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设计制造过程的智能化技术

模具设计制造过程的智能化技术
模具设计制造过程的智能化技术

模具设计制造过程的智能化技术

1 .智能CAD 和智能NC 的实质

传统的CA 瓜心AM 系统仅仅是趁立在计算机图形学的基础上的。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人们就试图用它来解决以前无法解决的工程领域问题,智能CAD ( Intelligence CAD , ICAD )和智能NC ( Intelligence NC , INC ;也称Intelligence CAM , ICAM )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的。如果说传统CAD / CAM 是解决工程问题的一种简化方法,那么智能CAD 和智能NC 实质就是在计算机处理过程中考虑了各种复杂的工艺问题,力图在一种拟实环境下用计算机处理原来只有人类才有可能解决的问题。模具CAD / CAM 是CAD / CAM 技术最早的应用领域之一,由于模具设计制造技术是一门经验性很强的技术,涉及许多专业领域的经验知识,这一过程的智能化技术研究也是人工智能技术的一个很重要的分支。

2 .产品建模过程中工艺特征模型的表示、抽取与识别技术

产品建模就是通过某种模式将设计过程计算机化,依靠计算机进行分析和计算,最后获得设计结果的过程。产品模型的建立是CAD 的关键技术之一,实际上也是实现模具设计制造智能系统的关键,是设计制造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知识与信息传递的基础。当前产品信息模型正沿着几何模型、特征模型和集成化产品模型等方向发展。特征定义一个零件(或部件)的几何描述的工程意义,它们可以是关于功能、行为或制造的定义等。特征是与应用相关的,它们可以支持产品活动不同过程、不同层次的需求,实现这些过程之间的信息传递。特征建模技术实际上就是在非几何的工艺信息和几何信息之间建立起可以沟通的信息桥梁,是工艺特征模型自动抽取与识别的基础。它也是〔’Ax 智能化集成过程中工艺集成的关键,并为集成化产品建模提供重要的愈考。而集成化产品建模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将专家的设计经验和设计过程的有关知识,表示在产品信息模型中,为实现模具设计制造智能化、自动化提供足够的信息.因此在模具设计制造智能系统中应采用集成化产品模型,而其甲工艺特企模型的表示、抽取与识别技术是关键。

3 .模具设计过程集戊化智能框架技术

所谓集成化智能框架.就是将知识系级、有限元分析系统和几何造型系统集成在一个智能设计环境(Intelligent Design Environment , IDE )中。IDE 运用启发式知识自动调用恰当的有限元分析代码,选择关键的设计参数,管理各种技术之间的通信和交互使用。

CAD / CAE 的集成化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有限元的前处理和后处理,目前正在从单纯的手工处理及图形显示方式发展到了引人人工智能技术的全/半智能处理方式。在有限元的前处理过程中,应保持CAD 的设计模型与有限元分析模型之间的联系,从而保证设计模型的修改与变化可以反映到有限元模型中,反之,对有限元分析模型的修改与变化也应能够放映到设计模型中。比如在板料成形分析过程中常常会对坯料的形状进行改进优化,那么在CAD / CAE 的集成模型中必须可以直接将优化后的坯料几何信息反映给CAD 系统,并保留相应的坯料修改版本信息,类似于这样的过程应该是自动而不是人工的。经过分析结果与设计模型的多次迭代,就可以实现设计过程优化。

在有限元的后处理过程中,目前的商品化软件通常是仅仅局限于图形的显示,并不能对分析的结果作出合理的解释。在集成化智能环境中,则应加强系统的知识推理和解释能力,使之具有真正意义上的对设计建议、修改和优化的指导能力。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建立工艺知识系统的过程,同类工艺事例的积累,工艺知识的挖掘,工艺知识的推理机制和对推理结果的解释都是巫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此外,由于有限元分析模型是一个离散化的数学模型,实际上已经丢失了所有在设计过程中建立的特征信息,当然这些信息并不是有限元分析过程所要关心的,所以,如果要实现CAD / CAE 真正意义的集成,CAE 系统的模型结构必须进行扩充,以保留离散以前的各种特征信息,并且还要研究一种将离散模型的分析结果映射到离散前模型的信息传递机制。比如说,在设计拉深模具的凹模圆角时,我们可以用倒角特征(Blend Feature )完成造型,经有限元分析反馈回来的结论是“圆角太小(事实上在离散模型中是判断不出圆角特征的,这一工作由知识推理机完成),将导致拉裂”,人工操作的做法就是根据建议修改倒角特征的相关参数,而CAD / CAE 集成模型的自动处理机制则必须记录离散前凹模圆角的区域范围,并记录其相应的特征信息,以便当推理机得出结论后,可以把结果传递给相应的特征变量.

至今为止,像这样一些问题都无法得到圆满的解决。

4 .模具制造过程智能化集成技术

快速生产出高质量、低成本的产品是市场竞争中不可缺少的能力之一。由于生产一个产品的途径并不是唯一的,要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对不同的工艺方案进行评估,以获得最好的工艺方案。其评判标准就是工艺方案的可制造性如何。选择合适的可制造性评价方法是建立一个工艺集成系统的前提。常用的可制造性评价方法有公理化方法、经验法、规则推理法、特征评估法、优化方法等。前三种方法的主观性比较强,可靠性受到一定的限制。特征评估法则试图通过对产品设计的干预来改善制造性,其适用空间有限。优化方法综合考虑了主客观因素进行可制造性评估,是一种较好的分析方法。可制造性评价的内容包括加工方法的选择,加工质量、加工成木、加工时间的评价等。在模具设计制造周期中,因为制造过程(数控编程、数控加工、抛光等)占用了大部分的时间,所以,模具制造工艺的可制造性评价体系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其内容主要包括加工方法的普适性、加工质量、加工成本、加工时间等。

