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环曲率半径的测定(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牛顿环曲率半径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 通过实验加深对等厚干涉现象的理解。
2. 掌握用牛顿环测定透镜曲率半径的方法。
3. 通过实验熟悉读数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仪器
读数显微镜
1、调节显微目镜,使分划板(叉丝)成像清晰。
2、调节显微镜境管的升降和水平位置,使物镜对准
物体的待测部分,并使境管上的水平标尺与叉丝、底
座平行。
3、调节物镜的升降,使物体的成像清晰。
钠光灯
通电一段时间发光稳定后,钠光灯发出589.3nm 的单色光。
三、实验原理
当一束单色光入射到透明薄膜上时,通过薄膜上下表面依次反射而产生两束相干光。如果这两束反射光相遇时的光程差仅取决于薄膜厚度,则同一级干涉条纹对应的薄膜厚度相等,这就是所谓的等厚干涉。
本实验研究牛顿环
和劈尖所产生的等厚干涉。
1. 等厚干涉
如图1所示,玻璃板A 和玻璃板B 二者叠放起来,中间加有一层空气(即形成了空气劈尖)。设光线1垂直入射到厚度为d 的空气薄膜上。入射光线在A 板下表面和B 板上表面分别产生反射光线2和2´,二者在A 板上方相遇,由于两束光线都是由光线1分出来的(分振幅法),故频率相同、相位差恒定(与该处空气厚度d 有关)、振动方向相同,因而会产生干涉。我们现在考虑光线2和2´的光程差与空气薄膜厚度的关系。显然光线2´比光线2
多
传播了一段距离2d 。此外,由于反射光线2´是由光密媒质(玻璃)向光疏媒质(空气)反射,会产生半波损失。故总的光程差还应加上半个波长2/λ,即2/2λ+=∆d 。
根据干涉条件,当光程差为波长的整数倍时相互加强,出现亮纹;为半波长的奇数倍时互相减弱,出现暗纹。
因此有:
=+=∆22λd ⎪⎩⎪⎨⎧⋅+⋅2)12(22λλK K 出现暗纹,,,出现亮纹 210,3,2,1==K K 光程差∆取决于产生反射光的薄膜厚度。同一条干涉条纹所对应的空气厚度相同,故称为等厚干涉。
2. 牛顿环
当一块曲率半径很大的平凸透镜的凸面放在一块光学平板玻璃上,在透镜的凸面和平板玻璃间形成一个上表面是球面,下表面是平面的空气薄层,其厚度从中心接触点到边缘逐渐增加。离接触点等距离的地方,厚度相同,等厚膜的轨迹是以接触点为中心的圆。
如图2所示,当透镜凸面的曲率半径R 很大时,在P 点处相遇的两反射光线的几何程差为该处空气间隙厚度d 的两倍,即2d 。又因这两条相干光线中一条光线来自光密媒质面上的反射,另一条光线来自光疏媒质上的反射,它们之间有一附加的半波损失,所以在P 点处得两相干光的总光程差为:
22λ+=∆d (1) 当光程差满足: ()212λ⋅
+=∆m m =0,1,2…时,为暗条纹
22λ
⋅=∆m m =1,2,3…时,为明条纹 设透镜L 的曲率半径为R ,r 为环形干涉条纹的半径,且半径为r 的环形条纹下面的空气厚度为d ,则由图3-17-2中的几何关系可知:
2222222)(r d Rd R r d R R ++-=+-=
因为R 远大于d ,故可略去2d 项,则可得: R r d 22= (2)
这一结果表明,离中心越远,光程差增加愈快,所看到的牛顿环也变得越来越密。将(2)
式代入(1)式有:
22λ+=∆R r 则根据牛顿环的明暗纹条件:
()21222λλ⋅+=+=∆m R r m =0,1,2… (暗纹) 2222λλ⋅=+=∆m R r m =1,2,3… (明纹)
由此可得,牛顿环的明、暗纹半径分别为:
λmR r m = (暗纹) 2)12('λ⋅-=R m r m (明纹) 式中m 为干涉条纹的级数,rm 为第m 级暗纹的半径,rm ′为第m 级亮纹的半径。
以上两式表明,当λ已知时,只要测出第m 级亮环(或暗环)的半径,就可计算出透镜
的曲率半径R ;相反,当R 已知时,即可算出λ。
观察牛顿环时将会发现,牛顿环中心不是一点,而是一个不甚清晰的暗或亮的圆斑。其原因是透镜和平玻璃板接触时,由于接触压力引起形变,使接触处为一圆面;又镜面上可能有微小灰尘等存在,从而引起附加的程差。这都会给测量带来较大的系统误差。 我们可以通过测量距中心较远的、比较清晰的两个暗环纹的半径的平方差来消除附 加程差带来的误差。假定附加厚度为a ,则光程差为:
2)12(2)(2λλ+=+
±=∆m a d 则a m d ±⋅
=2λ 将其代入(3-17-1)可得:Ra mR r 22±=λ
取第m 、n 级暗条纹,则对应的暗环半径为:
Ra nR r Ra
mR r n m 2222±=±=λλ 将两式相减,得λR n m r r n m )(22-=-。由此可见22n m
r r -与附加厚度a 无关。 由于暗环圆心不易确定,故取暗环的直径替换,因而,透镜的曲率半径为:
λ)(422n m D D R n m --= (3) 由此式可以看出,半径R与附加厚度无关,且有以下特点:
(1)R与环数差m-n有关。
(2)对于(22n m D D -)由几何关系可以证明,两同心圆直径平方差等于对应弦的平方
差。因此,测量时无须确定环心位置,只要测出同心暗环对应的弦长即可。 本实验中,入射光波长已知(λ=589.3 nm ),只要测出(n m D D ,)
,就可求的透镜的曲率半径。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1)调节读数显微镜
先调节目镜到清楚地看到叉丝且分别与X 、Y 轴大致平行,然后将目镜固定紧。调节显微镜的镜筒使其下降(注意,应该从显微镜外面看,而不是从目镜中看)靠近牛顿环时,再自下而上缓慢地再上升,直到看清楚干涉条纹,且与叉丝无视差。
(2)借助室光用眼睛直接观察牛顿环,调节螺丝使干涉环呈圆形,并位于透镜中心。
(3)测量牛顿环的直径
转动测微鼓轮使载物台移动,使主尺读数准线居主尺中央。旋转读数显微镜控制丝杆的螺旋,使叉丝的交点由暗斑中心向右移动,同时数出移过去的暗环环数(中心圆斑环序为0),当数到23环时,再反方向转动鼓轮(注意:使用读数显微镜时,为了避免引起螺距差,移测时必须向同一方向旋转,中途不可倒退,至于自右向左,还是自左向右测量都可以)。使竖直叉丝依次对准牛顿环右半部各条暗环,分别记下相应要测暗环的位置:X20、X19、X18、直到X10(下标为暗环环序)。当竖直叉丝移到环心另一侧后,继续测出左半部相应暗环的位置读数:由10X '、19X '直到20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