羚角钩藤汤、天麻钩藤饮和镇肝熄风汤的比较

羚角钩藤汤、天麻钩藤饮和镇肝熄风汤的比较

羚角钩藤汤、天麻钩藤饮和镇肝熄风汤的比较

镇肝熄风汤主治由于肝肾阴亏,肝阳上亢,气血逆乱所致的肝风内动。症状见头目眩晕,目胀耳鸣,脑部热痛,面色如醉。或肢体渐觉不利,口角渐形歪斜;甚或眩晕颠仆,昏不知人,移时始醒,或醒后不能复原,脉弦长有力。治法以镇肝熄风为主,兼以滋阴潜阳。②羚角钩藤汤主治邪热传人厥阴,肝经热盛,热极动风所致的肝风内动证。症状以高热不退,烦闷躁扰,手足抽搐,神昏,舌绛而干,舌焦起刺,脉弦数。治法以凉肝熄风为主,兼以增液舒筋。

羚角钩藤汤和天麻钩藤饮均能平肝熄风,治疗肝风内动之证。其中羚角钩藤汤长于清热熄风,主要用于肝经热盛,热极动风之高热、痉厥;天麻钩藤饮平肝熄风之力较缓,但兼清热活血安神之效,适用于肝阳偏亢,肝风上扰所致的头痛、眩晕、失眠等症。天麻钩藤饮主治肝阳上亢之轻症,镇肝熄风汤滋阴药物较多,主治阴虚风动,手足蠕动,以阴虚阳亢为病机.

方剂趣记及功效

一、一、解表剂 1.1辛温解表 麻黄汤(干妈姓桂)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外感风寒表实证 桂枝汤(三勺桂枝汤) 解肌发表、调和营卫外感风寒表虚证 小青龙汤(少尉将军甘心下跪吗) 解表蠲饮、止咳平喘风寒客表、水饮内停九味羌活汤(苍白生防穷辛勤干活) 发汗祛湿、兼清里热外感风寒湿邪 1.2辛凉解表 银翘散(芦桔、金中豆联合银猪草) 辛凉透表、清热解毒温病初起 桑菊饮(国老乘舟去聚杏楼、过桑河桥)疏风清热、宣肺止咳风温初起 麻杏石甘汤辛凉宣泄、清肺平喘肺热喘咳 1.3扶正解表 败毒散(江河两湖富佬、舟桥双活穷人)发汗解表、散风祛湿感冒风寒湿祛

二、泻下剂 2.1寒下 大承气汤(硝黄朴实) 峻下热结阳明腑实证 2.2温下 温脾汤(谁敢在黄府抄人) 温补脾阳、攻下冷积脾阳不足、冷积便秘、或久利赤白、脐腹冷痛2.3润下 麻子仁丸(黄世仁烧杏脯通便) 润肠泄热、行气通便肠胃燥热、大便干结 济川煎(鞋子牛肉贵吗) 温肾益精、润肠通便老年肾虚、肠燥便秘 2.4逐水十枣汤(芜花赶早集) 攻逐水饮悬饮 三、和解剂 3.1和解少阳 小柴胡汤(三人伴胡琴) 和解少阳少阳病 蒿苓清胆汤(夏至陈代画黄凌草和青竹) 清胆利湿、和胄化痰少阳湿热症 3.2调和肝脾

四逆散(采枝草药) 透邪解郁、疏肝理脾阳郁厥逆症 逍遥散(河龟少将令采猪草) 疏肝解郁、健脾和营肝郁血虚 痛泻要方(城防少树) 补脾泻肝腹痛泄泻 3.3调和肠胃 半夏泻心汤(三人扮双簧) 和胄降逆、开结消痞胃气不和 四、清热剂 4.1清气分热 白虎汤(母草米糕) 清热生津阳明气分热盛 竹叶石膏汤(十国老人冬夏喝米粥) 清热生津、益气和胃伤寒温热暑病气津两伤4.2清营凉血 清营汤(银翘清营、东西单元连地租) 清营解毒、透热养阴热入营分 犀角地黄汤(黄角要牡丹) 清热解毒、凉血散瘀热入血分证

中医方剂学总结及速记歌诀

方剂总结及速记歌诀一、解表剂 xx表 表实: xx: 干妈姓xx 表虚: xx: 要支走xx 外寒里饮: xx: 小将为嘛甘心下跪 外寒里有蕴热: 九味羌活汤: xx尝百草,细心防枪剌穿胸。 外寒气xx: xx饮: xx炒苏xx。 2、xx表 温病初起平剂: xx:

猪吃金,牛喝银,草根更俏。温病初起轻剂: xx: 荷花根,xx杏果。 外感风热,邪热蕴肺:xxxx。 外感风寒,内有蕴热: xx肌汤: 钦差高举枪,白要姜枣草根。3xx解表: 气虚感风寒湿: 败毒散: 独身生活更幸福,何止xx少气虚感寒,内有痰湿: xx想xx,给钱xx割草。 xx感风寒,暴喑: xx附子细辛汤。 xx感风热: 加减葳蕤汤: 为何猪吃红草更白。 二、泻下剂

1、攻下剂 xx腑实,热结旁流,里热实厥之癫、狂:大xx: xx朴实。 肠痈初起,湿热壅滞: 大黄xxxx: 大硝xxxx。水热互结之结胸: 大陷胸汤: 芒硝随军。 2、温下 xx虚寒积: (脾虚)xxxx: 附大人炒肝。 寒积里实: (无虚)大黄附子汤 肠胃燥热,脾约便秘: 麻子xx: 麻子只要破xx。 肾阳虚弱津液不足: xx煎: 牛肉只归xx。

3、逐水悬饮实水: 十枣汤: 枣戟芫遂。 4、攻补兼施xx腑实,气血不足:xxxx: (大承气)人皆当炒姜枣。 三、清热剂 清暑热 暑湿: 六一散阴暑: 香薷散暑伤肺经气分热证: 清络饮。暑湿证: xx甘露饮。 暑温夹湿: xx香薷饮。 清气分热 气分热盛: xxxx: xx炒米。 气津两伤: 竹叶石膏汤:

xxxx族人卖金糕。 xx血: 热入营分: 清营汤: xx瞧黄花,卖xxxx。 热入血分: 犀角地xx: xx要母。 清热解毒 三焦火盛: xx解毒汤: 三皇子 xx二焦邪热: 凉膈散: xx只瞧干荷叶 大头瘟: 普济消毒饮: 马和牛愿吃草根皮,秦莲姐巧玩麻将。阳证痈毒初起:仙方活命饮: xx造房,没花金银,只要草皮xx。 风热壅盛,表里俱实:

中风,热极生风,肝阳化风,阴虚风动,血虚生风

中风,热极生风,肝阳化风,阴虚风动,血虚生风 邓中甲方剂学:三类代表性的基本治法。对热极生风,肝阳化风,阴虚风动,三类基本的病机、治法、代表方剂。相互的比较是重点。天麻钩藤饮,那是常用方,要了解它临床使用主治的证候,基本病机。特别是要体会,中西医结合组方是现代方剂,一个很好的范例。而且历版教材都把它做为一个正方。治风剂就讨论到这里。治风剂里,特别是外风、内风的一个区别,治法上的严格区别,这也使复习当中的注意的一个重点。 肝阳化风,脑中风,肝肾阴虚【邓中甲推荐:镇肝熄风汤,张锡纯】 镇肝熄风汤,出自近代·《医学衷中参西录》, 【此方,从中风初期,到中风后遗症,为首选方(邓中甲)】 【组成】怀牛膝、生赭石(轧细)各一两(30克) ,生龙骨(捣碎)、生牡蛎(捣碎)、生龟甲(捣碎)、生杭芍、玄参、天冬五钱各(15克),川楝子(捣碎)、生麦芽、茵陈各二钱(6克),甘草一钱半(4.5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镇肝息风,滋阴潜阳。 【主治】类中风。头目眩晕,目胀耳鸣,脑中热痛,心中烦热,面色如醉,或时常噫气,或肢体渐觉不利,口眼渐形歪斜,甚或眩晕颠仆,昏不知人,移时始醒,醒后不能复原,脉弦长有力。 【临床医案】临床主要用于治疗高血压、脑血管病、围绝经期综合征、帕金森病、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也可用于治疗慢性胃炎、顽固性失眠、肾炎、舞蹈病、面肌痉挛、哮喘等病症。 1.用方要点:本方为治类中风属阴虚阳亢,肝风内动的常用方,以头目眩晕,脑中热痛,面色如醉,心中烦热,脉弦长有力为辨证要点。 2.现代应用:本方常用于治疗高血压病、血管神经性头痛、脑血

管意外等属肝肾阴亏,肝阳上亢者。 3.围绝经期综合征:镇肝熄风汤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30例,对照组20例口服利维爱,30日为1个疗程。结果:中药组显效16例(主症潮热汗出消失或基本不发作;其他症状如头晕耳鸣、心烦易怒、腰膝酸痛、失眠、心悸等有1~2项改善);有效11例(主症潮热汗出发作次数减少1/3~2/3,伴其他症状1~2项改善);无效3例(眼药1个疗程以上各症均无改善);有效率90%。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中药材》2003年第3期),【更年期】 4.帕金森病:镇肝熄风汤联合多巴丝进对帕金森病患者增加疗效及减轻毒副作用的干预效应,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34例,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Ⅰ、Ⅱ、Ⅲ)评分、UPDRSⅣ毒副作用积分对比。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UPDRSⅠ、Ⅱ、Ⅲ评分、UPDRSⅣ毒副作用积分均优于对照组。(《河南中医》2012年第11期),【帕金森,帕金斯】 5.小儿抽动症:镇肝熄风汤加减口服,每周服药3~5剂,4周为1个疗程,辅以心理疏导及生活指导治疗小儿多发性抽搐症30例;结果:临床控制9例(抽动发作完全缓解,即使偶有轻度发作不需用药即可缓解),显效12例(抽动发作较治疗前明显减轻,抽动次数、频率、强度及复杂程度均明显好转),有效6例(抽动症状有所减轻),无效3例(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反而加重),总有效率90%。(《陕西中医》2014年第3期) 6.原发性高血压:系统评价镇肝熄风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共纳入8项合格研究。共计714例患者,纳入研究均存在较高的方法学偏倚风险,Meta分析结果显示,镇肝熄风汤可部分提高降压疗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小样本、异质性和高偏倚风险的原始研究影响了结果的可靠性,有必要开展样本量充足、设计合理、执行严格的临床试验进一步评价。(《中国中医急症》2014年第6期) 7.急性脑出血:脑出血60例,对照组30熨给予吸氧,戴冰帽,甘露醇脱水,维生素C、维生素B12等加入生理盐水中静滴,另给予

第65讲平熄内风:镇肝熄风汤(二)天麻钩藤饮大定风珠

第65讲平熄内风:镇肝熄风汤(二)天麻钩藤饮大定风珠 好,我们开始上课。刚才我们讨论了镇肝熄风汤。在临床运用方面,有些注意的点我们还补充一下。中医的中风这个病在现代医学来说,包括脑血管意外的多种病,其中尤其是脑血栓和脑出血。在现代医学治疗上,它是要在诊断上比较准确之后,才可以采取相应治疗方法。而且中风发生的时候,特别初起,往往在某些医疗设备条件差一点地区,一时往往,现代医学难以区分是哪一类病。那就要观察,这样容易延误病机,延误病情了。用镇肝熄风汤,我个人体会就要中医的病机属于肝阳上亢、肝阳化风、气血上逆,就应当及早使用,以免这个病人昏迷日久,就往往造成不可逆,这类的临床病例教训也很多。 当年我记得八十年代初,我的老师,也就是说当时安排(我)给他当助手的时候,我们学校的第一批的四大教授彭履祥教授,内科专家了,他本人就治了很多这类中风,也喜欢用镇肝熄风汤,他本人对自己体质也比较了解,有一次他就跟我还有他另一个助手就讲到,他今后可能会发生中风,他发生中风一定要及时用中药治疗,(说)就你们来开方,不要西医去检查、诊断,时机耽误,两个同时进行。但由于他的地位,他后来有一次比较劳累突然在开会的时候就中风了,中风以后,立刻组成了省里专家组,中西医联合诊治会诊,就无法确定是脑出血还是脑血栓?西医的结论要观察。那由于当时我和他的儿子,现在也是我们学校教授了,因为当时的年资无,就不可能在医疗组给他用中医来治疗了,这样就一直昏迷到半年后,在西南医院专家也来看他以后,说当初就不是脑出血,应该按照脑血栓,但是后来昏迷到一年以后去世了。这个病例给我感觉到这个诊断,中西医的诊断,中医的辨证清楚了,就应当及早的用镇肝熄风汤之类治疗。这件事过去不久以后,正好接到电报,我母亲本身也是西医,高年资的西医,但七十多岁中风了,我赶到北京的时候,已经昏迷八天了,当时还成立医疗组,因为还是特殊对待了,她本身是民主党派北京直属支部的,和方药中老师他们一个支部的,她也是比较有影响的专家。所以西医诊断还是,昏迷八天了,脑出血、脑血栓还没有下确切诊断,所以还