由于目前的商品化CAD / CAM 软件并没有实现完全集成,CAD 系统强调的几何拓扑信息不能完全表达出CAM 系统所强调的加工信息。因此,如何从CAD 系统的几何信息中抽取加工特征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特征抽取与识别方法可大致分成基于边界表示(B 一reP )结构的图形匹配特征识别法、基于体素构造法( C SG )的几何拆分特征识别法和基于知识特征识别法等三类,前面两种方法以计算机图形学为基础,比较容易在集成化产品模型中加以描述,是集成化CAD / CAM 的关键技术,而在目前建立集成化产品模型之前,由于各大CAD 系统的模型结构缺少这方面内容的表达,因此只能识别一些较简单的实体特征如孔、槽等。在一些几何形状以自由曲面为主(如汽车菠盖件)的应用领域,目前常采用基于知识的特征识别方法。在制造阶段,制造工程师着眼于如何将毛坯上多余的材料去除以获得所需产品的形状,因为他们更感兴趣的是加工方法、刀具选择及刀具运动轨迹的生成.基于知识的特征识别是行之有效的,比如在模具腔槽加工的时候,因为刀位轨迹的生成算法只要求定义出明确的加工区域,在加工区域中不同类型的几何元素(平面或曲面)的地位是一样的。根据这一加工知识,就可以得到满意的加工特征表示,既满足了算法的要求,又可以进一步优化相关的加工工艺参数。

影响模具制造工艺方案选择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加工材料、加工方法、加工设备、走刀方式、刀具参数、切削用量、加工精度、加工余量、装夹方式、下刀位置、进退刀方式等等。就

CAD / CAM 集成而言,如何对不同的加工特征分别进行刀位轨迹规划并生成优化的刀位轨迹是关键问题。在CAM 和仿真加工的集成方面,其关键是建立能反映实际加工场景的切削模型,并在模拟的基础上对切削用量进行优化。

作者:玻璃钢模具https://www.360docs.net/doc/c814993127.html, https://www.360docs.net/doc/c814993127.html,

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考试期末试题

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考试期末试题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勤奋、求是、创新、奉献) 2006 ~ 2007 学年第一学期考试试卷 主考教师:廖秋慧 学院材料工程班级 _0511031__ 姓名 __________学号 ___________ 《塑料模设计》课程试卷A答案 (本卷考试时间 120分钟) 一、填空(本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1.顶出推板与凸模(型芯)在安装时应采用锥面配合,其目的是辅助定位, 防止偏心溢料。 2.螺杆式注塑机与柱塞式相比,其优点在于__螺杆式注塑机剪切塑化能力强, 塑化量大_。 3.调湿处理是针对吸湿性塑料而言,具体方法是将制品放在热水中处 理。 4.压制成形与压铸成形均可用于热固性塑料,二者在模具结构上的主要差别在 于压铸模具有浇注系统,而压制成型没有。 5. ABS属于高强度塑料,在注塑成型前需要预先干燥,而且成型时的流动 性也稍差。 6.在斜抽芯机构中锁紧楔的楔角一般比斜导柱的倾斜角大。主要是为了模 具开模时防止造成干涉。

7.塑件允许的最小壁厚与塑料品种和塑件尺寸有关。 8.塑料模的基本结构都由动模和定模两大部分组成。 9.型腔气体的排除,除了利用顶出元件的配合间隙外,主要靠分型 面,排气槽也都设在分型面上。 10. 塑件尺寸精度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在计算时需考虑的主要有:成型零部件 的制造误差、成型零部件 的磨损和塑料的成型收缩。 11. 当分流道设计的比较长时,其末端应留有冷料穴,以防前锋冷料阻塞浇 口或进入模腔,造成充模不足或影响制品的熔接强度。 12. 适用于要求自动切除浇口凝料的注塑模浇口方式是潜伏式浇口。 二、判断正误(本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 1. 厚壁塑件不容易产生表面凹陷和内部缩孔。 (×) 2. 当模具采用脱件板脱模机构时,可以采用Z形拉料杆与冷料井匹配。(×) 3. 冷却系统的通道要尽量避开塑件的熔接痕部位,以免影响塑件的强度。( √ ) 4. 斜导柱侧抽芯机构中的滑块导滑长度有一定的要求,完成抽拔后,滑块留在导滑槽中的长度不应小于 滑块长度的3/2。 (×)

模具设计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华航HKHT中罩冲压工艺及 模具设计 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学生姓名:龙慧学号: 27 指导老师:李向荣彭庚新 2014年 3 月25 日

开题报告填写要求 1.开题报告(含“文献综述”)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及所在专业审查后生效。 2.开题报告内容必须用黑墨水笔工整书写或按此电子文档标准格式(可从教务处网页上下载)打印,禁止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完成后应及时交给指导教师签署意见。 3.“文献综述”应按论文的格式成文,并直接书写(或打印)在本开题报告第一栏目内,学生写文献综述的参考文献应不少于10篇(不包括辞典、手册),其中至少应包括1篇外文资料;对于重要的参考文献应附原件复印件,作为附件装订在开题报告的最后。 4.统一用A4纸,并装订单独成册,随《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等资料装入文件袋中。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文献综述:结合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情况,根据所查阅的文献资料,每人撰写2500字以上的文献综述,文后应列出所查阅的文献资料。 文献综述 前言 模具是机械制造业中技术先进、影响深远的重要工艺装备,具有生产效率高、材料利用率高、制件质量优良、工艺适应性好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汽车、机械、航天、航空、轻工、电子、电器、仪表等行业。据统计,75%的粗加工工业产品零件、50%的精加工零件由模具成形;家用电器行业的80%零件、机电行业的70%以上零件也要靠模具加工。因此,模具又被称为“百业之母”。模具生产技术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机械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1。目前,全世界模具年产值约为600亿美元,日、美等工业发达国家的模具工业产值已超过机床工业。我国的模具工业的发展,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近几年,我国模具工业一直以每年15%左右的增长速度发展。模具作为一种高附加值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其技术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产品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的质量,效益和新产品的开发能力。振兴和发展我国的模具工业,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早在1989年,在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当前产业政策要点的决定》中,模具被列为机械工业技术改造序列的首位。1997年以来,又相继把模具及其加工技术和设备列入《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和《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经国务院批准,从1997年开始对部分模具企业实行了增值税返还70%的优惠政策,由此可见模具制造工艺在基础工业中的地位和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日益重要[9]

2016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赛项

附件2 2016年全国机械行业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海信杯” 中职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技能大赛 学生组-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赛项 (样题) 总时间:6个小时 任 务 书 场次号工位号 二〇一六年十月

