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谈谈课程资源的开发对教师专业成长的意义

简要谈谈课程资源的开发对教师专业成长的意义
简要谈谈课程资源的开发对教师专业成长的意义

简要谈谈课程资源的开发对教师专业成长的意义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是新课改中最具活力的因素。充分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积极开发新的课程资源,是贯彻新课标精神,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我们要坚持以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为指导,努力学习有效教学的先进理论和实际经验,全面贯彻和落实课题研究的目标,用实际行动切实做好课题的各项研究工作。

1. 教师要有“课程资源”意识。教师要有“课程资源”意识。课程资源是指一切具有教育意义、有利于课程实施或达到课程标准的教育资源。从功能角度看,课程资源可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教师是学校中最重要、最宝贵的条件性课程资源。教师是学校中最重要、最宝贵的条件性课程资源。在影响办学水平的众多条件性因素中,人的因素是具决定性的,这其中既有生源质量、管理者水平,更有教师队伍整体的素质。学校的场地、媒介、设备、设施、图书等物质形式的条件性课程资源。其价值具有相对的潜在性和被动性,其价值能否发挥,发挥的程度如何,取决于使用者的课程资源意识和利用水平。教师作为这些资源的主要利用者,如果在教育教学中不加利用,其价值为零;利用不充分,价值发挥就会很有限;若利用不当,则还可能有负面的影响。而优秀的教师不仅可以将教学生活化、活动化、灵活化,使自身的资源价值充分体现。而且可在自身以外的课程资源极其紧缺的情况下“无中生有“、“化腐朽为神奇”, 实现课程资源价值的超水平发挥。我们常常会看到:学校没变,学生没变+ 教材也没变,不过是换了位教师,教育教学效果就可能有天壤之别。无论是在繁华的都市学府,还是在偏僻的乡间村校,都可见这样的优秀教师的身影。他们是支撑国民教育的脊梁,是影响课程实施的首要的条件性课程资源,学校的设施再精良,教师的作用都是无可替代的。正是因为有了一批批学高身正的教师,民族的优良传统才得以源远流长,人类文明的薪火才得以相传。一所所学校才因有了名师的润泽而儒雅厚重或激扬灵动。教师的学识、人格、对待学生的态度及教学方式等,是重要的教师的学识、人格、对待学生的态度及教学方式等是重要的素材性课程资源。素材性课程资源。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教学智慧、人格魅力、价值取向、人生态度、与学生的关系等诸多方面的素养,潜移默化且深刻地影响着课程的实施和学生的发展,孩子往往因为喜欢一位教师而喜欢这位教师所教的课程。教师令学生喜欢的原因多种多样:知识渊博,独到深刻, 风趣幽默,教学艺术高超,善于体察和沟通,为人公道正派,有亲和力,多才多艺,甚至漂亮、潇洒、时尚、有个性,都可成为学生喜欢教师的理由。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身上那些令学生倾慕的因素会通过教育教学活动润物无声地在学生的身上体现和延续。同理,教师如果素质不高,也会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由此可见,在教育实践中,教师素养是一种重要的素材性课程资源。

2.教师的课程意识对教师教学行为的作用。教师的课程意识对教师教学行为的作用。教师在具备了教师教学行为发生转变所需的必要主观条件后,就可以更加有效地促使教师转变自身的教学行为。课程主体意识促使教师的教学行为向更具发展性和个体适应性的方向转变。性的方向转变。长期以来,教师的教学行为是依照学生发展呈正态分布的理论展开的,面向绝大多数是其基本定位,而且“教师的教学行为局限于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忽视对学生学习兴趣、态度、能力的培养和直接经验的积累,这种忽视学生主体性的教学行为是片面的、非人本的,它无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难以实现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行为要转变为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收集处

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的能力,帮助学生养成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转变为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有效的方式和途径,冲破"三尺讲台"的束缚,走近每个学生的心灵,关注其真实的需求;转变为根据学生发展需要及学习内容的不同,来确定不同的评价目标,运用合适的评价方法与工具,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自己学习、发展的状况,帮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自我,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转变为最大限度地发挥课程潜能,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尽可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从而达到推动全部学生得以全面发展的目标,充分展现其育人的功效。课程生成意识促使教师的教学行为向着更具创新性和反思性课程生成意识促使教师的教学行为向着更具创新性和反思性的方向转变。的方向转变。教师一旦树立起鲜明的课程生成意识之后,教师会为实现课程的价值而不断地调整课程目标使之具体化,不断地对预设的课程内容进行创造性地处理,在以学生“学”为中心的牵引下,与学生一起创造、生成课程,并会时刻关注课程目标的实现程度和学生的发展状态。更重要的是,教师会将反思作为一种经常性的教学行为,从而使教学活动进入一种理性、科学的调整状态。教师的自我反思行为强化了教师的责任意识,促使其对教学活动的每一环节进行价值判断和意义估量。“教师的自我反思意味着教师将研究纳入教学活动中,即将教学和研究统一起来,设计出适应性更强的课程,不仅满足学生的需要,也符合自身的特点,最终真正实现有效教学。”课程资源意识促使教师的教学行为向着更具民主性与对话性的方向转变。的方向转变。教师树立课程资源意识后,不再把教材视为权威而看作是他们与学生进行对话的素材或范例,是有待进一步探讨、延伸和拓展的资源。教师的教学行为也随之发生变化,由忠实的教材"灌输"转变为借助各种课程资源和媒介、以课堂为平台的对话与交往。“教学就其本质而言是交往的过程,是师生通过对话在交往与沟通活动中共同创造意义的过程” 。“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教师角色的转换,即由教学中的权威变成合作者,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因此,课堂不再呈现冷冰冰的压抑氛围,而是变成基于相互尊重和信任的双向沟通、共同学习的民主场所。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不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而是与学生一起分享、理解、建构知识;“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会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充分展示和自由发挥的机会,使之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体验到生命的活力和人生的价值” 。

3.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经历着从职前教师到合格教师、骨干教师、著名教育教学专家的成长过程。就目前我国教师队伍的现状看,大多数在职教师都能够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够胜任某一学科的教学,是合格的教师。但我们缺少的是骨干教师、教学名师和教育教学专家,缺少将教育事业当作自己终生事业并为其付出全部心血的教师,所以要保证我国教育教学的持续健康前进,就要培养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举措,是当今社会对教育期望的聚焦式反射。教师作为教育的第一资源,是课程改革的主体,是决定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因此,整个社会对教师寄予厚望:新课程需要新教师,新教师需要专业发展。而教育理念是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先导和灵魂。有位教育专家说:“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效果。”因此,新课程改革呼唤教师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更新现代教育观念。在新课程背景下,在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主导下,教师要确立教育即服务、教育即交往、课程即生活、合作即发展、学习即生存等现代教育新理念。教育即服务在传统教育中,由于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有限,教师是知识的重要的拥有者和传授者,教师对学生享有绝对的知识权威,教师始终以施教者的面孔出现,而作为学习主人、发展主体的学生,却只能是唯言是听、惟命是从,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管理服从状态。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社会知识化改变着人们生活方式的今天,教育是既一种产业,也是一种消费。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其直接服务的对象是全体学生,这就必然

