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年会成功召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年会成功召开
8月3日至5日,为期3天的“202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年会”,在安徽省合肥市成功召开。年会主题为“助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中外专家学者、企业家与环保人士等2500余人与会,交流学术进展,探讨科技创新,展示绿色技术,共商合作之道。年会形式多样,有主旨报告会、专题分会场报告、论坛、研修班和环保科技创新成果展、数据库专题决赛等多种方式,展现了专家、学者的学术风采,以及最新科研成果,并为产学研创造了对接“联姻”平台,促进创新技术成果转化。8月3日上午,“202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年会”举行开幕式。生态环境部副部长、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黄润秋,安徽省副省长周喜安、原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王玉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安徽光机所首席科学家、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刘文清,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任南琪,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所长张偲,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吴丰昌,生态环境部科技标准司司长邹首民、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陆新元和任官平,教育部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周琪、欧盟环境总署技术官员米歇尔·加拉托拉、英国自然环境委员会戈登·麦克格雷戈等领导和嘉宾,以及中外专家学者、企事业单位与各界环保人士等2500余人出席了会议。中国
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黄润秋在开幕致辞中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已进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攻坚期,也到了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生态环保科技创新要服务于环境管理决策,促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现代化。中外专家主旨演讲展现前沿科技此次年会开幕式和闭幕式均设“特邀报告会”。开幕式的特邀报告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安徽光机所首席科学家、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刘文清,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所长张偲,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吴丰昌,围绕“大气环境立体监测技术新进展”“南海生态修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我国环境基准初步思考”等议题分别作了主旨演讲,专家们结合丰富的图表、动图、视频等方式,展示了自己团队在环境监测、海洋生态修复所做的前沿研究成果,对我国环境基准设置提出了建设性意见。欧盟环境总署技术官员米歇尔·加拉托拉的演讲题目为《欧洲环境足迹:方法论框架与政策展望》,他总结了欧洲过去8年环境足迹工作的研究进展。在闭幕式的特邀报告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全国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江桂斌的报告题目是《环境污染健康影响研究的前沿与社会需求》。江桂斌院士以详实的数据、多样的图表展现了化学品、微生物、空气污染、重金属污染等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并强调应加强表观遗传学、流行病学、毒理学
等方面的研究。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任南琪作了题为《海绵城市——城市水循环系统4.0》的主旨报告。他指出了前期海绵城市建设的一些常见问题,如专项规划理念不清,目标不明,只追求碎片化工程施工,工程设计队伍严重匮乏,设计教条化,没有一城一策。任院士认为,海绵城市应该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和“韧性”,重点解决城市“涝灾”与城市水环境恶化等问题,实现地表水资源、污水资源、生态用水、自然降水、地下水等统筹管理与利用,缓解热岛效应,确保社会水循环和自然水循环相互贯通。任院士还从环境管理角度建议尽快制定相应的国家标准与规范,并开发出适合国情的海绵城市建设相关数值模拟模型。中国工程院院士、原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段宁,解析了“实时原样分析技术及在污染物过程监测中的应用”。他说,很多污染事故若能事先预警就可以避免发生,但监测一些样品往往需要进行很多“预处理”,比如稀释,这就导致误差大,还要加入一些化学试剂,工序复杂,耗时长,耽误了预警时机。而“实时原样分析”——分析一个样品,样品不需要任何预处理,马上就得出分析结果,不需要等待,可避免许多事故的发生。有了这项技术,就可以在污染物过程监测中取消复杂的物理预处理过程和化学处理过程。英国自然环境委员会委员戈登·麦克格雷戈作了题为《环境科学和领先技术的实践应用》的报告,分享了英国海洋监测、水体修复、灾害监测等方面的前沿技术。国务院发
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的报告主题是“推进绿色发展,实现生态产品价值”。他指出,要通过完善制度来实现生态产品的价值,这是政府要做的事情,有5个基本办法,一是增加财政转移支付来增加生态产品的价值;二是生态补偿;三是税费制度,对那些不利于生态的产品行为要通过征税制止;四是设计好价格机制,很多生态产品是有价值的,定出价格可以释放信号,起到引导作用;五是要完善交易机制,尤其是碳汇交易机制,通过交易实现资源优化配置。高端论坛谈挥发性有机物防控据主办方介绍,第二届环保科技创新发展高端论坛在8月4日上午成功举办。今年的论坛主题是“VOCs(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排放与臭氧形成机制及防控”。生态环境部副部长黄润秋到场并发言,他说:“当前,有两个现实情况摆在面前,不容回避:一是颗粒物组分中有机物含量高,在重污染天气下占比可高达30%左右,其中由VOCs转化形成的二次有机气溶胶是重要组分。二是臭氧污染整体形势恶化,呈现出浓度逐年上升、超标天数明显增加、首次超标时间逐年提前、污染区域逐步扩大的趋势,已成为继颗粒物之后引起政府和公众关心的又一污染问题。”黄润秋指出,“我国VOCs污染防治工作仍面临一些问题与挑战。一是底数不清,排放特征不明。VOCs排放源相对复杂、量大面广,无组织排放监测难度大,定义和估算范畴不一致,使排放清单编制面临一定挑战;二是法律法规标准体系不完善。涂料、油墨、胶粘剂、清洗剂等产品VOCs含量限值强制性国家标准缺失,
石化等重点行业VOCs泄漏检测与修复标准也尚未出台;三是缺乏有效适用的治理技术。VOCs涉及的行业和种类众多、源排放特征十分复杂,使得VOCs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难以選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