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生态工程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 态 工 程
Ecological engineering
林业生态工程
森林的作用
含义 森林的总作用 森林形成适于人类社会存在的自然环境 森林形成适于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条 件与物质条件 第一组作用 森林改善区域空气与水资源状况,维持储水 量,改善矿化水源及可饮用水源的状况,建 立有利于人类健康的气候与环境
林业生态工程 多种类地区
培育目 提高林地生产率、林地的 提供整个系统的经济效益 的 可持续利用与经营 与生态效益,实现系统的 可持续经营 培育类 森林生态系统 人工复合生态系统 型 培育结 以木本植物为主,关系木 以所有物种为对象,关系 构 本植物与环境、木本植物 整个区域所有物种种间关 种间关系,林分结构功能, 系与物质循环,整个系统 物流与能流 的结构功能、物流、能流
长江上游区
位置与范围
三北区
位置与范围
东北区
位置与范围
北方区
位置与范围
南方区
位置与范围
东南沿海及热带区
位置与范围
青藏高原区
位置与范围
国内重大林业生态工程
1 林业生态建设总体布局(构建“点、线、 面”结合的全国森林生态网络体系)
1) 以全国城镇绿化区、森林公园和周边自然保护 区及典型生态区为“点”
培育措 只考虑采用林业的综合技 考虑采用各类土地上采用 施 术措施 的综合措施
2 林业生态工程的作用
2.1 林业生态工程为农业、牧业提供生态屏 障,保证农牧业稳产高产
林业生态工程对周围区域的气候有明显的调节作
用,降低风速、调节温度、提高空气和土壤湿度、
较少蒸发量,增强抵御干热风、冰雹、霜冻等自
然灾害的能力。可减缓风速30%-40%,提高相对湿
十大生态林业工程:
“三北”防护林体系
黄河中游防护林体系 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 淮河及太湖流域防护林体系 沿海防护林体系 珠江流域防护林体系 太行山绿化工程 辽河流域防护林体系 平原农田防护林生态工程 全国防治荒漠化工程
六大林业生态工程
(一)天然林保护工程 (二)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三)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四)环北京地区防沙治沙工程 (五)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 (六)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
存在问题
大部分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资金都走向了森工企 业或林业事业单位,农民没有直接得到补偿和收 益。 管护基础不到位,条件差。没有相应的管护资金 扶持。 20%的地方配套资金无法到位。 功能地位模糊。天保工程未能及时明确自身在现 代林业建设中的地位、自身应对气候变化的突出 作用、对促进地区增长的作用等。
度5-15%,可增加10-20%的产量。
2.2 林业生态工程可以调节、改善河川
水文状况,保护与台理利用水土资源
削弱和滞后洪水
涵养水源
防止土壤流失
2.3 林业生态工程可以防治风沙灾害
防沙治沙在工矿交通建设事业中日渐重要和紧迫。
油田、铁路在沙漠中,受到风沙的危害。
2.4 净化大气、保护大气层
吸尘、吸收有害气体、调节二氧化碳、防噪杀菌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是通过合理布局防护林 体系,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功能,减少或 消除各种自然灾害对工农业生产和生态环 境造成的危害,实现社会-经济-自然环境 的可持续发展。
3 国内外林业生态工程现状
第一阶段:20世纪五六十年代初,大造各种类型 防护林,树种单一,缺乏全国规划,难以在大范 围内形成整体效果。
效益
生态效益。森林资源长期过量消耗得到了有效控 制,森林资源呈现逐年增长趋势。
社会效益。增强了全社会保护天然林的意识,确 保了林区社会稳定,工程建设带来的社会效益是 空前的、巨大的。 经济效益。随着天然林保护工程的深入实施,各 地都在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区经济发展特点的天然 林保护与林区经济发展的路子,林区经营思想发 生了巨大的变化
第一节 林业生态工程概况
1 林业生态工程概述
1.1 林业生态工程概念
根据生态学、林学及生态控制论原理,设计、建造 与调控以木本植物为主体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工 程技术。其目的在于保护、改善与持续利用自然资
源与环境。
生态工程的理论、技术在林业上的应用就是林业生
态工程。
项目 对象
传统造林经营 宜林地或有林地
亿kg折合的资金)。