要求增强服务意识,发挥服务功能。学生在其身心发展过程中有许多需要,诸如认知的需要、情感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常识的需要等等,而这些需要大都要求在学校里获得,这就要求教师要为他们提供优质的教师服务,而教师的这种特殊的服务也是教师应尽的义务。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扮演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行为的示范者、活动的组织者、智能的开发者、心理的辅导者、发展的促进者、人生的导航者、成长的帮助者等多重角色,教师的这多重角色功能也就是教师应有的多重服务功能。WTO《服务贸易总协定》将世界服务贸易分为12 大类,而教师服务被列为其中第五大类。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即服务,服务即教育,要求教师要牢固树立教育为人民服务、教师为学生服务的思想观念,努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教学即交往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文中指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任何人都是在社会交往关系中才能产生和发展。基础教育课程” 《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现代教学交往论认为,课堂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是师生之间的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在新课程背景下,坚持“教学即交往”的教学本质观,就应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亲和的师生关系,努力构建师生间多层次、多维度的教学交往策略,改善师生间多形式、多途径的教学交往活动,使之达到心灵相通、情感相依、精神相融。课程即生活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社会生活的外延与学生学习的外延相等,学生既需要在课内打基础,又需要在课外谋发展,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训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离不开课外生活。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 ,“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 。他认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来源于生活,存在于生活,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这一超念,对当今的新课程改革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在新课程背景下,强调“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的和谐统一的大教育观,强调大力开发课程、资源,把课程资源的内涵延伸到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要求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教育资源,努力建构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开放而有活力的教育体系,将生活引进了课堂,让课堂走向生活,把学校与社会、教育与生活结合起来,把课内外学习和生活积累运用结合起来,开放教材、开放课堂、开放时空、开放评价,使生活成为活的“教科书” ,引导学生去生活这本“无字书” ,使学生在社会生活和实践活动中去开阔视野,丰富知识,陶冶情操,增长才干,使新课程教学变得更有生活化,更具时代气息。教育要使学生敢于思想,善于思想。教学应当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淡化思维结果。教师要善于组织开放式教学,营造积极的思维状态和宽松的思维氛围,肯定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 、,从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形成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教育应当使学生懂得,生活中的重大突破都是来自于全心的答案,来自于挑战现状,而不是接受现状。“学” ,贵在于“问” ;尽信书不如无书,“好课应当越讲问题越多” 。教师要引导学生敏锐地提出问题,多角度地分析问题,灵活多样地解决问题。合作即发展在传统教育观念里,教师习惯于以学科为中心实施教学,各自为战;习惯于个体手工作坊式的工作模式,画地为牢;习惯于更多地关注自治和个人发展,自以为是,致使各学科形成教学壁垒,处于封闭状态,缺少必要的联系、沟通与合作,教学中的“所有问题都靠自己扛” 。然而,在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强调综合性、跨年级、跨时空的“横向合作”和“纵向合作” 。通过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合作,加强学科的交叉与渗透,交融与沟通,增强同伴的交流与对话,交往与兼容,达到教学资源共享,相互协作,优势互补;教学经验融合,相互启发,拓宽思路;教学实践反思,相互切磋,砥砺思想。同时,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合作,与学生家长的合作,与教育管理者的合作,与专家、学者的合作,与研究室、实验室、图书室、资料室等相关教学辅助人员的合作,

与社区教育力量的合作等等,形成民主协商,平等对话,达成多边互动,多向交流,使现代教育教学资源和人力资源得到有效开发、融合和利用,使教师在动态生成课程、生成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从而实现合作发展、共生共荣的理想目标。学习即生存21 世纪将是学习的革命化、社会化、终身化的社会,人们都将走进信息高速公路,学习成为未来唯一持久的竞争力。“只有学习精彩,生命才会精彩;只有学成功,生命才会成功。”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说。面对以几何速度不断翻新的信息洪流,一个希望获得成功的人,应该具备的素质不再是他已经掌握了多少知识,而是他是否具有用最短的时间、最高的效率学习最新知识的能力。美国学者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一书写道:“未来唯一持久的优势,是有能力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更快。”然而,传统教育中,教师单一型、终身型、学科纵向型的科研课题结构,已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有T 型知识结构,既要求教师在专业知识领域中有深度,又要求教师在百科知识领域里有广度,要求教师做到高瞻远瞩,深谋远虑,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因此,面对现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新标准,教师就应把学习作为自己的生存方式和生存状态,作为不断挑战自我、完善自我的实际需要,作为保持良好心态、拓展精神世界、实现人生价值的有效途径。在新课程背景下,在学习化社会中,教师只有深切体悟“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的博学善教的深层内涵,牢固树立“学习是生命的第一需要,生命的每时每刻都是学习的起点”的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努力增强“今天你不生活在未来,明天你将生活在过去” 。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危机感,不断提高学习的质量,及时补充信息的能量,才能在教育改革的滚滚浪潮中,不落征帆,不辱使命。

4、教师在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中具体实施方法

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组织者,是其他课程资源发挥作用的关键,教师的价值观、知识观、学生观、发展观等都会影响他们对课程资源的认识水平、开发利用方式和开发程度的大小。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认知策略、思维习惯和工作方式,有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教育背景,有对事物特有的看法,有自己的经验、兴趣、爱好、专长和个性特征,在教学中也有不同的风格。课程资源的开发不仅要发挥每个教师的主动性,也要发挥学校教师集体的作用。只有教师团结合作、共同参与,才能有学校课程资源的合理有效开发,才能有鲜明的学校特色。(一)拿来春风千万缕,妙手蕙心细剪裁。

教材是课程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资源,学会对教材的重组与整合使他更好的为我所用,敢于并善于对教材下剪刀,是一个好老师的基本功。

教材是学生和老师共享的学习材料,而且更偏重于学生。教师既不能无组织无纪律地脱离标准,随心所欲,更要防止唯教材论,古人云:尽信书不如无书。课程资源是无所不在的,不仅仅就是书上所写的内容。我们的老师一方面要吃透教材,善于理清和利用教材中纵向的联系,另一方面应该扩大眼界,横向联系,打破教材作为唯一课程资源的神话,善于也敢于进行教材的重组与整合。

(二)欲识庐山真面目,俯身低首侧耳听。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的资源。”这是一句教育名言。这个一直就在身边的资源常常被我们忽视,这是不是有点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呢。其实,学生,也是可开发的一种资源。在教学中我常常感受到学生带给我的惊喜。

开发与利用师生资源还表现在学生与学生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相影响。一方面,要利用学生之间的合作来使个体资源互相激发,小组讨论就是一个好形式。不同的个体与思维互相碰撞,发出新的火花,让学生各自发挥资源优势,并在小组合作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从而使这个资源雪球越滚越大。另一方面,既然我们已经认识到。无限的教学资源就潜藏在师生中,就应创设机会,调动学生的智慧与才能,与老师的智慧与才能进行互动。并且是有意识有目的的引导学生明白自己要学些什么,学的怎么样,有技巧的避免盲目性。

欲识庐山真面目,俯身低首侧耳听,向孩子学习,挖掘自身的潜力,你的课堂更加丰富的同时,你一定会收获到来自孩子更多的爱与热情。

(三)遍撒杨汁三千界,春城何处不飞花。

课程资源是一个新概念,它的开发与利用更是一个崭新的课题。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更应将眼光放的更开阔,走出教室,甚至走出校门。与这个万千世界融为一体。

1、充分挖掘现有课程资源的功能和作用。要加强图书、实验、电教等设备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提高教学后勤人员的服务意识,主动了解课程改革的进展和课堂教学的需求。同时,除了用好学校现有的教具学具、图书资料、实验设施、运动场所等外,充分发挥教师自身和每个学生作为不可替代的重要课程资源的作用。

2、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

综合实践活动是多学科知识内容、方法过程、组织形式等多元多维的呈现,时下颇有些时髦。各类课程应当参与到综合实践中来,在发挥应有作用同时,成为新的课程资源,并力争成为主角。

