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初青少年流行文化的流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特稿版
青少年流行文化,作为青少年中广泛存在的、具有青少年社会关系表演性、特殊性的流行文化现象,实际上是一代代青少年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生存状态的一幅幅写真,追求梦想、艰难跋涉、曲折成长的一串串脚印。转瞬之间,21世纪又快迈完第一个10年。2000年至2008年这9年里,青少年流行文化又经过了怎样的流变历程?青少年流行文化本身具有极度的复杂性、灵活性、多样性、易变性,要找到一条鲜明的主题来概括21世纪初青少年流行文化的流变,显得非常困难。笔者尝试以时间为序,对崛起于当年并在随后产生重大影响的青少年流行文化现象进行一个大致的梳理。
2000年:《大话西游》咸鱼翻身引导“无厘头”文化
1995年上映并被誉为“十大烂片”之一的《大话西游》,当时有耐心完整看完它的人很少,但到了2000年却突然“乌鸡变凤凰”
,不仅热了《大话西游》和周星驰,更让广东佛山的一句形容一个人做事、说话“都令人难以理解,无中心,其语言和行为没有明确的目的,粗俗随意,乱发牢骚,莫名其妙,但并非没有道理”的俗语“无厘头”,成为随后几年青少年流行文化的代名词。
“无厘头”文化在青少年中最初的表现便是语言的模仿,《大话西游》的经典台词不仅在口头上被不断地重复着,更是被青少年结合具体场景演绎出了若干个版本。直到今天,“你想要啊?你要是想要的话你就说话嘛,你不说我怎么知道你想要呢……”和“曾经有一份真诚的爱情放在我面前……”这两句台词依然在青少年口中不断重复和演绎,青少年语言风格打上了夸张、讽刺、自嘲、啰嗦的印记。实际上,青少年“无厘头”文化不仅体现在各类电影、书籍、音乐、电脑游戏等文化产品上,更表现为他们生活行为方式的转变。青少年穿“无厘头”风格的服装,裤子可以变成衣服穿,衣服可以当作裙子用,一样东西可以变出许多新奇的风格;青少年以“无厘头”思维考虑问题,他们特别喜欢追新,对生活充满新奇的幻想,不在乎别人的看法,对任何事情都不大惊小怪,不为世俗牺牲嗜好;青少年有“无厘头”的行为习惯,如喜欢玩人间蒸发,做事不按常规逻辑,夏天找麻辣烫,冬天寻冰淇淋,白天睡觉,夜晚玩耍。虽然“无厘头”文化已不再是当下青少年流行文化的主导,但它作为文化因子,仍将长期存在于青少年流行文化之中。
2001年:《蓝色生死恋》引来阵阵“韩流”
在20世纪90年代“日流”盛行的时候,已经有
摘要:青少年流行文化,作为青少年成长脚印与发展写真,是一代代青少年梦想与追
求的记录。本文以时间为序,对2000年以来具有较重大影响的青少年流行文化现象进行梳理,以期窥见21世纪初期我国青少年发展的心路历程,把握“80后”、“90后”青少年的文化特征。
关键词:青少年;流行文化;热点流变
□万美容
叶
雷
21世纪初青少年流行文化的流变
本刊特稿
B e n K a n Te G a o
“韩风”吹来,但“韩风”变成“韩流”,如果要找出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应该非2001年被引进到大陆的《蓝色生死恋》热播莫属。从此,“韩流”阵阵,甚至有人称其为我国青少年的“精神后花园”。
