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及对我国经济的指导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及对我国经济的指导意义
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是建立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的,即认为生产要素只有劳动一种。这个模型的基本假设包括1:生产要素只有劳动一种;一国之内的劳动是完全同质的;在一国之内劳动可以在不同部门之间自由流动,但在国际间不能流动;生产的规模报酬不变;商品市场和劳动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不考虑运输成本和其它交易费用;两国相同产品的生产技术及生产函数不相同;两国的消费偏好即社会无差异曲线相同。
斯密认为国与国之间存在贸易的前提是两个国家之间都存在交易产品存在绝对优势才进行的,对于一个国家在两种产品上都处于优势的国家和两种产品都处于弱势的国家就不可能发生国际贸易了,而李嘉图则对斯密理论进行了发展和修正,李嘉图认为只要两国的两种产品之间存在比较优势就可以进行国际贸易,即存在绝对优势的国家可以生产它存在优势相对比较大的产品,存在绝对弱势的国家生产它相对弱势比较小的产品进行国际贸易,一个国家不论其经济发展水平高低,按照比较优势理论参与国际分工和贸易,都可以得到利益,即在各自的生产要素投入量不变的情况下,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能够得到更多的产品量,从而提高消费水平和福利水平。这一理论证明了世界各国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必要性,是自由贸易理论的核心。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对我国经济发展有指导意义,根据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提出了对我国经济建设的意义:(一)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在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一些后进的国家如日本、韩国等,追赶先进的国家,形成整体的竞争优势或局部的竞争优势,都与政府的作用是分不开的。一国如果想改变其相对落后的贸易结构,便应选定一些重要的行业与部门,对其实施有效的政府干预,给予政策、资金等多方面的帮助。建立大规模的企业集团,充分利用规模经济的效应,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因此,在实施战略贸易政策的时候,可以从本国资源出发,选择好主攻方向,较早地取得成本优势与规模应。(二)加快贸易的转型升级。目前,造成贸易方式向加工贸易倾斜的原因主要包括国内上游产业技术水平较低、产品质量不够稳定。我国建国初期的经济基础就比较薄弱,生产技术水平比较低,我国唯一能和国外竞争的是我们的劳动力,我们拥有非常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而我国也是采用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制定我国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政策。以致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大部分的出口产品还是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像纺织、服装、鞋之类的。
我国出口企业的比较优势在于工业制成品3,而在制成品中,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逐年有所增加,但总体来说,我国国际贸易仍以廉价劳动力要素禀赋结构的比较优势格局,呈现劳动密集型产品强,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商品弱的态势。出口品仍是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在全球生产链条中还处在中低端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多所谓高新技术产业实质上仅仅从事一些外商企业的产品委托加工和装配,附加值少,技术含量低,以研究、开发和生产为特征的产业结构尚未形成,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相对比较弱。
比较优势是会随着本国的发展和其他国家比较优势的变化而变化的。目前由于亚洲如越南等国家大量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使得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国家贸易中的比较优势地位下降。所以我们要从动态上来看待比较优势,在坚持发展当前比较优势的情况下,积极地寻找和探索新的比较优势,或支持和培养高技术、高资本产业的发展,创造新的比较优势以应对当前比较优势所面临的冲击。
一些学者认为,如果按照比较优势,中国就会一直陷于生产劳动密集性产品中,贸易条件的恶化会导致经济停滞4。但事实并不是如此的中国一方面遵循比较优势,另外一方面,资本和技术密集性产品的竞争能力得到了提升,特别是易于模仿的技术密集性产品。无论从理论角度还是实践都证明,只有根据自身禀赋进行贸易才能促进经济发展。提高遵循比较优势,实现资本积累和技术的积累和创新。
一些学者现在开始用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来解决人力资本的问题。目前的高校的扩招,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高等教育,人素质的提高,如何把这一部分高素质的人才好好的利用他们的聪明才智为经济建设服务成为一大难题。根据比较优势理论,我们可以根据不同人
的特长优势,结合岗位的特点,给他们适合他们自己的岗位。
高校设置不同的专业就是根据比较优势的原则,不同的人根据自己的优势选择自己喜爱的专业,毕业之后,企业根据他们自己企业的特点及岗位的要求选择招聘不同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如此往复,形成一个人尽其才的良性循环。
虽然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的提出对世界经济贸易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是比较优势理论还是存在着一些不足,首先比较优势理论是建立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的,认定生产要素只有劳动一种,生产要素除了劳动之外,还有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这三者的地位会变得越来越重要。再者李嘉图假设劳动可以在一国之内自由流动这在现实当中也比较不可能的,劳动力的流动还要受到地域,文化等的影响。李嘉图的另外一个假设是在进行国际贸易的时候不考虑运输成本和其它交易费用的,而随着经济的发展运输成本和交易费用越来越大。运输成本主要包括货物的运输费用和交通工具的意外事件支出等等,最近的中国货船被海盗劫持事件就是很好的例子,如果按照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的假设条件来解释的话,相信许多的国际贸易都无法进行。
因此后来的一些学者就对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进一步的深化和发展,以适应经济的发展并且指导经济的发展。20世纪初,赫克歇尔和俄林两位从生产要素比例的差别而不是生产技术的差别出发,解释了生产成本和商品价格的不同,以此说明比较优势的产生。这个解释克服了斯密和李嘉图贸易模型中的局限性,认为资本、土地以及其他生产要素与劳动力一起都在生产中起重要作用并影响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不同的商品生产需要不同的生产要素配置,而各国生产要素的储备比例和资源禀赋不同,正是这种生产资源配置或要素禀赋上的差别才是国际贸易的基础。
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实施的就是以比较优势为基础的对外开放政策,为保持经济的高速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但是也存在贸易条件长期恶化的局面。面对这个问题,林毅夫等人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之上提出了“比较优势动态化”的理论。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总之,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同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相比具有明显的进步性,比较优势理论论证了一个生产两种产品都处于弱势的国家也能发生国际贸易,促进了当时乃至后代世界贸易的发展,当然由于比较优势本身也存在一些不足。在李嘉图之后也出现了一些经济学家,他们在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的基础上加入了一些新的要素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我国也充分利用比较优势理论发展自己的国际贸易。
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
1.产生为适应工业资产阶级迫切需要,废除“谷物法”,实现谷物自由贸易。
2.主要内容: 每个国家不一定要生产各种商品,而应集中力量生产那些利益较大或不利较小的商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在资本和劳动力不变的情况下,生产总量将增加,如此形成的国际贸易对贸易各国都有利国际分工的利益.
3.对比较成本说的评价
(1)为19世纪英国自由贸易政策提供了理论基础。
(2)出发点认为世界是静态均衡的.
(3)分析方法为静态分析:表现将多变的经济状况抽象为静态、凝固的.
(4)未能揭示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原因。
(5)以交换价值含义取代商品的价值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