工程背景 工程范围 退耕还林? 工程目的 工程实施范围包括云南、四川、贵州、重庆、 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出发,将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坡 建设内容 耕地和易造成土地沙化的耕地,有计划、有步骤地停止 解决重点地区的水土流失问题。主要是将易造成水 西藏、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广西、陕西、 耕种,本着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乔灌草结 初步规划 10年退耕还林还草366,2万hm2,宜林荒山荒地造林种草 国家政策 土流失的坡耕地和易造成土地沙化的耕地停止耕种,本 甘肃、青海、宁夏、内蒙古、山西、河南、河北、 合的原则,因地制宜地植树种草,恢复林草植被。 513.3 万hm2。到2010年新增森林面积0.8亿hm2,工程区内的森林覆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工作的若干意见 着宜林则林,宜草则草的原则,恢复林草植被。 吉林、黑龙江、辽宁、新疆(包括新疆生产建设 国发 [2000]24 号 盖率由 29.6%提高到 31.8%,增加2.2个百分点。 为什么要进行退耕还林? 工程实施的基本思路是:采取“退耕还林、封山绿化、 兵团 ) 等 22 个省 ( 区、市 )1 060 个县 ( 市、区、团 ) 。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完善退耕还林政策措施的若干意见
(一)天然林保护工程
工程背景 中国天然林资源 我国的25个天然林区,天然原始林 背景 工程范围
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与长白山一带,其次是四川、云 包括长江上游(以三峡库区为界) 、黄河上中游地区 工程目的 南、新疆、青海、甘肃、鄂西、海南、西藏和台湾也有 ( 以小浪底库区为界)和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以及其他 一定面积的原始林。 建设内容 —— 解决这些区域天然林资源的休生养息和 林区的天然林资源保护, 17个省(区、市)的734个县(市、 ) 全面停止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天然林采伐; 恢复发展问题。 全国 东北内蒙 西南林区 其它 区 、167 个重点森工局 (场); 西藏 南方集 西北林区 古林区 (滇川) 林区 体林区 (陕甘青新) 林区 大幅度调减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的木材产量; 工程实施基本思路是:以保护现有天然林资源 重点工程是国有林区,即指分布于东北、西北和西南 3,管护 3 天然林面积 10696.54 3426.15 2111.16 408.040.94 3361.47 786.77 调减木材产量 1991 万 m 亿 m 森林。 的黑龙江省、吉林省、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甘肃省、 为目标,把“减产、分流、下岗”作为重点,实 占全国 % 100 32.03 19.74 3.81 31.43 7.35 5.64 保护好其他地区的天然林资源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四川省、重庆市和云南省 行森林分类经营,调减木材产量,加大森林管护 天然林蓄积 90.73 29.97 26.27 )归国家所有的成片天然林林 12.53 12.67 7.02 3; 等 个省 ( 自治区、直辖市 10 规划造林 0.13 亿 m 力度,恢复森林植被,解决森工企业社会负担和 占全国 % 100 33.02 28.59 13.82 13.96 7.76 2.49 区。 规划总投入962亿元。 妥善分流安置富余职工。
作用分类名称
环境改良作用
卫生保健作用
局部作用 净化空气及净化水 森林提高空气环境及河流、水库水的质量 杀菌作用 森林减少空气及水中病原性微生物的数量与 活动性 森林降低或缓冲噪音。 噪音缓冲作用
第二组作用 精神上的作用 森林建造适于人类社会存在、发展及活动 的精神条件的环境
美学作用与心 理学作用 疗养作用 纪念作用 科学研究作用
