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理论在翻译及其理论构建中的作用_吴丽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年10月号中旬刊 ○ 文学语言学研究
关联理论在翻译及其理论构建中的作用
吴丽莉
( 厦门大学 外文学院, 福建 厦门 361005)
摘 要: 本文首先仔细梳理了Dan Sperber和Deirdre Wilson两 位 学 者 提 出 的 关 联 理 论 这 一 具 有 强 大 解 释 力 的理论, 着重解释了关联理论框架中的语境观, 然后从 翻译学角度探讨了该理论对翻译学的启示和帮助。文 章中利用图表和实例说明了关联理论对翻译过程研究 的启示以及在翻译结果评价中的应用, 进一步说明关 联理论是把翻译学同语用学特别是认知语用学有效地 结合起来进行翻译理论构建的切入点。笔者认为一个 基于关联理论的翻译学理论框架能够将认知语用学中 的最新研究成果应用到翻译研究领域, 为该学科打开 一个更广阔的视野。
源自文库
中 形 成 表 征 ( representation) 并 能 够 判 断 该 表 征 真 实 与
否的的事实”( Ernst- August Gutt, 2004: 27) 。
在理解语言的过程中, Sperber和Wilson提出关联性
的概念。关联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其强弱取决于两个
因素: 大脑推导所花费的努力( processing effort) , 以及语
sumptions) 。
推导努力的大小取决于听者在推理时从大脑获取
信息的难易程度。而关联理论认为, 人类在语言交际中
41
○ 文学语言学研究 2008年10月号中旬刊
为达到话语的理解所遵循的原则是( 大脑) 做出有效推 导 努 力 来 取 得 足 够 的 语 境 效 果 ( adequate effects for no unjustifiable effort) , 即最佳关联原则。
境效果( contextual effects) , 前者越小, 后者越大, 关联性
就越强。三者的关系可以表达为:
语境效果
关联性∝
语境效果
推导努力推导努力
语境效果实际上就是综合新输入信息与原有认知
假设得出的结论对认知语境的改变, Sperber和Wilson将
语境效果总结为四点:
1.推导出语境隐含意义( contextual implication) ;
关联性对等原则要求译者在翻译时要了解( 预期) 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 对于那些译者认为不存在于译 文读者认知环境中的原文语段, 应采取语用上等效的 译文语段来代替。比如译“shed crocodile tears”作“猫哭 老 鼠 , 假 慈 悲 ”, 译 “Spring.The sweet spring, is the year’s pleasant king.”作“春, 甘美之春 , 一 年 之 中 的 尧 舜 。”都 是成功的例子。
一种预期 ( expectations) , 这种预期当然也只是一种假
设。然后听者当接受到言者的语言信息后, 会根据既定
的语言组合, 在自己的脑中寻找有关联的认知环境来匹
配所输入的语言信息, 然后综合新旧信息得出“意义”。
在关联理论中, Dan Sperber和Deirdre Wilson认为意
义的确定依赖于语境, 而这个语境有别于通常语言学
关键词: 关联理论 翻译理论 语用学 认知
1.关联理论要点回顾 1986年Dan Sperber和Deirdre Wilson在其合著的《关 联性: 交际和认知》一书中 概述了一条人们认知的总的 原则— ——关联理论。随后, Dan Sperber和Deirdre Wilson 的 学 生Ernst- August Gutt将 关 联 理 论 带 入 翻 译 的 领 域 , 开始了在认知视角下对翻译以及翻译现象进行探讨的 研究, 并称之为关联翻译理论。在中国, 通过学者何自 然 、曲 卫 国 、冉 永 平 、林 克 难 、赵 彦 春 等 的 介 绍 和 评 述 , 关联原则和关联翻译理论已经得到了足够的关注和重 视。尤其是当认知和语用逐渐成为语言研究的热点话 题时, 仔细研究同认知语用学紧密相关的关联原则及 其在翻译领域的应用势在必行。本文回顾了关联原则 以及关联翻译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原理, 探讨该理论和 视角对翻译研究的启示和帮助。 