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西瓦等地区构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康西瓦地区
对新疆地壳结构与构造演化几个问题的简要评述
昆仑山及其以南地区地壳演化的动力学一特提斯动力学体制
(1)前侏罗纪
以洋岩石圈与陆岩石圈板块的相互作用为主,在昆仑山一帕米尔地区表现得最为活跃。

在三叠纪期间,强烈的挤压作用可能波及到了天山一带。

对该区这一时期的地质历史目前的资料还十分有限。

沿康西瓦构造带三叠纪的地壳变动,与东昆仑和西秦岭南部同期
的地壳变动可能都起因于扬子一巴颜喀拉板块与中朝一塔里木板块的碰撞
(2)侏罗纪一新生代
新疆主体上表现为陆内演化的特征,与特提斯动力学体系有关的地壳变动相对比较微弱,仅在西昆仑康西瓦构造带发育有大规模的走滑运动及伴生的区域动力变质作用和在昆仑山南部发育有岩浆岩。

新疆在新生代发生了比较强烈的陆内变动,包括塔里术盆地南北两侧向盆地内部大规模的逆冲推覆和包括新生代早期地层在内的盆地堆积物强烈褶皱,昆仑山和帕米尔的岩浆活动,山区地壳的快速隆升,以及早期构造面的反转,最终形成了现今的地貌格局。

三叠纪,在昆仑山的古洋关闭以后,新疆成为潘吉亚超大陆的一部分,开始了至今的陆内演化
新疆大地构造基本格架
康西瓦一昆中缝合带
晚三叠世古特提斯洋捎亡后,南部青藏板块与北部塔里木板块碰撞的复杂构造带,对南、北两侧的沉积建造、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均有明显控制
新疆中一新生代构造
新疆中一新生代构造,南北具有明显差异,以康西瓦缝合带为界,北属古亚洲构造域.南为特提斯构造域。

前者的中一新生代构造,主要表现为古生代统一大陆基底上的陆内坳陷或断陷
盆地沉积及逆冲推覆构造;后者则表现为特提斯洋的发展与消亡过程中的构造形迹。

古特提斯洋在新疆境内于晚三叠世沿康西瓦一线闭合,使青藏板块拼贴于塔里木南缘.侏
罗一白垩纪为残留海盆或前陆盆地,第三纪后除个别地区外多为陆内盆地.由于南部印度板块
的向北推挤,新生代岩浆活动及逆冲推覆构造发育。

新近纪至更新世以来,由于印度板块的持
续向北俯冲,山脉迅速抬升并向盆地推覆.形成新疆三山两盆的构造格局。

新构造运动主要表现为强烈的水平运动和垂直差异性升降运动,水平运动反映为山前活
动性褶皱和活动性平移断裂的广泛发育,并常使山前老地层推覆逆冲到新生代地层之上。

垂直差异性升降运动,形成了不同高度的古夷平面。

西昆仑山构造格架与成矿堆积环境
1 5 塔什库尔干—唐古拉地块
塔什库尔干一唐古拉地块北界为麻扎一康西瓦缝合带,南以红山湖一乔尔天山缝合带
与冈瓦纳古陆北部的喀喇昆仑地块相接。

由下元古界深变质岩系构成结晶基底,主要岩性为黑云斜长片麻岩、石榴黑云斜长片麻岩、黑云石英片岩、二云石英片岩、大理岩。

长城系甜水海群主要为一套滨、浅海相变质碎屑岩夹碳酸盐岩,其上部为变质钙质砂岩、千枚岩、灰岩、大理岩,中部为变质长石石英砂岩,部分地段夹钙质粉砂岩或二者为不均匀互层,下部为变质砂岩、粉砂岩夹少量石英岩其上被下奥陶统不整合覆盖。