3、充分利用社区课程资源。在课程的校本化再开发进程中,积极倡导要努力结合地方特点和学校特色挖掘课程资源。特别是校本课程建设,强调课程资源的开发过程就是课程的实施过程,就是师生共同成长、发展的过程。努力使学校、教师逐步摆脱长期形成的等、靠、要的传统习惯,积极主动地投身课程资源开发中去。与社区内各方面教育人才建立广泛联系,采用讲座、开课、展演、座谈、组织活动等多种方式,使之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如学校与社区的组织、机构相互合作,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参观社区的展览,参与社区的活动等,使课内外的教育有机结合。

4、网络资源。网络资源的开发在于突破传统课程的狭隘性,在相当程度上突破时空的局限。网上充足的信息可以使思路更开阔,多媒体强大的模拟功能可以提供实践或实验的模拟情境和操作平台,网络便捷的交互性可以使交流更及时、开放,所以可以重复利用网络这一信息载体,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内容重组。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使学生以独特的方式进行学习,学生也可以在适合自己的时间、地点获得有关学习资料。

5、乡土资源。乡土资源主要指学校所在社区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方面的资源,包括乡土地理、民风习俗、传统文化、生产和生活经验等。这些资源可以有选择地进入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乃至国家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成为师生共同建构知识的平台。

6、家庭课程资源。家庭课程资源主要包括:家长、亲友、家居环境、书籍和杂志、音像资料、电脑、各类器材、家庭文娱活动等。

家庭课程资源的开发途径和方式:与有一定特长的家长和亲友建立联系,使之积极配合学校进行教育;让学生参与家庭文化的营造(如为装潢设计提建议、动手布置等),提高其实践能力;鼓励家长多购置孩子喜爱的书籍、杂志、音像资料等,开拓学生的视野;鼓励孩子充分利用家庭现有材料,开展活动。

妙手捻来花千朵,人间万物皆入画。课程资源是无所不在的,只要我们有发现她的眼睛,懂得发现,善与运用,就一定能享受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那份乐趣。

课改,对于昨天的教师、今天的教师、明天的教师都不失为一种挑战。课改,将使教师走进一片新的领地。教师不能改变一个人的过去,但他们希望改变学生的态度,并能让学生在他们的课堂上学到终身受益的东西。想一想:即使你的教学质量只提高了10%,那也会给整个社会带来巨大有影响。新课程的学习也让我们自己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的思想要变,我们的教学方式要变,更重要的是我们应是终生的学习者,我们要身体力行推动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最后再引用加拿大人戈培尔的一句话:无论设立的目标看上去如何遥远,都不能不做出系统的描述。毕竟,即使是一个小小的变迁,只要它是朝着正确的方向发生的,就比方向错误的变迁乃至无方向的变迁更具有积极意义。

总之,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要牢固树立教师专业发展的理念,积极把握教师专业发展的机遇,努力寻求教师专业发展的最佳接合点,大胆探索,认真实践,促使广大教师的专业发展逐步走向自主的轨道,达到教师专业发展的理想境界。

谈青年教师的自我成长

坚守沉淀超越 ——谈青年教师的自我成长 尊敬的领导、老师们: 大家下午好。 从两周前接到这个任务,我就在思考,今天的例会上我该讲点儿什么,我能讲点儿什么,毕竟,我没有取得过多少骄人的成绩,所以,直到此刻,我都是惶恐的。但是,我又觉得应该接受这个任务,因为我知道,此次发言的目的并不在于宣扬自己,而是表达学校领导和所有老师的美好愿景——期盼每一位青年教师都能加快自我成长的进程,成为学校发展的中坚力量。所以,今天我斗胆结合自己成长过程中的体验、感受、心得、收获,与新老同事交流分享,不当之处望老师们一如既往地包容海涵。今天我交流的题目是《坚守沉淀超越——谈青年教师的自我成长》 一个人的成长,固然与学校的培养分不开,但是我认为,作为一代朝气蓬勃的年青人,我们更应该强调自我的发展——每一个青年教师,都应该学会自我发展。我们知道一句话,机遇总是降临在有所准备的人身上,因为只有有所准备,才能把握住机会;只有充分准备,才能把握住所有机会。但现实生活中,当机遇没有降临在自己身上的时候,我们往往不愿承认,是因为自己准备得还不够充分,累积得还不够厚实,于是难免产生一些负面甚至错误的想法,影响工作影响感情。记得2001年,我从教6年,第一次执教的一节录像课就获得了全国一等奖,而且作为优秀课例在全国几千人的大会上发言;但在2005年荆州市的语文优质课竞赛活动中,却以微小的差距屈居一等奖的第二名,与省级语文优质课失之交臂。虽然关心我的领导和同事给我找到了理直气壮的原因,但是,我心里明白:如果我的课上得足够好,又怎么会成为第二?问题,还是出在自己的身上。2005年后,虽然我有很长时间再没有机会执教公开课,而且,语重心长的领导言辞恳切地建议我将今后的重心转移到研究上,让我多写写文章,还清楚地记得当时我的内心有很多的遗憾和不舍,但我平心静气地接受了这个现实。我想,如果有缘,总会再牵手;而提高自己,磨砺自己,完美自己,才是自己真正要做的,真正需要争取的。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本途径

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基本途径 一调查研究学生的兴趣类型、活动方式和手段 就学习动力而言,研究普通青少年的种种活动与兴趣,从中可以归纳出能够唤起学生强烈求知欲的各种教学方式、手段、工具、设施、方案、问题,以及如何布置作业、安排课堂内外学习等诸多要素,帮助学生更好地达成课程目标。 组织学生外出参观、充分利用公共设施和社区资源,使学生亲眼观察自己将要学习的知识、技能等在现实中的作用;运用种种声像手段可以向学生展示实际工作技能、口头表达能力、无私的行为及其他可观察的业绩。 根据教学目标的具体要求,请一些在有关方面颇有建树的人士到学校讲课,他们可以结合自身的感受向学生介绍并共同讨论在学习上应该奋力达到的目标及其意义等。 二确定学生的现有发展基础及相应的教学材料 学生的水平难以整齐划一,为了满足所有学生的要求。各门课程的选材不但需要了解学生目前已经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而且还应该兼顾他们之间的差异,设计大量方案,组织多种活动,准备相应的教学材料。比如, 阅览室和其他阅读材料汇编就应该备有从不同层次介绍同一主题的资料;布置作业,也应根据实际情况,从众多的方案和活动中选取与他们的知识、技能水平相当的题目;各种练习材料的具体内容往往需要课程设计者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加以提取和编排。 三创造性开发和使用教学用具

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校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各种教具和学具,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服务。教学用具的开发和使用要因地制宜,简便实用,与学校和学生的发展水平相适应。 四安排学生从事课外实践活动 学生能否将自己学到的知识、技能恰如其分地运用于实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身的生活环境。一般说来,教师对校内环境及所在社区的某些方面都有所了解,应该加以很好地开发和利用。教师应该注意发掘学生生活经验方面的资源,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 五制定参考性的技能清单 能通过调查整理,形成一个对各门学科和多种课外情境都有参考价值的技能清单。如:人文与社会课程学习领域的技能清单:要求:学生整理 六总结和反思教学活动 教学的新知识、新技能和新策略有多种多样的来源———来源于研究,来源于新教材和新手段,来源于先进教学法的报道,来源于同事,来源于督导人员,来源于对教学的自我总结,来源于对课堂学习情况的思考等。教师们要不断地考虑如何来充实自己的教与学的知识库,并且为增加这方面的知识作出不懈的努力。教师需要不断地提高通过自我总结和积极借助他人的反馈来分析自己的学习需要和学习风格的能力。教师应该善于运用教学日志、研究小组和个人教学心得集锦夹、同事指导、他人帮助、同事建议等自我评价和合作总结的手段、方法