天麻钩藤饮,平肝息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高血压头痛。肝肾阴虚,更年期综合症

天麻钩藤饮,平肝息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高血压头痛。 肝肾阴虚,更年期综合症 天麻钩藤饮 《中医内科杂病证治新义》是1958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胡光慈。 天麻钩藤饮 《杂病证治新义》:天麻钩藤饮 处方天麻9克钩藤(后下)12克生石决明(先煎)18克山栀9克黄芩9克川牛膝12克杜仲9克益母草9克桑寄生9克夜交藤9克朱茯神9克 药理作用对正常及高血压狗条件反射及血压的影响《中医药研究参考》1975(9):25~26,本方200%水煎剂,在每条犬每日80毫升,给药10~22日的剂量下,对高级神经活动处于正常状态的犬,不发生影响;但当高级神经活动发生障碍时,有一定的调整作用;对正常犬没有降压效果,对高血压犬则有一定的降压作用。从实验结果看来,天麻钩藤饮既有降压作用,又有调节高级神经活动的作用,这为本方用于某些类型高血压病的疗效提供了部分药理理论基础。 功能主治清热平肝,潜阳熄风。治肝经有热,肝阳偏亢,头痛头胀,耳鸣目眩,少寐多梦;或半身不遂,口眼喎斜,舌红,脉弦数。现用于高血压病。 用法用量水煎服。 备注方中天麻、钩藤、石决明平肝熄风;山栀,黄芩清肝泻火;杜仲、桑寄生补益肝肾;夜交藤、朱茯神养心安神;益母草活血利水;牛膝活血通络,引血下行。诸药合用,共成清热平肝,潜阳熄风之效。 摘录《杂病证治新义》

《中医内科杂病证治新义》:天麻钩藤饮 组成天麻9g 钩藤12g(后下)石决明18g(先煎)栀子黄芩各9g 川牛膝12g杜仲益母革桑寄生夜交藤朱茯神各9g 用法水煎,分2~3次服。 功效平肝息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 主治肝阳偏亢,肝风上扰证。症见头痛,眩晕,失眠,震颤,或口苦面红,舌红苔黄,脉弦或数。 方解本方证为肝肾不足,肝阳偏亢,肝风上扰所致。肝肾不足,肝阳偏亢,风阳上扰,则头痛,眩晕;阳亢化热扰心,则失眠;风火内扰,则舌红苔黄,脉弦数。治宜平肝息风,兼以清降、补肾、安神。方中天麻平肝息风止眩;钩藤清肝息风定眩,共为君药。石决明长于平肝潜阳,清热明目,助君平肝息风;川牛膝活血利水,引血下行,直折亢阳,共为臣药。益母草活血利水,与牛膝配伍以平降肝阳;栀子、黄芩清肝降火,以折其亢阳;杜仲、桑寄生补益肝肾,以治其本;夜交藤、朱茯神宁心安神,为佐药。诸药合用,标本兼顾,以平肝息风治标为主,兼以补益肝肾,清热安神。 临床应用 1.用方要点本方为肝肾不足,肝阳偏亢,肝风上扰的常用方,以头痛,眩晕,失眠,舌红苔黄,脉弦为辨证要点。 2.现代应用本方常用于治疗高血压病、急性脑血管病、更年期综合征等属肝肾不足,肝阳上亢者。 3.使用注意肝经实火之头痛,眩晕,不宜使用本方。 功用鉴别镇肝熄风汤与天麻钩藤饮均有平肝息风之功,同为治疗肝阳化风之头痛、眩晕的常用方。但镇肝熄风汤是以牛膝为君,配伍代赭石、生龙骨、生牡蛎等,镇潜息风之力较强,而天麻钩藤饮则以天麻、钩藤为君,配伍栀子、黄芩、茯神、夜交藤等,重在平肝息风,清热安神。 方歌天麻钧藤栀决明,桑芩杜藤益牛神.息风清热补肝肾,头痛眩晕失眠宁。

