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行业新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2P“牌照”管理模式再引争议,征信系统建设助力行业监管
阿思达克通讯社6月3日讯,P2P业内有消息称,近日行业监管细则或浮出水面,对于 P2P是否进行“牌照”管理的争议再次出现。多位业内人士及分析人士对大智慧通讯社表 示,P2P“求监管,不求牌照”,因牌照管理模式并不能适用于所有网贷平台,而征信系 统建设将助力行业监管,促进行业长期健康发展。 华东政法大学国际金融法律学院赵渊博士认为,金融的价值是通过资金融通,体现 “开放、分享”的理念,而互联网技术促进了信息的分享,进而实现了收益的分享。互联 网金融改变了中国最难改变的金融行业。 赵渊同时指出,互联网金融创新,不能脱离监管,创新并不排斥监管,监管是好事。 监管,成为信用的“背书”,成为区分良莠的标准,监管还能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不过, 他也指出,监管的目标,不是让金融倒退到“封闭、独占”的状态。他认为,“牌照”管 理模式,无法适用于所有P2P平台,尤其是纯中介型平台。而“红线”式监管 + 递进式监 管,需以介入资金交易的程度为标准。 其他多家P2P网贷平台负责人也对大智慧通讯社表示,一旦实行“牌照”制度,行业 将被金融机构及大型互联网及其他企业占领,而真正从事P2P业务的平台由于规模问题很 有可能无法获取牌照,不利于行业发展。 网贷之家首席研究员马骏对大智慧通讯社(微信号:DZH_news)表示,2013年网贷 平台数量在800家左右,平台总成交量1058亿元。且新平台上线的速度在持续加快,平台 数量以每年4.31倍的速度高速增长。随着“倒闭潮”的洗牌和2014年网贷行业监管渐进, 平台的增速可能因此放缓,但两倍以上的增长仍然可期。
3、高铁、基建等占用大量资金 另外,4万亿投资绝大部分贷款都放到了高铁、基建等项目,这部分长周期的贷款项 目,也变相占用了现金流。还有,一些大型的优质企业能以低成本贷到款,却可以拿这部 分钱去进行无风险套利,比如买银行理财产品等等;而中小企业则面临贷款难、民间融资 成本高的问题。这种市场的结构性错配,导致的结果就是,越缺钱的会越缺钱。 4、钱在金融机构中空转 新联合发展研究院资深金融研究员陈倩表示,数据显示,4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 116.88万亿元,增速从3月末的12.1%回升到13.2%。与此同时,4月份社会融资规模为 1.55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少2091亿元。M2反映的是社会货币资金的总供给,而社会融资 规模则代表了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全部资金总额,两者分别代表了金融体系的负债 端和资产端。 5、曲线进入房地产市场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表示,银行贷款一直是中国地产业的主要融资渠道, 随着调控以及银行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中小型开发商拿到银行贷款确实变得更为困难。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房地产业拿不到银行贷款,只不过是变了一个形式。 比如通过银行表外业务获得贷款,其中就包括各类型基金、委托贷款等变通模式,并 且贷款利率会有一个大幅度的提高。 除了传统的委托贷款外,银行各种名目的金融创新最后都指向房地产领域。比如之前
2、基金、证券行业“老鼠仓”频发老鼠仓是指基金、证券从业人员在使用公有资金 拉升股价之前,先用自己个人的资金在低位建仓,待用公有资金拉升到高位后个人仓位率 先卖出获利。​ 由于基金、证券从业人员先天具有信息优势,因此证券市场中的老鼠仓行为就像打牌 时能看到对家底牌并随意出老千一样,不但违背了职业经理人的一般诚信原则,而是严重 的职业操守问题,还涉嫌犯罪。因为这种行为本质上与诈骗无异,甚至可以等同于贪污、 盗窃,它公然窃取了投资者的财富,辜负了投资者的信任。 在中国股市中,老鼠仓的主角也一直在变化。上世纪90 年代所谓的“庄家时代”, 老鼠仓的主角以券商工作人员为主,结果就是这些玩老鼠仓的个人赚得盆满钵满,而许多 券商则被掏了个空。