好老师优秀育人案例

好老师优秀育人案例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中国好老师优秀育人案例 单位:新疆建设兵团第四师七十七团中学姓名:周国君 一、个案介绍 我校曾经的四年级学生人数有42人之多,其中本校教师家的孩子在这个班级的就有7名,这个班是有名的“难管”班级,班主任就换了几任,任课教师也换了不少。班里有这样一名学生李某(隐去真实姓名)同学,是班里学习、纪律、行为习惯与道德品质差的一名学生。他上课常用小动作招惹、欺负同学,有时候上课拽女学生的头发、无缘无故骂人,同学都不愿与他为邻(座位都是一个人坐在最后);学习成绩差,且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连他自己都辨认不出自己写的什么字,老师提问,可以说是一问三不知,答非所问,经常惹得全班哄堂大笑,让任课老师哭笑不得。老师经常批评他、同学们都嫌弃他;长期的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使得小小年纪的李某出现了严重的心理失衡,在班级就爱恶作剧,逐渐在生活中养成了小偷小摸的习惯。 二、案例分析 通过与学生李某的几次谈话了解到,造成李某“心理失衡”以致难以合群的个性,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1、自身的原因:李某从小学习成绩不好,老师多是批评,学生多是嘲笑,以至于李某在学习上越来越差,在其他方面越来越“突出”。 2、家庭教育的影响。他是家中独生子,加上小时候李某身体不太好,学习、行为上的坏习惯家人总是尽最大限度地纤就、容忍。外加父母均无固定工作、更无固定的经济来源,一年四季都是靠打零工挣钱来维持家里的日常开支,每天都是天不亮出门,披星戴月回家,与孩子接触时间较少,渐渐地孩子

觉得在这个家不受重视,就慢慢地养成了不少的坏习惯,当家长发现或者老师告之时,家长就是一顿打骂、根本未从自身找原因。 3、教师教育的影响。由于李某在班里的各项表现极差,老师经常在班里批评、把该生叫到办公室训斥。 三、教育策略 1、引导同学正确与他交往,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 (1)做家长的思想工作,取得他们的支持与谅解,形成家校共同教育的合力。 (2)鼓励同学与李某交朋友、双休日到李某家串门,充分发挥榜样作用,尽早地把李某拉回到班级的大家庭中。 2、避免家庭教育方式的负面影响,使孩子在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中健康快乐成长。 四、收获感悟 通过近一学年的教育,现在李某的各方面表现有明显好转,学习成绩进步了,也把自己当成班级的一员,喜欢助人为乐了。面对李某的转变,父母、老师、同学都很高兴。 作为一名教师,都应“以生为本”,“师爱永恒”尊重每一位学生。我们教育学生,首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其次,每个学生都是活生生的有感情有思想的人,只要付出爱心,枯草也会发芽;只要一缕阳光,他们就会灿烂。总之,心灵的桥梁要用情感去架设,用尊重、信任、体贴、关怀去充实。爱,是一种力

浅谈小学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浅谈小学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发表时间:2019-05-09T10:43:28.90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5月4期作者:林炳祝[导读] 青年教师是学校的未来和希望,能否尽快成长关乎学校的命运和走向,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青年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 林炳祝(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蓬壶中心小学福建永春 362600)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691(2019)05-134-01 青年教师是学校的未来和希望,能否尽快成长关乎学校的命运和走向,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青年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青年教师由接受大学教育到登讲台施教需完成由学生到教师角色的转型,新手成长需要3―5年的成长周期,而理顺成长思路,走上科学成长道路则可以缩短成长周期,尽快成手。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首先是要有学习意识。青年教师应该充分抓住每一个学习的机会,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向同行学习、向学生学习、向报刊书籍学习是不错的途径。向同行学习就是多听课,听课是我们年轻教师能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最好方法,通过听课不但可以把握教学内容还可以学习老教师怎样驾驭课堂管理学生;通过听课可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改进教法,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向学生学习,学生能告诉我们他们之所需,把重要的信息反馈给教师,可以督促教师做出调整和提升,是为教学相长;“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一桶水从何而来,很重要的一个途径就是向书本、杂志学习,通过及时补充更新知识,不断的给自己充电,使自己保持信息和知识的鲜活,为可持续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次是精心备课。“在备课上多花点时间,如根上浇水;在讲课上增加学生负担,似叶上施肥”,可见备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备课的前提是要听课,听取老教师的课可以提高我们的备课效率,同时自己要认真钻研教材,做到心中有书,教材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重要凭借,它是教师教学的导向标,备教材就是要把握、吃透教材,提炼出教材的精髓,对教材进行深入反复的研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每读一遍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经验告诉我们备课如果不够充分,上课就不自信,语言就不流畅,学生领悟的就不深刻,这样的教学是失败的。这既没有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备学生是要做到心中有人。学生是教学工作的落脚点,以学生为本是教育之本,只有备好学生,才能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心理特点,才能科学设计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保证教学效果。备教材是要做到心中有术,教学是一门科学,同时也是一门艺术。教需有法,教无定法,大法必依,小法必活。 另外,青年教师还需做好积累和反思。教师应该是一个有爱心的人,一个有文化素养的人。文化知识的吸取需要教师的睿智观察和精心积累。中国文化底蕴深厚,青年教师应擅于吸取精华,充实自己并通过实践将其转化为教学动力,合理的将自身素养有效地应用到教学中去。正如海明威所说的“找到属于自己的句子”,学会分析和利用各处资源,跟着名师的脚步走,一步步的提升自身的修养和专业素养。另外一个可以通过积累提高自己的方法就是广泛阅读,青年教师不仅要钻研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关注科学教育前沿的最新动态,而且要阅读各类文学作品,阅读可以丰富自我精神世界的各种书籍。“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反思则是对教学工作的一次再深化,及时反思能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通过反思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们应该思考今天的课哪里讲得好?哪一个环节处理的好?哪一个教学机智把握的好?就是要正思。还要思考学生学懂了吗?学生存在什么样的问题?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问题?就是要反思。反思后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解决了吗?应该怎样解决?就是要修正。如果我们能每天坚持这么做的话,我们的成长一定会非常快。哪怕一周一次这样的反思和总结也是极其必要的。想要实现自我专业发展,就必须提升自我反思能力,尤其是教学反思能力。教学反思是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个过程,更是名师成长的重要历程。经常的总结反思无疑对我们的成长是一支助推剂,推动我们向更好的方向,更高的目标更快的前进。以上是谈教师专业成长,下面再谈关注学生。 一是要以生为本。教育管理的核心是什么?一言以蔽之,是人。而人有他特有的天性:做人的尊严、不可剥夺的被爱的权利、无限发展的空间和可能性。这就要求新时期的教育管理,确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管理思想,高擎“张扬人文精神,培育健全人格”的理念旗帜。荀子认为:明主急于得人,而暗主急于得势。《贞观政要》中也倡导:“政要之本,惟得人。”任何管理行为、决策都要抓住“人”这个核心,否则管理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现在连监狱对犯人都提倡“以人为本”了。 然而,在应试教育过度强调科学和理性的导向下,在商业文化大潮所带来的轻飘、颓废的社会人生意识的感染下,使得教育管理渐趋消解,远离了学生自由的身心和现实需要,导致学生失却了个人的精神自由、情感自由、思想自由、行为自由,甚至言语自由!而这些恰恰是人的个性独立、生命舒展、灵魂生长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实,教育管理的终极目标是人格的完善,这也就是要求青年教师在管理中要形成学生的独立的精神本体,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的自我精神和健全人格,建立一个绝不同于他人,而又与他人、社会、时代文化相互融洽的真正的自我!要做到对学生: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少挖苦;多商量,少命令;多指导,少指责;多民主,少专断。 二是要理解善待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当好老师前提必须爱学生,只有爱学生、喜欢学生,你才能有幸福感,否则便是自己折磨自己。魏书生说的好:如果你把学生当成天使,那你每天就生活在天堂里;如果你把学生当成魔鬼,那你每天就生活在地狱里。教育孩子的前提是要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即使表现再差的学生也有他积极主动值得表扬的一面,所有难教育的学生都是丧失自尊心的学生,所有好教育的学生都是自尊心极强的学生,所以作为青年教师,千万不要在自己刚起步的时候就把孩子的自尊心踩到地上,要给足每个孩子应有的自尊与自信。抓好教育契机,及时表扬;学生犯错误了,婉转批评,希望他下次能有一个更好的表现。随时实施鼓励教育,如果自己有能力的话可以把对困难学生的教育当成一种课题研究。不断锤炼自己的语言艺术,做一个时刻为学生着想的、让学生喜欢的老师。 总之,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们应怀揣着自己的梦想,在成长之路上要不断学习,精心备课备学生,勤于积累和反思,理解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鲜活的生命。本着认真、刻苦的态度,在教育之路上不断摸索、研究,静下心来做教育,以高超的教学技能,高尚的职业操守为自己的人生添彩,在全面发展中走向更好。

