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休闲经济与城市休闲空间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9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休闲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多样的休闲活动使休闲经济得以产生,这种新的社会经济形态推动了城市休闲空间的发展。同时,城市休闲空间又为人们休闲活动的实现创造了条件,并极大地促进了城市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文章通过对休闲经济的产生及其本质的探讨,剖析了休闲经济与城市休闲空间的互动影响,提出了城市休闲空间的综合性与集中化、体验性与人性化、健康性与生态化以及文化性与特色化的发展趋势。【关键词】休闲;休闲经济;城市休闲空间LEISURE ECONOMY AND DEVELOPMENT OF URBAN LEISURE SPACE
GUO Xu; GUO Enzhang; CHEN Yang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the leisure has become a great part of people’s daily life. Various leisure activities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leisure economy, and thus impel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leisure space.At the mean time, the urban leisure space provides convenience for leisure activities, and greatly acceler-ates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economy and social progress. By discussing the origin and essence of the leisure econom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ter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eisure economy and urban lei-sure space and predic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uture urban leisure space including comprehension and concentration, experientialism and humanism, healthi-ness and ecology, culturalization and specialization.KEYWORDS: leisure; leisure economy; urban lei-sure space
休闲,无论是在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中,还
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已成为当今世界新的概念与新的现象。为休闲而进行的各类生产活动和服务活动已日益成为经济繁荣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大中城市中,休闲活动已成为经济活动得以运行的基本条件。这种由休闲带动城市经济发展,进而促进城市休闲空间发展的连锁反应,已广泛地为各国城市政府和市民大众所关注。许多以休闲为主题的新型城市空间,对城市空间的合理配置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1 休闲经济:城市新的经济形式1.1 休闲概念的阐释
休闲(leisure)一词于1990年代开始在我国流行,休闲食品、休闲服装、休闲度假、休闲购物、休闲聚会、休闲娱乐、休闲旅游、休闲体育、休闲文学等逐渐成为人们的时尚活动和普遍需求。那么何谓休闲呢?从一般意义上讲,休闲是指人们在劳动和生理必需时间之外的自由支配时间里的行为或活动。它有多种含义,通常在四种意义上被使用:一是时空意义上,指人的闲暇时间在特定空间的消费指向;二是行为意义上,指人的休闲活动的满足指向;三是生命意义上,指生命自我处在一种自由、自主的生存状态;四是在意
识活动意义上,指人的闲适精神的实现[
1]
(图1)。休闲与人类社会进步相伴随,也与城市发展相一致。
从现代意义上讲,休闲的实质是关注和关怀个体生命的存在质量,它是一种生命的状态、一种精神的态度。对社会而言,休闲是社会公共政策、经济政策、文化政策应该考虑的重要维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它能促进人自身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有效地利用休闲、积极地开发休闲是积累一个人、一座
论休闲经济与城市休闲空间的发展
郭 旭 郭恩章 陈 旸
【作者简介】
郭 旭(1952-),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郭恩章(1934-),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陈 旸(1980-),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博士研究生。
【修改日期】2008-07-11
【文章编号】1002-1329(2008)12-0079-08【中图分类号】F59 TU984.11
+
3【文献标识码】A
规划师随笔
P l a n n e r ’s J o t t i n g
s
80
城市、一个国家的文化资本与社会资产,是崇尚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人们生命质量的一种投资,它体现了人类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正在成为国家经济和社会进步的标志之一。
因此,休闲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休闲活动;休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休闲生活的存在;休闲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离不开休闲经济的贡献,如果没有休闲,人们也无法共享发展成果。
1.2 休闲经济的产生
休闲经济是一种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经济形态。它是建立在休闲的大众化基础之上,由休闲消费需求和休闲产品供给构筑的经济,是与人
的休闲生活、休闲行为、休闲需求密切相关的产
业领域所形成的经济活动[2]
,是人类社会发展到
大众普遍拥有大量的闲暇时间和剩余财富的社会时代而产生的经济现象。在这里,休闲经济不同于传统的旅游业和娱乐业经济,也不是某几个产业的简单相加,而是在旅游、度假、娱乐、健身、购物等休闲产业基础上形成并衍生出来的一种具有时代特征的新的经济形态。概言之,凡是提供社会休闲产品(如书刊、玩具、服装、花卉、宠物、扑克或麻将、收藏品、音像设备和健身器材等)、休闲设施(如公园、博物馆、图书馆、影剧
院、体育场馆、游乐场、文化中心、度假村、旅店、俱乐部、网吧等)和服务休闲(如影视节目、文艺表演、餐饮、按摩、旅游等)的生产与再生产的经济活动都可以纳入到休闲经济的范围。休闲经济一方面体现着人们在闲暇时间的休闲消费活动,另一方面也体现着休闲产业对于休闲消费
品的生产活动[2]
。
在我国,休闲经济的产生是与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密不可分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的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休闲性支出所占有的比例呈增长趋势,而休闲时间的增加也是休闲经济得以兴起的前提条件。在1995年以前,我国全年节假日只有59天,1995年开始实行“五天工作制”后增加到111天;1999年实施“春节”、“五一”、“十一”三个长假,使我国法定假日又增加了3天;2008年推出“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民俗假日,将我国法定假日调整至115天(约占全年的1/3)(图2)。这表明了我国传统的观光型及单一的黄金周旅游
方式已不适应人们日益广泛的休闲需求,传统的旅游经济已逐渐向休闲经济转变。虽然只是起步,但它却昭示着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正在悄然发生变化,休闲经济将成为社会发展与国家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1.3 休闲经济的本质
1.3.1 经济模式休闲化
作为初露端倪的休闲经济模式,越来越依赖于休闲活动的发展与各种休闲要求的实现,表现在对城市滨水区的开发利用、对历史名胜古迹的再利用、对商业购物、民族文化、旅游观光、体育健身、娱乐游憩、餐饮服务等方面更高的重视以及观光类、节事类、度假类、商务类、运动类、文化类等多元休闲活动的蓬勃发展,这些都反映了经济模式正在向休闲化转变。1.3.2 注重人与自然的协调
休闲经济并不意味着炫耀性的消费和“暴发
图1
休闲含义示意
Fig.1 Implication of leisure
图2
我国大众休闲时间与休闲经济的变化
Fig.2 Development of leisure time and leisure econo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