第十三章 治风剂 答案

第十三章治风剂答案 一、填空题 1.疏散外风平熄内风 2.疏风止痛外感风邪头痛 3.疏风清热养血活血风邪初中经络证 4.牵正散 5.风疹湿疹当归生地胡麻仁 6.桑叶菊花清热平肝 7.怀牛膝引血下行 8.头目眩晕弦长有力 9.皮肤瘙痒疹出色红 10.高热烦躁舌绛而干 11.天麻钩藤饮肝阳偏亢肝风上扰 12.瘈疭神倦舌绛少苔脉虚弱 13.鸡子黄阿胶 14.失眠舌红苔黄 二、选择题 (一)A1型题 1.A。答案分析:川芎茶调散具有疏风止痛之功,是治疗外感风邪头痛的常用方。本方集众多辛散疏风之品于一方,故肝阳上亢、气虚、血虚以及瘀血头痛均不宜。 2.C。答案分析:此系外感风邪所致的头痛。川芎茶调散功能疏散风邪而止头痛是主治外感风邪头痛之常用方。 3.A。答案分析:大秦艽汤以秦艽、细辛、羌活、独活、防风、白芷疏风散邪,熟地、当归、白芍、川芎养血活血,生地、石膏、黄芩清热,白术、茯苓、甘草益气健脾以生血组方。 4.D。答案分析:此证系风邪初中经络证。大秦艽汤功能疏风清热、养血活血,是治疗风邪初中经络之常用方。 5.B。答案分析:小活络丹由川鸟、草乌、天南星、地龙、乳香、没药组成,故有祛风除湿、化痰通络、活血止痛之功。 6.E。答案分析:此证系风痰阻于头面经络所致的口眼喝斜。牵正散具有祛风化痰、通络止痉之功,是治疗风痰阻于头面经络之常用方。 7.D。答案分析:小活络丹功能祛风除湿,化痰通络,活血止痛。是治疗风寒湿痰瘀血留滞经络的常用方。 8.B。答案分析:川芎茶调散由川芎、羌活、白芷、细辛、防风、荆芥、薄荷、甘草、茶清组成。 9.A。答案分析:牵正散由白附子、僵蚕、全蝎组成。功能祛风化痰,通络止痉。 10.E。答案分析:牵正散功能祛风化痰,通络止痉,尤善祛头面之风痰,是主治风痰阻于头面经络所致口眼喝斜的常用方。 11.B。答案分析:消风散由祛风的荆芥、牛蒡子、防风、蝉蜕,配伍苦参、苍术、木通、石膏、知母、生地、当归、胡麻等祛湿、清热、养血活血之品组方。功能祛风除湿,清热养血。 12.A。答案分析:消风散功能祛风除湿,清热养血,是主治风湿、风热所致风疹、湿疹的常用方。 13.E。答案分析:消风散由祛风透邪之荆芥、防风、牛蒡子、蝉蜕,配伍祛湿之苍术、苦参、木通,清热之石膏、知母,养血和血之当归、生地、胡麻等组方。 14.B。答案分析:川芎茶调散集川芎羌活、白芷、薄荷、细辛、荆芥、防风等诸辛散疏

分析:镇肝熄风汤与天麻钩藤饮功能主治异同

分析:镇肝熄风汤与天麻钩藤饮功能主治异同 小白郎中:中医医案/医话/学中医学临床的参考文章 镇肝熄风汤与天麻钩藤饮功能主治异同刍议 李睿章洁淳 镇肝熄风汤出自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天麻钩藤饮出自胡光慈《中医内科杂病证治新义》(1958 年出版)。这 2 首方剂均被收录于中国中医药院校高等教育《方剂学》教材,足见其临床应用广泛且效用显著。 2 首方剂均用于高血压、急性脑血管病变等,所谓“肝阳上亢、阳亢化风、风阳上扰”等的治疗。 2 首方剂功效、主治看似相近,目前临床运用时常混为一用,但其主治病机有别,值得探讨。 镇肝熄风汤、天麻钩藤饮主治病位在“肝”。 肝的生理功能为主疏泄、主藏血,即“肝体阴用阳”[1];根据五行理论:肝木病则克脾土、子盗母气,肝木亢则反侮肺金;肝木亢则心火旺而子母同病[1]。故肝病之用药,除作用于肝本身外,还应调整其余四脏以顾护整体。 以下从肝的生理病理机制出发探讨 2 首方剂主治病机的异同。 1镇肝熄风汤与天麻钩藤饮组方特点 1.1 镇肝熄风汤: 怀牛膝(一两)生赭石(一两,轧细)生龙骨(五钱,捣碎)生牡蛎(五钱,捣碎)生龟板(五钱,捣碎)生杭芍(五钱)玄参(五钱)天冬(五钱)川楝子(二钱,捣碎)生麦芽(二钱)茵陈(二钱)甘草(钱半) 镇肝熄风汤主治“类中风”,症见头目眩晕、头部热痛、面色如醉、心中烦热、时常噫气,或肢体渐觉不利、口眼喎斜,或眩晕颠仆、昏不知人,脉弦长而硬。

其病机为肝阳上亢,病理基础为肝肾阴虚,病理变化为风阳上扰[2]。肝阳亢盛,疏泄太过即为风,风木生火,阳亢化火,合而致心肝火旺,子母同病,故出现目胀耳鸣、面色如醉、心中烦热;肝亢而上逆,肺胃之气必随之上逆则常噫气;木气疏泄生风,必克脾土,脾运失司,胃降受阻亦常噫气;脉弦长而硬为胃气衰减之佐证。 按照标本缓急之治则,治疗首当清热平肝潜阳,其次滋水涵木,并调降心肺,调理脾土。 上亢之风阳治之以潜阳熄风,故用代赭石重镇降肝肺胃之逆,配龙骨、牡蛎平肝潜阳;然阳之下潜必水充足,始能收藏阳气,故以龟板、白芍、天冬滋水涵木、养血敛阴;阳气上亢血必随之上冲,故降气之余必合用牛膝引血下行、补益肝肾;风木生热,阳亢化热,热又能动风,故热不去则风不平,以川楝子、茵陈清肝热,玄参、天门冬滋肺肾阴,兼清肺肾虚火,龟板养血补心;风木克脾土,且金石介类等药碍胃,故以麦芽消食降胃气,炙甘草补中升清阳,以助土运[2-3],至此,五脏皆有顾及。 肝体阴用阳,故滋肝肾之阴补其体以涵肝阳,为“肝肾阴虚所致肝阳上亢”之治本之法; 风阳上扰,善行而数变,以金石药潜镇亢逆之气治标以缓肝之“用”。但若潜镇太过势必影响肝气条达之性,致使肝郁,甚则郁而疏泄,反使病情加重。 张锡纯认为,“肝为将军之官,其性刚果,若但用药强制,或转激发其反动之力”[4],所以调理肝气之疏泄与收敛的平衡对于控制病情及恢复肝的生理功能尤为重要。 镇肝熄风汤以川楝子、麦芽、茵陈疏肝理气,以防“抑郁”,川楝子、茵陈为肝经本药,用麦芽者,疏肝气而不逆胃气以护脾土,用药甚为讲究。 于此,全方组方严谨,照顾全面,方理深刻,用药讲究,大家风采可见一斑。 1.2 天麻钩藤饮: 天麻9克钩藤(后下)12克生石决明(先煎)18克山栀9克

