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计算机课程和教学方法改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职业院校计算机课程和教学方法改革
[摘要] 本文就如何改革计算机课程进行了初步探讨,依据计算机专业课改革的实践,重点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实验教学,以及计算机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等方面对职业院校计算机课程改革
作了阐述,以达到不断改革计算机课程及教学方法的同时,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 课程改革教学方法
现在职业院校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课程模式不断创新,但部分课程仍理论性过强,缺乏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因此,改革职业院校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弊病,培养富有创造性的人才,对我们职业院校的学生就业和深造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职业院校计算机课程改革的设想
教育部在《面向二十一世纪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原则意见》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培养同二十一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人才”。“职业教育应确立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指导思想,专业设置、课堂开发须以社会和经济需求为导向,从劳动力市场分析和职业岗位分析入手,科学合理地进行”。很明显,计算机这门综合性、新型的学科和我们传统的学科有很大的区别,它既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它要求学生不仅要很好地掌握好其中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把所学的知识应用的操作实践当中去,并在操作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因此通过学习这
门学科在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上具有很好的作用。
1.改革课程体系,细化课程设置
改革课程体系,可采取“厚基础、宽口径、实用性”的思路。“厚基础”就是加强普通文化教育,加强基础教育,在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的同时,提高职校毕业生适应未来的能力;“宽口径”就是专业的覆盖面要宽,使学生业务素质的内涵得到拓宽;“实用性”就是专业课的教学内容要实际、实用,注意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职校要创造条件,根据不同专业、不同阶段,结合职校生的个性和兴趣、爱好,利用讲座,分年级合班上选修课等形式,开设颇具特色的实用课程。如《计算机应用》、《 flash》、《计算机网络》、《易语言》《计算机组装》、《网页制作》、《因特网漫游》等,来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市场对计算机用人需求的不断变化,原来计算机专业大而全的模式亟待改变,将原来的单一的计算机应用专业变为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网络及计算机软件等专业,并对各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细化,以利于为学生更宽更好地就业服务。
2.采用模块式教学整合计算机课程
将职业学校前两年或高职学生前三年的计算机课程进行整合,采用分阶段的模块式的课程结构,比如《多媒体技术》、《图形图像处理》、《网页制作及动画处理》、《网络实训》、《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实训》等各模块进行阶段式的专门训练,这样巩固前面两到三年的所学内容,同时对这些课程与企业实际项目相结合,达到真正实训的
目的,这样教学目标明确,有利于职校以主干专业为龙头带动专业群的建设,有利于通过调整相应的模块,使职校培养的毕业生更贴近需求,做到“产销对路”。
3.产教结合,建立学校与产业界稳定的联系
积极与计算机相关企业联系,聘请产业界专家为学校专业建设和课程教学进行咨询指导;在企业建立专业实习基地,为学生生产实习提供场所与技术支持;与企业开展培训及技术项目合作,建立面向未来的“双赢”合作机制。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动教师的角色转变
为适应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及课程改革实施的顺利开展,让专业教师深入企业,感受业界对用人技能的需求,教师通过一个月或更长时间的企业实训,一方面可以迅速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另一方面可以把企业的各方面的工作情况及用人要求直接传给学生,推动教师的角色转变,真正做到“双师型”教师。
5.加强学生的技能训练与考证相结合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化,对实践教学和技能训练的认识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职校要积极贯彻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书”制度。对于职业教育,学历证书是对完成了学制系统内一定职业教育阶段学习任务的受教育者所颁发的文凭,职业资格证书是反映劳动者具备从事某种职业所必备的专门技能和知识的证明。对于计算机专业,要将计算机资格职业证书考核内容纳入教学计划之中,并积极组织实施。职校只有坚定不移地实施“双证书”制度,实施教
学和技能才能落到实处,职校毕业生才能成为企业急需的能上岗操作的实用人才。
二、计算机教学方法改革
计算机课程具有操作性强的教学特点,有了好的课程体系,还必须有好的教学方法予以实现,才能产生好的教学效果。我们按照现代教育思想组织教学,强调一些共同的方法原则,鼓励各科教师根据课程的特点创造出好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起组织、引导、答疑等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更好地建立知识构架。我们在计算机课程中可以采用以下一些方法进行教学改革。
1.采用“项目式教学法”实施教学
“项目式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或需要完成的任务以项目的形式交给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以个人或小组工作方式,由学生自己按照实际工作的完整程序,共同制定计划、共同或分工完成整个项目。
2.采用“案例驱动,引导教学”实施课堂
在课堂教学中,当讲授新的知识时,大多采用实际的案例进行演示说明,并在演示过程中逐步引出各个相关知识点和概念。生动形象的案例中融合了多个概念和知识点,既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学生迅速掌握抽象的概念,并使学生形成和保持对计算机的强烈求知欲。例如:在讲授excel电子表格时,我们就利用
案例教学法,通过案例“学生成绩表”引出excel的多个概念和功能,把excel2003强大的“电子表格”与word2003中的“表格”进行比较,强调“单元格”与程序设计语言中“变量”的相似点。
3.全面推行“问题式”教学法
现代教育思想强调以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要目的。首先是发现问题,这是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起点,所以“问题式”教学法是许多现代教育家所提倡、推崇的教学方法。“问题式”教学法的正确使用对于提高学生的素质,强化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积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自始至终都围绕问题而展开教学活动,激发学生自觉思考、主动探索,引导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课程改革和教学方法改革同时进行
职业学校课程模式的改革,须在课程体系的改革;课程的整合;企业的联合;以及加强教师队伍的培养等多种方式来进行实施,在改革课程的同时,也需要教学方法的改革相配合,可以采用“项目式”教学;“问题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教学效果,进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的目的,使学生学得更好、更深、更轻松。
总之,由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时间比较短,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还没有从普教模式、应试教育中完全摆脱出来。为了把学生培养成21世纪的合格人才,教师要努力掌握教育理论和技术,以此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