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瘤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躯体感觉区:位于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叶后部。一侧感 觉区接受对侧半身体的躯体深浅感觉信息
• 3视区:位于枕叶内侧面上,接受同侧视网膜的颞侧半和 对侧视网膜鼻侧半的信息
• 4听区:位于颞横回,接受双侧的信息,但以对侧为主 • 5:语言区域:大脑皮质特有的区域,左侧半球为优势半
球,由说话,听话,书写,阅读四个语言区
10
11
来自百度文库
脑血管解剖
• 血管分类
• 弹性动脉(大动脉) • 肌性动脉(中小动脉) • 微动脉 • 毛细血管 • 微静脉 • 静脉(小、中、大
12
脑动脉组织学特点
• 脑动脉的主干和分支均位于脑的腹侧面, 然后再绕到背侧面
• 脑动脉分为皮层支、中央支,二者间吻合 甚少,皮层支间吻合丰富,中央支间较前 者差
• 8基底动脉顶端
23
24
25
按病因分类
先天性动脉瘤 动脉硬化性动脉瘤 感染性动脉瘤 外伤性动脉瘤
26
按形态分类
囊性动脉瘤 梭性动脉瘤 夹层动脉瘤 不规则型
27
按形态和大小分类
• 形态:大致分为囊状(球形、葫芦形、漏 斗形)梭形及壁间动脉瘤。
• 大小:按直径大小分为四类 小动脉瘤: 小于0.5cm
• 人脑的平均重量为1400克左右,新生儿脑 重455克,到1岁重量可增加一倍,20到25 岁达到最高重量。
7
8
9
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
• 大量的临床观察,病理学研究和实验资料表明,大脑皮质 的各区有其不同的功能。分为:
• 1躯体运动区:位于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的前部及邻近 部位,主管骨骼肌的随意运动,并接受运动系统传来的深 感觉
20
Willis环(脑底动脉环)
• 连接大脑半球前循环及椎-基 底动脉系统的大吻合
• 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侧支循 环最充分的供血来源
• 组成:前交通动脉(AcoA)、 双侧大脑前动脉近侧段、颈内 动脉分叉部、双侧后交通动脉 (PcoA)、基底动脉顶端、双 侧大脑后动脉近侧段
21
Willis环
• 在颅底面蝶鞍上方的脚间池内,下视丘及 第三脑 室下方,围绕垂体柄和乳头体;
• 脑动脉为肌型动脉,血管周围没有支持组 织
• 脑动脉内膜有丰富的内弹力膜,中、外膜 薄,没有外弹力膜脑动脉几乎无搏动
• 脑实质内外动脉均有神经纤维分布
13
脑动脉体系
• 颈内动脉系统 • 椎基底动脉系统
14
15
• CTA
• CTA
16
MRA
17
k
18
概述
• 脑动脉硬化、高血压、血管炎与动 脉瘤的发生密切相关。颅内动脉瘤 系颅内动脉壁的囊性膨出。 在脑血 管意外中,仅次于脑血栓和高血压 脑出血,位居第三。本病好发于40 一60岁中老年人,青少年少见。第 一次出血后死亡率高达 35%。再出 血死亡率则高达50%。。自从有了 神经介入,脑动脉瘤的救治进入了 迅速,微创,安全,有效的革命性 阶段,使该病的致死致残率大为降 低。 脑动脉瘤多见于脑底动脉分叉之处。
颅内动脉瘤的好发部位:前循 环:85%,大脑前动脉:30%,颈 内动脉:30%,大脑中脉:25%, 后循环:15%,大脑后动脉:2%, 基底动脉:10%,椎动脉:3%。
19
病因
• 1先天性动脉瘤,最为常见,占80~90%,颅内Willis环的 动脉分叉处的动脉壁先天性平滑肌层缺乏,主要由于动脉 管壁中层缺少弹力纤维,平滑肌较少及血流动力学方面可 使动脉瘤形成。 2、动脉硬化性动脉瘤,占10~18%常发生于40~60岁年龄 段,主要由于动脉壁有粥样硬化破坏动脉壁的内弹力层和 中层,动脉瘤多呈梭形扩张。 3、感染性动脉瘤,占0.5~2.0%,由于细菌栓子经血液播 散停留在脑动脉终末支或动脉分叉部,动脉周围炎性病灶 如颅骨感染、脑脓肿、脑膜炎等可侵蚀动脉壁形成感染性 动脉瘤。 4、外伤性动脉瘤,占0.5%,是颅脑损伤、手术创伤等直 接伤及动脉管壁形成假性或真性动脉瘤。
30
脑动脉瘤的临床表现
• 颅内动脉瘤最常见的症状为单纯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动 脉瘤破裂可引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脑内血肿。表现为突然剧 烈头痛、恶心、呕吐及精神症状。查体可见偏瘫、脑神经 障碍和脑膜刺激征。腰穿可见脑脊液为血性。由于动脉瘤 部位不同可发生硬脑膜下血肿、脑内血肿、脑室内血肿。 还可使颅内压增高,严重者可发生脑疝。