关联理论主要关注的命题是交际和认知, 其着眼 点是要建立一个具有强大解释力的人类语言交际模 式。Dan Sperber和Deirdre Wilson在其合著的《关联性: 交 际 和 认 知 》的 封 底 写 道 , 关 联 理 论 要 “给 认 知 科 学 打 下 统 一 的 理 论 基 础 ”, 可 见 其 寻 求 普 遍 性 和 一 般 性 之 信 念。这个语言交际模式从认知的角度出发, 阐述了人们 是如何依靠认知语境这一心理结构体, 通过语用推理, 达到对自然语言的理解, 从而促进交际的开展和进行。 这 个 语 言 交 际 模 式 被 称 为 “明 示 —推 理 模 式 ”( osten- sive- inferential model) 。假设交际双方为言者( 说话的人 或者是作者) 和听者( 听话的人或者读者/译者) , 言者为 达到自己交际意图的顺利传递, 必须做到以下两点: 1.对听者的认知环境( cognitive environment) 做出假 设( assumptions) , 也就是假设听者的大脑内部可以被调 出的任何与交际意图有关的信息的内容、类型以及多寡。 2.再 将 自 己 的 意 图 ( 或 命 题 ) 以 不 同 的 语 言 组 织 方 式( linguistic form) 表达出来( 这也就是大部分人使用的
Sperber和Wilson的交际模式可以用下面的图来明化:
可见在交际中, 言者并不能保证听者对自己所提供 的语言信息得出完全符合自己预期的理解和结论, 他能 做到的只是尽自己的最大努力, 用自己认为有效的方式 组织言语来帮助听者推导出最接近原来命题( 交际意图 intended meaning) 的结论。语言交际不再是静态的话语/ 文本的产生过程, 而是大脑机制的动态运转 ( 假设- 推 理) 过程。交际改变着言者和听者相互的认知环境, Sperber和Wilson甚 至 表 述 为 : 交 际 的 目 的 不 是 为 了 “再 现思想”, 而是为了“扩大相互之间的认知环境”。( Sper- ber和Wilson, 1995: 167) 认知环境的提出更是使意义的 研究进一步从静态转向动态, 语言的意义不限于语言的 内部, 而是植根于人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和理解。
特质, 有待读者从自己的认知语境中去搜索相关信息, 然后形成自己的推论。而中文翻译将其 明示为“恶”和 “狡”。这样一来, 译文读者推导出原作者的意图所花费 的努力小于原文读者, 也就是对原文和译文在理解过 程中出现了不同的关联性。其结果使得译文读者丧失 了品味原作者表达方式的含蓄性。
又 如 在 对 “to 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的 汉 译 处 理中, 出现了“一石二鸟”、“一箭双雕”、“一举两得”等不 同的译文。人们普遍认 为“一石二鸟”属于直译、异化 , “一箭双雕”属于归 化, 而“一举两得”属于意译( 杨士焯 2006: 8) 。如果依据关 联翻译 理 论 , 译 文 “一 石 二 鸟 ”和 “一箭双雕”都遵 循了关联性对等的原则, 虽然“一箭双 雕”改变了原文的意象 , 但两个译文达到的是同样的 语 境 效 果 。而 “一 举 两 得 ”这 种 表 达 再 一 次 使 得 原 文 隐 含 义 明示化, 违反了关联性对等原则, 相对不可取。
例子可以用来说明这一点: 原文: There is a mixture of the tiger and the fox in the
character of the Frenchman. 译文: 虎恶狐狡, 兼而有之。这就是法国人的性格。 原 文 并 没 有 直 接 说 明 “tiger”和 “fox”到 底 具 有 什 么
意义上的语境, 而是指言语交际的互动过程中为了正
确理解话语而存在人们大脑中的一系列假设。语境从
这 个 意 义 上 讲 是 一 个 心 理 结 构 体 ( psychological con-
struct) , 是人们在话语理解过程中不断选择的结果 。这
个 语 境 的 概 念 也 就 是Dan Sperber和Deirdre Wilson在 书
如果进一步讨论, 关联性对等原则可以和互文性 理 论 、翻 译 明 示 化 ( explicitation) 、解 构 主 义 翻 译 观 及 意 义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等命题结合再一起讨论, 限于 本文篇幅, 笔者不作深入讨论。