教师专业与自我成长

教師專業與自我成長 929408賴小萍929412張心怡 929427詹東瀅929440張雅婷一、教育與教師專業 人云,在現代多元功利的社會環境中,教師也只是社會眾多行業之一,許多人之所以投入教職,無非是在茫茫就業市場中,所選擇的一項職業而已;可是我們的文化傳統,對於教師的角色期待畢竟有所不同。就教師的社會功能來說,眾所周知人才培育以教育為本,更精確地說,教育是一國的根本,為了國家社會的生存進步,現代國家均力求教育的健全發展,以培育優秀健全新生代國民,而此非有高品質的教師不為功。 在這一波波教改的熱潮中,可以發現教師在課程與教學方面的自主性愈來愈重要,同時教師逐漸在教改歷程中也擔當關鍵性的的角色。尤其在這幾年的課程改革,可以看出教師的角色已逐漸從課程的「傳輸者」與「執行者」改變為「組織者」與「發展者」。即在九年一貫的教育改革中教師不能僅只是單一學科知識的傳遞者,而是能在學習領域中發揮成為課程的統整者。 (一)教育環境之衝擊與挑戰 除此之外,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面對未來十倍速變遷的社會,教師所處的教育環境也面臨以下的衝擊與桃戰: 1.從工業社會轉變為資訊社會。 2.從科技為輔助工具角色轉變為以多媒體為中心的角色。 3.從只有一次受教轉變為終身學習。 4.從固定單元課程轉變為彈性、開放的多元課程。 5.從以教育組織機構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習者為焦點。 6.從自我學習為主的方式轉變為團隊合作的群體學習模式。 7.從本土或地域性的學習轉變為全球性的網路學習。 因此,教師應有所覺醒,在教改浪潮中努力學習成為一位教學的專業者,以有利於教改新課程發展及教育專業素質的提升。 (二)九年一貫課程在教師角色期望上的轉變

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 利用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摘要:地方课程资源只有经过开发,才能转化为可利用的社会教育资源。开发目的在于利用,在于使课程资源转化为地方课程,为学生个性发展服务。为此必须明确地方课程资源的类型、开发原则、开发和利用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地方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思路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颁发的经国务院批准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都明确指出,要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地方课程是指为了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的需要,由地方根据国家管理政策和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发展需要而开发设置、补充完善和改编,并由地方管理的课程。这类课程的含义可以扩大到包含当地的校本课程,并包括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配套开发、编制的课程标准、教材和教参等。”各省、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及各中小学都毫不例外地要涉及到建设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问题。而这些课程的建设,首先面临一个先决条件──课程资源的开发问题。要想使课程资源在地方课程建设中发挥最大的支撑作用,必须明确地方课程资源的种类及其开发原则、开发和利用的基本思路。 一、地方课程资源的种类 课程资源通常指为保证教育正常进行而使用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总和,教育的历史经验或有关教育信息资料。地方课程资源具有广泛

性、丰富性、综合性、差异性(因地域、文化传统、学校的差异而可开发的课程资源的差异)、多质性(同一资源对于不同课程有不同的用途和价值)等特征,因此可从多层面、多角度,把它分为多种类型。根据我国目前中小学课程三级管理的实际,有的把教育资源分为三个层面:国家课程的教育资源,地方课程的教育资源,校本课程的教育资源;有的根据来源、性质、物理特性和呈现方式、存在方式来分。我们主要是对地方课程层面的资源分类。因为地方课程资源丰富,既有校内的也有校外的,既有看得见的也有看不见的,同时指导力量来自多方面,因此地方课程资源主要是从支持学生发展的内容线索、支持课程资源的范围、存在的特有方式、支持课程的指导力量等来划分。 1.从支持学生发展的内容线索来分。 所有课程都应从发展学生方面着手,地方课程更不例外。综合实践活动(含研究性学习)主要从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学生与自我等线索来组织内容,实践已证明,这对学生的发展是行之有效的,所以各地在实验开发地方课程资源时,都把这一课程内容线索的做法迁移到地方课程当中去,把地方课程资源分为学生与自然方面,学生与社会方面,学生与自我方面。如自然方面有本地动植物、地形地貌、环保、气候、季节、自然景观等。在社会课程资源方面,“为了保存和展示人类文明成果的公共设施如图书馆、展览馆等无疑是重要的课程资源;道路的线条美、雕塑的造型美、音乐的节奏美等均可成为陶冶学生情操的课程资源;人类活动的交往如政治活动、经济活动、司法活动、军事活动、外交活动、科技活动等也可以成为课程资源;影响人类社会的生产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5、举例说明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课程资源开发能力是新课程改革中广大中小学教师必须掌握与具备的能力之一,也是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新的挑战。课程资源开发的意义具体地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保证课程资源与培养目标的一致性。 2、提高课程资源的品质。 3、促进课程资源开发机制的建立。 4、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在教学五年级下册“数字与信息”一课时,教材上的材料并不是很多,只是简单的分为四个部分:说一说、看一看、比一比、做一做。如果照着教材上这样上课,可能用不了半节课就能把内容讲完了,而且学生对书上的文字和图片学生应该也不会很感兴趣。 于是,我根据教学需要,在课前,准备了电话、信封、身份证、制作的门牌号等材料。在“说一说”活动中,我跟学生模拟通电话的活动,让学生了解了110、112、114……这些到底是什么号码,同时当天正好是3月15日,我对12315消费者投诉热线作了简单介绍,增长了学生的认识;在“看一看”活动中,我组织学生观看我手里的信封并且用手里的白纸自己制作一张信封,学生学会了怎样书写信封,同时我用投影让学生了解全国各地的邮政编码,也增长了学生的认识;在“比一比”活动中,我拿出身份证,让学生猜我是几几年出

生,我的生日是什么时候,让学生了解了有关身份证的常识;在“做一做”活动中,学生小组合作,给宾馆出谋划策,给各个房间编号,最后请学生拿着我手里的门牌号去找房间,在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到数字信息的巨大作用。 这节课,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动方式多样,很好的完成了课程培养目标。在某些方面,不仅让学生认识了书上的知识,还有所拓展,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跟学生们一起认识了很多有趣的“数字信息”。 通过案例可以说明,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认识水平,对课堂效果的提高和课程目标的达成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教师进行每次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都是对自身认识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完整)青年教师成长故事演讲稿