进入本世纪后,公募基金成了市场中最大的玩家,基金经理也成了老 鼠仓的重灾区。但直到2007 年,对上投摩根基金经理唐建的查处才正式揭开了基金业老 鼠仓黑幕的冰山一角。而除公募基金外,私募基金、券商资管、券商保代、券商自营、保 险资金、上市公司大股东、大户游资等实际上也都暗藏着不少老鼠仓。 3、保险业的“潜规则”:误导消费者“假如你听到一个业务员对寿险和银保产品有 诸多承诺,那么可要留心了。”某银行经理表示,“现在市场不是很好,很多银保产品在 推荐时会把收益夸大,他们向你介绍的保障和收益,可能连他们自己都很难搞清具体内容, 浮夸居多。”​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银行大堂经理提醒,“寿险方面的主要问题是误导。”​ 今年2月23日,央视也曝光了保险业普遍存在的误导现象。央视报道指出,江苏保险 消费者林先生把拒绝赔付重疾险的阳光人寿保险公司告上法庭并赢得重大疾病保险的基本 保额12万。
行 业 新 闻
中国金融界究竟有多黑
媒体消息,王岐山在最近的金融机构高层会议上发怒指出:“金融机构,特别是上 层,不是全部也差不多九成已是千万富翁,借1亿元收2000万(人民币)私人回佣,每月薪 金5000元,奖金4、5万。”​ 那么,中国金融界究竟有多黑?从银行看到证券基金、投行、保险、信托,看看他 们有多黑。 1、银行理财产品类似庞氏骗局早在2012年时,时任中国银行董事长的肖刚就曾表示, 必须警惕“影子银行”对金融系统的风险,理财产品某种程度上类似“庞氏骗局”。​ “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根本就是一个庞氏骗局。在一定的条件下,投资者一旦失去 信心并减少他们的购买或退出理财产品,这样的击鼓传花便会停止。”肖钢称。 尽管理财产品风险明显高于储蓄,但大多数投资者相信银行能在暗中担保,而银行 利用其大量的分支机构推销这些产品。肖刚认为投资者的侥幸心理可能助长银行在风险 底线上后退。​ 肖刚警告:“理财产品大规模展期可能对正规银行声誉产生严重影响,因为很多投 资者坚信,银行不会倒闭,他们总能得到自己的钱”。​ 但是,投资者们要知道,许多银行运营的财富管理产品风险管理不够透明。
4.投行过度包装欺骗投资者有些IPO项目曾经光彩夺目,但疯狂过后业绩却与发行价 严重不匹配,最终股价从“破发”到一落千丈,从此再无起色,沦为“扶不起的阿斗”。 保荐机构在这其 中可谓形成推波助澜之势,受到市场普遍质疑。而僵尸股中,不乏由于 投行过度包装,或是尽职调查不力所导致的财务造假案例。对于投资者来说,投行对上市 企业的过度包装以及不负责任的审查危害极大,一不小心就可能导致投资者们倾家荡产。 5、信托刚性支付神话不再,类庞氏骗局显形前不久,知名财经作者叶檀发文《信托 庞氏骗局谁也躲不过》。文中称,信托刚性支付神话不再,类庞氏骗局显形。信托公司发 售的非标资金池理财产品跟银行的相关产品很像,所谓资金池,就是把投资者的钱放到一 起,投资于一些项目,这些资金和项目没有一一对应。投资的项目可能是一年两年等长期 的项目,而募集来的资金可能只有3个月、6个月的期限,于是就产生了所谓的“期限错 配”。去年6月份,市场上曾经出现过一场严重的“钱荒”,原因就是大量银行理财产品 存在这种“期限错配”。“把一个一年期的投资项目拆成4个3个月期的投资产品,人为 放大了流动性风险。”​ 此外,有业内人士指出,信托公司热衷于做资金池还有一个隐秘的目的,即为其他集 合信托产品“兜底”,也叫“养池兑付”。比如某家信托公司通过发行两期资金 池产品, 募集到规模在200亿左右的资金,信托公司会在其中配置相当比例的现金,既能应对开放 日的赎回,也可以留出头寸来兑付其他风险项目。信托似乎也正逐渐会滑向高收益庞氏骗 局的泥潭。
银行有过一种所谓的“受托定向投资”,一家银行将同业存款存入另一家银行。在两 家银行签订委托定向投资协议后,再由后者将这笔资金投资于前者指定的金融资产,后者 收取一定手续费。“这个指定金融资产有时候是信托产品,有时候是房地产基金,基本上 与房地产密切关联。” 周小川表示:货币总量不少,为何微观钱紧 周小川此前发表的署名文章认为,目前中国货币总量增长明显快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 长,没有多少人真正认为目前货币总量过紧,需要放松。但微观上很多地方觉得“钱紧”, 利率走高。 周小川分析称,这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对于货币总量不少,但微观钱紧,就有人 问是不是有的行业、企业或者政府占多了。 比如内地房地产行业,家庭与开发商贷款占银行资产的20%,国际上很多国家占到了 银行资产的50%,单从这一块看比例不高,但这个占比低也与中国商业房地产开发时间不 长有关。不过,这一块是不是主因,还得再分析。 周小川认为,也有可能是中间环节,比如银行等金融机构占多了,但这个环节取决于 竞争是不是充分。也有些观点认为利率水平高是因为股权融资太薄弱,企业股权少,融资 多走银行渠道,贷款多,在银行眼里就风险溢价高、利率高。