关联翻译理论给我们的另一个启示就是提出了一 个 动 态 的 、认 知 的 、语 用 视 角 的 语 境 概 念 。自 Malinowski 上世纪20年代提出语境这个概念后, 对意义的 研究 不 再仅限于语言本身, 而更重要的是要考虑语言的使用 者 和 使 用 环 境 。翻 译 界 对 语 境 的 讨 论 成 果 有 Newmark的 “可见”和“不可见”范畴, Nida的 “横 组 合 语 境 ”和 “纵 聚 合 语境”, 但最具影响力的应 该 数Hatim和Mason的 功 能 语言学语境观( 以上各语境观详细见李运兴论文) 。但 以上各语境观都是从外部世界着手展开研究, 而关联 理论和关联翻译观将语境纳入到人的认知体系中, 强 调了 “外部因素为解释 过程所能提供的信息以及参与 者能获得这些信息的 程 度 ( The notion of cognitive envi- ronment takes into account the variation they provide and its mental availability for the interpretation process.) ” ( Gutt, 1991: 25) , 包括来自物理环 境的可感知的信息, 从记忆中可检索到的信息, 以及可以从以上两个来源 推知的信息。毫无疑问, 这样的观点更加凸显了听者的 地位, 听者的心理和认知水平会极大地影响意义的确 定和言语的交流。
encoding的过程) 。这一语言组织方式可简可繁, 可明了
可隐晦, 主要是言者对听者的认知能力进行假设后, 选
择他认为有助于听者理解, 能够达到预期交际效果的
语言外壳。
站在听者这一面, 听者首先对所谈的话题有自己的
假设( 也可以是零假设, 即现有认知环境中与之相关的
信息极少甚至为零) , 其次听者对言者的交际意图会有
2.关联翻译理论的产生 在 Sperber 和 Wilson 研 究 的 基 础 上 , 其 学 生 Ernst- August Gutt将关联理论带入翻译的领域, 开始了在认知 视角下对翻译以及翻译现象进行探讨的研究, 并称之 为 关 联 翻 译 理 论 。Gutt认 为 翻 译 “译 文 应 该 是 同 原 文 释 义 相 似 ( interpretively resembling) 的 接 受 语 语 段 ”, ( Gutt 1991: 100, 翻译 引 自 林 克 难 , 1994) “最 佳 关 联 是 译 者 力 争 达 到 的 目 标 , 也 是 翻 译 研 究 的 原 则 标 准 ”, 译 者 的 责 任是“努力做到使原文作 者 的 意 图 ( intention) 与 译 文 读 者的企盼( expectation) 相吻 合 ”。该 理 论 进 一 步 论 证 了 意 义 的 产 生 依 靠 语 境 ( Gutt的 语 境 观 沿 用 了Sperber和 Wilson的语境即认知环境的观点) , 话语的理解依靠语 境, 进而翻译更依靠语境。翻译不仅涉及语码, 更重要 的是依据动态的语境进行推理。翻译是一种跨语言的 两轮交际活动。第一轮是原作者和译者之间的交际行 为 ; 第二轮是译者和译文读者之间的交际行为。译者首 先要进行恰当的推理, 从原作者明示的信息和语境假 设中寻找出最佳关联, 真正理解原作者的真实意图。然 后, 译者要充分了解( 预期) 译文读者的认知环境, 把自 己推理出的最佳关联性通过译文读者所熟悉的心理认 知方式和语言表达方式传递给译文读者。 3.关联翻译观给我们的启示 根据关联翻译理论, 好的译文应该是译文理解的 关 联 性 和 原 文 的 理 解 的 关 联 性 相 似 或 一 样 。也 就 是 说 , 译文读者在理解推理过程中花费的推导努力类似与译 文读者在理解推理过程中花费的推导努力, 同时译文 读者和原文读者获得的是同样大小的语境效果。我们 暂且称之为关联性对等原则, 李寅和罗选民论文中的 42
2. 加 强 现 有 认 知 假 设 ( strengthening of existing as-
sumptions) ;
3. 与 原 有 假 设 相 矛 盾 和 否 定 ( contradiction and e-
limination of existing assumptions) ;
4.对 原 有 认 知 假 设 的 消 弱 ( weakening of existing as-
中提出的“认知环境( cognitive environment) ”的概念。一
个人的认知环境客观世界在他脑中的反映和投射, 是
“任 何 一 系 列 对 个 人 来 说 是 明 示 ( manifest) 的 事 实 的 合
成 ”, 而 明 示 事 实 是 指 任 何 个 人 “在 给 定 时 刻 能 够 在 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