(完整)青年教师成长故事演讲稿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青年教师成长故事演讲稿)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青年教师成长故事演讲稿的全部内容。

享受幸福 我在网上看到一则这样的笑话:有一个经理要招聘一名秘书,人事部主任招来一批有文凭的大学生,经理没有选中;又招来一批长的漂亮的有文凭大学生,经理又不满意.人事部主任很纳闷,就问经理:“到底要什么样的呢?经理说:要起得比鸡早的,睡得比猫头鹰晚的,干活如老黄牛的,报酬比农民工低的!”人事部主任想了半天说:“有,教——-—师。 这虽然是一个笑话,但也道出了我们教师的辛苦.唐朝诗人李商隐的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直都被认为是我们教师的真实写照!是的,辛苦劳累,呕心沥血,正是教师职业的特点。一堂堂人生课,教师循循诱导,谆谆教诲;一册册作业簿,教师要轻轻展开,细细品评;一个个疑问,教师苦苦思索,耐心解答……教师之苦在于劳心。但是,教师职业又 完全可以作另外的诠释。我们不仅是辛勤工作的老黄牛,我们也可以是幸福的享有者. 年轻的教育专家袁卫星老师说:“对于幸福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的本身.教师的一生不一定要干成惊天动地的伟业,但它应当如百合,展开是一朵花,凝聚成一枚果;但它应当如星辰,远望像一盏灯,近 看是一团火……” 那么,我们究竟怎么做才能成为一个快乐点教育者,幸福的掌门人呢?我认为,很简单,就是改变心态、学会微笑! 我很欣赏一位英国主教的墓志铭:改变自己就可能改变世界 “我年少时,意气风发,踌躇满志,当时曾梦想改变世界。但当我年事渐长,阅历曾多,发 现自己无力改变世界.于是,我缩小了范围,决定先改变我的国家,可这个目标还是太大了.接着我步入了中年,无奈之余,我将试图改变的对象锁定在最亲密的家人身上。但天不遂人愿, 他们个个还是维持原样。当我垂垂老矣之时,终于顿悟:我应该先改变自己,用以身作则的方式影响家人.若我能先当家人的榜样,也许下一步就能改善我的国家,再以后,我甚至可能改造 整个世界." 不错,自己先改变了,身边的一些人就可能会跟着改变;身边的一些人改变了,很多人才可能会跟着改变;很多人改变了,更多的人就可能会改变。我相信,如果我们努力去改变自己的心态,去享受教育的幸福,学生们一定会给我们一个惊喜。一旦我们睁开双眼,认真的看看周围,就会发现,其实,幸福一直都围绕在我们身边: 每天早晨,走在校园当中,成群的青春的脸庞从你身边走过,热情的说着“老师好!”这时候的我们,不是幸福的吗? 每逢佳节,那些雪片般从远方飞来的贺卡让教师激动不已。在看到那些熟悉或者淡忘的一 个个学生的名字时,快乐便油然而生。这时候的我们,不是幸福的吗? 一封封录取通知书来到学生的手中,满面春风的家长拉着我们的手千恩万谢,学生真诚的 说一声“老师,您辛苦了!”这时候的我们,不是幸福的吗? 我想,每一位老师在那样一个 瞬间,完全没有了抱怨,有的只有快乐与满足。 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用心去感受,这样的幸福无处不在,它会让你真正的认识教育,学 会如何去做一名幸福的教师. 在我授课的班上有一名学生,学习不努力,作业不能按时完成,上课违反纪律,对于他我 真是批评多于表扬。可是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彻底改变了我。有一 天,他的作业竟然按时交了上来,我很随意的在班上表扬了他,还称赞他说他的作业完成的很认真.接下来的日子里,他的作业竟然都能及时上交了,原来表扬远比批评更有效。那一刻,我看到了教育的希望,同时也看到了幸福。 另外,我们还要学会微笑,对我们的学生微笑。 微笑,是生活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微笑,是开启心灵的一把钥匙;微笑,真的可以使风雪 化为春光!如此美妙,我们不该学会微笑吗?斯提德说得精彩:“微笑无需成本,却创造出许多价值.微笑使得到它的人们富有,却并不使献出它的人们变穷。”教师的微笑,可以使学生变 得轻松、富有,更可以使自己获得自信与充实.

教师成长的三个阶段

教师成长大致经过以下三个阶段。 (一)、学习摩仿阶段,目标是站稳讲台。从学校毕业,刚走上讲台,大多数教师往往是给学生展示自己“学”得怎样,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很难进入“教”的境界。要站稳讲台,一般需要学习摩仿1--3年。其主要标准是:熟悉本科教材,适应课堂教学的各种要求,初步显示出良好的职业素质,能胜任本科教学工作。 1、教学。“讲述”知识即使完善无缺,也只是在给学生展示自己在以前的专业学习中或课前钻研教材时那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钻研结果。即使站得高看得远,教师或许确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但在“教”中,还未形成自己的风格。严格地说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照本宣科,隔靴搔痒。还说不上是“教学”,就是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充其量只是个“展学”而已。 2、态度。心中有书,而“目中”不大“有人”。学生观念淡薄,只想着如何把书教好。这多由对教材和教法不熟;尚不能高屋建瓴地把握教学内容和娴熟地驾驭课堂所致。初为教师者多属此类。 (二)、发展提高阶段,目标是成为骨干教师。 要成为骨干教师,一般要3--6年。其标准为:熟练掌握课堂教学基本方法与原则,具有挖掘教材潜在内容与恰当处理教材的能力,能较为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具有较好的教学机智和驾驭课堂的能力,初步具有科研的能力,教学效果好且比较稳定。 1、教学。不仅有学问,而且具有教育智慧。主要表现在吃

透教学内容和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方面。吃透教学内容表现为:⑴深刻,即能独立钻研与分析教材,能把教材编写意图吃透,从而挖掘出教材的精髓内涵,讲起课来能讲到点子上。⑵独到,即知识广博,讲起课来左右逢源,妙趣横生,从而收到“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奇效。在灵活应用教法方面,表现为:①启发,即诱导学生向着未知领域探究,把学生带进“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困境,然后点拔指示,使学生豁然开朗,呈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象②机智,即对教材有真知灼见,具有首创性和独创性。③广博,即面对意外情况,教师能灵感闪现,机动灵活地加以处理。④绝招,即教学特长中的特点,是对某种教学技艺精益求精,千锤百炼的地步,⑶智慧,智慧不是天生的的确能把好的学习方法,技能技巧传授给学生,力求达到“既授之以鱼,又授之以渔”的教学目的,教学达到了“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在这个阶段,虽然孜孜以求,沤心沥血,既注重知识的传授,又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但是,“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浅尝辄止,若即若离。可有时往往见效不大,不尽如意。 3.态度。不仅心中有书,而且“目中”也“有人”。教师一门课教了三年五载,在把握了教材,熟悉了教法后,就能在课堂上逐渐注意起学生来 (三)、探索突破阶段,目标是成为学科带头人。 要成为学科带头人,一般要在10年以上。其主要标准是:教学上有自己的特色,精通教材教法,甚至具有编写教材的能力。课堂教学效果与科研成果显著,在本地区或更广范围内知名度很