(二)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工程范围 工程目的 该工程涉及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山西、 工程建设总体思路是:在巩固和扩大以往工程建设 陕西、宁夏、新疆 (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辽宁、 建设内容 成效的基础上,调整工程布局和主攻方向,以防沙治沙 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 建设项目构成 为重点,以保护和增加林草植被为中心,对工程区现有 山东、上海、河南、甘肃、青海、云南、贵州、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四期工程 2; 林草植被实行有效保护,防止产生新的沙化土地;在沙 初步规划造林 2277.9 万 hm 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海南等28个省(区、 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二期工程 漠、戈壁的边缘地带,建设必要的防风阻沙林带,遏制 2森林实行有效保护; 对工程区内的 7190.3 万 hm 市 )1696 个县 ( 市、区 ) 。 沙漠的继续推进;对现有沙地和已沙化地区进行综合治
具体作用 森林建立陶冶人类心理的环境及人类高尚 情操的环境 森林建立适于人们休息的条件 森林是自然的纪念碑,是人类历史事件与 文化的纪念碑 森林是进行森林植物群落、森林植物群落 与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综合研 究对象
第三组作用 国民经济作 森林建立了发展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有利条件 用 具体作用 原料供应 森林是满足国民经济对木材需求及其他林产品需求 的基地 森林改善农业环境,提高农业用地的生产率 农业作用 森林改善水利设施 水利作用 森林改善和川水文状况,为开展铁路、公路及水运 运输作用 创造了良好条件 森林为河流及水库中发展渔场创造了良好条件 渔业作用 狩猎业作用 森林是繁殖珍贵鸟类的基地 资源多极利 发展农、林、牧、副业产品多种经营 用
第二阶段:“文革”期间,建设速度放慢,有些 林业生态工程遭到破坏。
第三阶段: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开始步入 “体系建设”的发展阶段。从粗放经营向集约化 方向发展;从形式设计向科学设计发展。
区划图
三北区 北方区
东北区
黄河上中游区 青藏高原区 长江上游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南方区
东南沿海及热带区
黄河上中游区
位置与范围
太行山绿化二期工程 平原绿化二期工程 绿色通道工程
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二期工程 总投入 806亿元。 理,积极扩大林草植被;同时,巩固扩大现有沙漠绿洲。 珠江防护林体系建设二期工程
(三)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目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 360多万平方公里,占国土 国发 [2002]10 号 减少输入长江、黄河的泥沙量2.6亿t。 粮食和造林苗木等办法,有计划、分步骤地退耕还林还 面积的 37.5%;我国沙化土地面积已达 174万平方公里, 退耕还林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 367号) 工程规划期内需总投入 739.5亿元(全部为中央投入),其中中央基 草,突出地治理陡坡耕地,恢复林草植被。 占国土面积的 18.2% 。 2002年12月6日国务院66次常务会议通过,2003年1月20日起施 建投入92.7亿元,中央财政专项资金646.8亿元(包括补助粮食414 行 ;
2)以大江大河、主要山脉、海岸线、主干铁路公 路为“线”
3)以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西北、华北北部和东
北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华北及中原平原地区, 南方集体林地区,东南沿海热带林地区,西南高
山峡谷地区,青藏高原高寒地区等区为“面”
2 林业生态工程区域布局
1)东北林区:休养生息恢复森林植被 2)西北、华北北部和东北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以 保护为前提、全面治理 3)华北及中原平原地区:适宜发展混农林业或种植 林业 4)南方集体林地区:建设优质高效用材林基地 5)东南沿海热带林地区:保护好热带雨林和沿海红 树林资源 6)西南高山峡谷地区:建设生态公益林 7)青藏高原高寒地区:采取全面的严格保护措施, 适当辅以治理措
2001-2010年林业六大重点工程投资需要量(亿元)
工程名称 天然林资源保护 退耕还林 三北及长 江流域 等重 点防护林 京津风沙源治理 (林业 部分) 野生动植 物保护 及自 然保护区建设 速生丰产 用材林 基地 建设 小计 7264 100 1578.5 4136 352 1197.5 503 6.9 75.5 352 75.5 1356 18.7 664 692 391 5.4 94 258 39 合计 968 3372 674 各工程占总投 资的比重 13.3 46.4 9.3 中央基 建 144 230 371 中央财 政 645 3142 91 212 政 策 性 专 地方投 项贷款 入 179