青少年流行文化中的“韩流”要素体现在影视、音乐、图书游戏、服饰饮食、娱乐运动、美容、旅游等各个方面。在影视方面,首先热播的是《蓝色生死恋》及其续集《冬季恋歌》,至今,中国引进的韩剧已经超过2000集,2005年湖南卫视引进的《大长今》更是创下了17%的收视率;在音乐方面,虽然大多青少年听不懂韩语,但他们大都会“呼啦啦”几句,“酷龙”、“HOT”、“神话”、“BabyOX”的音乐遍布大街小巷;在图书游戏方面,除了《青青草》、《浪漫满屋》、《我叫金三顺》等韩剧影视书畅销之外,《那小子真帅》、《狼的诱惑》、《安静的热情》等青春读物也排到了畅销榜的前列,电脑游戏《天堂》、《仙境传说》、《天上碑》、《奇迹MU》、《精灵》、《传奇》更是吸引了无数玩家;在服饰饮食方面,随着韩剧的热播,格子裙、黑西装、羊绒长外套、泡泡服等相继流行,头发也争相染成金黄色,韩国料理、泡菜、烧烤都成为青少年的时尚饮食;在娱乐运动方面,韩国劲舞、街舞成为青少年的新宠,韩国跆拳道馆也开遍了中国的大中小城市;在美容方面,青少年掀起了使用韩国化妆品的热潮,中国市场已经成为韩国化妆品出口市场第一位,2003年韩国化妆品出口中国是1695万美元,2004年、2005年,分别达到了4311.6万美元和6273.1万美元,到韩国整形或者整成韩国美女也成为青少年的时尚追求;在旅游方面,因受韩剧的影响,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把韩国作为旅游目的地,仅2004年,中国游客就给韩国贡献了7.8亿美元外汇收入。可以这样讲,“韩流”对中国青少年文化的影响几乎是无微不至。
2002年:短信文化方兴未艾
催生“拇指文化”
随着手机成为新一代的通讯工具,我国于1998年成功发送了第一条短信,到2002年,使用手机发送短信已经大为普及,并成为一种青少年流行文化现象,并诞生了以手机为载体的“拇指文化”。
青少年“拇指文化”以手机为基本载体和工具,融合网络以及传统文化,成为一种日益壮大的文化
现象。目前,“拇指文化”涉及的主要领域有短信、文学、拍照、视屏等。青少年短信文化主要有包括幽默调侃、整人短信、黄段子在内的娱乐休闲类,包括谈爱情、叙友情、节假日祝福在内的情感交流类,包括手机版报纸、各类信息预告通知在内的信息沟通类,包括人生感慨、事件评论在内的评选宣泄类。青少年手机文学不仅包括传统文学的手机版,更包括青少年创作的适合手机传播的诗歌、散文、小说等,它已经成为一种具有新特征的文学样式。青少年手机拍照是伴随着手机融合了数码相机的功能,在青少年中兴起的一种时尚,特别是由此兴起了偷拍行为,对个人隐私构成了重大挑战。手机视频既包括手机视频通话聊天,也包括通过手机收看的音乐影视,更重要的是青少年自己制作视频,并以彩信的形式相互发来发去。可以预见,随着手机功能的进一步增加和强化,“拇指文化”在未来将更加兴盛和壮大。
2003年:《木子美的博客》
引发网络“客来客往”
1987年,一封名为“跨越长城”的电子邮件经过5天成功发到了德国,标志着中国互联网的正式诞生。从此,便产生了一种新的文化,即网络文化。2003年之前,网络文化最明显的特征主要是以聊天交友、游戏娱乐、网络文学、浏览新闻为主要内容的大众化阶段;2003年以《木子美的博客》为标志,青少年网络流行文化进入了小众化的阶段,黑客、闪客、博客、播客、威客、牛客、哄客、拍客、掘客……川流不息,客来客往。
2003年,一个网名为“木子美”的某杂志编辑在“博客中国”上公布自己的性爱日记,一时引起轰动,甚至造成博客中国网络拥堵,让人们真正知道了“博客”这个概念。随后,博客网站如雨后春笋般诞生,2006年按耐不住的新浪网推出了其博客频道,并请名人大肆宣传,各大门户网站顺势跟进,博客走向了普及。在博客红红火火的同时,网民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形成了不同的群体,有爱好flash的“闪客”群体,制作视频并在网上播放的“播客”群体,出卖智力在网上找活干的“威客”群体,以打破记者垄断新闻生产为宗旨在网上报道新闻的“牛客”群体,以在网上起哄为乐的“哄客”群体,以拍照并上传到网上为乐的“拍客”群体,以网络投票、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