中医脑出血诊疗方案

脑出血 脑出血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出血,又称自发性脑出血。绝大多数是高血压病伴发的脑小动脉病变在血压骤升时破裂所致,又称高血压性脑出血。常发生在50-70岁,男性略多,冬春季发病较多,多在情绪激动时或活动中发病,大多病人起初无任何预兆,少数可有头痛、头晕、肢体麻木等前驱症状。临床症状常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达高峰,可因出血部位及量大小而临床症状各异,重者发病时剧烈头痛伴呕吐,数分钟转至意识模糊或昏迷。脑出血相当于中医“中风”的范畴。 诊断 (一)诊断依据 1、症状 (1)病人可出现头痛、头晕、呕吐、复视、言语不清或失语、吞咽困难、一侧肢体或面部麻木和偏瘫,严重者四肢瘫痪、癫痫发作、大小便失禁等。 (2)严重者出现嗜睡、昏迷等意识障碍,四肢阵法性强直性阵挛,去大脑强直、中枢性高热、呼吸不规则等症状。 (3)少量出血者可无任何神经系统症状。 2、体征 (1)、多数患者起病时血压升高,可高达36.7/18.7KPa(260/140mmhg) (2)、局灶性神经系统损害体征:言语不清或失语、吞咽困难、眼球运动障碍,一侧肢体无力或偏瘫,四肢瘫痪,面部或一侧肢体麻木,偏身感觉障碍,肢体抽搐等,脑疝者瞳孔不等大。 (3)、桥脑出血者可见瞳孔呈针尖样大小、中枢性高热等。 (4)、脑室出血者出现四肢阵法性强直性阵挛、去大脑强直、中枢性高热、呼吸不规则等症状。 (5)、全脑症状体征:昏迷、嗜睡等。 (6)、少量出血者可无任何症状。 3、辅助检查 头颅CT为首选检查,可发现圆形或卵圆性均匀高密度区,边缘清楚,可显示血肿部位大小、形态,是否破入脑室,血肿周围有无低密度水肿带及占位效应,脑组织移位,有无梗阻性脑积水等。 (二)中医证候分类 结合临床,中经络者分为肝阳暴亢、风火上扰,痰热腑实、风痰上扰,风痰淤血、痹阻脉络,阴虚风动和气虚血瘀型。中脏腑者分为风火上扰清窍,痰热内闭清窍、谈事朦寒心神型和元气败脱、心神散乱等证型。 治疗 (一)一般治疗 1、生命征监护: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意识及瞳孔变化。 2、保持安静、卧床休息、减少探视。 3、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必要时吸氧,使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0%以上。 4、出现吞咽困难者可或昏迷的患者视病情给予鼻饲。 5、尿潴留或尿失禁时留置尿管。 6、加强专科护理,定时翻身拍背,防止褥疮和肺部感染,瘫痪肢体应保持功体位按摩和被动运动,以防止关节挛缩、足下垂和外旋。

执业医师中医执业医师中医专业模拟题2021年(160)_真题-无答案(533)

执业医师中医执业医师(中医专业)模拟题2021年(160) (总分100,考试时间120分钟) A1/A2题型 1. 下列方剂中含有石膏与知母的是 A. 大定风珠 B. 消风散 C. 大秦艽汤 D. 竹叶石膏汤 E. 羚角钩藤汤 2. 镇肝熄风汤主治证的病机是 A. 阳亢风动,气血逆乱 B. 肝经热盛,热极动风 C. 真阴大亏,虚风内动 D. 脾虚生痰,风痰阻络 E. 风毒入侵,络脉痹阻 3. 不属于羚角钩藤汤药物组的是 A. 枇杷叶 B. 白芍 C. 生地黄 D. 川贝 E. 桑叶 4. 不属于大定风珠药物组成的是 A. 白芍 B. 鳖甲 C. 阿胶 D. 石决明 E. 生牡蛎 5. 患者出现偏头痛,颠顶痛,恶风发热,舌苔白,脉浮。宜选用 A. 吴茱萸汤 B. 银翘散 C. 桂枝汤 D. 川芎茶调散 E. 九味羌活汤 6. 羚角钩藤汤与天麻钩藤饮的组成药物中均含有 A. 茯神木 B. 霜桑叶

D. 夜交藤 E. 益母草 7. 小活络丹的组成药物中不含有 A. 川乌 B. 草乌 C. 地龙 D. 白附子 E. 乳香 8. 风邪初中经络,络脉痹阻不通而至口眼歪斜,舌强而不能言语,手足不能运动,微恶风发热,舌苔薄黄,脉浮而虚,治疗的最佳方剂是 A. 大秦艽汤 B. 镇肝熄风汤 C. 天麻钩藤汤 D. 小活络丹 E. 补阳还五汤 9. 属于镇肝息风汤药物组成的是 A. 天麻 B. 钩藤 C. 栀子 D. 川楝子 E. 羚羊角 10. 患者眩晕,目胀耳鸣,脑部热痛,心中烦热,面色如醉,脉弦长有力。治疗应首选的方剂是 A. 川芎茶调散 B. 天麻钩藤饮 C. 半夏白术天麻汤 D. 镇肝熄风汤 E. 羚角钩藤汤 11. 患者血压升高,头目昏眩,目胀耳鸣,心中烦热,肢体渐渐觉得不利,脉弦长有力。宜选用 A. 羚角钩藤汤 B. 镇肝息风汤 C. 天麻钩藤饮 D. 川芎茶调散 E. 大定风珠 12. 天麻钩藤饮的功用是 A. 祛风化痰,定搐止痉,补益肝肾 B. 镇肝息风,滋阴潜阳,补益肝肾 C. 清热凉肝,息风止痉,增液舒筋 D. 祛风化痰,通络止痉,活血止痛 E. 平肝息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 13. 镇肝熄风汤的君药是 A. 生赭石

【考研究极整理】方剂学,查漏补缺!

