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工作意见建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准扶贫工作意见建议

“脱贫攻坚”是党中央新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的新任务,目标是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确保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而当前实施的“精准扶贫”,其就是脱贫攻坚的关键。目前,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越来越近,全国范围内精准扶贫工作正进入攻坚阶段,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一些贫困县开始陆续脱贫摘帽,脱贫摘帽总体形势向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就此提出几点粗浅的建议。

一、基层精准扶贫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近年来,新宁县各地通过实施精

准扶贫工程,贫困村的问题基本得到了有效解决。剩下的贫困户都是自我发展能力差、脱贫难度大、脱贫成本高的硬骨头。立足精准扶贫、实施分类指导、实现精准脱贫,仍存在以下几个难点和问题。一从户的层面看,贫困对象识别难。一是贫困人口规模大。新宁县68万余人,贫困户困人口困发生率高。基本上是普遍贫困,需要扶贫的人口数量大。二是贫困程度难以鉴定。在贫困规模确定的条件下,由于缺乏刚性标准,农民收入渠道多且难以核算,要把贫困家庭贫困程度进行排列并作比较是一件较难的事情。三是贫困户识别后矛盾多。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实行差别扶持政策,使贫困户“贫困帽子”的含金量越来越大,贫困富裕程度相差不大的农民因利益问题互不相让,引发了新的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二从村的层面看,扶贫产业找准难。一是一些项目规划过于空泛,缺乏分析评估、前景利润分析,缺乏具体操作方向和路径,在具体实施中无从下手。同时,一些规划项目对具体操作中的问题缺乏考虑,致使实施起来困难重重。比如养殖业,一方面建立生产基地或生态园地、养殖基地等需要流转土地,

但山村本就农地不足,很多已被纳入国家农田保护范围,存在政策冲突,手续批不下来;同时,目前农村中青年劳力大都出门打工,缺乏有效劳力。有些农业种植项目季节性强,收采季节需大量劳力,但一时征集不到相应的劳务人员,即使出高价也不济事。比如茶场采摘春茶,时间很短,如不及时采摘,就会变老,成为废品。由于打工相对收入高,难以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季节性用工对一些种植、养殖产业公司来说,是一个制约发展的瓶颈。另一方面,种养殖业周期长产品市场行情可预见性不强。种养业从投入到可收益通常是相对长期的过程,且种养产品市价相对不稳定,难以形成可靠的市场预期,给扶贫产业的选定带来较大的困难。二是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差和观念较落后,被贫困户视为“强人所难”,成了费力不讨好。新发展一种特色产业,需要打破传统,运用先进的理念、先进的技术、先进的管理。事实上,众多的贫困村因地处偏远、发展不足,稍有能力的青壮年大都选择了外出务工,留在家中的几乎是老弱病残,自我发展能力不足,传统思想根深蒂固,抵御风险能力差,引导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就变得难上加难。三是短期项目多,缺乏长效机制。由于贫困村多处于偏远山区,土地及其相关资源有限,信息不对等、技术不到位,运输成本高,扶贫项目中多以种植养植为主,小而散,这类项目短期效应尚可,短时间内就可看到牛羊满坡、瓜果蔬菜遍地,但由于市场行情波动大,这年度的兴旺不一定能持续到下一年度。由于缺乏龙头企业的支撑作用、能人大户的引领作用,单打独干难以发展一体化产业项目,缺乏收入稳步增长的长效机制。三从县域层面看,扶贫资金统筹难。一是县级财政有限,扶贫对象多。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农村贫困面大,贫困程度较深,返贫

度也较高。要实现到2018年底全县114个贫困村全部退出的目标,必须加大实施精准扶贫的资金投入,而现有的扶贫资金又十分有限,实施难度很大,难以实现全覆盖。二是农民稳定增收缺来源,培育产业投入大。新宁县是典型的山区贫困县,人口比较稠密,土地又比较少。多年来,县委政府一直致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因受市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一直未能形成竞争力强、经济效益好的优势产业,产业收入比较效益较低。三是资源区域性贫困问题仍很突出。多数贫困村属于区域性贫困,区域性越贫困,个体贫困问题越突出。这些地方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和生产生活基本条件十分恶劣,交通闭塞,信息不畅,资源贫乏。要解决这些地方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就必须投入大量资金来解决制约区域性发展的瓶颈问题。四扶贫资源相对分散,形成合力难。扶贫资源分散是制约精准扶贫效果的重要因素,就当前扶贫项目的实施来看,直接参与扶贫资金分配和管理的部门有发改、财政、农业、水利、林业、教育、卫生、扶贫办、能源办、交通、国土、粮食等10多个部门,这就难免不造成平均主义或部门利益。虽然各级政府在扶贫资源上有一定程度上的协调、整合,但客观上很难把有限的资金集中到一个产业或项目,因此,难以使有限的扶贫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益。五注重输血,造血机制建设难。一些地方争取各项资金后,偏重于投入村委会办公场所、道路、饮水等显性的硬件建设上面,忽视了整体机制建设。对贫困户的扶持依然停留在一般的如春节送温暖的形式上,忽视对贫困户的持续关注和能力开发建设。同时,一些地方工作队扶贫不扶志,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对贫困户进行脱贫思想引导,没有帮其梳理发展策略,也未能使其树立自立的志

向;从而造成一些贫困户长期企盼工作队送温暖,并相互攀比谁的帮扶者官最大、谁送的最多。这种输血不造血,解决了一时之困,但这种做法对脱贫是不可持续的,助长了贫困户等、靠、要的懒惰心理。

对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要精准识别,建立“动态化”管理机制,提高扶贫实效。一是要精准识别。精准识别是为了精准扶贫,采用“比选”方法,建立和完善帮扶对象的识别认定工作机制,可以为精准扶贫奠定良好基础。一方面要逐户调查摸底弄清底细。由县扶贫开发部门牵头,乡镇人民政府负责,通过户户见面、调查问卷和座谈交流等方式,逐户进行摸底调查,初步掌握每家每户家庭基本情况、收入支出构成情况和发展意愿等,摸清贫困家庭的真实底子。另一方面,要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通过对贫困村、贫困户的准确识别并建档立卡,全面掌握贫困人口的数量、分布、贫困程度、致贫原因、脱贫门路等,做到对扶贫对象精准化识别。二是要村级民主评议并予公示。以摸底情况为依据,综合考虑村民住房、教育、健康、外出务工等情况,由村民小组会和村民代表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逐一比选、民主评议、张榜公示。三是要建立贫困户进退机制。要严格动态管理控制数量,实行严格的数量管理,定期调整帮扶对象,做到帮扶对象有进有退,防止帮扶人口规模不断扩大,降低帮扶效率。二要整合资源,做实扶贫产业,变“输血”为“造血”。依托资源优势,坚持产业驱动,不断增强扶贫开发的“造血”功能和发展的内生动力。一是要整合分散的扶贫资源。精准扶贫是一项综合性工程,而有限的扶贫资源分散在不同的政府部门之间,受条块分割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