甜水海群的叠层石组合面貌与华南地区类同。

上述沉积建造特征表明,甜水海群可能代表塔什库尔干一唐古拉古陆北部稳定陆缘沉积,蓟县纪隆起。

寒武一奥陶系主要为浅水陆棚相一泻湖相的碳酸盐岩夹少量碎屑岩层,属地台型沉积
建造。

下志留统为一套海相碎屑岩、碳酸盐岩夹火山岩,火山岩岩石类型主要有安山岩、安山玢岩、英安岩、钠长斑岩和石英斑岩,属拉斑玄武岩系列,形成于弧后盆地环境L10J。

中、上志留统下部为碎屑岩,中、上部为碳酸盐岩,其上被中泥盆统碳酸盐岩夹碎屑岩不整合覆盖。

上泥盆统不整合覆盖在中泥盆之上,下部以灰紫色砾岩、砂砾岩为主,上部为灰紫色砂岩、长石石英砂岩夹含砾砂岩和粉砂岩,有8~15cm 之煤线。

石炭系主要为浅海台地相碳酸盐岩沉积,中一晚石炭世时还出现了浊
流相碎屑岩沉积。

在东昆仑新疆境内,下石炭统为碎屑岩、火山岩、硅质岩组合,火山岩主要为玄武岩、辉绿玢
岩、安山玢岩和凝灰岩。

中石炭统主要为碎屑岩、硅质岩,上石炭统为碳酸盐岩夹碎屑岩,下
二叠统为浅海相碎屑岩及少量碳酸盐岩,上二叠统缺失上述沉积建造特征表明,早石炭世为扩张时期,其后为较稳定的陆缘沉积。

中上三叠统为互层状的复理石韵律层夹灰岩和大理岩,中、下侏罗统为陆相含煤碎屑岩
建造,由灰色砂岩、砂砾岩夹紫灰色砂岩、泥岩和煤层
区内岩浆活动较强烈,主要出露燕山早期花岗岩类,其中早一中侏罗世花岗岩岩石组合
为石英二长闲长岩一花岗闪长岩一二长花岗岩,岩石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形成于活动陆缘环
境一驯。

晚侏罗世花岗岩岩石类型主要为二云母花岗岩,形成于同碰撞环境。

2 西昆仑山构造演化
通过上述区域构造、沉积建造及岩浆活动特征分析,我们对西昆仑遣山带构造演化过程
作如下总结。

早元古代末,塔里木古陆与塔什库尔干一唐古拉古陆结晶基底形成,均由一套深变质岩
系构成,但两者是否联为一体,尚待研究。

长城纪开始,塔里木古陆南缘发生裂解,形成了长
城系细碧角斑岩组合,公格尔—挪什塔格地块就是此时从塔里木古陆分离出去的微陆块。

叠层石组合面貌特征表明,此时的塔什库尔干一唐古拉古陆与塔里木古陆也相距甚远,两者
属于不同构造域。

随着裂解作用加剧,蓟县纪早期出现了洋壳,同时在公格尔一柳什塔格地
块北缘及塔里木地块南缘形成了蓟县系稳定陆缘型沉积。

蓟县纪晚期,洋壳开始由北而南
向公格尔一柳什塔格地块之下消减,从而形成公格尔一柳什塔格地块蓟县系上部活动陆缘
型沉积和岛弧火山岩随着消减作用进行,在晚元古期沿乌依塔克一库地一苏巴什一带形
成了弧前盆地,乌依塔克、库地等地的蛇绿岩是这次热事件的记录。

加里东早期,洋壳继续
消减,形成公格尔一柳什塔格地块北缘广布的加里东早期火山弧花岗岩。

加里东中期弧前
盆地封闭,并与塔里术地块发生碰撞,形成了乌依塔克一库地一苏巴什缝台带,同时使公格
尔一柳什塔格地块隆升,并形成了区内加里东中期碰撞后隆起期花岗岩。

加里东晚期,造山
带崩塌,形成造山晚期花岗岩。

至晚泥盆世,前陆盆地接受磨拉石沉积,整个碰撞造山事件
趋于结束至此,塔里术地块实现了与公格尔一柳什塔格地块的拼合,向南得到了增生。

长城纪时,塔什库尔干一唐古拉古陆北缘为稳定大陆边缘,蓟县纪隆起成陆,晚元古宙
与公格尔一柳什塔格地块拼台_2 。

寒武一奥陶系属地台型沉积,志留纪开始,受其北部洋
壳俯冲影响而成为弧后盆地,中泥盆世末隆升和回返,上泥盆统已是陆相类磨拉石建造。


炭纪开始随着冈瓦纳古陆与欧亚古陆的离散而再次被拉开,前述分布于术吉南、塔什库尔干
东、麻扎西、术孜塔格北坡等地的蛇绿岩是这次热事件的记录,同时形成了下石炭统碎屑岩、
火山岩、硅质岩组台以及分布于塔什库尔干一唐古拉古陆北缘的中、上石炭统碳酸盐岩夹碎
屑岩和下二叠统碎屑岩夹碳酸盐岩被动陆缘沉积。

