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建工广州电视塔测量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施工测量

第一节特点与难点

施工测量既是各施工阶段的先行引导性工作,又是质量过程控制的重要环节之一。广州新电视塔建筑特点给施工测量提出非常高的要求:

首先,外部钢框筒钢管柱呈三维空间倾斜,除必须进行三维空间点定位外,尚须考虑构件转动影响;

其次,广州新电视塔位于珠江岸畔,塔体结构纤细,故施工过程中受风荷载影响大,结构容易产生晃动;

再者,结构高度达610m,结构顶部的测量传递累积误差控制要求高;

最后,楼层结构不规则,测量通视条件差。

综合上述本工程测量特点,在实际测量工作中产生了如下一系列的难点:如何保证垂直测量的系统性和可控性;各单体独立施工,如何保证各轴线系统的统一性;结构施工时间跨度将近4年,如何保证结构整体的同一;项目施工涉及的作业面大,各种分包单位、协作单位众多,如何保证互相之间轴线系统的统一等。

除此之外,还存在着超高层建筑的一些普遍问题:各分包测量系统差异统一协调的管理、钢结构与混凝土二种不同材料体系所引起的不同压缩变形差异的协调、风荷载以及日照温差引起的结构变形的控制等等。

图2.1.1.1 测量示意图

针对本工程异型超高层建筑的特点,将采取先进的技术方案和高效的管理措施来克服一系列的难题。在施工中,将配置先进、精密的测量仪器及相应的数据处理软件,借鉴国内外最新测量控制科研成果,结合施工中建筑物的变形监测信息,采用科学合理的测量技术与方法,确定最佳的测量时间段。通过对建筑物的空间几何解析,建立空间点位的数据库,从外业的数据采集、放样,到内业的数据处理、成果分析,实现测量的智能化、数字化和程序化。

总之,在本工程的施工中,将充分发挥先进测量技术在异型超高层建筑施工中的作用,使得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建筑物的空间位置均在受控范围内,确保空间定位及时准确,精度合理,满足施工质量和进度的要求。

第二节观测与结果评定的依据

测量依据指测量工作所执行和参照的技术性规定,本工程按照以下条目开展测量工作:

1)国家及广州市相应的规程规范的相应规定

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

国家标准《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

国家行业标准《建筑物变形测量规程》(JGJ/T 8-);

国家行业标准《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73-);

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

国家标准《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

国家行业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

国家行业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

建设单位提供的施工图纸及相应文件中相应条款的规定。

建设单位提供的施工现场的测量控制桩点及数据。

2)各专业施工安装所需的测量要求。

第三节测量准备工作

3.1 测量人员准备

测量放线人员应对各专业图纸中的轴线关系、几何尺寸、高程等进行复核,并应及时了解与掌握有关工程设计变更文件以确保测量放样数据准确可靠。

测量人员均应经过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测量人员必须接受专业学习及技能

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熟练掌握仪器的操作规程,熟悉测量理论,能针对工程特点、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观测方法及观测程序,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分析原因并正确的运用误差理论进行平差计算,做到按时、快速、精确地完成每次观测任务。

3.2 测量仪器与器具

为能准确及时定位和精确地反映出被监测实体的变形情况,应选用适合、高效的测量仪器,各种测量仪器与工具的使用,均须经计量检定单位或部门检验合格,并在有效期限内。在使用过程中,应及时校准、保养、维护。

表2.1.3.1 本工程主要测量仪器的配备一览表

随时检查仪器的常用指标。一旦偏差超过允许范围,将及时校正以保证测量精度。

3.3 测量基准复测

与建设方办理交接手续并对甲方提供的平面控制点、水准点进行复测校核。选取唯一起始控制点位与方向作为建筑物平面控制的起始依据,选取唯一的水准

点为高程控制的起始依据。

第四节测量控制网的布置

4.1 平面测量控制网的布置

施工平面测量控制网既是各施工单位局部、单体施工各环节轴线放样的依据,也是监理等各检测单位的测量基准。因此,务求达到可靠、稳定、使用方便的标准。控制网除应考虑图形强度以满足工程施工精度要求外,还必须有足够的密度和使用方便的特点。应由测量人员对施工场地及控制点进行实地踏勘,结合工程平面布置图,创建施工测量平面控制网。要求达到通视条件好、网点稳固状况、攀登方便等各种要求。

各级控制网的创建,必须对各控制点相互之间,以及各级控制网之间进行闭合校验和平差,保证各点位于同一系统。每次使用前,必须对控制网校核。随着施工的进度,按重要性原则定期对其复测,以求得控制网稳固不变和防止地面变形、沉降或其他因素导致的控制点移位。首级控制网设置冗余控制点,并加强对各点的保护。其他各级控制网如遭遇破坏,由上级平面控制网来恢复。控制网建立完毕,交监理方复核确认。控制网之间按照级别的高低进行控制,既高级网控制低级网。平级网之间互相贯通,形成系统。

结合本工程的特点,按测网级别的高低及具体在本工程不同部位的应用,本工程测量平面控制网共设置三级控制网。

4.1.1首级GPS平面控制网

鉴于广州新电视塔工程的施工对测量精度的超高标准要求,拟采用GPS卫星定位技术并辅助于高精度全站仪进行复核而建立首级平面控制网,满足规范及图纸设计对核芯筒钢混结构施工放样和外框钢结构节点安装定位的需要。

首级控制网设置在距离施工现场较远的稳定可靠地点,其担当全局性控制的作用,是其他各级控制网建立和复核的唯一依据。在整个工程为时将近4年的时间跨度内,必须保证这个控制网的绝对不变,绝对避免前后期测量系统的不一致。具体布网做法如下:

由五个外控点组成首级测量平面控制网,采用GPS静态技术观测,并辅助于高精度全站仪进行复核。

1)平面控制点的选取与建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