• 在动脉瘤未破裂之前,绝大多数患者无临床症状,个别可 因体积较大,压迫相邻神经与脑组织产生相应的症状和体 征。 1、动眼神经麻痹 2、偏头痛 3、单侧眼球突出 4、 视野缺损等。
• 颅内动脉瘤破裂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可引起脑血管痉挛 严重脑血管痉挛可造成脑缺血,如脑梗塞。
31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表现
颅内动脉瘤
姚芳
1
主讲内容
解剖结构 概述 病因 分类
病理生理 临床表现 诊断检查
治疗方案 护理措施 手术配合
2
脑部的解剖结构
• 由外向内分为:
• 头皮层
浅筋膜
• 腱膜下疏松组织
• 硬脑膜 蛛网膜
帽状腱膜
颅骨膜
颅骨
软脑膜
3
4
5
脑
• 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间脑,小脑, 中脑,脑桥,延髓等六部分,其中中脑, 脑桥,延髓合称脑干。
• 视神经及动眼神经上方,在视束下方通过, 在小脑幕及颞叶的内侧形成一环形的血管 吻合。
• Willis环在发育上常常有部分缺如使环不完 整
22
完整Willis环
• 1右侧大脑前动脉A1
• 2左侧大脑前动脉A1
• 3前交通动脉
• 4右侧后交通动脉
• 5左侧后交通动脉
• 6右侧大脑后动脉P1
• 7左侧大脑后动脉P1
一般动脉瘤: 大于0.5cm小于1.5cm 大型动脉瘤: 大于1.5cm小于2.5cm 巨大动脉瘤: 大于2.5cm
28
按部位分型
Willis环前循环动脉瘤 颈内动脉: 大脑前动脉 大脑中动脉
Willis环后循环动脉瘤 椎动脉 基底动脉 大脑后动脉
29
病理生理
• 组织学检查发现动脉瘤壁仅存一层内膜, 缺乏中层平滑肌组织,弹性纤维断裂或消 失。瘤壁内有炎性细胞浸润。电镜下可见 瘤壁弹力板消失。巨大动脉瘤内常有血栓 形成,甚至钙化,直栓分层呈”洋葱”状 。动脉瘤为囊性,呈球形或浆果状.外观 紫红色,瘤壁极薄,术中可见瘤内的血流 旋涡。瘤顶部更为薄弱,98%的动脉瘤出血 位于瘤顶。破裂的动脉瘤周围被血肿包裹 ,瘤顶破口处与周围组织粘连。
• 3视区:位于枕叶内侧面上,接受同侧视网膜的颞侧半和 对侧视网膜鼻侧半的信息
• 4听区:位于颞横回,接受双侧的信息,但以对侧为主 • 5:语言区域:大脑皮质特有的区域,左侧半球为优势半
球,由说话,听话,书写,阅读四个语言区
10
11
来自百度文库
脑血管解剖
• 血管分类
• 弹性动脉(大动脉) • 肌性动脉(中小动脉) • 微动脉 • 毛细血管 • 微静脉 • 静脉(小、中、大
12
脑动脉组织学特点
• 脑动脉的主干和分支均位于脑的腹侧面, 然后再绕到背侧面
• 脑动脉分为皮层支、中央支,二者间吻合 甚少,皮层支间吻合丰富,中央支间较前 者差
• 8基底动脉顶端
23
24
25
按病因分类
先天性动脉瘤 动脉硬化性动脉瘤 感染性动脉瘤 外伤性动脉瘤
26
按形态分类
囊性动脉瘤 梭性动脉瘤 夹层动脉瘤 不规则型
27
按形态和大小分类
• 形态:大致分为囊状(球形、葫芦形、漏 斗形)梭形及壁间动脉瘤。
• 大小:按直径大小分为四类 小动脉瘤: 小于0.5cm
• 人脑的平均重量为1400克左右,新生儿脑 重455克,到1岁重量可增加一倍,20到25 岁达到最高重量。
7
8
9
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
• 大量的临床观察,病理学研究和实验资料表明,大脑皮质 的各区有其不同的功能。分为:
• 1躯体运动区:位于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的前部及邻近 部位,主管骨骼肌的随意运动,并接受运动系统传来的深 感觉
20
Willis环(脑底动脉环)
• 连接大脑半球前循环及椎-基 底动脉系统的大吻合
• 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侧支循 环最充分的供血来源
• 组成:前交通动脉(AcoA)、 双侧大脑前动脉近侧段、颈内 动脉分叉部、双侧后交通动脉 (PcoA)、基底动脉顶端、双 侧大脑后动脉近侧段
21
Willis环
• 在颅底面蝶鞍上方的脚间池内,下视丘及 第三脑 室下方,围绕垂体柄和乳头体;