早二叠世,洋壳开始由南而北向公格尔
一柳什塔格地块之下消减,形成分布于公格尔一柳什塔格地块南缘的海西晚期(早二叠世)
火山弧花岗岩以及早二叠世钾玄岩系火山岩。

晚二叠世两地块发生碰撞,形成麻扎一康西
瓦缝合带,并使陆块隆升,区内上二叠统一下三叠统缺失。

到了印支晚期进人造山带崩塌阶
段,形成区内印支晚期A型花岗岩带至此,塔里术古陆实现了与塔什库尔干一唐古拉古
陆的拼台,一起构成了欧亚古陆。

3 西昆仑山成矿堆积环境
成矿堆积环境是矿床、矿田、矿带可能形成的条件,是深人认识矿床成矿地质背景的当
代研究的发展方向。

加拿大地质协会1995年在维多利亚召开的地质年会上对此已开始有
所论述。

裴荣富等(1998)[26一通过中国特大型矿床地质背景和成矿特征研究,对中国的成矿
堆积环境作了较详细阐述。

率次工作根据前述构造演化特征和区内矿床地质特征,划分出
以下5种主要成矿堆积环境(图1)
3.3 火山弧成矿堆积环境
火山弧岩石在单位面积上所含的金属矿体,比任何其它构造环境中形成的岩石所含的金属矿体都多在各种矿床类型中,要算斑岩型矿床可提取的金属储量最大,同时,海底射
气沉积(黑矿型)贱金属矿床和金也是十分重要的。

研究区在蓟县纪一早古生代(乌依塔克一库地一苏巴什缝合带以南)、早二叠世(麻扎一
康西瓦缝合带以北)、早一中侏罗世(红山湖一乔尔天山缝合带以北)多次处在火山弧环境,从而为斑岩型、黑矿型及矽卡岩型等其它岩浆热液矿床的形成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但需要指出的是,研究区尚未发现这些矿床类
型成型的矿床,尤其是斑岩型矿床,仅发现一些找矿线索。

一方面由于工作程度差,另一方
面,研究区内均为古火山弧,矿床形成后遭受了隆升剥蚀而被破坏,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
素。

例如,在乌依塔克一库地一苏巴什缝合带南暴露出一条闪长岩一花岗闪长岩成分的
岩浆岩带,它是火山的根带I J,表明火山弧岩石及矿床形成后遭受了强烈的剥蚀作用。

3.3 1 斑岩型矿床
在红山湖一乔尔天山缝合带北侧燕山早期火山弧带上,现已查明沙子沟小型铜矿床和
云雾岭铜矿点[3t J属于斑岩型矿床。

矿体赋存于燕山早期花岗斑岩和闪长岩岩体中,金属矿
物主要有黄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其次有斑铜矿、辉铜矿,偶见辉钼矿,多呈星散状、(细
脉)浸染状、条带状赋存在矿物晶间和斜长石斑晶的裂隙中矿石含铜0.59%~1.25%,平
均1.02%。

围岩蚀变有硅化、黄铁矿化、黄铜矿化、绢云母化,云
雾岭铜矿点有明显水平分
带特征,从岩体边部到中心,依次为电气石硅化带,黄铁绢英岩化带、绢云辉钼矿化带。

3.3 2 器醇毽辞藤
公格尔一柳什塔格中间地块在蓟县纪和早古生代处在岛弧环境,形成了岛弧火山岩及
火山沉积岩系,为黑矿型矿床的形成创造了条件目前已发现阿克塔什铜、上其汗锌铜和塔
术其铜锌等矿床(点)2O余处,成矿元素主要为cu、zn、Ph,其次Al】、Ag。