赛项说明 1.本届模具制造技术比赛参赛选手根据赛场提供的半成品模具,利用赛场平台完成任务书规定的任务,除了需数控铣削、线切割加工、精密平面磨床磨削加工与钳工加工外,还需要进行制件数字建模设计、零件3D数字建模设计及2D零件图完善模具结构设计、模具装调与试模的操作,赛程时间仅为360分钟,3名比赛选手必需分配好各自承担的任务,协同完成整个项目。 2.加工零件的材料为45、T10A与P20钢。零件的钻孔、扩孔、铰孔、攻丝、修配、研磨等钳工需要的钻头、铰刀、丝锥、研磨等工具需自带。大赛提供给选手的就是:半成品模具、需加工的零件毛坯料。 3.考虑裁判评分需要,选手提交的零件模型文件3D数模,以**、X_T文件格式保存;零件2D零件图纸(要求按国家机械制图相关规定绘制工程图,标注尺寸公差、精度等级、技术要求等),以**、PDF文件格式保存。(可使用的软件见赛规)。 4.工作零件刃口锋利,选手需在精密平面磨床上进行磨削加工。 5.在试模任务中,参赛选手现场填写试模报告,内容包括:模具安装、试模步骤等内容。参赛选手或现场技术人员根据选手提供的成形参数与模具安装步骤,进行试模。 6.比赛结束时上交装配后的模具要求所有零部件可拆卸的。如果使用常规手段无法拆卸,并导致零件尺寸不能检验,该部分零件尺寸检验分数视为零分。 7、参赛选手需要加工5个半成品模具零件:凸模固定板、凹模、卸料板、推件块、凸凹模,不得加工大赛提供给选手的其它模具零部件,否则模具外观分数视为零分。

模具设计与制造基础精编WORD版

模具设计与制造基础精 编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模具设计与制造 一、名词解释 1.冷冲压:是利用安装在压力机上的模具,对放置在模具内的板料施加变形力,使板料 在模具内产生变形,从而获得一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产品零件的生产技术 2.回弹:常物理反弹,指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产生物理变形,当压力释放时所产生的 还原或近还原的状态的物理变化? 3.热塑性塑料:指具有加热软化、冷却硬化特性的塑料。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大部 分塑料属于这个范畴。加热时变软以至流动,冷却变硬,这种过程是可逆的,可以反 复进行。 注射模:所用的模具称为注射成型模,简称注射模.它是实现注射成型工艺的重要 工艺装备. 注射模根据结构与使用的目的可以分为很多种类, 4.分型面:分型面是指两者在闭合状态时能接触的部分· 5.热扩渗技术:是用加热扩散的方式使欲渗金属或非金属元素渗入金属材料或工件的 表面,从而形成表面合金层的工艺。 6.注射模:塑料注射成型所用的模具称为注射成型模,简称注射模.它是实现注射成型 工艺的重要工艺装备. 二、填空题

7.冷冲压模具的分类,按模具工序组合程度分,可分为单工序模、复合模、级进模。 8.由冲压加工零件的形状、尺寸、精度要求、批量大小、原材料性能等的不同,所采用的加工方法也多种多样,概括起来可分为分离工序和变形工序两类。 9.根据变形机理的不同,冲裁工艺可以以分为普通冲裁和精密冲裁两大类。普通冲裁是由凸凹模刃口之间产生剪切裂缝的形式实现板料分离。而精密冲裁则是以变形的形式实现板料的分离。 10.级进模中控制冲裁件的孔与外形的相对位置精度就必须严格控制送料步距,定距方法有两种,分别是用导正销定距的级进模和用侧刃定距的级进模。 11.如右图所示,冲裁件的断面质量包括 塌角带,光亮带,断裂带,毛 刺区四个部分。较高质量的冲裁件断面, 应该是:光亮带较宽,约占整个断面的 1/3以上,塌角、断裂带、毛刺和锥度都 很小,整个冲裁件零件平面无穹弯现象。 12.凹模孔口形状的基本形式有直壁式、斜壁式、凸台式三种。其中直壁式刃口冲裁时磨损大,工件易在孔内积聚;低硬度的凹模可用锤打斜面的方法来调整冲裁间隙。 13.右图所示为圆形件一次弯曲成形模,其中2 指向的零件名称是。

模具设计与制造重点知识

模具考试试题复习题 1.冲压工序主要有哪几类?其特点是什么? 分离工序和成形工序 分离工序的特点是沿着一定边界的材料被破坏而使板料的一部分与另一部分相互分开,如冲孔,落料,切边等。成形工序是指在板材不被坏的前提下,使毛坯发生塑性变形使其形成所需要形状和尺寸的工件,其特点是通过塑性变形得到所需零件,如弯曲,拉伸等。 2.凹凸模之间的间隙对冲压的影响? 间隙对尺寸精度的影响:间隙越大,板材所受的拉伸作用增强,使落料件的尺寸小于凹模尺寸,冲空间尺寸大于凸模尺寸。 间隙对冲裁力的影响:间隙越小,冲裁件所受的切向压力越大,使冲裁力增加。 间隙对模具寿命的影响:间隙越小,磨损越大,模具的使用寿命减短。 3.分析简单模复合模级进模的特点及作用 简单模:每次行程只能完成单一的冲裁工序,应用于单件生产。 复合模:压力机在一次行程中在一个工位能完成两次或两次以上的冲裁工序,其结构紧凑加工精度高,生产率高适用于批量生产,尤其是能够保证内孔与外轮廓的同心度。 级进模:又称连续模,其特点是压力机在一次冲裁行程中,能够完成两次或两次以上的多工位冲裁工序,适用于结构复杂了零件批量生产。 4.什么是相对弯曲半径,影响最小弯曲半径的因素? 毛坯的外层材料受切向压力作用,其塑性变形程度取决于r/t的比值,这个比值称为相对弯曲半径,影响最小弯曲半径的因素主要有板材的厚度宽度,板材的表面质量,板材的纤维方向,板材的机械性能等。 5.拉伸过程存在哪些问题? 起皱和破裂。 起皱的应对措施:采用压边圈防止毛坯拱起,此外增加板材的厚度,减小拉伸力也能减缓起皱的倾向。破裂的应对措施:采用增大圆角和在凹模表面涂抹润滑剂的措施。 6.基准的选择原则: 粗基准的选择原则:选择与加工位置保障精度的面,不重复使用原则,余量均匀原则,选择大而平整的表面原则,便于装夹原则。 精基准的选择原则:基准重合,基准统一,互为基准原则,自为基准原则。 7孔加工刀具有哪些?分别用于什么场合? 麻花钻:用于孔的粗加工 扩孔钻:用于已加工孔的进一步扩大加工。 铰刀:用于孔的半精加工和精加工。 镗刀:和扩孔钻一样,用于孔的扩大加工,精加工。 8.电火花成形加工有哪些?分别用于什么场合? 单电级加工:广泛应用于型腔电火花加工。 多电极更换法:适用于尖角,窄缝多的型腔加工。 分电极加工法:适用于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复杂零件加工。 9.什么是电规准?它对型腔加工的意义? 脉冲电源发送提供电火花加工的脉冲宽度,脉冲间隔,峰值电流的一组参数,这组参数称为电规准。粗规准:用于电火花精加工;中规准用于精加工与粗加工之间的过渡加工。精加工用于电火花的精加工。 10.模具间隙的调整方法有哪些?哪些用于间隙大小,哪些用于调整均匀? 垫片法,镀铜法,透光法,涂层法,工艺尺寸法,工艺定位器法,工艺定位孔法,试切法