Ecological engineering
林业生态工程
森林的作用
含义 森林的总作用 森林形成适于人类社会存在的自然环境 森林形成适于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条 件与物质条件 第一组作用 森林改善区域空气与水资源状况,维持储水 量,改善矿化水源及可饮用水源的状况,建 立有利于人类健康的气候与环境
林业生态工程 多种类地区
培育目 提高林地生产率、林地的 提供整个系统的经济效益 的 可持续利用与经营 与生态效益,实现系统的 可持续经营 培育类 森林生态系统 人工复合生态系统 型 培育结 以木本植物为主,关系木 以所有物种为对象,关系 构 本植物与环境、木本植物 整个区域所有物种种间关 种间关系,林分结构功能, 系与物质循环,整个系统 物流与能流 的结构功能、物流、能流
长江上游区
位置与范围
三北区
位置与范围
东北区
位置与范围
北方区
位置与范围
南方区
位置与范围
东南沿海及热带区
位置与范围
青藏高原区
位置与范围
国内重大林业生态工程
1 林业生态建设总体布局(构建“点、线、 面”结合的全国森林生态网络体系)
1) 以全国城镇绿化区、森林公园和周边自然保护 区及典型生态区为“点”
培育措 只考虑采用林业的综合技 考虑采用各类土地上采用 施 术措施 的综合措施
2 林业生态工程的作用
2.1 林业生态工程为农业、牧业提供生态屏 障,保证农牧业稳产高产
林业生态工程对周围区域的气候有明显的调节作
用,降低风速、调节温度、提高空气和土壤湿度、
较少蒸发量,增强抵御干热风、冰雹、霜冻等自
然灾害的能力。可减缓风速30%-40%,提高相对湿
十大生态林业工程:
“三北”防护林体系
黄河中游防护林体系 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 淮河及太湖流域防护林体系 沿海防护林体系 珠江流域防护林体系 太行山绿化工程 辽河流域防护林体系 平原农田防护林生态工程 全国防治荒漠化工程
六大林业生态工程
(一)天然林保护工程 (二)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三)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四)环北京地区防沙治沙工程 (五)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 (六)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
存在问题
大部分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资金都走向了森工企 业或林业事业单位,农民没有直接得到补偿和收 益。 管护基础不到位,条件差。没有相应的管护资金 扶持。 20%的地方配套资金无法到位。 功能地位模糊。天保工程未能及时明确自身在现 代林业建设中的地位、自身应对气候变化的突出 作用、对促进地区增长的作用等。
度5-15%,可增加10-20%的产量。
2.2 林业生态工程可以调节、改善河川
水文状况,保护与台理利用水土资源
削弱和滞后洪水
涵养水源
防止土壤流失
2.3 林业生态工程可以防治风沙灾害
防沙治沙在工矿交通建设事业中日渐重要和紧迫。
油田、铁路在沙漠中,受到风沙的危害。
2.4 净化大气、保护大气层
吸尘、吸收有害气体、调节二氧化碳、防噪杀菌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是通过合理布局防护林 体系,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功能,减少或 消除各种自然灾害对工农业生产和生态环 境造成的危害,实现社会-经济-自然环境 的可持续发展。
3 国内外林业生态工程现状
第一阶段:20世纪五六十年代初,大造各种类型 防护林,树种单一,缺乏全国规划,难以在大范 围内形成整体效果。
效益
生态效益。森林资源长期过量消耗得到了有效控 制,森林资源呈现逐年增长趋势。
社会效益。增强了全社会保护天然林的意识,确 保了林区社会稳定,工程建设带来的社会效益是 空前的、巨大的。 经济效益。随着天然林保护工程的深入实施,各 地都在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区经济发展特点的天然 林保护与林区经济发展的路子,林区经营思想发 生了巨大的变化
第一节 林业生态工程概况
1 林业生态工程概述
1.1 林业生态工程概念
根据生态学、林学及生态控制论原理,设计、建造 与调控以木本植物为主体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工 程技术。其目的在于保护、改善与持续利用自然资
源与环境。
生态工程的理论、技术在林业上的应用就是林业生
态工程。
项目 对象
传统造林经营 宜林地或有林地
亿kg折合的资金)。
