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必要性及途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必要性及途径

摘要:当前,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显得尤为迫切与重要。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已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举措。高校应充分认识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必要性,通过有效途径,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生态道德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

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必要性;途径

党的十七大首次将“建设生态文明”写进党的行动纲领,这是我们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应培养大学生树立良好的生态发展世界观和道德观,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倡导者和先行者,以自身的生态文明建设带动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条件。

一、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必要性

(一)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

当今世界,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问题,而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也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这既有体制、机制方面的原因,也有思想观念方面的因素,其中包括生态文明教育的缺失和滞后。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是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和政治觉悟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目标能否实现。因此,我们要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就要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

(二)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党的十七大首次把“生态文明”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写进报告中,意义十分重大,表明建设生态文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必要途径。在高校中开展是生态文明教育是培养和谐社会适用人才的重要课题和必须途径,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大学生是生态文明的关注者、传播者和未来的建设者,是有较高觉悟和文化素质的公民群体,他们是否掌握环境知识和具有生态文明意识,是否懂得如何保护环境和解决环境问题,将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

(三)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是高校德育的时代要求

我国的生态文明教育相比于发达国家起步较晚,目前大多数高等院校重视专业环境教育,但却忽视环境普及教育。当代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他们应当有与未来发展相适应的观念,把生态文明观念作为自觉的理念,自觉培养良好的

生态道德,这直接关系到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自身生存的重大问题。所以生态文明教育是学生形成良好生态道德的客观要求,是拓展德育内容的客观要求,是时代发展使然, 是社会进步使然, 是学生成长使然。

(四)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提升素质的内在要求

良好的生态道德素质和良好的生态文明观念,是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现代社会衡量大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尺度。生态文明教育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渠道,对生态文明观念的认知和践行是青年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生态文明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良好的生态意识与和谐观念,使他们学会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关爱社会,尊重自然,爱护环境和自觉抵制危害环境的行为,从而也有效地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二、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途径

(一)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加强生态文明教育

校园生态文化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把生态文明教育纳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可以推动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的形成。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一是积极开展生态基础知识的普及工作,使学生充分认识生态系统的自然发展规律,提高对生态系统的认识;二是建设良好的校园生态环境,打造绿色校园,建设绿色寝室,从而形成良好的德育养成环境;三是鼓励学生成立一些环境保护方面的社团组织,通过这些组织吸引学生关心环保,宣传环保;四是通过组织有关环保的演讲比赛、辩论比赛和知识竞赛等,促进学生参与环保知识的学习和宣传活动。

(二)厉行节约,倡导绿色消费

大学生的教育经历和所处的校园环境,使得他们成为社会上一个比较特殊的消费群体,产生了与其他消费者不同的消费需求,具有比较特殊的消费心理,表现为不同的消费行为。近年来,大学生由于攀比、虚荣、放任等不健康的消费心理,导致对物质的挥霍浪费,使高消费、过度消费、超前消费、一次性消费等成为大学生消费行为的显著特点。对大学生实施生态消费观教育就是要培养他们形成一种对环境不构成破坏和威胁的持续消费方式,大力推广绿色消费,并采取学校、家庭和社会多管齐下,共同引导学生养成生态文明消费。

(三)加快生态文明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针对大学生普遍缺乏生态资源和环境方面的基本知识,高校应加快生态道德教育课程体系建设,采取生态文明理念灌输的渠道,注重课堂的渗透,从创新师资结构、创新自主教育、创新教育模式等方面创造性地健全生态文明教育机制,促进高校生态文明进步。此外,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还应注意学生与学生间的相互影响、家庭和社会的教学伙伴关系等软资源的利用,让学生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保护意识,使德育教育活动更加真实生动、

丰富有效。

(四)在实践中培养理性生态人

正确引导大学生的生态行为取向, 养成良好的生态道德行为习惯是加强对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根本落脚点。高校通过组建学生环保社团、开展志愿者服务等活动,让大学生切实感受到生态社会的成效和生态文明教育的必要;通过开展活动,使大学生走进大自然,亲近大自然,努力营造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环境;引导大学生珍重生命,教育大学生保护环境,治理被污染的环境,倡导绿色消费。让学生通过实践和亲身体验促进其德行的生成和发展, 引导他们做一个保护生态、尊重生命、善待自然和适度消费的理性生态人。

参考文献

[1]俞白桦. 关于加强高校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8,(11).

[2]乌晓梅.把生态文明纳入德育教育范畴[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8,(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