模具设计与制造试卷及答案讲课讲稿

2010-2011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 《模具设计与制造》补考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 、冲裁变形过程中的塑性变形阶段形成了 ___ A ________ 。 A 、光亮带 B 、毛刺 C 、断裂带 2 、模具的合理间隙是靠 ___ C ________ 刃口尺寸及公差来实现。 A 、凸模 B 、凹模 C 、凸模和凹模 D 、凸凹模 3 、落料时,其刃口尺寸计算原则是先确定 ____ A_______ 。 A 、凹模刃口尺寸 B 、凸模刃口尺寸 C 、凸、凹模尺寸公差 4 、对 T 形件,为提高材料的利用率,应采用 _____ C______ 。 A 、多排 B 、直对排 C 、斜对排 5 、冲裁多孔冲件时,为了降低冲裁力,应采用 ___ A___ 的方法来实现小设备冲裁大冲件。 A 、阶梯凸模冲裁 B 、斜刃冲裁 C 、加热冲裁 6 、冲裁件外形和内形有较高的位置精度要求,宜采用 _____ C ______ 。 A 、导板模 B 、级进模 C 、复合模 7 、导板模中,要保证凸、凹模正确配合,主要靠 ______ B____ 导向。 A 、导筒 B 、导板 C 、导柱、导套 8 、在导柱式单工序冲裁模中,导柱与导套的配合采用 _____ C _____ 。 A 、 H7/m6 B 、 H7/r6 C 、 H7/h6 9 、精度高、形状复杂的冲件一般采用 _____ A _____ 凹模形式。 A 、直筒式刃口 B 、锥筒式刃口 C 、斜刃口 10 、弹性卸料装置除起卸料作用外,还有 _____ C_____ 的作用。 A 、卸料力大 B 、平直度低 C 、压料作用 11 、中、小型模具的上模是通过 ______ B ____ 固定在压力机滑块上的。 A 、导板 B 、模柄 C 、上模座 12 、小凸模冲孔的导板模中,凸模与固定板呈 _____ A_____ 配合。 A 、间隙 B 、过渡 C 、过盈 13 、能进行三个方向送料,操作方便的模架结构是 ____ B______ 。 A 、对角导柱模架 B 、后侧导柱模架 C 、中间导柱模架 14 、凸模与凸模固定板之间采用 __ A __ 配合,装配后将凸模端面与固定板一起磨平。 A 、 H7/h6 B 、 H7/r6 C 、 H7/m6 15 、表示板料弯曲变形程度大小的参数是 ___ B _____ 。 A 、 y/ρ B、r/t C、 E/σS 16 、弯曲件在变形区内出现断面为扇形的是 ____ B____ 。

基于知识的精铸模具智能化设计方法

航空制造技术?2008年第6期 学术论文 RESEARCH 基于知识的精铸模具智能化设计方法* MethodofKnowledge ̄basedIntelligentizedDesignforPrecisionCastingMold 西北工业大学现代设计与集成制造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王爱贤卜 昆 张 琦 [摘要]在原有标准件建库工具的基础上,引入知识工程,结合特征技术,介绍了模具知识分类及其表示方法,并提出了合理的推理机制,使系统智能生成用户所需模具。建立了基于知识的精铸模具智能生成系统,提高了设计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基于知识 模具 特征 智能化 [ABSTRACT]Basedontheoriginaltoolfor buildingstandardpartlibrary,theknowledgeengineer-ingisintroduced.Combiningwiththefeaturetechnolo-gy,themoldknowledgeclassificationanditsrepresen-tationareintroduced.Areasonablereasoningmecha-nismisputforward,sothattheintelligentizedsystemgeneratesthemoldrequiredbyusers.Theknowledge ̄basedintelligentgenerationsystemfortheprecisioncastingmoldisestablished.Thedesignqualityandeffi-ciencyareimproved. Keywords:Knowledge ̄basedMoldFeatureIntelligentization 涡轮叶片精铸模具的设计与制造是当代航空发动机研制生产中的关键技术难题,它的优化设计,是进一步缩短研制周期、提高产品精度、保证质量的关键。而模具设计是一种经验性较强的设计,设计人员在长期工作中积累的经验、知识对模具设计有重要影响,所以在通用标准件库中不能完全体现模具知识。 在模具设计中引入知识工程可以消除单独的标准件库在模具设计使用中的不足,结合设计经验进行组合、提炼,建立基于知识的模具设计系统是现代模具设计的发展方向。叶片精铸模具中常用件和标准件的形状、尺寸选取、空间相对位置关系和结构本身都体现了一定的模具设计知识;通过对大量的叶片模具结构进行分析,提取特征,利用西北工业大学卜昆老师开发的建库工具[1]建立叶片零件的标准件库和常用 件库,并对公式、表格、图形、规则等各种表示形式的精铸模具知识(包括理论知识和设计经验)进行处理,运用合理的推理机制,结合“中小型航空发动机信息集成技术应用研究”项目中基于知识的精铸模具优化设计导向软件开发及应用,建立了模具标准件智能化设计的整体框架,进而实现了精铸模具的智能生成。 1基于知识的系统流程 基于知识的模具智能生成系统,是在卜昆开发的 建库工具的基础上,应用C语言,结合UG二次开发技术UG/OpenAPI,在VC++环境下实现的。由用户输入毛坯尺寸和模具种类信息,系统通过建立的知识库,提取出与相应毛坯和模具种类相关的知识,并经过推理,自动计算出所需零件的参数,运用建库工具和UG用户操作界面接口,自动生成零件实体(利用 UIstyler实现),再根据知识库中空间位置关系,生成 用户所需模具,系统流程见图1。 系统的知识库包括零件的属性、特征、参数信息、空间位置关系等,分别以表格、图形、公式的形式体现,推理机制是针对不同模具的类型和尺寸,经过大量的实例模具研究,由提取的知识规则而编制的选取原则,经过推理,很快找到与所需模具相匹配的零件 *本课题为航空科技任务:中小型航空发动机信息集成技术应用研究(项目编号:41801150202)。 西安导航技术研究所第一研究室 推理机制 设计用毛坯 用户界面 标准件实体 建库工具 传送标准件参数叶片模具设计系统内部接口 模具标准件设计知识 图1系统流程图 Fig.1Systemflowchart 82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简介范文