13《黄帝》,药祖宜忌 方书之祖《伤寒论》 葛洪《肘后备急方》 (晓)庆外《鬼》 《千金》大成 王寿《外台》 道人《续断》骨专著 《太平》则隐政方书 《局方》药典 无己医家《理论》方论 《普济》不普通 景岳有八阵 吴昆《医考方》专著 汪《集解》 治法:辨明症候+治疗原则+病因病机=治疗方法 法主方从,以法统方,方以药成,方从法出,法随证立 7,8,10 七方(早):《黄帝内经》 七方(明确):成无己《伤寒明理论》 八阵:《景岳全书》 十剂:陈藏器《本草拾遗》 7黄:大小缓急奇偶重 7成:大小缓急奇偶复 8法:汗和下消温清补吐 邪随汗解/调和/泻下通便/消食导滞、消坚散结/温里驱寒、回阳通脉/清泄气分、透营转气、凉血散血、泻火解毒/补益/宣壅开郁、涌吐 8阵:攻补和散寒热固因 .....实虚不和表热寒泄可因 10剂:宣通补泄轻重滑涩燥湿 ......壅滞弱闭实怯着脱湿枯 君、臣、佐、使——最早见于《黄帝内经》 何:各有所主 李东垣:制方君臣有序 张元素:力大为君 各药有何主,东宫君臣有序.元素力大 剂型 汤剂:快 散剂:简便,快,稳定不变质 丸剂:慢,久,省 膏剂:煎膏:小,好吃,滋补。软膏:粘稠,慢。硬膏:久,方便。 去滓再煎:浓度更高,药性醇和,减小胃刺激。(大柴胡汤,小柴胡汤,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生姜泻心汤,旋覆代赭汤)

不是单纯剂型更改,而是联合应用 四逆汤失笑散左归丸右归丸枳术丸 四逆散失笑丸左归饮右归饮枳术汤 衍生方需具备的条件: 1.与基础方君药相同; 2.有与基础方类似的功效。 汗法=解表 升麻葛根汤:散风邪,升清阳,透疹,解毒 成语 ①辛开苦降:半夏泻心汤,枳实消痞丸,小陷胸汤,左归丸,半夏厚朴汤 ②散收并用:桂枝汤(桂枝+芍药),小青龙汤(麻黄、桂枝、干姜、细辛+五味子、白芍),定喘汤(麻黄+白果),回阳救逆汤(麝香+五味子),酸枣仁汤(川芎+酸枣仁),二陈汤,苓甘五味姜辛汤,苏合香丸, ③一开一降:杏苏散(解表+枳壳),败毒散(解表+枳壳),五积散(解表+枳壳、厚朴),血府逐瘀汤(柴胡+枳壳),济川煎(升麻+牛膝、枳壳),清胃散(升麻+苦寒),龙胆泻肝汤(柴胡+苦寒),小柴胡汤(解表+半夏),四逆散(柴胡+枳实),复元活血汤(柴胡+大黄),川芎茶调散(解表+苦茶) ④欲降先开:黄龙汤(桔梗+枳实、厚朴),济川煎(升麻+牛膝、枳壳) ⑤升降相合:麻黄汤(麻黄+杏仁),麻杏石甘汤(麻黄+杏仁),桑菊饮(桔梗+杏仁),四逆散(柴胡+枳实),济川煎(升麻+枳壳)黄龙汤(桔梗+大黄),败毒散(桔梗+枳壳),血府逐瘀汤(桔梗+枳壳),杏苏散(桔梗+枳壳),复元活血汤(柴胡酒+大黄) ⑤寒热并用:半夏泻心汤,枳实消痞丸,乌梅丸,左金丸,(柴胡桂枝干姜汤,黄连汤) ⑥补泻兼顾:半夏泻心汤,济川煎,温脾汤,龙胆泻肝汤,泻白散,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 ⑦消补兼施:枳实消痞丸,枳实导滞丸,健脾丸,枳术丸,乌梅丸,旋覆代赭汤,(枳术汤)补重于消:健脾丸、枳术丸 消重于补:枳实消痞丸、枳术汤 ⑧火郁发之: Ф普济消毒饮 升麻,柴胡―疏散风热;引诸药上达头面;火郁发之 Ф龙胆泻肝汤 柴胡―疏畅肝胆之气;引诸药归于肝胆之经;火郁发之 Ф泻黄散 防风―防石膏,山栀清降不伤脾胃之阳;火郁发之 Ф清胃散 升麻―清热解毒;引经为使;火郁发之 ⑨载药上行:清瘟败毒饮,参苓白术散,百合固金汤,九仙散,天王补心丹,血府逐瘀汤⑩逆流挽舟:败毒散(外邪陷里之痢疾) ⑪去性存用:天台乌药散(炒巴豆、川楝子) ⑫疏凿分消:八正散(清利+清泻)

方剂功效主治总结.

方名功用主治下上往下看! 解表剂涩精止遗 发散风寒金锁固精丸补肾涩精肾虚精关不固,遗精滑泄。麻黄汤辛温发汗,宣肺平喘外感风寒表实桑螵蛸散调补心肾,涩精止遗心肾两虚,水火不交。 桂枝汤解肌发表,调和营卫。外感风寒表虚 固崩止带 九味羌活汤发汗祛湿,兼清里热。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固冲汤益气健脾,固冲摄血脾肾亏虚,冲脉不固证。香苏散疏散风寒,理气和中完带汤补脾疏肝,化湿止带脾虚肝郁,湿浊带下证。小青龙汤解表散寒,温肺化饮。外寒里饮固经丸滋阴清热,固经止血阴虚血热之崩漏。 止嗽散宣利肺气,疏风止咳易黄汤固肾止带,清热祛湿肾虚湿热带下。 正柴胡饮解表散寒 安神剂 发散风热重镇安神 桑菊饮疏风清热,宣肺止咳。风温初起证朱砂安神丸镇心安神,泄火养阴心火偏亢,阴血不足证。银翘散辛凉透表,清热解毒。温病初起。珍珠母丸滋阴养血,镇心安神阴血不足,肝阳偏亢 麻辛甘石汤辛凉疏表,清肺平喘外感风邪,邪热壅盛证。磁朱丸重镇安神,潜阳明目水火不济 柴葛解肌汤解肌清热外感风寒,郁而化热 补养安神 升麻葛根汤解肌透疹麻疹初起天王补心丹养血安神,滋阴清热阴虚血少,神智不安证扶正解表酸枣仁汤清热除烦,养血安神肝血不足,虚热扰神证。加减葳蕤汤滋阴清热,发汗解表素体阴虚,外感风热证甘麦大枣汤养心安神,和中缓急,补 脾气 脏躁 参苏饮益气解表,理气化痰气虚外感风寒,内有痰湿证 开窍剂 麻黄细心附子汤助阳解表素体阳虚,复感风寒之证。 暴哑 安宫牛黄丸清热解毒,豁开窍醒神温热病,邪热内陷心包证。 加为香苏散发汗解表四时感冒行军散清热开窍,辟秽解毒暑秽蒙心之痧胀。 败毒散散寒祛湿,益气解表气虚,外感风寒湿表证紫雪清热开窍,息风止痉热闭心包,及热盛动风。再造散助阳益气,发汗解表阳气虚弱,感冒风寒至宝丹化浊开窍,清热解毒痰热内闭心包证。 泻下剂苏合香丸芳香开窍,行气止痛寒闭证 寒下紫金锭化痰开窍,辟秽解毒,消 肿止痛 感受秽恶痰浊之邪 大承气汤峻下热结阳明腑实证。热结旁流证理气剂 大陷胸汤泻热逐水水热互结之结胸证。 行气 大黄牡丹汤泻热破瘀,散结消痈肠痈初起,湿热瘀滞证。越鞠丸行气解郁气郁所致之六郁证。 温脾汤温补脾阳,攻下冷积阳虚寒积证柴胡疏肝散疏肝解郁,行气止痛肝气郁滞证。 大黄附子汤温里散寒,通便之痛寒积里实证。枳实消痞丸行气消痞,健脾和中脾虚气滞,寒热互结证。

