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广州地铁站台的选型与尺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广州地铁站台的选型与尺度设计
杨卓斯(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建筑硕士研究生)
摘要:地铁,是人们日常的公共交通工具,具有便捷、准点等众多优势。

随着线网的不断完善,选择地铁出行的人越来越多。

如何通过良好的设计以满足大量人流的使用需求,并且能够有效引导、疏散人流,创造出便捷、舒适的出行环境,对于设计者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以广州地铁站台设计为例,有过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

本文试图通过从站台空间、人流引导等方面入手,探讨并总结地铁站台的设计。

关键词:地铁站台人流引导疏散
广州地铁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特别是籍2010年亚运会城市基础设施升级改造这个契机,广州地铁已经发展到七条常规线路(1~5号线、8号线以及广佛线),一条APM(旅客自动输送系统)线,线网总里程超过200公里,形成一个基本覆盖广州中心城市,连通机场、三个火车站以及多个汽车客运站的庞大网络。

由于地铁具有准点、便捷、快速的优点,随着线网的不断完善,选择地铁出行的人越来越多,平日客流总量达到400万人次,成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面对每日如此之大的客流量,地铁站台从设计上如何适应快速、有效引导与疏散人流,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

易于寻路、高效通行是关键所在。

我们在进行站台设计的时候,应围绕着这些要求进行空间、尺度设计。

一、站台空间形式的选择
地铁的候车站台,每天担负着大量人流的候乘、疏散,一个好的站台设计,可以增加人们搭乘、中转的效率,快速引导、疏散人流到达各自所需的地方,并减少工作人员的疏导工作、减少发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性。

目前我们采用比较多的站台形式有侧式、岛式、错层式以及由此发展而成的管式、综合式等(图1)。

图1 站台形式简图
1、侧式站台,指双向轨道在中央,侯乘、转换区在两侧的站台形式。

该种形式由于站台只有一侧有轨道,具有单侧开放性的特点,站台形状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可以针对乘客集中在中段的行为模式,采用中间宽、两头窄的站台形式,并于电梯口、楼梯附近局部放大,形成人流的缓冲空间。

