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
摘要】分析护理工作人员在执业中的职业危害因素,减少护理工作人员的职业
危害风险,探讨职业危害安全教育模式,保障护理工作人员执业安全。
【关键词】护理职业危害
护理工作人员的自我职业防护意识薄弱,在我国目前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据
统计,我国护理工作人员在执业的过程中自我防护意识不达标率在2003年前为72.8%。由于职业防护不到位,在特殊护理领域,甚至有护理工作人员伤亡的事
故发生。而在吸取“非典”疫情的教训后,护理工作人员在执业过程中的职业防护
意识虽有大幅度提高,但不达标率仍占有较大比例。有关资料统计表明,护理工
作人员的肝炎患者中,因废弃针头刺伤者占10%-30%。为此,若加强在医疗机构
执业过程中护理工作人员职业防护意识教育,不仅可以减少职业危害因素对护理
工作人员的损伤,避免疾病侵袭,同时也能减少交叉感染的发生,降低医院感染
发病率。在当今医学界,护理工作人员健康的保护问题已成为今后医院感染学研
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1]
1 物理因素伤害的职业防护
1.1 热力灭菌常见的有干热灭菌和压力蒸气灭菌。干热灭菌是指在干燥环境(如火焰或干热空气)进行灭菌的技术。为了保证灭菌效果,灭菌温度一般都在135-140摄氏度以上。所以干热灭菌时应防止烧伤、汤伤,灭菌后应等指示温度
隆至40℃以下才能打开柜门,取用灭菌品应戴上无菌手套。压力蒸气灭菌时,应
防止爆炸事故及操作人员的蒸汽灼伤事故,操作人员应时刻关注压力的弯化动态,灭菌后应待压力降到50Kpa以下或0KPa时才可打开柜门,取出灭菌物品应等湿
度降至40℃以下并戴上无菌棉纱手套。
1.2 紫外线照射可导致皮炎、眼结膜炎及免疫系统损伤,累积性过量照射可造
成皮肤癌及皮质型白内障。因此,紫外线消毒就在无的环境下使用,消毒人员在
开避或关闭紫外灯时,应戴防护手套,帽子和防紫外线眼镜。
1.3 各类锐利器械锐利器械是医疗服务过程中的一类最具代表性的器械,在
使用、清洗和处理这类器械时应避免对人的损伤。这类器械包括手术室的刀、剪、锯、针、及眼、耳、鼻、喉科的精密锐器。据《国家危险名录》中提示,在最具
传染性的5项废品中,传染性最大的是针头。针头刺伤可传染乙肝、艾滋病等血
液传播疾病。众多研究表明,发生被感染病人污染的锐器伤是导致医务人员发生
血源性传播疾病最大职业危险。[2]因此,用后应放入耐穿刺、防渗漏的溶器内。
为了降低风险,应使用无针或有针头保护套的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用盆或盘传递
尖物,避免手—手传递。在发生锐器伤时,要即时采取保护措施,如注射高价免
疫球蛋白及注射乙肝疫苗等。若被艾滋病人污染过的锐器损伤,除采取上述措施外,还应该作好记录,即时向院领导汇报和到当地疾控中心向有关专家咨询。
1.4 医疗物品清洗,在医疗物品的清洗环节中,清洗质量的好直接影响到消毒
灭菌的质量,工作人员防护意识差或防护不到位,也容晓造成职业感染。用过的
医疗物品,应先去污,彻底清洗,再消毒或灭菌;感染病人用过的医疗物品,应
先消毒,彻底清洗,再消毒或灭菌。消毒因子大都对人体有害,在进行清洗消毒、灭菌时,工作人员一定要有自我职业防护意识和相应的保护措施,防止伤害事故
和感染性疾病传播。因此,要求工作人员接种HBV疫苗;工作时须戴口罩、帽子、筒鞋、橡胶手套及围裙等,能机构化清洗的尽量机洗。减少污染物沾染工作人员
皮肤、毛发和衣服,防止锐器刺伤和污染物气溶胶通过呼吸道造成工作人员感染。
2 对化学药制剂的职业防护
2.1 有毒气体医院中常用的消毒剂都会产生一些有毒气体,它们都易燃易爆,对人体有毒有害。如环氧乙烷、氯气、甲醛、戊二醛等。因此,在消毒过程中要
经常检测环境中相应气体的浓度,消毒环境应远离病员和工作人员密集区域和火源,并防止产生静电火花,一旦发现有相应气体泄漏,应立即进行相应的处理。
防止发生爆炸,火灾和人员中毒事故的发生。
2.2 臭氧臭氧消毒在医院空气消毒方面已很普遍,低浓度的臭氧对空气有消
毒净化作用,对人体无害,但高浓度的臭氧对人体有毒害作用,国家相关标准规定,大气中臭氧浓度≤0.2mg/m3。因此,空气消毒必须在封闭的空间、人员不在
其中的情况下进行,消毒后至少30分钟后人员才能进入,直射式紫外灯应尽量
选用产生臭氧浓度低的紫外灯。
2.3 消毒剂现场的职业防护
许多消毒剂需在发放现场稀释或配制,它们大多对具有腐蚀性、对皮肤、粘
膜有刺激性,容易引起过敏性鼻炎、胸闷、气喘、咽喉炎、荨麻疹或烧灼伤等。
因此,在配制时应戴橡胶手套和口罩,防止溅入皮肤、粘膜及眼内,一旦溅入,
不能直接用手或其他物品搽拭,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在消毒过程中,盛装溶
器应加盖。
3 病人体液及分泌物的自我防护
病人的血液、体液及分泌物是护理人员每天都能接触到的危害因素,如在护
理操作过程中被针头及其他锐器误伤,容易造成JIV、HBV及HCV感染的危险。
因此,在接触特殊病人的体液及分泌物时,必须做好相应原防护准备,如佩戴具
有相应级别的口罩、眼罩、防护面罩及乳胶手套,防渗漏的围裙等。如不慎被沾染,应即时进行清洗消毒,必要时进行预防性接种相应疫苗或免疫球蛋白。
4 意外事故的职业防护
护理人员的执业场所本来是相对固定的,但是外出急诊和护理对象的不确定(如精神病患者),也是近年来造成护理人员职业意外的重要原因。
加强管理提高自我职业防护意识,使医院的职业防护工作得到了重视,建立
了相应的管理机构,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采取了一些措施,需要加强的是如
何落实和执行这些管理制度和措施。然而在护理工作人员职业防护方面却可能被
忽略,因此,需要大力做好职业防护的宣传教育,使工作人员意识到自身工作中
存在的危险性及危害性,强化护理工作人员职业防护意识和护理风险意识[3],提
高自我防护的对策[4]。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使他们掌握相关的职业防护技能,是保障医疗行正常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
参考文献
[1] 肖田平.医院职工医院感染的控制[M]//临床医院感染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
社,l998:632.
[2] 胡安荣,护士执业危害与防护[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6,27(10):1225-1227.
[3] 周莉.预防性控制在护理风险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0,5(1)104-105.
[4] 王渝, 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及对策[J]。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