中医内科学

中医内科学 中医内科学 感冒是常见病,中医学将其分为六种类型,分别是风寒束表、风热犯表、暑湿伤表、气虚感冒、阴虚感冒和阳虚感冒。针对不同类型的感冒,中医有相应的药方,如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新加香薷饮、参苏饮、加减葳蕤汤和再造丸等。 咳嗽是常见症状,中医将其分为五种类型,分别是风寒袭肺、风热犯肺、风燥伤肺、痰湿蕴肺和痰热郁肺。对应的药方有三拗汤合止嗽散、桑菊饮、桑杏汤、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和清金化痰汤等。 哮证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中医将其分为五种类型,分别是寒哮、热哮、寒包热哮、风痰哮和虚哮。对应的药方有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三子养亲汤和平喘固本汤等。

喘证是一种以呼吸急促、气短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中医将其分为五种类型,分别是风寒壅肺、表寒肺热、痰热郁肺、痰浊阻肺和肺气郁痹。对应的药方有麻黄汤合华盖散、麻杏石甘汤、桑白皮汤、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和五磨饮子等。 肺痨是一种慢性传染病,中医将其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初期、成痈期、溃脓期和恢复期。对应的药方有银翘散、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毒散、加味桔梗汤和沙参清肺汤或桔梗杏仁煎等。 中医内科学对于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有着独到的见解和方法,针对不同类型的疾病有相应的药方,可以有效地缓解症状和治疗疾病。 2.肺火过盛:应滋阴降火,可使用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散。 3.气阴耗伤:需要益气养阴,可以使用保真汤或参苓白术散。 4.阴阳虚损:应该滋阴补阳,可以使用补天大造丸。

7.肺胀:应使用苏子降气汤和三子养亲汤来化痰降气,健 脾益肺。痰热郁肺可以使用越婢加半夏汤或桑白皮汤来清肺化痰,降逆平喘。痰蒙神窍需要涤痰、开窍、息风,可以使用涤痰汤配至宝丹、安宫牛黄丸。肺肾气虚需要补肺纳肾,降气平喘,可以使用平喘固本汤合补肺汤。阳虚水泛需要温肾健脾,化饮利水,可以使用真武汤合五苓散。 8.心悸:治疗大法是养血安神。心虚胆怯需要镇惊定志、 养心安神,可以使用安神定志丸。心血不足需要补血养心、益气安神,可以使用归脾汤。阴虚火旺需要滋阴清火、养心安神,可以使用天王补心丹合朱砂安神丸。心阳不振需要温补心阳、安神定悸,可以使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汤。水饮凌心需要振奋心阳、化气利水、宁心安神,可以使用苓桂术甘汤。瘀阻心脉需要活血化瘀、理气通络,可以使用桃仁红花煎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痰火扰心需要清热化痰,宁心安神,可以使用黄连温胆汤。 9.胸痹:治疗方法是本虚标实。寒凝心脉需要辛温散寒, 宣通心阳,可以使用枳实薤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气滞心胸

完整版)中医内科学整理(必背)

完整版)中医内科学整理(必背) 1肺肾两虚:补肺益肾,固涩止喘-参附 汤加减(参附) 2肾虚喘:补肾固本,润肺止喘-参苓白术散 参苓) 3肺虚喘:补肺定喘,润肺止咳-养阴清肺 汤(养阴) 4脾虚喘:健脾固涩,补肺止喘-理中丸加减 理中) 一、肺气虚耗: 对于肺气虚耗的治疗,我们可以采用补肺益气养阴的方法,具体药方为生脉散合补肺汤。 二、肾虚不纳: 肾虚不纳的治疗方法是补肾纳气,我们可以采用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的药方。 三、正虚喘脱:

正虚喘脱的治疗方法是扶阳固脱,镇摄肾气,我们可以采用参附汤送服黑锡丹配合蛤蚧粉的药方。 四、肺痈: 对于肺痈的治疗,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病情采用不同的药方。初期可以使用银翘散,成痈期可以使用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毒散,溃脓期可以使用加味桔梗汤,恢复期可以使用沙参清肺汤或桔梗杏仁煎。 五、肺痨: 肺痨的治疗需要根据不同的病情采用不同的药方。对于肺阴亏损,我们可以采用滋阴润肺的月华丸。对于虚火灼肺,我们可以使用滋阴降火的百合固金丸合秦艽鳖甲散。对于气阴耗伤,我们可以采用益气养阴的保真汤或参苓白术散。对于阴阳两虚,我们可以采用滋阴补阳的补天大造丸。 六、肺胀: 对于痰浊壅肺证,我们可以采用化痰降气,健脾益肺的苏子降气汤合三子养亲汤。对于痰热郁肺证,我们可以使用清肺化痰,降逆平喘的越婢加半夏汤或桑白皮汤。对于阳虚水泛证,

