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谈谈课程资源的开发对教师专业成长的意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要谈谈课程资源的开发对教师专业成长的意义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是新课改中最具活力的因素。充分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积极开发新的课程资源,是贯彻新课标精神,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我们要坚持以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为指导,努力学习有效教学的先进理论和实际经验,全面贯彻和落实课题研究的目标,用实际行动切实做好课题的各项研究工作。

1. 教师要有“课程资源”意识。教师要有“课程资源”意识。课程资源是指一切具有教育意义、有利于课程实施或达到课程标准的教育资源。从功能角度看,课程资源可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教师是学校中最重要、最宝贵的条件性课程资源。教师是学校中最重要、最宝贵的条件性课程资源。在影响办学水平的众多条件性因素中,人的因素是具决定性的,这其中既有生源质量、管理者水平,更有教师队伍整体的素质。学校的场地、媒介、设备、设施、图书等物质形式的条件性课程资源。其价值具有相对的潜在性和被动性,其价值能否发挥,发挥的程度如何,取决于使用者的课程资源意识和利用水平。教师作为这些资源的主要利用者,如果在教育教学中不加利用,其价值为零;利用不充分,价值发挥就会很有限;若利用不当,则还可能有负面的影响。而优秀的教师不仅可以将教学生活化、活动化、灵活化,使自身的资源价值充分体现。而且可在自身以外的课程资源极其紧缺的情况下“无中生有“、“化腐朽为神奇”, 实现课程资源价值的超水平发挥。我们常常会看到:学校没变,学生没变+ 教材也没变,不过是换了位教师,教育教学效果就可能有天壤之别。无论是在繁华的都市学府,还是在偏僻的乡间村校,都可见这样的优秀教师的身影。他们是支撑国民教育的脊梁,是影响课程实施的首要的条件性课程资源,学校的设施再精良,教师的作用都是无可替代的。正是因为有了一批批学高身正的教师,民族的优良传统才得以源远流长,人类文明的薪火才得以相传。一所所学校才因有了名师的润泽而儒雅厚重或激扬灵动。教师的学识、人格、对待学生的态度及教学方式等,是重要的教师的学识、人格、对待学生的态度及教学方式等是重要的素材性课程资源。素材性课程资源。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教学智慧、人格魅力、价值取向、人生态度、与学生的关系等诸多方面的素养,潜移默化且深刻地影响着课程的实施和学生的发展,孩子往往因为喜欢一位教师而喜欢这位教师所教的课程。教师令学生喜欢的原因多种多样:知识渊博,独到深刻, 风趣幽默,教学艺术高超,善于体察和沟通,为人公道正派,有亲和力,多才多艺,甚至漂亮、潇洒、时尚、有个性,都可成为学生喜欢教师的理由。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身上那些令学生倾慕的因素会通过教育教学活动润物无声地在学生的身上体现和延续。同理,教师如果素质不高,也会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由此可见,在教育实践中,教师素养是一种重要的素材性课程资源。

2.教师的课程意识对教师教学行为的作用。教师的课程意识对教师教学行为的作用。教师在具备了教师教学行为发生转变所需的必要主观条件后,就可以更加有效地促使教师转变自身的教学行为。课程主体意识促使教师的教学行为向更具发展性和个体适应性的方向转变。性的方向转变。长期以来,教师的教学行为是依照学生发展呈正态分布的理论展开的,面向绝大多数是其基本定位,而且“教师的教学行为局限于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忽视对学生学习兴趣、态度、能力的培养和直接经验的积累,这种忽视学生主体性的教学行为是片面的、非人本的,它无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难以实现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行为要转变为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收集处

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的能力,帮助学生养成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转变为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有效的方式和途径,冲破"三尺讲台"的束缚,走近每个学生的心灵,关注其真实的需求;转变为根据学生发展需要及学习内容的不同,来确定不同的评价目标,运用合适的评价方法与工具,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自己学习、发展的状况,帮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自我,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转变为最大限度地发挥课程潜能,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尽可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从而达到推动全部学生得以全面发展的目标,充分展现其育人的功效。课程生成意识促使教师的教学行为向着更具创新性和反思性课程生成意识促使教师的教学行为向着更具创新性和反思性的方向转变。的方向转变。教师一旦树立起鲜明的课程生成意识之后,教师会为实现课程的价值而不断地调整课程目标使之具体化,不断地对预设的课程内容进行创造性地处理,在以学生“学”为中心的牵引下,与学生一起创造、生成课程,并会时刻关注课程目标的实现程度和学生的发展状态。更重要的是,教师会将反思作为一种经常性的教学行为,从而使教学活动进入一种理性、科学的调整状态。教师的自我反思行为强化了教师的责任意识,促使其对教学活动的每一环节进行价值判断和意义估量。“教师的自我反思意味着教师将研究纳入教学活动中,即将教学和研究统一起来,设计出适应性更强的课程,不仅满足学生的需要,也符合自身的特点,最终真正实现有效教学。”课程资源意识促使教师的教学行为向着更具民主性与对话性的方向转变。的方向转变。教师树立课程资源意识后,不再把教材视为权威而看作是他们与学生进行对话的素材或范例,是有待进一步探讨、延伸和拓展的资源。教师的教学行为也随之发生变化,由忠实的教材"灌输"转变为借助各种课程资源和媒介、以课堂为平台的对话与交往。“教学就其本质而言是交往的过程,是师生通过对话在交往与沟通活动中共同创造意义的过程” 。“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教师角色的转换,即由教学中的权威变成合作者,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因此,课堂不再呈现冷冰冰的压抑氛围,而是变成基于相互尊重和信任的双向沟通、共同学习的民主场所。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不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而是与学生一起分享、理解、建构知识;“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会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充分展示和自由发挥的机会,使之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体验到生命的活力和人生的价值” 。

3.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经历着从职前教师到合格教师、骨干教师、著名教育教学专家的成长过程。就目前我国教师队伍的现状看,大多数在职教师都能够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够胜任某一学科的教学,是合格的教师。但我们缺少的是骨干教师、教学名师和教育教学专家,缺少将教育事业当作自己终生事业并为其付出全部心血的教师,所以要保证我国教育教学的持续健康前进,就要培养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举措,是当今社会对教育期望的聚焦式反射。教师作为教育的第一资源,是课程改革的主体,是决定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因此,整个社会对教师寄予厚望:新课程需要新教师,新教师需要专业发展。而教育理念是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先导和灵魂。有位教育专家说:“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效果。”因此,新课程改革呼唤教师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更新现代教育观念。在新课程背景下,在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主导下,教师要确立教育即服务、教育即交往、课程即生活、合作即发展、学习即生存等现代教育新理念。教育即服务在传统教育中,由于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有限,教师是知识的重要的拥有者和传授者,教师对学生享有绝对的知识权威,教师始终以施教者的面孔出现,而作为学习主人、发展主体的学生,却只能是唯言是听、惟命是从,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管理服从状态。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社会知识化改变着人们生活方式的今天,教育是既一种产业,也是一种消费。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其直接服务的对象是全体学生,这就必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