的防晒方法。

3. 讨论互动:让幼儿分享自己保护皮肤的方法。

第五章:皮肤疾病的预防与处理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常见皮肤疾病的预防与处理方法。

1. 常见皮肤疾病:湿疹、过敏、痘痘等。

2. 预防与处理方法:保持皮肤清洁、避免刺激、及时就医等。

教学活动:1. 图片展示:展示常见皮肤疾病的图片,让幼儿认识。

2. 故事讲解:通过故事讲解疾病的预防与处理方法。

3. 讨论互动:让幼儿分享自己处理皮肤疾病的方法。

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生活习惯对皮肤健康的影响。

皮肤性病学:皮肤性病学导论

皮肤性病学:皮肤性病学导论
19
Chapter 2 皮肤的结构
20
本章重点
1、表皮的结构 2、几个名词解释:
表皮黑素单元epidermo-melanin unit 表皮通过时间/更替时间 基底膜带basement membrane zone 桥粒desmosomes 半桥粒hemidesmosome等
21
皮肤的解剖anatomy
由 keratinocyte
黑素细胞 Melanocytes
树枝状细胞 Dendritic cell
朗格汉斯细胞
langerhans cell
梅克尔细胞
merkel cell
29
(一)角质形成细胞(Keratinocyte)
30
(一)角质形成细胞(Keratinocyte) 1.占表皮细胞的80%以上 2.产生角蛋白 3.细胞间及与下层结构间有桥粒、半桥粒连接 4.依其不同的发展阶段及特点,光镜下分为4-5层(仅掌 跖部位有5层,含透明层)
“以西医为主,中西医结合为特色”
12
(三)山大二院皮肤性病科发展特色
皮肤临床 皮肤病理 皮肤的影像系统
——诊断水平逐渐提高
13
治疗优势
✦中医、中药及特色疗法 ✦各种光疗(包括紫外光、308准分子光、光动力、红蓝光等) ✦皮肤外科 ✦医学美容(各种损容性皮肤病的治疗)
14
三、 皮肤性病学的学科特点 及学习方法
1)起源于外胚层神经嵴,分布于基底层、毛囊和粘膜,约 占基底层细胞的10% 2)是合成和分泌黑素的树枝状细胞 3)细胞质透明,HE染色见空晕,特殊染色可见树枝状突起
41
1、黑素细胞(melanocyte)
4)每个黑素细胞,借助树枝状突与10-36个角质形成细 胞接触,输送黑素颗粒,形成表皮黑素单元。 5)具有产生和加工黑素的能力,在保护皮肤免受紫外线 损伤中扮演重要角色。

每日一练中医外科学 (1)

每日一练中医外科学 (1)

每日一练中医外科学您的姓名: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治疗痰热蕴结证之锁喉痈,应首选方剂是。

() [单选题] *A.仙方活命饮B.牛蒡解肌汤C.普济消毒饮(正确答案)D.五味消毒饮E.黄连解毒饮答案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中医外科学-第四章-疮疡-发-锁喉痈的辨证论治。

(2)锁喉痈之痰热蕴结证:普济消毒饮加减(C对);锁喉痈之热盛肉腐证:仙方活命饮加减(A错);锁喉痈之热伤胃阴证:益胃汤加减。

ABDE错误,C正确。

2.有头疽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 [单选题] *A.内陷(正确答案)B.走黄C.伤筋D.损骨E.流注答案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中医外科学-第四章-疮疡-有头疽的临床表现的知识点。

(2)有头疽是发生于肌肤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相当于西医的痈。

若兼见神昏谵语、气息急促、恶心呕吐、腰痛、尿少、尿赤、发斑等严重全身症状者,为合并内陷。

发于颜面部的疔疮很容易走黄而有生命危险;发于手足部的疔疮则易损筋伤骨而影响功能。

BCDE错误,A正确。

3.流注的病因是。

() [单选题] *A.湿热B.暑湿(正确答案)C.寒湿D.痰湿E.风湿答案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中医外科学-第四章-疮疡-流注的知识点。

(2)中医“流注”是发于肌肉深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病因不外暑湿、余毒、瘀血等数种总由外邪侵入。

ACDE错误,B正确。

4.下列哪项不是丹毒的临床特点。

() [单选题] *A.病起缓慢、恶寒发热(正确答案)B.局部皮肤焮热肿胀,迅速扩大C.局部皮肤忽然变赤D.好发于小腿部E.容易复发答案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中医外科学-第四章-疮疡-丹毒的临床特点的知识点。

(2)丹毒的临床特点:本病起病起突然,恶寒发热,局部皮肤忽然变赤,色如丹涂脂染,焮热肿胀,边界清楚,迅速扩大,数日内可逐渐痊愈,但容易复发。

BCDE错误,A正确。

5.发于小腿足部的丹毒是。

() [单选题] *A.抱头火丹B.内发丹毒C.流火(正确答案)D.流注E.赤游丹毒答案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中医外科学-第四章-疮疡-不同部位丹毒的病名的知识点。