我们可以采用温肾健脾,化饮利水的真武汤合五苓散。对于肺肾气虚证,我们可以采用补肺纳肾,降气平喘的平喘固本汤合补肺汤。 七、肺痿: 肺痿的治疗需要根据不同的病情采用不同的药方。对于虚热证,我们可以采用滋阴清热,润肺生津的麦门冬汤合清燥救肺汤加减。对于虚寒证,我们可以使用温肺益气的甘草干姜汤或生姜甘草汤加减。对于上热下寒证,我们可以采用寒热平调,清温并用的麻黄升麻汤加减。对于肾虚血瘀证,我们可以采用纳气定喘,活血化瘀的七味都气丸合柴胡疏肝散加减。 以下是格式正确、无明显问题的文章: 十二、不寐 失眠多梦,心神不宁,是为不寐。中医认为,不寐是由于心神失调、脏腑功能失常、气血不足等多种因素引起的。因此,治疗不寐应根据病因辨证施治。 1.心神失调:安神定志,养心安神—安神定志丸

方剂学复习提要上海中医药大学方剂学大的题目整理

名词解释(本题共2小题,每题3分,共6 分) 君、臣、佐、使:君药是针对主证或主病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臣药一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证或主病的药物;二是针对兼证或兼病起治疗作用的药物。佐药一是佐助药,即协助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二是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缓君、臣药的毒性与烈性的药物;三是反佐药,即根据病情需要,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使药一是引经药,即能引方中诸药以达到病所的药物;二是调和药,即具有调和诸药作用的药物。 透热转气:清营汤治疗温邪初入营份,用银花、连翘清热解毒,轻清透泻,使营份热邪透出气分而解,此即叶氏“入营犹可透热转气”之具体应用。 逆流挽舟:逆流挽舟法是挽船逆水流而上之意。以此比喻凡邪气由表入里,采用使邪由里出表的一种治法。代表方如人参败毒散。清代喻嘉言认为痢疾初起有表证,乃邪从表而陷里也,胃肠受损,清浊不分,症见赤白下利,腹痛里急,伴恶寒发热,头疼身痛,无汗等。用本方疏散表邪,使表气疏通,陷里之邪,从表而解,则里滞亦除,痢疾自愈。邪从外入者,仍从外出,使由里而出表,即称为“逆流挽舟”法。 阴中求阳:“阳得阴助,生化无穷” “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 。例如右归丸,补阳药如附子、肉桂、鹿角胶,培补肾中元阳,放入补阴药如熟地、山萸肉、枸杞子、山药,滋阴补肾益肝补脾,以达到更好的补阳作用。 阳中求阴:“ 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例如左归丸,补阴药如熟地、山茱萸、山药, 滋阴补肾,益肝补脾,放入补阳药如鹿角胶,补阳益阴,以达到更好的补阴作用。 辛甘化阳:以辛温药和甘温药合用,辛甘调配能化生身体阳气驱邪外出。例如小建中汤,饴糖配桂枝,辛甘化阳,温中焦而补脾虚。 酸甘化阴:(桂枝汤、小建中汤)酸甘化阴是酸味与甘味药物配伍应用,藉以增强滋阴养血、生津补液药效的一种治法。如小建中汤中炙甘草益气温中缓急,合益营敛阴之芍药,酸甘化阴,柔肝益脾和营。 培土生金(虚则补其母):(参苓白术散)是通过健脾的手段,达到补益肺气的目的,属于"虚者补其母" 的间接补益 方法。参苓白术散以四君子平补脾胃之气,加入扁豆、薏苡仁、山药、莲子配砂仁既可健脾,又可理脾,使上下气机贯通,升降之枢复常。再由桔梗为肺经之引经药,如舟楫载诸药上行,达于上焦以益肺,可治肺气虚之久咳痰多等。此即“培土生金法”的具体运用。 通因通用:(大承气汤)反治法之一,是以通治通,即用通利药治疗具有实性通泄症状的病症,适用于食积腹痛,泻下不畅及膀胱湿热所致尿急,尿频,尿痛病症之类。如大承气汤中大黄苦寒泄热,祛瘀通便,消除治病之因。厚朴下气,除满消胀,枳实苦辛破结,导滞消痞,共助大黄芒硝攻下热结。

中医内科学 专业实践能力试题及答案

中医内科学 专业实践能力试题及答案 一、以下每一道题下面有 A、B、C、D、E 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患者,男,42岁。胸闷腹胀尿少,肢体倦怠,舌苔白腻,脉濡。治疗应首选 A.胃苓汤 B.平胃散 C.二陈汤 D.藿香正气散 E.纯阳正气丸 2.郁病的病位多在 A.心、脾、胃 B.肝、脾、胃 C.肝、脾、肾 D.肝、胃、肾 E.心、肝、脾 3.患者,男,72岁。恶寒较甚,发热,无汗,身楚倦怠,咳嗽,咯痰无力,舌淡,苔薄白,脉浮无力。其治法是 A.辛温解表 B.辛凉解表 C.清暑解表 D.益气解表 E.滋阴解表 4.患者,男,51岁。下痢时发时止,日久不愈,发时便下脓血,里急后重,腹部疼痛,饮食减少,倦怠怕冷,舌淡苔腻,脉虚数。最佳治疗方剂是 A.连理汤 B.胃苓汤 C.香连丸 D.理中汤

E.香砂六君子汤 5.患者肌肉关节刺痛日久,痛处固定不移,关节僵硬变形,屈伸不利,皮下硬结,瘀斑,面色黯黧,胸闷痰多,舌紫暗,苔白腻,脉弦涩。治疗应首选的方剂是 A.血府逐瘀汤 B.河车大造丸 C.身痛逐瘀汤 D.补阳还五汤 E.双合汤 6.患者,男,20岁。近半月来发热,体温38.2℃,双膝关节疼痛,局部灼热红肿,痛不可触,口渴不欲饮,小便赤热,舌苔黄腻,脉濡数。其治法是 A.疏风胜湿,活血化瘀 B.清热通络,活血化瘀 C.疏风散寒,化瘀通络 D.清热通络,祛风除湿 E.除湿通络,祛风散寒 7.患者,男,45 岁。大便秘结,欲便不得,嗳气频作,胸胁痞满,腹中胀痛,纳食减少,舌苔薄腻,脉弦。其证候是 A.热秘 B.气秘 C.气虚秘 D.冷秘 E.血虚秘 8.患者,男,30 岁。头痛而胀,甚则欲裂,发热,面红目赤,口渴欲饮,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浮数。其证候是 A.风寒 B.风热 C.风湿 D.肝阳 E.痰浊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