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定位诊断1

合集下载

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及定位简单版.ppt

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及定位简单版.ppt
Rinne 阳性;感音(气>骨),阴性;传导(骨>气) Weber 感音(健侧),传导(患侧) 损害:听力障碍(内耳、蜗神经病变→感音性耳聋,
外耳、中耳病变→传导性耳聋)、耳鸣;眩晕、 眼震(水平眼震、垂直眼震)、平衡障碍(步态 不稳、站立行走时偏患侧、指鼻试验不准)
27
三、脑神经(Ⅸ、Ⅹ)
• 舌咽神经
眼支→脑桥(感觉主核) →面神经核 →面神经 →眼轮匝肌23
三、脑神经(Ⅶ)
• 面神经 检查内容: • ①感觉:舌前 2 /3 味觉(孤束核), 腺体(上泌延核) • ②运动:面部表情肌的运动 损害:味觉障碍、
唾液腺分泌障碍、 面部表情肌瘫痪
不同部位面神经损害表现:中枢性面瘫 周围性 面瘫
24
中央前回下部 皮质脑干束
每个脊神经后根支配一定的皮肤区域
胸骨角 乳头 剑突 肋缘 腹股沟
45
六、反射系统
• 浅反射,刺激皮肤、粘膜 腹壁反射:左、右、上、中、下
上腹壁反射(胸7 ~胸8) 中腹壁反射(胸9 ~胸10) 下腹壁反射(胸11~胸12)
一侧腹壁反射丧失则提示 该神经节段有病理性改变
46
六、反射系统
• 浅反射 提睾反射 (L1-2 )
神经系统疾病
• 研究范围:神经系统疾病及骨骼肌疾病 • 诊断的特点:定位诊断加定性诊断
定位诊断:体征是重点+结合神经解剖 知识
定性诊断:病史+辅助检查等
1
检查顺序 • 病房:卧位-坐位-立位
• 门诊:坐位-立位-卧位 • 右边 • 上——下;左——右。
检查内容 • 一般检查,
• 意识及精神状态、脑膜刺激征、
28
真性球麻痹与假性球麻痹鉴别

神经系统定位诊断PPT课件

神经系统定位诊断PPT课件
能相关 的远隔部位的神经功能短暂缺失 (脑 休克,脊髓休克)
神经系统损害的 定位诊断
一、 感觉系统
感觉系统 概述
• 感觉是作用于各个感觉器官的各种形式的刺激在
人脑中的直接反映。包括:
• 1.浅感觉(来自皮肤和黏膜):痛觉,温度觉和触觉 • 2.深感觉(来自肌腱、肌肉、骨膜和关节):运动觉、
位置觉和振动觉
间脑、脑干、脊髓解剖与功能
王鹏
间脑 概述
• 包括丘脑和下丘脑,松果体属上丘脑
分为五部分:
背侧丘脑 后丘脑
下丘脑 底丘脑
上丘脑
• 间脑病变多无定位体征,主要表现为颅高压
间脑 diencephalon
间脑 丘脑
• 为各感觉(嗅觉除外)进入大脑之前最末级中继

• 1.对侧偏身感觉减退:对侧肢体自发性疼痛(丘
C8
第一级N元
脊N节

周围突
脊N
L3
感受器
躯干四肢肌腱、关节 、皮肤感受器
S5
运动-----前根--
皮质脊髓束--脑干椎体交叉--
深感觉--后根-- 脊髓后索(不交叉)--在延髓交叉----
触觉--后根--
精细触觉
粗 触 觉
上升1-2节段后交叉到脊髓前索--脊
痛温觉--后根--
髓丘脑前束
每一脊神
的内分泌腺体,主要症状:
• 1.尿崩症:视上核、室旁核或下丘脑垂体束
受损 → 抗利尿激素(ADH)分泌不足
• 2.体温调节障碍:中枢性发热
间脑
下丘脑
• 3.摄食障碍 • 4.性功能障碍 • 5.睡眠觉醒异常 • 6.胃和十二指肠溃疡和出血
间脑
上丘脑
• 松果体病变以肿瘤多见,常压迫中脑四叠

神经系统定位诊断(一)

神经系统定位诊断(一)

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的难点和入门方法
难点
1、神经系统解剖生理功能复杂。 2、神经症状和体征表现零碎多样。
入门方法
临诊时可自问自答以下几个问题: 1、有无神经症状和体征?是感觉还是运动方面的? 2、若为感觉障碍,分布形式如何?何种感觉损害? 病灶何在?若为运动障碍,是上运动神经元型? 还是下运动神经元型?病灶何在? 3、感觉运动障碍,二者有无联系? 是单个还是多个病灶?
(前根,后根)的小根附着区。脊髓与每对脊神经
小根相连, 其数目基本上和椎骨数目一致。 即: C8 T12 L5 S5 Co1 4、马尾: 脊髓节连同与之相对应的脊神经小根
愈向下方距离愈大,
5、脊髓膜: 硬脊膜
L2 以下的脊神经小根
蛛网膜 软脊膜 含少量浆液 CFS
几乎全在椎管内,且围绕终丝,形成马尾。 硬膜下腔 蛛网膜下腔
2、传导束
后索:损害平面以下同侧深感觉障碍,并有感觉性共济失调。 脊髓丘脑束:一侧受损引起损害平面以下对侧痛、温觉障碍。 锥体束:引起损害水平以下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脊髓半切损害(Brown-Sequard综合征): 1、病灶同侧损害水平以下深感觉障碍; 2、同侧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3、同侧植物神经功能障碍(早期皮肤潮红,后期紫绀发冷); 4、对侧痛温觉障碍而触觉保留。 脊髓横贯性损害: 1、损害平面以下各种感觉缺失, 2、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3、植物神经机能障碍; 4、损害水平可有感觉减退,其上方可有狭窄的过敏带。
下臂丛麻痹特点:
损害部位: C8-T1神经根和臂丛中下干。 受累肌肉:尺神经及部分正中神经支配的肌肉。 临床症状:
腕及手指不能屈曲; 手部诸小肌无力; 屈腕障碍; 爪形手; 上臂、前臂和手内侧感觉减退; 可有水肿、营养障碍及霍纳综合征。