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摘要:地方课程资源只有经过开发,才能转化为可利用的社会教育资源。开发目的在于利用,在于使课程资源转化为地方课程,为学生个性发展服务。为此必须明确地方课程资源的类型、开发原则、开发和利用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地方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思路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颁发的经国务院批准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都明确指出,要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地方课程是指为了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的需要,由地方根据国家管理政策和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发展需要而开发设置、补充完善和改编,并由地方管理的课程。这类课程的含义可以扩大到包含当地的校本课程,并包括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配套开发、编制的课程标准、教材和教参等。”各省、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及各中小学都毫不例外地要涉及到建设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问题。而这些课程的建设,首先面临一个先决条件──课程资源的开发问题。要想使课程资源在地方课程建设中发挥最大的支撑作用,必须明确地方课程资源的种类及其开发原则、开发和利用的基本思路。 一、地方课程资源的种类 课程资源通常指为保证教育正常进行而使用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总和,教育的历史经验或有关教育信息资料。地方课程资源具有广泛性、丰富性、综合性、差异性(因地域、文化传统、学校的差异而可开发的课程资源的差异)、多质性(同一资源对于不同课程有不同的用途和价值)等特征,因此可从多层面、多角度,把它分为多种类型。根据我国目前中小学课程三级管理的实际,有的把

教育资源分为三个层面:国家课程的教育资源,地方课程的教育资源,校本课程的教育资源;有的根据来源、性质、物理特性和呈现方式、存在方式来分。我们主要是对地方课程层面的资源分类。因为地方课程资源丰富,既有校内的也有校外的,既有看得见的也有看不见的,同时指导力量来自多方面,因此地方课程资源主要是从支持学生发展的内容线索、支持课程资源的范围、存在的特有方式、支持课程的指导力量等来划分。 1.从支持学生发展的内容线索来分。 所有课程都应从发展学生方面着手,地方课程更不例外。综合实践活动(含研究性学习)主要从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学生与自我等线索来组织内容,实践已证明,这对学生的发展是行之有效的,所以各地在实验开发地方课程资源时,都把这一课程内容线索的做法迁移到地方课程当中去,把地方课程资源分为学生与自然方面,学生与社会方面,学生与自我方面。如自然方面有本地动植物、地形地貌、环保、气候、季节、自然景观等。在社会课程资源方面,“为了保存和展示人类文明成果的公共设施如图书馆、展览馆等无疑是重要的课程资源;道路的线条美、雕塑的造型美、音乐的节奏美等均可成为陶冶学生情操的课程资源;人类活动的交往如政治活动、经济活动、司法活动、军事活动、外交活动、科技活动等也可以成为课程资源;影响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的价值观念、宗教伦理、风俗习惯等与教育教学活动有着直接的关系,因而也是不可或缺的课程资源。”学生与自我方面,指当地学生自我成长的心理素质教育、品德教育、个性教育等资源。强调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学生与自我等内容线索,意味着地方课程突破了传统学科疆域的束缚,意味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实现得以保障。 2.从支持课程的范围来分。

学科优秀教师个人案例

学科优秀教师个人案例 广灵县梁庄乡九年制学校赵建琴本人现任梁庄乡九年制学校数学及科学教师,在与孩子们共同生活的六年里,我和他们共同成长着。 记得六年前,在我刚从教时,望着扑入满眼的陌生面孔,我心里很惶恐,我不知该如何将这些天真的童心正确的引领到学生时代时,我看到了那一张张可爱的笑脸——灿烂的笑容,正迎着朝霞,我顿时有了勇气和自信——干一行,爱一行。我要以饱满的热情、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热爱人民的教育事业;以高标准来衡量自己,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关心、爱护这些朝阳下的孩子们,因为他们正是祖国的花朵。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和老师们一起探讨教学方法与技巧,不断努力钻研教材,分析每堂课成功在哪里,哪里存在不足,不断总结,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给自己施压,工作之余,勇于探究。尤其是身边的点点滴滴,一个安静的女生柴心茹引起了我的注意,她每天总是一下课就开始默默地扫地、擦桌子、擦黑板,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每天放学后,她又默默地关窗、关灯。如今她关窗、锁门的情景已在我心中定格成一道风景,内心永远的珍藏——只见她轻轻地带上门,又向后推了两推,才放心的离去。这“轻轻的一带”不正是她对班级、对公物的爱惜之情吗?这“向后的两推”不正体现出她做事有责任感吗?尤其是对待那些成长速度慢的学生,需要的不正是这“轻轻的一带”和鼓励的推动吗?感谢学生给了我责任感,让我能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心态给予学生以十分的尊重、百倍的关怀体贴,让他们快乐地成长。 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思想、个性及成绩等差异日渐显著,对学生这些总是不能一概而论,要与每位学生心与心的沟通与交流,因人而异,及时抓住学生点滴的情绪变化,及时解决问题。如王好、白佳等学生常常自认为已经长大,不再

成长之路---谈谈青年教师个人成长历程

成长之路---谈谈青年教师个人成长历程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早上好!我是来自九江市浔阳区外国语实验小学的黄思睿,外小坐落在风光秀丽的庐山脚下,地处九江市美丽的甘棠湖畔,是一所朝气蓬勃的学校,它位于庐山之麓、长江之滨、甘棠湖之畔。名城、名山、名江、名湖,造就了浔阳区外小的灵气。 很高兴能和在座各位优秀的老师们在此交流,接到余老师让我在会上发言的电话,我感到十分荣幸,非常珍惜这个和大家学习与交流的机会。和在座的一样,我也是一位年轻的教师。让我谈谈青年教师的成长,我想还是和大家有分享一下我成长历程的故事吧。 喜爱—让我走上了英语教师之路,从事英语教学时间有十个年头了,这十年既短暂又漫长,在这里边既有领导的关心、同事的帮助,也有自己的艰辛地努力和付出。回顾自己走过的教学之路,欢乐和辛酸同行,收获与遗憾同在。或许我的这些成长经历很普通、也很平凡,但是,领导给了我机会,同事给了我信心,时间给了我机遇。 挚爱小学英语教学,努力当家长满意、孩子喜爱的英语老师,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好英语,当学校放心的教研组长,让我校的英语教育教学水平处于九江市领先地位。带着这样一个执着的信念,我不断努力着。 回想十年的成长历程,经过了春的希望,夏的炙热,秋的收获,冬的等候,每一个足迹,每一滴汗水,每一份收获,仿佛一年中美丽的四季在歌唱着我艰辛而幸福的成长之路。 一、春的希望—在磨练中成长 小时候,很喜欢,也很羡慕老师。常常会召集一群比自己年龄稍小的小朋友搬来小桌子,小凳子,手拿一根木棍,饶有兴趣地做起小老师。那份天真、那份稚气、现在想起来仍觉得可笑。 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我不断地努力。师范毕业后终于踏上了讲台。昔日的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心中的喜悦就如初春里发芽的种子那样充满希望,令人神往…… 1.梦想的种子 2001年2月-6月希望小学实习,初踏教坛,雄心壮志,满腔热情,由于领导对我的信任,破格让我参加全区首届小学英语赛课,当时是小学英语课程刚全面铺开,对于实习老师来说,第一次参加这样重要的比赛,倒有些“初生牛犊不怕虎”,之前在剑桥少儿英语学校见习所得,信心十足,可比赛时听了其他老师的课之后,才觉得自己还相关太多,需要学习的还很多很多,比赛后,区教研员老师点评时,也特别给予了作为唯一一个来参赛的实习老师的我鼓励,并且提出了我的问题和缺点,虽然当时心情有些失落,但现在想来,那次比赛却是我在英语教学起跑线上的一大收获。 2001年7月参加新教师培训,领导的讲话让我雄心壮志,暗自定下心中的目标,我要努力做到“三年小成”,“五年大成”。 2001年8月,碰到了我工作的第一个坎,也遇到我的第一位贵人。当时被分配到离市区很远的学校,其他同学都分在市区学校,听到这个消息,很难过。一位同学的妈妈是另一所学校的校长,她听说这事,告诉我:人不可能一辈子都一帆风顺,当你身处逆境时,看你怎么对待逆境,是迎难而上,还是选择退缩。有