关于对UG学院教学计划编制的思考和说明 三维产品设计专业方向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三维产品设计及工艺、企业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能熟练运用UG软件进行产品设计、分析和制造,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能适应现代企业需要的机械与计算机结合的高级应用型技术和管理人才。 毕业生任职岗位: 1、在设计部门从事新产品研发工作, 2、在制造部门从事工艺规程制定及工装设计工作, 3、机电产品的生产工艺与实施及现场管理。 4、机电产品设计与制造技术管理工作。 5、在产品销售部门从事销售工程师工作 应具备的专业能力要求: (1)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知识,具备机械制造的工艺分析与实施能力,掌握机械加工及装配的常规工艺技术知识,了解本专业的先进技术及其发展动向。 (2)掌握UG三维产品设计和工程图生成技术,能阅读和草绘机械加工零件图和产品装配图,正确标注尺寸等技术要求。 (3)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机械设计基础理论知识,初步掌握机械工程材料及成型技术的基本知识。 (4)能熟练使用UG软件完成对机电产品的设计、分析、制造、装配。 (5)掌握机、电、液技术在设备及装备中的应用技术知识。 (6)掌握计算机在专业应用方面的基本知识。 (7)了解企业管理及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知识。 主干课程: 1、三维设计及工程图技术 2、工程力学 3、机械原理 4、机械设计 5、电工与电子技术 6、工程材料与成型技术 7、机械制造技术 8、现代设计方法 9、机械系统设计 10、数控加工技术 11、UG高级设计应用 12、液压与气动技术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方向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及工艺、企业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能熟练运用UG软件进行模具设计、分析和制造,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能适应现代企业需要的高级应用型技术和管理人才。 毕业生任职岗位: 1、从事冷冲压及塑料制品的生产工艺规程制定与实施及现场管理。 2、从事冷冲模、塑料模等模具的设计、制造、安装、调试、维修工作。 3、能熟练使用UG软件完成模具的CAD/CAM工作。 4、从事冲压及塑料新产品的开发工作。 5、从事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管理工作。 应具备的专业能力要求: (1)掌握机械加工及装配的常规工艺技术知识,了解本专业的先进技术及其发展动向。 (2)掌握UG三维产品设计和工程图生成技术,能阅读和草绘机械加工零件图和产品装配图,正确标注尺寸等技术要求。 (3)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机械设计基础理论知识,初步掌握机械工程材料及成型技术的基本知识。 (4)能用UG软件完成对模具的设计、分析、制造、装配。 (5)掌握机、电、液技术在设备及装备中的应用技术知识。 (6)掌握计算机在专业应用方面的基本知识。 (7)了解企业管理及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知识。 主干课程: 1、三维设计及工程图技术 2、机械原理 3、机械设计 4、电工与电子技术 5、工程材料与成型技术 6、机械制造技术 7、冷冲模设计与KDA技术 8、注塑模设计与CAD技术 9、数控编程及应用 10、冲压模设计与KDA技术 11、特种加工 12、液压与气动技术

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期末复习题

《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期末总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在冲压工艺中,有时也采用加热成形方法,加热的目的是 ---提高塑性, -------- ,增加材料在一次成型中所能达到的变形程度;----降低变形抗力-------提高工件的成形准确度。 2、.冲裁件的切断面由圆角带、光亮带、剪裂带、毛刺四个部分组成。 3、按工序组合程度分,冲裁模可分为----单工序模、级进模、复合模--等几种。 4、材料的塑性--越好, ---,塑性变形的稳定性越强,许可的最小弯曲半径就--越小--。 5、工件上有多个弯曲角时,一般应该先弯外角,后弯内角。 6、拉深件的壁厚 ----不均匀------。下部壁厚略有--减薄----,上部却有所增厚---。 7、冷冲模是利用安装在压力机上的模具对材料施加变形力,使其产生变形或分离,从而获得冲件的一种压力加工方法。 8、胀形变形区内金属处于双向拉伸的应力状态,其成形极限将受到拉伸破裂的限制。 9、一般常用的金属材料在冷塑性变形时,随变形程度的增加,所有强度硬度指标增加,塑性指标降低,这种现象称为加工硬化。 10、在弯曲变形区内,内层纤维切向受压而缩短,外层纤维切向受受拉而伸长。 11、对于弯曲件上位于变形区或靠近变形区的孔或孔与基准面相对位置要求较高时,必须先弯曲,后冲孔。 12、缩口变形区由于受到较大切向相对弯曲半径的作用,易产生切向失稳而最小弯曲 半径,所以失稳起皱是缩口工序的主要障碍。 13、拉深系数是表示拉深后圆筒形件的直径与拉深前毛坯(或半成品)的直 径之比,用式d/D表达。 14、最小相对弯曲半径是指在保证毛坯弯曲时外表面不发生开裂的条件下,弯曲件内表面能够弯成的最小圆角半径与毛坯厚度的比值,用r /t来表示。 min

智能化模具设计系统MOLDWIZARD(上)(PDNO3)