第八章皮肤及其附属结构

第八章皮肤及其附属结构

2、树状突细胞:
非角质形成细胞 (1)黑色素细胞 melanocyte:黑色素 小体
黑色素细胞
黑色素细胞
(2)朗格罕氏细胞
Langerhans cell: 伯壁克颗粒
(3)梅克尔细胞 Merkel cell:
郎格罕氏细胞
朗格汉斯细胞
(二)真皮
•位于表皮下,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
•分为浅层的乳头层和深层的网状层。
无毛皮肤表皮角质细胞分层模式图
表皮的分层
1、角质形成细胞的分层和角化过程
(1)基层:一层矮柱状细胞。 (2)棘细胞层:由数层多边形细胞构成,细胞具 有许多棘状突起,故称棘细胞。基层和棘细胞层合 称生发层。 (3)颗粒层:2-3层扁平细胞,含透明角质颗粒。 (4)透明层:2-3层扁平细胞,细胞界限不清。 (5)角化层:多层扁平角质细胞→干硬的死细胞, 无核、无细胞器。
第一节 皮肤 Section 1 Skin
一、结构
•表皮、真皮、 皮下组织 •功能:屏障、 保护、参与免 疫应答
皮肤的结构
(一)表皮epidermis
• 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 • 表皮分4-5层(无毛皮肤5层) • 角质形成细胞keratinizing cell+ 树状突细胞dendritic cell(黑色素 细胞和郎格罕氏细胞等)
第八章 被皮系统
Chapter 8 Integumentary System
被皮系统
皮肤和皮肤衍生物的总称,皮肤衍生物包 括家畜的蹄、枕(掌(跖)行动物的脚上的皮肤 垫)、距、角、毛和皮肤腺(汗腺、皮脂腺及乳 腺),禽类的羽毛、喙、爪、冠、肉髯、距、鳞 片等。
皮肤的面积 占体重的百分比 皮肤各部的厚度 作用 决定皮肤颜色的因素
皮肤的分层及结构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完全角化的死细胞)
EM:
粗大角蛋白丝
1)充
满组氨酸的蛋白质(均质)
2)细胞间隙充满脂质 3)细胞膜内面外皮蛋白坚固 4)细胞间桥粒消失,皮屑
角质层
透明层
颗粒层
棘层 基底层
层次 基 底 层


光镜
电镜
细胞相邻面
细胞矮柱状或立方形,核大 而圆,胞质强嗜碱性。
丰富的游离核糖体,散 在的角蛋白丝、黑素颗
EM:板层颗粒增多
内容物 细胞间隙
形成屏障
C间的粘合
(4)透明层(stratum lucidum): LM:2-3层扁平细胞,细胞核和细胞器已消失, HE:胞质强嗜酸性,折光性强。
角质层
透明层 颗粒层
棘层 基底层
5、角质层(stratum corneum):
多层扁平的角质细胞(horny cell)组成。
EM:伯贝克颗粒——杆状, 中等电子密度,一端或中间有 透明的膨大。
功能:是一种抗原提呈细胞,在对抗侵入皮肤的病原生物、 监视癌变细胞及排斥移植的异体组织中起重要作用。
(3)梅克尔细胞
分布:位于表皮基底细 胞之间。 结构:呈扁平形,有短 指状突起伸入角质形成 细胞之间。
EM:基底部胞质内含有 许多致密核心小泡,基 底面可与感觉神经末梢 形成类似突触的结构。
2、非角质形成细胞
(1)黑素细胞(melanocyte)
生成黑色素的细胞。 分布:基底细胞之间 形态结构:胞体较大,有突起; 核圆形;胞质染色浅,胞质内 含有黑素体。 EM:胞质内含丰富核糖体、 粗内和高复。高复形成黑素体, 有膜包裹,含酪氨酸酶,能把 酪氨酸转化成黑色素。
黑素体充满色素后——黑素颗粒
2)功能:是表皮的干细胞。 有活跃的增殖能力,分化为其余
各层细胞。在皮肤的创伤愈合中,具
有重要的再生修复作用。 基底层
(2)棘层 (stratum spinosum)
1)结构:位于基底层上方。 细胞层数:5—10层
细胞形状:多边形,棘细胞 棘层
相邻细胞的连接:桥粒 细胞质:弱嗜碱性,含游离核糖体
角蛋白
兴奋时立毛肌收缩,毛发竖立。
毛的扫描电镜
(二)皮脂腺 (sebaceous gland)
毛囊与立毛肌间的泡状腺。
1、结构:
(1)导管部:短,开口于毛囊上段或皮 肤表面。
(2)分泌部:由一个或几个囊状的腺泡 构成。
周边部——是一层较小的干细胞,它们 不断分裂增殖,子细胞胞质 中形成的脂滴增多,并向腺 泡中心移动。
合成 外皮蛋白
角蛋白丝束
增厚细胞膜
EM:板层颗粒内含 糖脂和胆固醇。
形成膜状物
排放到细胞间隙
胞 吐
(3)颗粒层
(stratum granulosum)
结构:位于棘层上方。 细胞层数:3—5层
颗粒层
细胞形状:梭形,C核、C器已退化。
细胞质:充满嗜碱性的透明角质颗粒。
EM—无膜包被,角蛋白丝插入其中。
乳头层下方,纤维粗大。 由致密结缔组织组成,含弹性 纤维、较大血管、淋巴管、皮 肤附属器、神经纤维及环层小 体等。
三、皮下组织
(hypodermis,解剖学称浅筋膜)
位于真皮下,是皮肤 和肌肉的连接组织,由疏 松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构 成,将皮肤与深部组织相 连,并使皮肤具有一定的 活动性。
皮下组织还具有缓冲、 保温、能量贮存等作用。
皮肤
青岛黄海学院 护理学院
一、概述
表皮 1、皮肤
真皮 毛
2、皮肤附属器 指甲 (表皮衍生物) 皮脂腺
汗腺
3、功能: 屏障、保护、感觉、调节体温及 参与免疫应答等作用。
二、皮肤的结构
(一)表皮:表皮由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组成。
人体各部位的表皮厚薄不一,手掌和足 底 最 厚 , 为 0.8-1.5mm , 其 它 部 位 厚 0.07-0.12mm。
粒。
桥粒、半桥粒
细胞体积大,多边形,棘状 游离核糖体多,成束的 角蛋白丝,板层颗粒
突起,核大而圆,胞质弱嗜
桥粒
碱性。
颗 粒
细胞扁梭形,核与细胞器退
板层颗粒多,透明角质 颗粒出现、不规则、无
板层颗粒与胞 膜贴连,释放

