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及六安市承接产业转移集中示范园区概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六安市简介
六安市位于安徽省西部,长江与淮河之间,西北、西南分别与河南和湖北接壤。六安是大别山的门户,东进西出、扼守中原的桥头堡,自古是兵家商家必争之地,地理位置十分显要。古人云:得大别山者得中原,得中原者得天下。六安现辖五县五区,目前六安中心城市面积60平方公里,人口60万人,已建成滨水、生态、文化、宜居城市。到2030年,城区规划面积120平方公里,人口120万人。
六安交通便捷。境内有沪陕、济广、济祁、合安、沪汉蓉五条高速和宁西、合九、阜六、沪汉蓉(高铁)四条铁路及312、206、105三条国道,被交通部确定为国家级陆路交通枢纽城市;长江与淮河两个水运码头,纵横交错,四通八达;随着国际4E级机场——合肥新桥国际机场(建在合肥与六安两市交界处)的建成,六安的交通将更为便捷,为六安市加强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中西部大城市的联系,加快融入省会合肥经济圈提供了便捷的通道。
六安环境优良。六安属于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转换的过渡带,季风显著,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全市森林覆盖率接近40%,其中山区县高达70%以上;城镇大气环境质量稳定保持在二级标准,南部山区大气环境质量优于一级标准。2006年被建设部评为“中国宜居城市”奖和“水环境治理优秀范例城市”,2012年被评为“国家级园林城市”。
六安资源丰富。境内国土总面积1.8万平方公里,位居全
省第一。全市总人口713万人,位居全省第二。全市地表水资源总量为100亿立方米,境内的六大水库,库容面积70亿立方米,水质常年保持在二类以上;以六大水库为依托兴建的淠史杭综合利用工程,是我国最大的人工灌区,也是世界七大人工灌区之一。全市拥有佛子岭、梅山、响洪甸、磨子潭四大水电站,是华东电网重要的电力供应基地,水能资源总蕴藏量53.4万千瓦,利用抽水蓄能可再开发200万千瓦以上;市区华电一期装机2×13.5万千瓦火电厂已经并网发电;二期装机60万千瓦项目已经开工。
六安产业配套完善。近年来,全市工业增速连续五年位居全省前列,工业经济的主导格局初步形成。先后被评为“浙商投资最佳城市”、“浙商投资最佳服务市”和“苏商投资中国首选城市”。经过多年的发展,六安市成为全国最大的汽车翻转锁止系统总成生产基地,国内市场占有份额40%以上。六安还是全国知名的汽车齿轮、变速箱生产基地,有14家企业从事齿轮、轴承、变速箱、差速与减速器总成生产,另外在汽车铸件、变速箱箱体、冲压件、拉伸件、装载机分动箱、商务车后悬架总成、汽车座椅、饰件、阻尼材料、粉末冶金制品等方面也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截至2010年底,全市共有规模以上汽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36家。与二汽、JAC、奇瑞等汽车生产企业保持长期合作关系。六安市将汽车与工程机械零部件生产作为支柱产业,列为“十二五”重点建设项目。
六安200公里经济圈内有江淮、奇瑞、安凯、昌河等汽车
制造厂,有安徽佳通轮胎、安徽全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安庆环新集团有限公司、蚌埠金威滤清器有限公司等产值超亿元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其4小时经济圈内还包括杨子、跃进、春兰、神龙、南京长安、上海股份、上海通用、上海大众、吉利汽车著名汽车制造企业。
六安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简介
2010年1月12日国务院批准实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六安市委、市政府积极呼应国家战略,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顺应产业转移大势,于2010年7月设立省级六安市承接产业转移集中示范园区。
六安市承接产业转移集中示范园区地处合肥经济圈,距合肥市区约30公里,距即将通航的合肥新桥国际机场约15分钟车程,是六安东向发展的桥头堡、合(肥)六(安)工业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园区总规划控制面积113平方公里,以312国道为中轴线,西连六安经济开发区、东至合肥市肥西县界,北依沪陕(合六叶)高速,南临宁西及沪汉蓉城际铁路。
规划定位:以产业为支撑的六安东部新城,主要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新材料及新能源产业、信息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交通方面:为推进合(肥)六(安)经济圈同城化发展,312国道正在进行双向8车道改造,合六南快速通道即将开工
建设,拟建中的合六轻轨已纳入安徽省交通厅十二五规划。产业方面:近年来,六安与省会合肥进一步加强分工合作,双方共同商定,搭建装备制造和汽车零部件对接与合作平台,为两市相关产业及上下游企业合作提供政策、信息和技术支持,努力实现互补共赢,打造中部地区乃至全国具有竞争力的省会经济圈。环境优良:示范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园区水、电、路、气和信息化管网等基础设施高标准建设配套到位。土地资源和指标充足。对落户园区的项目实行市、区领导联系重点项目责任制,市政务审批中心具体经办的“一站式、一条龙”服务,切实打造亲商、安商、富商的优良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