智能化模具设计系统MOLDWIZARD(上)(PD.NO.3) 作者:陈冠勋/美商优擎台湾分公司 当消费性电子进入高度成熟期后,外形的设计便成了重要的竞争条件之一,而行动电话手机的流行风潮尤为明显。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手机外观的一路演变,由最早可以拿来当自卫工具的Motorola黑金刚手机,到今天Nokia、Ericsson、Panasonic各种超薄、超炫、超迷人的一款款机种。美商优擎系统特别提供该公司在模具设计上的实务经验,分上、下两期刊登,以协助国内业者开发可媲美国际原厂的手机造型。 迈入二十一世纪的国际竞争市场,模具工业已朝向越来越严苛的高品质、高效率及低成本为目标,美商优擎系统新一代的W A VE导向的MoldWizard,整合模具专家的经验,提供实务的设计流程,参数式图形建构,使模具设计经验较少的工程师也能在循序渐进的导览设计之下,快速地完成模具的设计,有效提升原本费时复杂的工时十倍速以上,大幅缩短制程周期,有效提升产能和效率。并且直接以3D产品传递资料,弹性灵活的机构设计,使设计模具工作具有更多弹性空间。 在图一看到的工具列,是MoldWizard的工具列,下列的范例当中,将带领读者逐步的学习MoldWizard 功能及亲切的接口,本范例是以UG V17和MoldWizard V3.0为系统架构及Windows NT4.0操作系统,来完成手机上盖的塑料模具设计,让读者体验快速建构塑料模具的成就感。 [■图一:MoldWizard工具列] 加载档案:加载手机上盖件模型,开始进入塑料模具设计工作。 在模具项目设计中(参见图二),使用者可先设定公制或英制单位,再设定项目的名称及路径,往后所设计的零件皆会储存到这个目录当中,方便工程师找寻档案。不过当你选择的是一个已存在的项目名称(参见图三),MoldWizard将会出现一个窗口(参见图四),询问你是要覆盖这个项目、加载这个项目或是改变这个项目名称。在本例中,使用公制单位,项目路径设定在E磁盘驱动器,项目名称为[mphone_new],为系统内定之名称,当然也可以由使用者自订。在MoldWizard模板档案中,有公、英制两个版本。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介绍

材料学院专业介绍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本科) 专业适用范围: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具有系统的材料学和材料加工工艺的基础理论知识及工程技术知识;具有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开发研制能力和创新精神,以及成为相关行业与部门业务骨干和领导者所需要基本素质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素质高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专业主干课程:材料学、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物理性能、理论力学、材料研究方法、制造技术、材料表面技术、材料力学性能、材料失效分析、粉末冶金原理、热处理原理及工艺、计算机在材料学中的应用等。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本科) 专业适用范围:本专业培养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的科研、生产及管理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学习和掌握材料科学及其成型工艺和技术,掌握材料加工成型的基础理论知识,具备材料成型形状控制、材料组织、结构性能控制和生产过程控制和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的开发能力以及机械与自动化等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的能力。 专业主干课程:数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设计基础、金属学及热处理、工程材料、电工与电子技术、材料成型基础、金属塑性成型原理、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材料成型机械设备与模具设计、微机原理与计算机应用等。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专科) 专业适用范围: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是我院示范性教学专业。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冲压模具和塑料模具的设计和制造能力,并特别具有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突出职业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特色,提高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比例,强化基础技能训练,重点学习先进的AutoCAD、Pro/E、UG NX等现代设计软件及数控编程技术。本专业毕业生能在家电、机械、汽车、电子、塑料等行业的生产第一线从事模具钳工、模具修理技师、机械制图技术员、产品设计员、工艺造型设计员、各种模具设计、模具制造及新技术的应用和管理等工作。能运用Pro/E、UG NX、AutoCAD等先进软件进行制品设计和模具设计及数控编程加工制造。

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标准

《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情况 二、课程概述 1、课程性质与作用 本课程是非模具专业学生的一门拓展专业课。该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课。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冲压工艺及冲模设计的基本知识,了解冲模加工的特点,初步具有编制冲压工艺规程的能力,具有进行设计简单冲模的能力;了解塑料成型的特点,掌握塑料模的基本结构和塑料模设计的基本知识。 2、课程与前修后续课程的关系 开设本课程,是在修完《高等数学》、《机械制图》、《工程力学》、《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金属工艺学》等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后开设;与该课程平行开设的课程有:《数控自动编程技术》,这些课程讲述了机械零件的加工方法,而模具零件也是机械零件的一类,其他零件适用的模具零件也适用。 3、课程标准基本理念 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形成模具设计与制造的整体框架为基本目标,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4、课程标准设计思路 针对岗位工作过程任务、项目实用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以及职业素质培养,符合高职教育中突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特色。在设置上具有针对性同时又强调适应性,课程内容不能太专、太细,而要考虑到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如何能跟上时代发展、职业变化的需求而不断调整自身的问题,因此着重强调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讲授必需冲压和塑料成型基础知识,着重介绍典型模设计制造内容,并适当简介新工艺和新的成型模具。 本课程标准用于指导非模具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的建设与教学实施。 三、课程目标 1、课程总体目标

《模具设计与制造》教学大纲

《机械工程材料》教学计划 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本门课程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主要专业技术基础课。它涵盖了模具课程的主要专业内容,包括冲压成型与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的基本知识;模具的机械加工、现代模具制造的一些基本知识。课程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生产过程中的常用生产模具的设计与制造技术,特别是冲压模具与塑料模具设计原理、过程与模具加工方法,了解模具加工的过程中的特种加工以及CAD/CAM技术。使学生具有初步的模具设计能力。 二基本要求: 1.了解冲压成形的基本原理及变形规律; 2.掌握冲压成形的基本工序、冲压模具典型结构; 3.掌握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的基本方法; 4.掌握塑料模的基本知识和注射模设计的基本知识; 5.了解模具特种加工及模具装配有有关知识。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冲压成形概述(4学时) 1.1冲压成型特点与分类 1.2冲压成型的基本理论 1.3冲压常用材料与设备 第二章冲裁工艺与冲裁模(6学时) 2.1冲裁工艺及冲裁件的工艺性 2.2冲裁变形过程分析 2.3排样设计 2.4 冲裁工艺计算 2.5 冲裁模的典型结构 2.6 冲裁模零部件的结构设计 第三章弯曲工艺与弯曲模(4学时) 3.1 弯曲工艺及弯曲间的工艺性 3.2 弯曲工艺设计及计算 3.3弯曲模的典型结构 第四章拉深工艺与拉深模(4学时) 4.1拉深工艺及拉深件的工艺性 4.2拉深工艺设计及计算 4.3拉深模的典型结构 4.4拉深模设计 4.5拉深模设计举例 4.6覆盖件拉深 第五章冲压工艺设计(2学时) 6.1冲压工艺设计过程 6.2冲压工艺方案的拟订 6.3模具设计 6.4冲压工艺设计举例 第七章塑料成型概述(5学时) 7.1塑料及塑料模的基本概念 7.2 塑料件的结构工艺性 5