我的教师成长感悟

青年教师成长感悟 从01年毕业至今,先后在讲坛上走过了七年光景,这七年既短暂又漫长,这里边既有领导的关心、同事的帮助,也有自己的艰辛努力。回顾自己走过的教学之路,欢乐与辛酸同行,收获与遗憾同在。我有几点成长感悟与大家分享: 一、时刻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 教师是一份平静的职业,教师的工作是平平常常的,心态决定教师的素质和教育教学工作业绩。教师要以良好的心态勇敢地面对挑战,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工作中有很多事情需要我们主动去做,这样不但会锻炼自己,也提高了自身的素质,同时也为自己争取到更多的机会。作为一名教师要有奉献精神,不去计较个人得失。如果什么事情都需要别人来告诉我们,我们就已经很落伍了。任何人都有自己的缺陷,都有自己相对较弱的地方,只要不断学习,去吸收时代的、别人的、科学的、优秀的东西。学会学习,就会成功。 二、懂得感恩是教师成长的必备素质 要想成为一个优秀老师,得有一颗感恩的心,也就是要具有良好的教育心态。因为感恩,你才有爱心,才会爱生活,爱从事的工作;有了爱心,才能长智慧,有了爱心,你才会努力,才会勤奋,才会反思,才会坚持,才会成长……现在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我觉得自己所付出的一切都源于感恩,是在感恩中静心学习,尽心工作,用爱心回报社会。 三、做个有心人,及时的反思教学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说,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是肤浅的知识。因此,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我们最需要反思的就是自己教学行为,从教材解读与设计、教法与学法的选择、课堂细节的处理等层面去反思。作为日常的教学,近年来我常常用这样的几个问题去反思自己的教学:这节课,我投入激情了吗?对教材的解读,有更恰当的角度吗?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合理可测吗?这节课中最难忘的一个细节是什么?这节课最大的遗憾是什么?如果重新来教这节课,哪个地方最值得改进?反思的深度,决定着教学所能达到的高度。活跃在教坛上的大师们,其实也是反思的高手,也是通过一步步的成长,才成为今日的“明星”。 作为一个老师,我们除了反思教学,还可以反思为人处事,反思一切可以反思的东西。同时,要边反思,边记录,用键盘留下文字,为研究自己的教育教学提供鲜活的案例。 四、总结经验,梳理出一套属于自己的班级管理方法 毛泽东说:“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 班级管理讲究艺术,要多动脑筋,考虑孩子的需求。从教学方法、教学艺术上动脑筋,哄着孩子跟你走,制服犟牛用再大的力气不如一把青草效果好。所以教师要形成自己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

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几点想法(精)

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几点想法 花东中学李洪霞 长期以来,由于教材一直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以至于一谈到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就是教材本身。而在新课程理念下,现代课程观呈现出多元化、综合化、现代化、实用化、开放化、结构化的特征。 生物新课程的实施为中学生物学科的教学注入了更为丰富的内容体系,拓展了生物课程资源的选择范围,为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了更为灵活的延伸空间。随着生物教学改革步伐的不断深入,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必将会逐渐摆脱传统狭隘的课程资源观,呈现出各种更为丰富多彩的形式和途径。作为一名中学教师,要树立生物教育的大资源观,注重生物课程资源的整合,拓宽生物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视野。基于上述认识结合日常的生物教学工作,谈谈在生物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实践过程中的一些切身感受和做法。 课程资源与课程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恰当而有效地加工和利用课程资源,有助于提高课程建设的层次和水平。例如在新的课改理念下,为了弥补国家课程的单一和不足,可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开设一系列的校本课程。 一、日常生活中的生物课程资源 学生对自己身边的各种事物最为熟悉和最感兴趣,同时也最容易激起学生对生物的探究欲望。善于引导学生关注和认识身边的科学素

材,不仅可以扩展生物课程资源的选择范围,同时也是生物教师基本的职业素养。例如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吃的学问、喝多少水等;我们的居住环境有街道景观、空气质量、土地保护等;孩子们身体的茁壮成长有身体的测量、骨骼之谜、奇妙的指纹、人的性格、肤色、血型、遗传等;日常活动有家庭日用水量估算、废旧电池回收、塑料袋用量调查等活动。这些在学生身边随处可见的简单材料或活动经过精心整合设计后,就成为了具有结构性的生物课程资源,在学生的生物课外活动中引发起浓厚的探究兴趣和深度思考,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个性区位中的生物课程资源 中学生物课的教学重视学生生物科学探究的开放性,鼓励利用本地资源开展研究性学习,个性化的区位特色值得生物科学教师去充分开发和利用。我国幅员辽阔,每所学校所在地区由于自然位置、地理条件等不同,形成了历史、气候、动植物、农作物、水资源等诸多方面的差异。正是由于这种差异,形成了我们习惯上所说的地方特色资源,从生物科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角度看,这些个性资源具有更多样和更生动的实用价值。“水的三态”变化及江河湖泊——水利与防洪、防止水域面积缩小;草原——牧草繁殖、防止沙化;乡村中的自然环境等等。从小范围来讲,每个学校所在地,无论是城镇还是乡村,都蕴含着丰富的科学课程资源,以我校为例,地处农村,校园内外到处可见可利用的中草药,学生在平时的饮食中也经常用到这些药材,

如何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备课讲稿

如何开发和利用课程 资源

如何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一般来说,课程资源是课程实施的背景和条件。而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课程内容的整合性、目标的开放性和实施过程的动态性必然需要丰富的课程资源作为载体和支撑。课程资源本身往往成为课程内容的一部分。因此,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一、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必要性与意义 (一)课程资源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前提 综合实践活动不像学科教学那样有现成的教材作为其教学的内容,课程具体内容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来设计,这就涉及到课程资源的开发问题。可以说,没有课程资源的开发,就没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具体实施。因此,课程资源的开发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前提。 (二)课程资源是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直接来源,是课程内容本身 综合实践活动主要由教师和学生根据学校内外可利用的课程资源来选择与设计。因此,课程资源的开发不仅是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前提与基础,而且是课程内容的直接来源,是课程内容本身。 (三)课程资源制约着学生的活动方式 课程资源的性质和现状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活动方式。因此,课程资源的开发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决定着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学习方式。 二、课程资源开发的类型 课程资源多种多样,从不同的角度,可分成不同的种类。

(一)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 按照课程资源的空间分布,可以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校内课程资源包括硬件资源、人文资源和活动资源。校内硬件资源包括各种场所和设施,如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信息中心、实验实习园地等;校内人文资源包括教师、师生关系、班级组织、学生团体、校纪校风、校容校貌;校内活动资源包括实验实习、座谈讨论、文艺演出、社团活动、体育比赛、典礼仪式等。校内课程资源是实现课程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最基本、最便利的资源。 校外课程资源主要包括学生家庭、社区乃至整个社会中各种可用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设施和条件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其中,社区的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纪念馆、气象站、地震台、工厂、农村、部队以及科研院所等都是宝贵的资源;学生与家庭的图书、报刊、电脑、学习工具等也是不可忽视的课程资源。充分开发与利用校外课程资源能为我们转变教学方式、为新课程实施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二)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 按存在方式可分为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又称显形资源和隐形资源。有形资源指具有一定的物理形态,能看得见、摸得着,可以直接运用于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包括教材、教具、仪器设备、图书馆、实验室等。 无形资源指附着于一定的物理形体,不能被看得见、摸得着,却以潜在的方式对综合实践活动施加影响的资源,包括学校风气、社会风气、家庭气氛、师生关系、学生的知识和经验、家长的态度、教师人格魅力等。 (三)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