矿体产于酸性火山
一沉积岩系中,具体赋存在石英角斑质凝灰岩或石英角斑岩岩层中,呈层状或似层状,与围
岩产状一致。

矿体具明显的双层结构,上部为块状硫化物矿层,下部为条带浸染状硫化物矿
层。

矿石矿物主要有黄铁矿,黄铜矿、斑铜矿、闪锌矿、含锌砷黝铜矿、磁黄铁矿、方铅矿等。

矿石构造主要有块状构造、浸染状构造、条带浸染状构造、角砥状构造等。

矿石结构主要有
他形粒状结构,其次为半自形至自形粒状结构、填隙结构、共结边结构、筛状结构、乳浊状结
构、包含结构、定向压碎结构等。

黄铁矿中Co/Ni比值介于1~5之间;Se含量高,S/Se比值
小(小于1×10 )【l6_,显示出火山沉积成因的特点
3.3 3 矽卡岩型矿床
火山弧环境的岩浆侵人活动为矽卡岩矿床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形成了区内一系列铜铅
锌多金属矿床。

已知叶城尤仑踏卡特铅锌和且未巴什千克多金属等矿床(点)十余处,矿化
点不计其数。

它们大多产于海西晚期中酸性侵人岩与碳酸盐岩接触带中。

矿体多呈透镜
状。

金属矿物主要有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黄铁矿、磁铁矿等。

成矿元素主要为铅、锌、
铜,其次银、钼、铋。

3 4 弧后盆地成矿堆积环境
麻扎一康西瓦缝合带南侧在早古生代晚期为弧后盆地环境,形成一系列海底火山喷发
沉积型铁(铜)矿床和气液充填型铜金矿床。

前者主要赋存于弧后盆地火山沉积岩系,后者
产于弧后盆地边缘深大断裂附近基底变质岩系中,在成因上它们均受控于弧后火山作用。

3.4 1 海底火山喷发沉积型铁(铜)矿床
产于弧后盆地下志留统火山沉积岩中,已发现切列克其大型铁矿(伴生Au和Cu)、黑黑
孜站干中型铁矿和一系列铁矿点,可与甘肃桦树沟早古生代弧后盆地
海底火山喷发沉积建
造中的铁铜矿床相对比,矿床属喷流一沉积成因。

矿体多呈似层状、扁豆状。

矿石矿物主要
为菱铁矿,次为黄铁矿、辉铜矿、黄铜矿,少量方铅矿、闪锌矿和硫锑铅矿;脉石矿物有石英、
铁白云石、方解石、重晶石和电气石等。

含铁30.85%~53.54%,含铜O.01%-0.6%。

3 4.2 气液充填型矿床
产于弧后盆地边缘深大断裂附近基底变质岩系中,已知卡拉玛铜金、苏巴什铁矿、塔台
曼铁矿、208 km铁矿等一系列矿床点。

以卡拉玛铜金矿床为典型代表。

卡拉玛铜金矿床产
于麻扎一康西瓦缝合带北侧下元古界地层(片麻岩、云母石英片岩、大理岩、混合花岗岩)中。

矿体产于充填于上述地层构造破碎带内的石英一镁铁白云石一菱铁矿脉中。

矿体呈似层
状,透镜状。

矿石有块状、条带状、细脉浸染状等不同类型。

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铜矿、黄铁矿
以及少量的砷钴矿、毒砂、斜方砷钴矿等,脉石矿物主要为菱铁矿、镁铁白云石及少量的石
英铜一般品位为2%~4.36%。

黄铜矿单矿物中含金15~50gA,含银40~100g/t;黄铁
矿中含金2O~30gA,含银15g/t。

矿石普遍含Au 15~50g/t,含Ag 15~ 100gA,含Nj
0 05% -0.1%
3 5 同碰撞成矿堆积环境
同碰撞环境可形成一系列矿床。

研究区内在两板块碰撞过程中,主要形成了蛇绿岩套
中的塞浦路斯型块状硫化物矿床和豆荚状、Ni矿床,硬玉和软玉矿床以及与同碰撞花岗
岩有关的伟晶岩型白云母、稀有金属和多金属银矿床。

前者已在前面相关部分作了论述,在
此主要阐述伟晶岩型稀有金属和多金属银矿床特征。

在麻扎一康西瓦缝合带两侧分布有一系列白云母花岗岩、二云母花岗岩及花岗伟晶岩
在白云母花岗岩、二云母花岗岩及花岗伟晶岩形成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白云母、稀有金属及
多金属银矿床。

现已发现四处矿田,从西向东分别为木吉一布仑口矿田、板迪一五其矿田、
三素一维布隆矿田和康西瓦一大红柳滩矿田。

3.5 l 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
主要矿种有锂(锂辉石)、铍(绿柱石),次为铌、钽、铷和锡石。