该种形式的站台,有双向分流的特点,可以有效避免去往不同方向的人流交叉,但同时由于轨道的阻隔,造成交通体系、工作人员等资源无法共用的缺点。

2、岛式站台,指侯乘、转换区像岛一样,在双向轨道中间的站台形式。

该种形式的站台,乘客公共区合并在一起,交通系统、工作人员等都可以资源共享,包括站台的宽度空间。

当人流较大时,侯乘或疏散人流可以暂时占用另一侧的空间。

当然,如果双侧都同时出现大量人流的时候,人流的聚集反而会增加摩擦,增大交通体系的疏散压力。

而且由于两侧是轨
道,岛式站台一般呈长方形,中间是交通、缓冲、休息空间,站台空间除了宽度以外,灵活性不大。

如果要增加站台宽度,两端人相对较少的地方会出现过宽的情况,空间利用率不高。

由于该种情况,又衍生出管状的岛式站台,如越秀公园站、江南西站等。

该种形式的站台,利用结构、设备体系把侯乘区和疏散区平行分隔,形成管道式空间,交通体系在疏散区两端。

管道式空间优点是可以有效减少侯乘与疏散区人流的相互影响,适合特大人流的站台需要;缺点是交通空间只能集中布置在两个端头,不利于人流分散。

3、错层式站台,轨道通过不同标高进行合并,不同方向的站台也相应地布置在不同标高之上的站台形式,如动物公园站。

该形式兼有恻式站台与岛式站台的部分特点,可以减少整个车站的横向宽度。

但由于轨道错层,增加了车站空间的总体高度,同时也增加了结构、设备、行车路径等的设计与施工难度。

4、综合形式:从基本形式发展、综合形成的站台形式。

双侧岛式站台,如体育西路站三号线站台,可以满足三股轨道列车同时进站,中间轨道列车可双向开门上下客;岛式+侧式站台,如公园前站,双侧轨道列车均可双向开门上下客。

双向同时开门可以加快人流的进入与疏散,有利于特大人流站台的乘客上下车。

但这种双向开门的方式,会给列车员、站务人员带来加倍的工作量,需要同时关注两侧的车门情况,并进行操作。

而且双向上下客,对于不熟悉站台的乘客会带来寻路的麻烦,需要提供更多的指引信息。

优点缺点例子
侧式1、站台不受对侧方向的人流影响
2、站台形状可以局部放大1、交通体系、维护人员等无
法共享
2、不方便两个方向的转换,
需要跨越轨道
坑口、琶洲、
珠江新城(5
号线)
岛式1交通体系、维护人员等可相互共享,当列车错开到达时,甚至可借
用对侧站台宽度
2、方便两个方向进行换乘1站台受对侧方向的人流影
响严重
2、站台形状可变性不大,交
通体系在中央形成障碍
芳村、江南西、
火车东站、
错层式1、减少横向截面宽度
2、站台不受对侧方向的人流影响
3、站台形状可以局部放大1、交通体系、维护人员等无
法共享
动物园站
表1 站台形式优缺点对比表
站台形式(表1)的选用,除了要根据实际用地的地质、地面状况决定以外,还要根据实际的客流进行选择。

如岛式站台,由于有利于资源的整合利用,流线简单清晰,是我们最常用的站台形式。

但是双向同时出现大流量人流时,人流交叉、混杂造成的摩擦、降低通行速度的缺点也是明显的。

而且,大量人流必然需要增加交通、管理的资源投入,资源的整合便不是首要考虑的条件了。

相反,恻式站台需要增加交通体系以及管理人员成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

对于双向大量人流的站点,建议选用侧式站台;对于人流量特别大的站台,甚至可以采用列车两侧同时开门的方式疏散人流,而站台则采用岛式与侧式结合的综合形式(如公元前站),以提高上、下列车的效率,以及形成单向的人流,避免人流交叉而降低通行效率。

值得注意的是,在站台形式选型的时候,除了应考虑站台本身的形式以外,还应从整条地铁线路全局出发进行取舍,尽量减少侧式与岛式站台交叉出现的情况。

由于侧式站台一般在列车前进方向的右侧上下,而岛式站台在另一侧,坐车过程中,频繁地变换出入口侧会给不熟悉的乘客带来不便,不利于提前到出口准备。

二、站台空间尺度的确定
除了站台的形式以外,站台尺度也是设计重点考量的因素。

由于多数站台位于地面以下,在长度基本不变的情况下,站台宽度成为工程量的主要影响因素。

站台宽度过宽,会大量增加造价,宽度过窄,则严重影响站台的使用。

而且地下工程将来进行扩建的难度非常大,因此在设计之初,就应充分估计站台的宽度,在经济与适用之间取得平衡。

对于站台宽度的确定,主要的依据是客流高峰人数,并与列车到站时间间隔、结构、交通布置形式等因素有关。

由于站台远期扩展可能性低,对于客流高峰人数的估计,应当以远期目标为依据,充分估计地区发展的需要。

广州地铁三号线的拥挤情况一直广为乘客诟病,主因就是未有准确估计远程客流情况,在站台设计以及车型选择上均偏小。

2008年的一份“广州地铁2010年客流预测与运能规划的分析与研究”中指出,三号线日均客流量将成为广州第二大客流线路(表2),而其站台设计宽度,明显低于其他线路(表3)。

由于客流估计不足而直接导致的设计缺陷,每天都给乘客、站务人员带来拥挤、安全等一系列的困扰。

为了避免重蹈覆辙,在确定站台尺度的时候,应充分考虑客流远期发展状况,并配置相应数量的交通疏散数量与宽度。

表2 2010年线网日均客流情况预测(单位:万人次)
表3 广州地铁线网部分站台宽度统计表
站台空间,主要由候乘区、交通及缓冲区、休息区、设备功能房间区组成(图2)。

