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手术后胃瘫综合征诊疗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胃肠手术后胃瘫综合征诊疗分析

目的:探讨胃肠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诊断方法和具体治疗效果。方法:选用我院于2013年6月至2014年2月间收治的胃肠手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的患者3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分析患者在接受胃肠手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的临床诊断方法,并探讨有效治疗手段,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分析后发现,胃瘫综合征一般发生于患者接受胃肠术后3~6 d,临床上主要诊断该病症的诊断方法包括胃镜检查、胃肠造影等。30例患者接受保守综合治疗后,胃肠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无需继续手术治疗,胃动力恢复时间12~24 d,平均恢复时间(16.6±3.3)d。所有患者在恢复半流食1周后均已痊愈出院。結论:胃肠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主要诊断方法为胃镜检查、胃肠造影等,患者确诊后,给予保守综合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胃肠功能,临床疗效显著,降低了患者再手术率,帮助患者早日康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标签:胃肠手术;胃瘫综合征;临床疗效

生活压力的增加和不规律的饮食习惯使得当前越来越多人换上胃肠疾病,近年来临床上胃肠疾病的患者人数也正持续呈现上升趋势。患者在临床上接受胃肠手术后,往往容易发生机械性的梗阻,进而导致胃瘫综合征。胃瘫综合征主要指的是患者的胃由于排空作用发生功能障碍所导致的一种胃动力紊乱综合征[1]。目前临床上针对胃瘫综合征首选的治疗方法是保守治疗,保守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有效降低了患者需要接受第二次手术的发生几率,从而缓解了患者痛苦,保障了患者生活质量[2]。我院通过对收治的胃肠手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恢复性分析,在探讨胃肠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诊断方法和具体治疗效果方面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用我院于2013年6月至2014年2月间收治的胃肠手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的患者30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年龄31~72岁,平均年龄(55.8±4.6)岁。胃肠手术具体类型如下:胃大部切除术后7例,胃癌术后6例,肝癌切除术后2例,胰腺癌常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4例,消化道溃疡修补术后4例,胰腺癌保留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1例,结肠癌根治术后2例,肝门胆管癌术后1例,各种胆道术后2例。

所有患者均经临床检查确诊为胃瘫综合征。其中在检查过程中,30例患者接受胃肠造影28例,患者经口服或胃管注入30%的泛影葡胺。造影结果显示,患者的胃蠕动欠佳,无胃肠蠕动患者3例。患者的造影剂绝大多数停留在胃内,而仅仅一小部分才通过胃肠吻合口、幽门,这呈现出较为明显的胃肠排空迟缓表现。接受胃镜检查患者30例,检查结果显示,患者的残胃有较为明显的扩张痕迹,且残胃的收缩以及蠕动的发生作明显减弱,残胃无收缩的患者2例。这提示

患者胃载膜与胃肠吻合口可能发生水肿。所有患者经胃镜检查均无明显机械性梗阻表现[3]。

临床资料显示,30例患者在接受胃肠手术3~6 d后,患者胃肠减压被撤除、恢复自主饮食时,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胃瘫。胃瘫的具体临床表现包括腹部胀痛、反复暖气、反酸、恶心呕吐。患者在进食发生了大量呕吐的情况,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患者以每小时一次的频率发生呕吐,呕吐后,胀痛、反酸、恶心、暖气等症状有所缓解。通过对患者行再次禁食,给予胃肠减压,每日抽出1000~2500 mL液体,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的缓解。

1.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给予保守综合治疗。具体治疗方法如下:首先,所有患者在医师指导下行再次禁食治疗,医师给予患者持续胃肠减压治疗;其次,护理人员每日以温盐水对患者进行洗胃;再次,护理人眼给予患者全胃肠外营养(TPN)治疗,及时维持患者体内的水、电解质和酸碱的平衡。患者在护理人员的治疗下及时补充一些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最后,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判断是否给予肠内营养治疗。若患者经肠外营养治疗2周以上仍然没有得到有效改善,则给予必要肠内营养治疗。同时护理人员给予患者多种辅助治疗,包括促进胃肠动力的药物治疗、静脉滴注红霉素治疗、针灸理疗治疗等。

研究分析患者在接受胃肠手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的临床诊断方法,并探讨有效治疗手段,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2.结果

经分析后发现,胃瘫综合征一般发生于患者接受胃肠术后3~6 d,临床上主要诊断该病症的诊断方法包括胃镜检查、胃肠造影等。30例患者接受保守综合治疗后,胃肠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无需继续手术治疗,胃动力恢复时间12~24 d,平均恢复时间(16.6±3.3)d。所有患者在恢复半流食1周后均已痊愈出院。