锂(锂辉石)矿主要分布于木吉一布仑口矿田,次为康西瓦一大红柳滩矿田。

尤其是喀
拉瓦拉及霍什塔什矿床最多。

锂辉石一般产于分异较好、形态复杂、具中等—强烈的钠长石
化和多色电气石化的伟晶岩脉中。

矿石矿物有锂辉石、绿柱石及少量白云母、铌钽矿物。

铍矿分布广泛,几乎每个矿田均可见到,但大多数是作为白云母或锂辉石的伴生矿种而
存在,单独构成矿脉者全区仅有16条。

镀矿主要产于轻微或中等强度钠长石化、分异较好
的伟晶岩脉中。

主要矿石矿物有绿柱石、锂辉石、白云母、铌钽铁矿、钽铁矿、磷铝石等
康西瓦一大红柳滩矿田中除锂含量较高外,Rb也达到了工业品位。

在大红柳滩矿区共
发现锂、铷矿脉5条。

矿脉产于分布于上三叠统克勒青河群地层内的伟晶岩脉中,呈不规则
状、似层壮及扁豆状。

由钠长石(52% -47%)、石英(15% -30%)、锂辉石(3%~30%)及白
云母(<3%)组成,含少量铌、钽铁矿及绿柱石、锂兰铁矿。

3.5 2 伟晶岩型多金属银矿
矿体产于分布于上三叠统克勒青河群地层内的花岗伟晶岩脉中。

矿脉中含方铅矿、水
锑矿、硫酸铅矿、铅铁矾、铜兰、黑铜矿等金属矿物和透闪石、石英、玉髓等脉石矿物。

伴生有
益元素多达26种:Ag、Pb、Cu、Sb、Zn、Bi、Sn、Mn、Cr、Ni、Co、V、As、Mo、Be、Zr、Ga、Ge、Sr、
Yb、Nb、La、Li、、W 、B,其中Ag的品位高达1510x10一,Pb为l8.O6%,Cu为0 37%,Zn
为0 1%,Sb为0 018%。

__
4 结论
(1I西昆仑山由塔里术古陆南部大陆边缘、唐古拉一塔什库尔干古陆北部大陆边缘和位
于它们之间的大洋(包括中间陆块)发展演化而成,是一条由北而南分别由加里东造山带、海
西造山带和燕山早期造山带组成的复合型造山带。

(2j西昆仑山存在下5种主要成矿堆积环境:洋脊(蛇绿岩)成矿堆积环境(塞浦路斯型
含铜黄铁矿矿床,豆荚状铬、镍矿床),被动陆缘成矿堆积环境(M、铅锌矿床,Sedex型铅
铜矿床),火山弧成矿堆积环境(斑岩型铜矿床,黑矿型铜锌铅矿床,矽卡岩型铜铅锌多金属
矿床),弧后盆地成矿堆积环境(海底火山喷发沉积型铁铜金矿床,气液充填型铜金铁矿床)
和同碰撞成矿堆积环境(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伟晶岩型多金属银矿床)。

西昆仑山构造特征与演化
所谓昆仑南带是指麻扎一康西瓦一线以南。

考察证明,从构造意义上讲实际已不属
于昆仑构造区。

它的地史发展、沉积建造、岩浆活动、梅造变形和变质作用等方面与昆仑
区都有显著的不同。

未见中深变质相的基底岩系。

主要由浅变质的砂板岩组成,特别是
三叠系地层,以陆源碎屑物质为主,与东部的可可西里一巴颤喀喇群极为相似。

在三叠系
之下还存在古生界地层,但目前还缺乏足够的古生物划分依据。

它是一套砂质千枚岩为
主,也见基性火山岩和火山碎屑沉积岩爰少量碳酸盐岩。

显然具类复理石性质,沉积环境
动荡多变,水体深浅不一。

岩浆活动较弱,以中酸性的岩珠、岩瘤等小型侵入体为主,岩石
组合以偏酸性的各种花岗岩为主,通常未变质,主要由地壳重熔而成。

构造变形通常较
强,形成较复杂的线型褶曲,小型塑性流动褶曲也很发育,且船走向也有聪显酊泼状起
伏褶曲,褶皱通常不对称,一组陡倾的劈理也十分发育。

对该区性质
认识不一,Seng6r(1 979) 曾认为是未消减尽的海洋地壳,但未见到真正的海洋地壳遗迹。

三、构造演化
根据上述资料,昆仑山区的构造演化大体可作如下的分析(图5):前震旦纪晚期,昆仑山基底岩系形成,包括昆仑中带、北带和塔里术盆地形成一个统一陆块,或许与华北陆块相连.震旦纪时期,在陆块南绿产生破裂-(图5-a),形成叠层石灰岩与洋脊拉斑玄武岩互层堆积。