现代模具设计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雷展寿

现代模具设计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雷展寿 摘要:模具生产技术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产品制造水平高低的重 要标志,因为模具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的质量、效益和新产品的开发能力。随着我国加入WTO ,我国模具工业的发展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可见模具工 业在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中所具有的重要地位,模具技术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产品 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关键词:现代模具设计;技术;现状;发展趋势 引言 现代模具设计主要是指模具的数字化设计,即充分利用 CAD、CAE 等数字化设计软件, 结合传统模具设计方法,进行质量高、周期短的模具设计。模具设计过程不仅是设计人员参 考设计经验及知识去进行设计的过程,更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作为产品制造的重要工艺 装备,国民经济基础工业之一的模具工业将直面竞争的第一线。 1.模具在现代工业中的重要性 模具是一种有一定形状与尺寸的型腔工具,与模具内各种系统或辅助机构配合使用,将 各种高温液态的材料(塑料或金属合金等)填充至模具型腔内,即可生产出具有特定的形状、尺寸、功能和质量的工业零件。在电子、汽车、电机、仪器、电器、仪表、家电和通信等产 品中,60%―80%的零部件依靠模具成型。用模具生产出来的零件其高精度、高复杂度、高一 致性、高生产率和低消耗是其他加工工艺所不能比拟的。模具又是“效益放大器”,用模具生 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往往是模具自身价值的几十倍、上百倍。目前全世界的模具年产值约 有600亿美元,日、美等工业发达国家的模具工业产值已超过机床工业产值;从1997年开始,我国模具工业产值也超过了机床工业产值。模具生产技术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 家产品制造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的质量、效益和新产品的开发能力,在国际上被称为“工业之母”,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毋庸置疑的关键作用。 2.现代模具技术的现状 (1) 精密模具。当代模具要求的精度比传统模具高出一个数量级。多工位级进模、精冲模、精密塑料模的精度已达到0.003mm,甚至更高。多工位的级进模设计和制造技术已日趋 成熟,在引进技术及设备情况下,部分企业的此类模具已达到或接近国外先进水平;照相机 塑料件模具、多型腔小模数齿轮模具及塑封模具均已形成规模化生产,子午线轮胎橡胶活络 模国产化率已大为提高。目前,模具超精密加工已达到纳米级精度。 (2) 大型模具。我国已能生产轿车覆盖件模具、 48英寸(212cm)大屏幕彩色电视机前壳及 后盖注塑模具、6.5kg大容量洗衣机全套塑料模、轿仪表板形状复杂的注塑模、自动扶梯整 体阶梯压铸模及汽车变速箱体压铸模等大型模具。另外,为了提高生产率,采用了多工位及 多模腔方式,例如,高生产率级进模有50 多个工位,塑封模每模一次生产数百件,塑胶鞋 模有18个工位等等。 (3) 成形工艺。随着人们对产品形状、尺寸精度、整体性及生产效率等要求的提高,以及 许多新材料新工艺的广泛应用,当代模具结构和型腔日益复杂。例如,一台大型复合材料 成型模具,其结构复杂程度和价格超过一台精密机床。一些大型覆盖件成形模具,不仅型 腔形状复杂,而且模具配套性要求极高,要求多个相关模具型腔协调一致,用传统加工方法 无法达到其质量要求。除液态模锻、粉末锻造成型工艺外,还有多材质塑料成型模、高效多 色注塑模、镶件互换结构和各种轴芯脱模机构的创新设计也取得了较大进展;在陶瓷模具成形 工艺中,成形表面采用硅胶技术解决了模具的粘粉问题,同时采用磁吸技术,使其具有自动 调整间隙的功能,保证陶瓷砖面平整,简化了模具结构。在冲压成形加工中,多功能复合 模具逐渐增多,一副多功能复合模具除了冲压成形零件外,还担负着叠压、攻丝、铆接和锁 紧等组装任务。这种用多功能复合方式生产出来的不再是单个零件,而是成批的组装件, 可大大缩短产品的生产及装配周期,显著地提高生产率。 (4) 模具的制造技术。C A D / C A E / C A M技术的应用水平已上了一个新台阶。以高速发 展的家电制造业为例,引进了美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相当数量的CAD/CAM 系统,

模具设计与制造基础试题

模具设计与制造基础试题 时间:2009-06-13 来源:作者: 要求与模柄的轴心线(或偏移不大)。 2 、普通曲柄压力机的闭合高度是指位置时,滑块底面到之间的距离。 3 、模具的闭合高度是指冲模处于闭合状态时,模具至之间的距离。 4 、落料凹模在上模的叫复合模,而落料凹模在下模的叫复合模。 5 、侧刃常被用于定距精度和生产效率要求高的中,其作用是控制条料进给方向上的。 6 、弯曲变形程度用表示。 7 、拉深变形程度用表示。 8 、冷挤压过程中,根据金属流动方向和凸模运动方向的相互关系,可分为轴向挤压和径向挤压,轴向挤压又可分为、和三种。 9 、影响塑件收缩的因素可归纳为: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10 、塑料模成型零件的制造公差约为塑件总公差的 _ ____ 至 _ ____ 较合适? 11 、塑料模具的导向机构主要有 _____ ________ 导向和 _____________ 定位两种类型。 12 、塑料模失效的主要形式有: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1 、大批量生产基本上都采用模具,所以模具的寿命越高越好。() )、曲柄冲床滑块允许的最大压力是随着行程位置不同而不同。(2 3 、搭边值的作用是补偿定位误差,保持条料有一定的刚度,以保证零件质量和送料方便。() 4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金属材料中,硬材料的冲裁合理间隙大于软材料