这些区域,除了设备功能房间区有墙体分隔以外,一般没有明确的界限,边界是模糊的、可变
的。

无论何种形式的候乘区都紧邻轨道,侧式站台的其他区域位于外侧,分布可以随设计的不同而不同;岛式站台的交通及缓冲区多位于双向候乘区的中间,以方便双侧客流的使用,功能房间区一般在客流使用区域以外,如端头两侧、轨道另一侧布置。

而休息区分布于人流相对疏松的区域,随着人流的增减,该区域与候乘区、交通缓冲区在一定范围之内是相互渗透、借用的。

图2 站台功能分区示意图
图3 站台最窄处示意图
关于站台宽度的计算方法,我国一般采用经验公式计算(注:详见地铁设计规范)
211b b S L K A B ++⨯⨯=
其中:B 1——站台候乘区计算宽度(m)
A ——控制侧远期超高峰每小时上车设计客流量(人/h )
K ——列车每小时对数
L ——站台屏蔽门计算长度(m)
S ——每位乘客所需面积(m 2/人),不同地区取值不同
b 1——屏蔽门宽度,地下站一般取0.25m
b 2——附加宽度,一般取0.5m
该公式计算的宽度应用于单向候乘区的宽度计算,当站台为岛式站台,中间有结构柱、交通体系以及功能房间时,应相应增加其区域宽度,以得出站台总宽。

常用的岛式站台总宽度的计算,应为:
B=2b+n 柱宽+交通体系宽度
对于岛式站台,除了站台有足够的总宽度,以容纳客流以外,还应当注意候乘区最窄处的宽度设计。

最窄处往往是交通体系与候乘区并列的地方(图3),也是乘客疏散时聚集的地方之一。

最窄处宽度过小,疏散人流容易与候乘人流交叠,不利于快速疏散;当乘客通 过交通体系到达站台,也同样需要穿越最窄处到达人较少的候乘区域。

据观察,当有较多人排队,影响通行的时候,很多人不愿意穿过人墙,去往人较少的地方,而选择就近排队。

根据笔者现场调研统计(表3),广州地铁最窄处宽度(屏蔽门到站台固定构造之间的距离)一般在2~3m 之间,减去候乘不应超越的黄线距离,给予候乘与通行的宽度只有1.5~2.5m 。

根据人体尺寸,通行宽度一般为0.6m ,换句话说,当候乘队伍长度超过1~2m 时,便开始影响通行,需要增加工作人员的指引,引导乘客到人较少的地方候乘,增加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三、结论
一个好的站台设计,不单是有形的设计过程,从规划之初,就应该综合而长远地考虑日后发展的可能。

根据站点区域特征、 是否有换乘需求、长远目标的人流量特征、管理、经济等方面进行站台形式的选择。

在确定站台形式之后,根据长远目标人流量峰值确定站台宽度。

确定站台宽度时,还应当注意空间最不利点、人员密集、滞留的区域的宽度设计,以满足使用要求,并在有限的宽度之内布置足够峰值人流出现时疏散的交通体系宽度。

一个顺畅的上下车、疏散流线,可以有效减少不同目的地人员的混杂、摩擦与滞留,减少工作人员的人工引导、并为乘客提供安全、舒适的候车环境。

参考文献:
[1] GB 50157- 2003,地铁设计规范[S].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
[2] 孙海燕. 广州地铁2010年客流预测与运能规划的分析与研究. 科技前沿,2008(17)
[3] 朱小雷. 大城市地铁枢纽站换乘与衔接高校空间设计初探. 硕士论文
[4] 王磊,杨晓光,陈春.地铁站乘客步行通道的优化设计[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3(02)
[5] 王聪.地铁车站建筑设计的不足与创新[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6(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