化,强嗜碱性。
界膜。角蛋白丝插入其 糖脂、固醇

(屏障)。
透 细胞扁平,界限不清,核与 超微结构与角质层相似。与角质层相似。
突起末端排出
进入邻近的角质形成细胞内。
功能:
1)黑色素能吸收紫外线,保护深部组织免受损害。
酪氨酸
紫外线 酪氨酸酶↑
紫外线
黑色素
防止损伤
2)黑色素是决定皮肤颜色的重要物质。
黑素颗粒小 而少,分布 于表皮基底

黑素颗粒大而 多,分布于表
皮全层
(2)郎格汉斯细胞
分布:散在于棘层浅部。 形态:ATP酶组织化学染色可显示该 细胞具有树枝状突起。
细 角质形成细胞:多 胞 非角质形成细胞:
1、角质形成细胞:主体、分层
角质层 透明层 颗粒层 棘层 基底层
手和足底表皮厚,结构较典型,从基底到表面分五层。
(1)基底层(stratum basale)
1)结构:附于基膜的基底细胞 细胞层数:单层 细胞形状:矮柱状 细胞质:嗜碱性、富含游离核糖体
角蛋白丝—属中间丝(张力丝) 相邻细胞的连接:桥粒、半桥粒
四、皮肤的附属器 由表皮衍生而来
(一)毛(hair) 毛干:伸出皮肤外部分。
毛根:皮肤内的部分。 毛球:毛根和毛囊下端合为 一 体,膨大的结构。
毛囊:毛根包在由上皮和 结缔组织形成的鞘状结构。 毛乳头:毛球底内陷,
结缔组织突入其中。 毛母质细胞:毛球的上皮 细胞,毛和毛囊的生长点。 立毛肌:平滑肌,连于毛囊和真。皮之间,受交感神经支配。
功能:不清,可能为接受机械刺激的感觉细胞
(二)真皮(dermis)
1.乳头层:(papillary layer)
借基膜与表皮相连。疏松结缔组织,向表皮突出——真皮乳头
扩大连接面,连接牢 固利于获取营养 血管乳头:乳头含毛细血管 神经乳头:乳头内含触觉小体
2.网织层:主(reticular layer)
中心部——细胞大,核固 缩,胞内充满脂滴。
近导管处——腺细胞解体, 成为皮脂,脂生成。


细胞器消失,嗜酸性。
角 细胞扁平,完全角化干硬, 均质透明角质颗粒(富 浅表细胞桥粒 质 无核,无细胞器,嗜酸性均 含角蛋白丝)。外皮蛋

质状,轮廓不清。
白、细胞间充满板层颗
解体。
粒释放的脂类物质。
表皮角化过程:复层扁平上皮细胞随着角蛋 白的逐步合成,细胞渐向表面移动,最终角 化死亡并脱落成皮屑,更新周期为3-4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