• 脑动脉为肌型动脉,血管周围没有支持组 织
• 脑动脉内膜有丰富的内弹力膜,中、外膜 薄,没有外弹力膜脑动脉几乎无搏动
• 脑实质内外动脉均有神经纤维分布
13
脑动脉体系
• 颈内动脉系统 • 椎基底动脉系统
14
15
• CTA
• CTA
16
MRA
17
k
18
概述
• 脑动脉硬化、高血压、血管炎与动 脉瘤的发生密切相关。颅内动脉瘤 系颅内动脉壁的囊性膨出。 在脑血 管意外中,仅次于脑血栓和高血压 脑出血,位居第三。本病好发于40 一60岁中老年人,青少年少见。第 一次出血后死亡率高达 35%。再出 血死亡率则高达50%。。自从有了 神经介入,脑动脉瘤的救治进入了 迅速,微创,安全,有效的革命性 阶段,使该病的致死致残率大为降 低。 脑动脉瘤多见于脑底动脉分叉之处。
颅内动脉瘤的好发部位:前循 环:85%,大脑前动脉:30%,颈 内动脉:30%,大脑中脉:25%, 后循环:15%,大脑后动脉:2%, 基底动脉:10%,椎动脉:3%。
19
病因
• 1先天性动脉瘤,最为常见,占80~90%,颅内Willis环的 动脉分叉处的动脉壁先天性平滑肌层缺乏,主要由于动脉 管壁中层缺少弹力纤维,平滑肌较少及血流动力学方面可 使动脉瘤形成。 2、动脉硬化性动脉瘤,占10~18%常发生于40~60岁年龄 段,主要由于动脉壁有粥样硬化破坏动脉壁的内弹力层和 中层,动脉瘤多呈梭形扩张。 3、感染性动脉瘤,占0.5~2.0%,由于细菌栓子经血液播 散停留在脑动脉终末支或动脉分叉部,动脉周围炎性病灶 如颅骨感染、脑脓肿、脑膜炎等可侵蚀动脉壁形成感染性 动脉瘤。 4、外伤性动脉瘤,占0.5%,是颅脑损伤、手术创伤等直 接伤及动脉管壁形成假性或真性动脉瘤。
30
脑动脉瘤的临床表现
• 颅内动脉瘤最常见的症状为单纯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动 脉瘤破裂可引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脑内血肿。表现为突然剧 烈头痛、恶心、呕吐及精神症状。查体可见偏瘫、脑神经 障碍和脑膜刺激征。腰穿可见脑脊液为血性。由于动脉瘤 部位不同可发生硬脑膜下血肿、脑内血肿、脑室内血肿。 还可使颅内压增高,严重者可发生脑疝。
• 在动脉瘤未破裂之前,绝大多数患者无临床症状,个别可 因体积较大,压迫相邻神经与脑组织产生相应的症状和体 征。 1、动眼神经麻痹 2、偏头痛 3、单侧眼球突出 4、 视野缺损等。
• 颅内动脉瘤破裂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可引起脑血管痉挛 严重脑血管痉挛可造成脑缺血,如脑梗塞。
31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表现
颅内动脉瘤
姚芳
1
主讲内容
解剖结构 概述 病因 分类
病理生理 临床表现 诊断检查
治疗方案 护理措施 手术配合
2
脑部的解剖结构
• 由外向内分为:
• 头皮层
浅筋膜
• 腱膜下疏松组织
• 硬脑膜 蛛网膜
帽状腱膜
颅骨膜
颅骨
软脑膜
3
4
5
脑
• 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间脑,小脑, 中脑,脑桥,延髓等六部分,其中中脑, 脑桥,延髓合称脑干。
• 视神经及动眼神经上方,在视束下方通过, 在小脑幕及颞叶的内侧形成一环形的血管 吻合。
• Willis环在发育上常常有部分缺如使环不完 整
22
完整Willis环
• 1右侧大脑前动脉A1
• 2左侧大脑前动脉A1
• 3前交通动脉
• 4右侧后交通动脉
• 5左侧后交通动脉
• 6右侧大脑后动脉P1
• 7左侧大脑后动脉P1
一般动脉瘤: 大于0.5cm小于1.5cm 大型动脉瘤: 大于1.5cm小于2.5cm 巨大动脉瘤: 大于2.5cm
28
按部位分型
Willis环前循环动脉瘤 颈内动脉: 大脑前动脉 大脑中动脉
Willis环后循环动脉瘤 椎动脉 基底动脉 大脑后动脉
29
病理生理
• 组织学检查发现动脉瘤壁仅存一层内膜, 缺乏中层平滑肌组织,弹性纤维断裂或消 失。瘤壁内有炎性细胞浸润。电镜下可见 瘤壁弹力板消失。巨大动脉瘤内常有血栓 形成,甚至钙化,直栓分层呈”洋葱”状 。动脉瘤为囊性,呈球形或浆果状.外观 紫红色,瘤壁极薄,术中可见瘤内的血流 旋涡。瘤顶部更为薄弱,98%的动脉瘤出血 位于瘤顶。破裂的动脉瘤周围被血肿包裹 ,瘤顶破口处与周围组织粘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