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市电视台新媒体环境下的几点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城市电视台新媒体环境下的几点思考

1925年贝尔德发明电视开始,这个系统就是由摄像、传输、显示三部分构成的。随着系统不断的完善和复杂,我们逐渐把摄像部分称之为内容的制作;传输涵盖着内容播出和网络信号传送;显示部分成为独立的工业体系。

传统的电视台掌握着这三个核心元素的前两个,本身成为一个相对封闭和独立的系统,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成长为媒体。内容是媒体这一工业单元所生产的核心产品,而由于电视媒体同时掌握了渠道,使得对于产品的销售有了固定并且唯一的通路,这让电视台占据了传统媒体的优势地位。对于受众而言,由于电视技术本身的魅力以及它所代表的一种生活方式,所有电视观众也乐于被动而积极的接受电视的灌输。

但技术是不断前行的,进入21世纪这一运行了将近一个世纪的系统面临着解体。从电视台角度而言,原先掌握的两个核心元素都面临着竞争和分化。首先,传输网络由于商业和行政的双重原因从电视台剥离了,仅从这一点,一个已经不掌握渠道的体系怎么还能被称为传媒那?当然这种剥离还是藕断丝连的,因为这个剥离的网络功能比较单一,基本上还是在为传统广电服务。而在内容上,已经有许许多多不甘于受到束缚的机构、个人以自己的创意和对资源的整合脱颖而出。原先电视台所掌握和建立的完整的制作——传输的流程被割裂和突破了。从受众角度而言,电视始终更多的作为一种在家里的客厅随意休闲的生活方式,只要那个大屏幕依旧闪亮,有好的内容,他们并不关心到底是谁用什么样的手段把这个内容送到眼前的。

许多人认为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是为传统媒体敲响了丧钟,如果我们把传统媒体定义为一手握着内容制作盾牌,一手握着渠道传输利刃的巨人,那么他确实已经倒下了,因为没有人能够像以前那样把整个互联网都掌握在手中。可以说技术的发展使得新媒体是内容制作和渠道传输分而治之的形态。从专业来说这是由技术导向的必然的“制播分离”。电视台已经只剩下“制”的部分,从传统媒体转变为新媒体形态下的内容提供商,而且是处在一个竞争的市场上,远远不是以前相对独立,垄断的形态了。对于城市电视台,我们可以叫自己“城市视频内容提供商”。

虽然我们失掉了以前的传输网络,面临的竞争对手也如雨后春笋般的冒了出来,但一旦我们明白了自己的处境,那么也有许多可以利用的资源。失掉的网络与我们还是有着必然的依存关系,我们只是失掉了原先这个体系一部分利益,但依旧可以使用它,同时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渠道。我们也已经做出了很多努力,并且得到了一定的收益。最大的问题是,我们还没有从内心认同自己的身份,我们还在用传统的手段和体系在运转着。我们必须适应环境,让自己也成为新媒体,我们应该明白自己跟大家家里客厅里的那块屏幕已经没有必然和唯一的联系了,我们要面对的是更多块屏幕,更多的选择。

作为“城市视频内容提供商”内容是我们唯一的产品,深度开发与城市有关联的内容是唯一的选择,很多从业者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其实这也是城市电视台一直在探讨的事情。既然是产品就需要销售,我们更应该弄清楚怎样销售我们的产品。实际上应该尽可能按照商业规则来运行我们的整个体系。

我们本身就是做媒体的,在产品销售上应该更重视产品的推广。目前台内的节目也都意识到要充分利用网络,所有节目基本上也都开通了微博和微信平台,问题在于所有相关平台都缺乏内容,本身节目创作人员很难有时间和精力同时开发好网络宣传平台。另外,城市内容提供商与在全国范围内具有影响力的高端内容提供商相比,具有的唯一优势就是与城市的相容度,这一点不仅在策划制作节目内容上如此,在推广上也是如此。我们做微博,做微信能做的过央视、卫视吗?我们唯一能够超过他们的就是线下活动——进社区,目前台内几乎所有频道也都在做进社区,可一方面也存在做线上内容同样的问题:制作人员很难兼顾,另一方面资源重复使用,效率低下,互相恶性竞争也都不同程度的存在。

我认为在认清目前的情况下,应该彻底将节目制作与内容推广分离,由专业的人做专门的事。节目制作就是节目制作,人员围绕节目的创意、拍摄执行、后期制作展开,深入探讨如何与地方深度结合。节目推广单独成立部门,分为线上推广部门和线下推广部门。线上推广部门负责整个微信、微博平台的搭建,以及后期内容策划执行,其实网络平台搭建技术上并不复杂,而且前期我们也有一部分现成的资源可以利用。应该重视网络线上推广的内容与传统电视节目并不一样,切入的视角和语言都有很大区别。应该培养吸引具有网络内容执行能力的人才。在做出有效的网络推广渠道之后,可以深度开发具有网络风格的节目内容,

拓展网络渠道。实际上作为内容提供商能够适应不同的媒体形态是下一步必然的选择。线下推广部门全面负责线下路演活动以及面对受众的互动活动。统一频道和栏目资源,合理分配,互相补充,充分利用已有平台,将线下活动做到规模扩大、内容丰富、影响力广泛。

在内容制作与推广平台之后还应该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以前收视率是我们唯一的标准,在新媒体环境下,收视率显得既单薄又虚假。当然我们不可能完全抛开收视率不谈,但在考核收视率的同时,还应该考核线上平台的粉丝数量,互动反应,以及线下活动的影响力。以此形成全面立体的考核体系。

最后所有这一切都应该将人才列为第一位的要素,新的环境下缺乏人才,二线城市缺乏人才,而且缺乏具有新的互联网时代思维的人才。尤其传媒行业是年轻人的行业,应该更加重视90后的思维方式,结合我们的经验,扎根于这个城市,适应新的渠道,我们不是有比传统更广阔的平台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