工程背景 工程范围 退耕还林? 工程目的 工程实施范围包括云南、四川、贵州、重庆、 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出发,将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坡 建设内容 耕地和易造成土地沙化的耕地,有计划、有步骤地停止 解决重点地区的水土流失问题。主要是将易造成水 西藏、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广西、陕西、 耕种,本着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乔灌草结 初步规划 10年退耕还林还草366,2万hm2,宜林荒山荒地造林种草 国家政策 土流失的坡耕地和易造成土地沙化的耕地停止耕种,本 甘肃、青海、宁夏、内蒙古、山西、河南、河北、 合的原则,因地制宜地植树种草,恢复林草植被。 513.3 万hm2。到2010年新增森林面积0.8亿hm2,工程区内的森林覆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工作的若干意见 着宜林则林,宜草则草的原则,恢复林草植被。 吉林、黑龙江、辽宁、新疆(包括新疆生产建设 国发 [2000]24 号 盖率由 29.6%提高到 31.8%,增加2.2个百分点。 为什么要进行退耕还林? 工程实施的基本思路是:采取“退耕还林、封山绿化、 兵团 ) 等 22 个省 ( 区、市 )1 060 个县 ( 市、区、团 ) 。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完善退耕还林政策措施的若干意见
(一)天然林保护工程
工程背景 中国天然林资源 我国的25个天然林区,天然原始林 背景 工程范围
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与长白山一带,其次是四川、云 包括长江上游(以三峡库区为界) 、黄河上中游地区 工程目的 南、新疆、青海、甘肃、鄂西、海南、西藏和台湾也有 ( 以小浪底库区为界)和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以及其他 一定面积的原始林。 建设内容 —— 解决这些区域天然林资源的休生养息和 林区的天然林资源保护, 17个省(区、市)的734个县(市、 ) 全面停止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天然林采伐; 恢复发展问题。 全国 东北内蒙 西南林区 其它 区 、167 个重点森工局 (场); 西藏 南方集 西北林区 古林区 (滇川) 林区 体林区 (陕甘青新) 林区 大幅度调减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的木材产量; 工程实施基本思路是:以保护现有天然林资源 重点工程是国有林区,即指分布于东北、西北和西南 3,管护 3 天然林面积 10696.54 3426.15 2111.16 408.040.94 3361.47 786.77 调减木材产量 1991 万 m 亿 m 森林。 的黑龙江省、吉林省、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甘肃省、 为目标,把“减产、分流、下岗”作为重点,实 占全国 % 100 32.03 19.74 3.81 31.43 7.35 5.64 保护好其他地区的天然林资源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四川省、重庆市和云南省 行森林分类经营,调减木材产量,加大森林管护 天然林蓄积 90.73 29.97 26.27 )归国家所有的成片天然林林 12.53 12.67 7.02 3; 等 个省 ( 自治区、直辖市 10 规划造林 0.13 亿 m 力度,恢复森林植被,解决森工企业社会负担和 占全国 % 100 33.02 28.59 13.82 13.96 7.76 2.49 区。 规划总投入962亿元。 妥善分流安置富余职工。
作用分类名称
环境改良作用
卫生保健作用
局部作用 净化空气及净化水 森林提高空气环境及河流、水库水的质量 杀菌作用 森林减少空气及水中病原性微生物的数量与 活动性 森林降低或缓冲噪音。 噪音缓冲作用
第二组作用 精神上的作用 森林建造适于人类社会存在、发展及活动 的精神条件的环境
美学作用与心 理学作用 疗养作用 纪念作用 科学研究作用
(二)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工程范围 工程目的 该工程涉及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山西、 工程建设总体思路是:在巩固和扩大以往工程建设 陕西、宁夏、新疆 (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辽宁、 建设内容 成效的基础上,调整工程布局和主攻方向,以防沙治沙 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 建设项目构成 为重点,以保护和增加林草植被为中心,对工程区现有 山东、上海、河南、甘肃、青海、云南、贵州、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四期工程 2; 林草植被实行有效保护,防止产生新的沙化土地;在沙 初步规划造林 2277.9 万 hm 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海南等28个省(区、 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二期工程 漠、戈壁的边缘地带,建设必要的防风阻沙林带,遏制 2森林实行有效保护; 对工程区内的 7190.3 万 hm 市 )1696 个县 ( 市、区 ) 。 沙漠的继续推进;对现有沙地和已沙化地区进行综合治