破裂槽逐渐扩大,形成新生海洋(作者曾称这个海洋为原特提斯)。

这个海洋延续到什么时候? 可与邻近地区作~比较,在祁连山广泛存在震旦纪到奥陶纪的蛇绿岩(肖常等,1978;王荃等,1 976)。

在东昆仑披称作祁漫塔格优地槽的一套沉积中也包括了奥陶系岩石(新疆地矿局区调队,19~2)。

- 西昆仑中也有极零星的奥陶系地层,岩性都为碎屑岩、灰岩、火山岩等组台库地北的枕状熔岩、中基性火山岩是否为下古生界产物有待于同位素年啬争证实。

随着洋脊扩张,新洋壳的形成,洋底产生冲断,形成早期的洋内俯冲及津内岛弧(图5_b),一些克沟内中部的安山岩有可能代表当时洋内俯冲的伴生产物。

下古生代以来,海洋开始向南消减,形成昆仑中带第一期岛弧。

赛图拉北Rb-Sr等时年龄为539 Ma的钙碱性闪长岩可代表这个时勰的岛弧伴生岩浆活动(张玉泉等, 1 989)。

随着原特提斯海洋的逐渐封闭,中带岛弧的成熟,南带以弧后盆地形式开始发育(图
5-c)。

在昆仑中带和北带一般部缺失志留系,或者仅有极少量陆源砂
页岩沉积,说职此时
大洋已基本封闭。

所谓昆仑南带的奥陶志留系或志留泥盆系沉积主要是一套夹火山岩或
火山碎屑的陆源砂页岩复理石,奥陶系还夹少量灰岩,或许代表了弧后盆地裂开时期的沉
积。

由于三叠系的大片覆盖,古生代的发育历史还不十分清楚。

这个海洋自下古生代发
育以来,其牲质是个值得讨论的问题,但是无论如何,根据木孜塔格北坡的蛇绿岩看,石炭
二叠纪时南带至少有部分洋壳存在(图5一d),而且是通常所指的真正的古特提斯范围。

古特提斯于石炭= 叠纪开始向两侧消减,南侧为第三缝合带——金沙江缝合带;北侧
为麻扎一康西瓦一东孜塔格一昆仑山口一玛沁构造带(图5-d),类似于今天太平洋向东、
西两侧消减的形势。

捎减作用可由伴生的岛弧岩浆和火山活动以及构造形态和变形方式
得到证实。

由于两侧陆块的挤压,洋脊扩张作用逐渐停止,进而洋板拱起,致使三叠纪沉
积陆源半深海到浅水的类复理石。

运动持续到三叠纪末(图5-e),海西运动与印支运动
在这里通常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而无法分开。

这与目前所得到的少量同
位素年龄资料,以
及同属一次构造变形等现象相一致。

由上可知,昆仑中带具有叠加岛弧性质,即在震旦纪到下古生代的岛弧基础上又叠加
了二叠一三叠纪的岛弧。

这就是昆仑中带岩浆括动特别强烈而广泛,井具多期活动和复
杂组合等特征的根源。

随着古特提斯的向北消减收敛,昆仑山开始形成,并且不同地段相继先后升出海面,
而更北的塔里木盆地也以弧后盆地形式逐步形成。

侏罗纪时已具一定的地形差异,形成
山间盆地的含煤碎屑岩沉积(图5一f)。

随着上升与剥蚀平衡作用的继续,山前盆地则有较
厚的白垩第三系碎屑堆积(圈5一f、g)。

由于印度板块最终与亚洲大陆的碰撞,一些原来
的构造重新复活,造成本区强烈的新构造运动,如强烈的火山活动和岩浆作用,大规模的
逆冲推覆与走向滑动,频繁而强烈的地震活动。

同时高原整体快速抬升,局部的应力松
弛,产生近期的正断层;高原与盆地间的高差增大,逐渐形成现今地貌景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