中国人的存款都去哪了
在国人心中,银行是个好地方。要说这地儿也会缺钱,谁信啊!可现如今的说法是, 银行确实也有些捉襟见肘了。 很多人不禁会问,钱都去哪儿了? 1、“宝宝军团”分流市民手中钱 民生银行私人银行部投资顾问孙磊表示,我们所提到的钱去哪儿了,可能更准确的定 义是,存款去哪儿了。目前看存款主要有两大去处:一是各种“宝”。在互联网公司推出 这类产品后,确实吸收了一部分的银行存款资金,之后,银行内部自己也弄了一些类似余 额宝的产品。最终的结果是,大部分存款变成了货币基金。另外,余额宝等产品的出现, 让人们的理财意识出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于是,存款也变成了各类的理财产品。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也表示,随着金融业务体制外的创新,货 币市场基金对银行存款起到了很大的分流作用。 2、银行将钱用于更赚钱的业务 曾刚认为,各银行目前存款压力都很大,这将导致银行间的竞争成本出现上升。这样 一来,银行势必要找到息差上的一个平衡,把钱用到“刀刃”上。说白了,就是要用到更 赚钱的业务上去。 因此,银行在面对长周期、不赚钱的房贷业务时就会显得很纠结,不愿意去做这样的 贷款业务,而是把资金放到了经营性贷款上,很多企业都能够承受相对上浮的利率,而银 行则能获取更多的收益率。
全民热吹大P2P风险泡沫
P2P的无监管、无约束现状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淘金者,甚至连系着围裙、拿着菜谱 的服务员都开始兜售P2P理财产品。近日,位于北京市的一家连锁餐饮箩箩酸汤鱼火锅 店“开卖”理财产品一事引发了广泛关注。事实上,去年以来,P2P行业已成为全民扎 堆的宝地,房地产、家居甚至餐饮等实体企业利用P2P进行融资,在全民P2P热潮疯狂肆 涌的背后,是愈加膨胀的风险黑洞。 火锅店卖理财产品 靠不靠谱 近日有报道称,北京贵州酸汤鱼风味的箩箩酸汤鱼火锅店正在向顾客推销一款名为 “箩箩财富”的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高达8%-15%。据介绍,“箩箩财富”共有四款理 财产品,收益率随时间递增,分别为单季金(3个月)对应的年化收益率为8%、双季金 (6个月)对应的年化收益率为10%,年满盈(12个月)对应的年化收益率为13%-15%, 以及月月鑫(可月月领取)对应的年化收益率为12%。最低购买额是10万元。但记者联 系理财经理时,其始终要求面谈,并再三询问是否是记者暗访。 北京商报记者发现,这些理财产品都是“北京箩箩财富投资担保有限公司”推出的, 该公司是箩箩餐饮成立的一家金融服务平台,上述理财产品均是以P2P形式运作。但是, 记者在箩箩财富的官方网站上并未查到任何产品详细情况的介绍,产品投向、抵押物、 借款人等信息一概不明,只有一些诸如公司简介、财富资讯、财富学院、服务流程等务 虚的内容。
源自文库
值得注意的是,自2007年至今,出现提现困难、诈骗跑路、歇业关闭的平台数量达 134家,涉及金额超21亿元。自融、组团、拆标、关联平台,是问题平台的主要诱因。 2013年问题平台数量约占整个市场的10%,涉及金额约占整个P2P市场的4%。徐红伟预 计今年倒闭的平台数量将多于去年。 多位业内人士对大智慧通讯社称,风险控制的完善和征信系统的搭建将能够有效促进 正规P2P平台在新监管环境下的发展。 据大智慧通讯社了解,除央行征信系统、各个平台自身搭建的数据征信平台外,网贷 之家近期联合20余家P2P网贷平台发起P2P网贷云信息查询系统。网贷之家首席运营官石 鹏峰介绍,“传统的征信模式是,大家把数据都拿过来,建立一个庞大的中央数据库,大 家可以进行查询。而“云征信”查询系统的模式是,大家各自管理各自的数据,只需要开 放一个接口,形成统一的分布式系统。查询方与被查询方相当于直接发生交易,按效果支 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