具体作用 森林建立陶冶人类心理的环境及人类高尚 情操的环境 森林建立适于人们休息的条件 森林是自然的纪念碑,是人类历史事件与 文化的纪念碑 森林是进行森林植物群落、森林植物群落 与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综合研 究对象
第三组作用 国民经济作 森林建立了发展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有利条件 用 具体作用 原料供应 森林是满足国民经济对木材需求及其他林产品需求 的基地 森林改善农业环境,提高农业用地的生产率 农业作用 森林改善水利设施 水利作用 森林改善和川水文状况,为开展铁路、公路及水运 运输作用 创造了良好条件 森林为河流及水库中发展渔场创造了良好条件 渔业作用 狩猎业作用 森林是繁殖珍贵鸟类的基地 资源多极利 发展农、林、牧、副业产品多种经营 用
第二阶段:“文革”期间,建设速度放慢,有些 林业生态工程遭到破坏。
第三阶段: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开始步入 “体系建设”的发展阶段。从粗放经营向集约化 方向发展;从形式设计向科学设计发展。
区划图
三北区 北方区
东北区
黄河上中游区 青藏高原区 长江上游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南方区
东南沿海及热带区
黄河上中游区
位置与范围
太行山绿化二期工程 平原绿化二期工程 绿色通道工程
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二期工程 总投入 806亿元。 理,积极扩大林草植被;同时,巩固扩大现有沙漠绿洲。 珠江防护林体系建设二期工程
(三)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目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 360多万平方公里,占国土 国发 [2002]10 号 减少输入长江、黄河的泥沙量2.6亿t。 粮食和造林苗木等办法,有计划、分步骤地退耕还林还 面积的 37.5%;我国沙化土地面积已达 174万平方公里, 退耕还林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 367号) 工程规划期内需总投入 739.5亿元(全部为中央投入),其中中央基 草,突出地治理陡坡耕地,恢复林草植被。 占国土面积的 18.2% 。 2002年12月6日国务院66次常务会议通过,2003年1月20日起施 建投入92.7亿元,中央财政专项资金646.8亿元(包括补助粮食414 行 ;
2)以大江大河、主要山脉、海岸线、主干铁路公 路为“线”
3)以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西北、华北北部和东
北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华北及中原平原地区, 南方集体林地区,东南沿海热带林地区,西南高
山峡谷地区,青藏高原高寒地区等区为“面”
2 林业生态工程区域布局
1)东北林区:休养生息恢复森林植被 2)西北、华北北部和东北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以 保护为前提、全面治理 3)华北及中原平原地区:适宜发展混农林业或种植 林业 4)南方集体林地区:建设优质高效用材林基地 5)东南沿海热带林地区:保护好热带雨林和沿海红 树林资源 6)西南高山峡谷地区:建设生态公益林 7)青藏高原高寒地区:采取全面的严格保护措施, 适当辅以治理措
2001-2010年林业六大重点工程投资需要量(亿元)
工程名称 天然林资源保护 退耕还林 三北及长 江流域 等重 点防护林 京津风沙源治理 (林业 部分) 野生动植 物保护 及自 然保护区建设 速生丰产 用材林 基地 建设 小计 7264 100 1578.5 4136 352 1197.5 503 6.9 75.5 352 75.5 1356 18.7 664 692 391 5.4 94 258 39 合计 968 3372 674 各工程占总投 资的比重 13.3 46.4 9.3 中央基 建 144 230 371 中央财 政 645 3142 91 212 政 策 性 专 地方投 项贷款 入 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