3.讨论

胃瘫综合征是一种胃肠手术后较容易发生的并发症,它主要是指接受手术后,患者的胃由于排空作用发生功能障碍所导致的一种胃动力紊乱综合征。据有关文献资料显示,胃瘫综合征一般多发于上腹部接受过胃肠手术的患者,下腹部手术患者发生该病的几率较小[4]。而患者在接受胃肠手术前,如果出现幽门梗阻的情况,则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发生几率更高。目前学界对于胃瘫综合征的病原尚无统一的认识,有关学者专家认为,胃肠手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可能和以下几点因素有关:第一,手术因素。患者在接受胃肠手术后,由于手术激活了胃肠的抑制性交感神经系统受到激活。因而对患者胃肠神经丛的兴奋神经元直接产生了抑制作用,这就直接导致患者胃动力的不足。而另外一方面,由于患者的交感神经末稍释放的大量几茶酚胺与患者的胃平滑肌细胞膜受体直接结合,这就使得乙酰胆碱的释放作用受到了阻碍,抑制了胃肌电活动,从而延缓了正常的胃排空活

动[5]。患者的胃迷走神经一旦被切断,小肠的动力激素往往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减少,也对胃排空活动造成了比较明显的延缓作用;第二,胃肠手术的重建方式。就发生胃瘫综合征的概率而言,毕I式吻合的患者发生几率要远远低于毕Ⅱ式吻合的患者,这是由于毕I式吻合更加符合人体的生理结构,更能够促进人体胃肠功能的恢复;第三,其他因素。在胃肠手术过程中,诸多因素对胃瘫综合征的发生也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具体来说包括医师的手术水平、患者术后发生低蛋白血症、患者围手术期的精神状态、患者术后饮食结构的变化、抑制胃动力药物的长期应用、患者术后吻合口发生水肿及周围粘连、吻合口发生痉挛、术后镇痛药物的使用等。此外,患者年龄过高、恶性肿瘤、胃肠激素异常等因素也可能导致胃肠手术后胃瘫综合征[6]。当前针对胃肠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诊断标准,学界尚未统一定论。目前国内所推动的标准具体如下:第一,患者经临床检查发现存在胃储留,但无胃流出道的机械性梗阻;第二,患者胃引流量每日超过800 mL,且持续时间超过10 d;第三,患者无明显水、电解质、酸碱失衡情况;第四,患者无糖尿病、甲减等对胃排空有阻碍作用的的原发疾病;第五,患者未使用过对平滑肌具有影响的药物[7]。本次研究中,30例患者经临床检查,发现所有患者均存在着胃储留情况,且无胃流出道的机械性梗阻。此外,所有患者均无明显水、电解质、酸碱失衡情况,通过调查患者既往病史与用药史,符合有关诊断标准,因此确诊30例患者为胃肠手术后胃瘫综合征。

当前在临床上针对胃肠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最常用诊断方法即胃镜检查和胃肠造影。通过上述方法,医师能够准确把握患者的胃储留情况,判断患者胃肠道是否存在梗阻情况。本次研究中,30例患者接受胃肠造影28例,患者经口服或胃管注入30%的泛影葡胺。造影结果显示,患者呈现出较为明显的胃肠排空迟缓表现;接受胃镜检查患者30例,检查结果显示,患者的残胃有较为明显的扩张痕迹,且残胃的收缩以及蠕动的发生作明显减弱。所有患者经胃镜检查均无明显机械性梗阻表现。因此,胃镜检查、胃肠造影是胃肠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主要临床诊断方法。

针对胃肠手术后胃瘫综合征,临床上一般采用保守综合治疗的方法。具体来说,保守综合治疗包括禁食治疗、胃肠持续减压治疗、洗胃治疗、促进胃动力治疗、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等。本次研究中,30例患者接受保守综合治疗后,胃肠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无需继续手术治[8]疗,胃动力恢复时间12~24 d,平均恢复时间(16.6±3.3)d。所有患者在恢复半流食1周后均已痊愈出院。这说明,针对胃瘫综合征这一病症,临床上采用保守综合治疗能够起到预期的效果。患者不需要接受再治疗,因此也就在无形中减轻了患者所可能遭遇到的痛苦和损失。这一结果与相关文献报道一致。

综上所述,胃肠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主要诊断方法为胃镜检查、胃肠造影等,患者确诊后,给予保守综合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胃肠功能,临床疗效显著,降低了患者再手术率,帮助患者早日康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陆春雷,吴国忠,李界明.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诊治[J].中华实用诊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