合理间隙。() 5 、斜刃比平刃的冲裁力大。() 6 、在降低冲裁力的诸多措施中,采用阶梯布置的凸模时,为了保护小凸模,应使小凸模比大凸模高一些。() 7 、弯曲工序中 , 冲压用材料过厚可能造成制件回弹加大。() 8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仅凸模圆角不同,弯曲后凸模圆角半径小的回弹较小。() 9 、弯曲件的中性层一定位于工件 1/2 料厚位置。() 10 、拉深系数越小,说明拉深变形程度越大。() 11 、一般情况下,从拉深变形的特点考虑,拉深模的凹模的圆角表面粗糙度应比凸模的圆角表面粗糙度小些。() 12 、为了便于塑件脱模,一般情况下使塑料在开模时留在定模上。() 13 、塑料模的模脚(垫块)是用来调节模具总高度以适应成型设备上模具安装空间对模具总高度的要求。() 14 、潜伏式浇口是点浇口变化而来的,浇口因常设在塑件侧面的较隐蔽部位而不影响塑件外观。() ) 1 、冲裁模的间隙应当模具导向件的间隙。 A 、小于; B 、等于; C 、大于; D 、小于等于。 2 、在连续模中,条料进给方向的定位有多种方法,当进距较小,材料较薄,而生产效率高时,一般选用定位较合理。 A 、挡料销; B 、导正销; C 、侧刃; D 、初始挡料销。 。表示 r/t 、相对弯曲半径3 A 、材料的弯曲变形极限; B 、零件的弯曲变形程度; C 、弯曲难易程度; D 、零件的结构工艺好坏 4 、除弯曲和拉深以外的成形工艺中,均属于伸长类变形,其主要质量问题是拉裂。 A 、校平、整形; B 、缩口、外翻边、; C 、胀形、内孔翻边; D 、挤压、旋压。 5 、圆孔翻边,主要的变形是坯料。 A 、切向的伸长和厚度方向的收缩; B 、切向的收缩和厚度方向的收缩; C 、切向的伸长和厚度方向的伸长; D 、切向的收缩和厚度方向的伸长。 6 、注射机的锁模力必须大于型腔内熔体压力与塑件和浇注系统在 ________ 上 ______ 的乘积。 A 、模板面积 B 、浇口截面积 C 、分型面 D 、投影面积 7 、在多型腔模具中,分流道的排列有 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 两种。 A 、平衡式 B 、环形 C 、非平衡式 D 、矩形 8 、在实际生产中斜导柱斜角α一般取 __ ___ 至 _ ____ 度,最大不超过 ___________ 度。

模具设计与制造1

一、填空题 1. 冲裁既可以直接冲制成品零件,又可以为其它成形工序制备毛坯。 2.从广义来说,利用冲模使材料相互之间分离的工序叫冲裁。它包括冲孔、落料、切断、修边、等工序。但一般来说,冲裁工艺主要是指冲孔和落料工序。 3.冲裁根据变形机理的不同,可分为普通冲裁和精密冲裁。 4.冲裁变形过程大致可分为弹性变形、塑性变形、断裂分离三个阶段。 5.冲裁件的切断面由圆角带、光亮带、剪裂带、毛刺四个部分组成。 6.圆角带是由于冲裁过程中刃口附近的材料被牵连拉入变形的结果。 42 ?落料时,应以凹模为基准配制凸模,凹模刃口尺寸按磨损的变化规律分别进行计算。 43 ?冲孔时,应以凸模为基准配制凹模,凸模刃口尺寸按磨损的变化规律分别进行计算。 44 ?凸、凹模分开制造时,它们的制造公差应符合δ凸+ δ凹≤ Z max -Z min 的条件。 45 ?配制加工凸、凹模的特点是模具的间隙由配制保证,工艺比较简单,不必校核δ凸 + δ凹≤ Z max-Z min 的条件,并且可放大基准件的制造公差,使制造容易。 46 ?冲孔用的凹模尺寸应根据凸模的实际尺寸及最小冲裁间隙配制。故在凹模上只标注基本尺寸,不标注公差,同时在零件图的技术要求上注明凹模刃口尺寸按凸模实际尺寸配制,保证双面间隙为 Z min ~ Z max 。 47 ?冲裁件的经济公差等于不高于 IT11 级,一般落料件公差最好低于 IT1 0 级,冲孔件最好低于 IT9 级。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 ?冲裁间隙过大时,断面将出现二次光亮带。(× ) 2 ?冲裁件的塑性差,则断面上毛面和塌角的比例大。(× ) 3 ?形状复杂的冲裁件,适于用凸、凹模分开加工。(× )用配合加工 4 ?对配作加工的凸、凹模,其零件图无需标注尺寸和公差,只说明配作间隙值。(× ) 5 ?整修时材料的变形过程与冲裁完全相同。(× )

模具设计与制造复习题

模具设计与制造期末复习题与答案 一、填空题: 1在冲压工艺中,有时也采用加热成形方法,加热的目的是------- ,增加材料在 一次成型中所能达到的变形程度; -------- 提高工件的成形准确度。 2、.冲裁件的切断面由-------- 、----------- 、---------- 、---------- 、 四个部分组成。 3、按工序组合程度分,冲裁模可分为 -------- 、 --------- 和--------- 等几种。 4、材料的塑性----- ,塑性变形的稳定性越强,许可的最小弯曲半径就------------- 。 5、工件上有多个弯曲角时,一般应该先弯 -------- ,后弯 ---------- 。 6、拉深件的壁厚------- 。下部壁厚略有 ------------ ,上部却有所——。 7、冷冲模是利用安装在压力机上的对材料施加变形力,使其产生,从而获得冲件的一种压力加工方法。 8、一般常用的金属材料在冷塑性变形时,随变形程度的增加,所有强度硬度指标 ------- ,塑性指标 ------------- ,这种现象称为加工硬化。 9、在弯曲变形区内,内层纤维切向 ---------- ,外层纤维切向受--------------- 。 10、对于弯曲件上位于变形区或靠近变形区的孔或孔与基准面相对位置要求较高时,必须先-------- ,后--------------- 。 11、拉深系数是表示拉深后圆筒形件的----------- 与拉深前毛坯(或半成品)的直径 之比,用式---------- 表达。 12、最小相对弯曲半径是指在保证毛坯弯曲时外表面不发生开裂的条件下,弯曲件内表面能够弯成的 ---------- 与 ---------------- 的比值,用rmi n/t 来表示。 13、在拉深过程中,毛坯受凸模拉深力的作用,在凸缘毛坯的径向产生-------- , 切向产生----------- 。在它们的共同作用下,凸缘变形区材料发生了塑性变形, 并不断被拉入凹模内形成筒形拉深件。 14、与冲裁模相比,拉深凸、凹模的工作部分不应具有锋利的刃口,而应具有一定的 -------- ,凸、凹模间隙略-------------- 料厚。 15、有弯曲、拉深等成形工序的零件,采用级进冲压时,位于成形变形区上的孔,应安排在 -------- 冲出,落料或切断工位一般安排在----------------- 工位上。 16、当弯曲件的折弯线与纤维方向时,材料具有较大的拉伸强度,不易拉 17、金属塑性变形时物体主要是发生形状的改变,体积变化------- ,其表达式可写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