神经系统检查和定位诊断

神经系统检查和定位诊断
位置
复合(皮层分析)皮定位、图形、实体、
两点、重量
感觉系统解剖生理
感觉传导路 特点 1、交叉(二级)
对侧支配
2、神经元
三级
痛、温觉传导路:
皮痛温觉感受器→脊神经→脊神经节→后角细 胞→白质前联合→脊髓丘脑侧束(痛温觉) ↘脊髓丘脑前束(触觉)
→丘脑腹后外侧核→内囊后肢→中央后回
深感觉传导路:



躯 干


蚓部

右下肢
左下肢
小脑纤维:同侧支配 小脑功能: 1.协调动作
2.平衡功能 3.肌张力调节 定位:1.蚓部病损=躯干平衡障碍 2. 半球病损=同侧协同动作障碍。 3.弥散全小脑=平衡障碍
+共济失调(炎症)
共济失调
感觉性共济失调:深感觉缺失引起,多累
及下肢。
小脑性共济失调:共济失调和肌张力减低,
构音障碍
真性球麻痹 假性球麻痹 小脑病变 肌肉病变
假性球麻痹
真性球麻痹
– 上运动神经元损伤 – 双侧皮质延髓束
–下运动神经元损伤 –延髓或双9、10、12
– 无舌肌萎缩纤颤 – 伴有强哭强笑 – 咽反射亢进 – 下颌反射亢进
– 吸允反射、掌颏 反射存在
–舌肌萎缩纤颤 –无强哭强笑 –咽反射消失 –下颌反射存在 –吸允掌颏反射消失
3. 阅读中枢病变: 顶叶角回
病变:失读症 看字认识,读不出, 无视觉X
4. 书写中枢病变 额中回后部
失写症
5. 命名性失语——能讲述物体的 用途,不能称呼物体的名称
言语障碍的定位诊断
失语: 运动性失语——优势半球额下回后方及岛盖区病

感觉性失语——优势半球颞上回后部病变 命名性失语——优势半球角回病变 失读——优势半球角回的病变 失写——优势半球运动前区的病变、额中回后部 失算——优势半球顶叶的病变

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PPT

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PPT

神经肌肉疾病 多发性肌无力
二 基本特征 肌肉:对称性肢带肌无力近端
晚期肌萎缩明显 与肌无力相一致的腱反射减退
神经肌肉疾病 多发性肌无力
神经肌肉接头: 主要累及眼外肌 延髓肌和肢带肌; 无肌萎缩; 特征为症状的波动性; 腱反射不受影响
神经肌肉疾病 多发性肌无力
周围神经: 对称性远端的感觉 运动 反射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尤其腱反射改变明显
肌肉无力和瘫痪的定位
一 机制 从大脑的运动神经元 到肌肉这一通路 任何环节病变 均可导致肌无力或瘫痪
肌肉无力和瘫痪的定位
二 部位与病变的关系
一电解质紊乱 1 低钾:
肢带肌无力呼吸肌及延髓肌 多不受影响 腱反射存在;补钾有效 发作性数小时~数天
肌肉无力和瘫痪的定位
2 高钾:
家族性; 发作性持续12小时;频繁; 肌无力常累及某一肌群; 可有延髓肌和呼吸肌受累;
肌肉无力和瘫痪的定位
2 多数性单神经病:
为多个不相邻的周围神经损害; 常见病因为糖尿病 结缔组织病 变等
3 单一神经损害:
多为局部病因所致
肌肉无力和瘫痪的定位
4 神经丛病变: 见于外伤 肿瘤或炎症等 臂丛损害:上部 下部 腰骶丛损害:
5 前根损害:
肌肉无力和瘫痪的定位
6 前角损害: 节段性特征;肌张力降低 反射改变 肌萎缩; 可见肌束震颤 多为远端无力; 也可能以近段为主
肌肉无力和瘫痪的定位
伴有疼痛或肌强直; 禁食 运动后或使用钾诱发钾敏
感性; 发作时血钾多正常或升高
肌肉无力和瘫痪的定位
3 副肌强直paramyotonia 诱因:寒冷 自发 特征:寒冷诱发
反常性强直活动后加重 常染色体显形遗传; 常伴高血钾或正常血钾

神经系统定位诊断

神经系统定位诊断

神经系统定位诊断是一种医学诊断方法,通过对神经系统病变的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等进行分析和综合判断,确定病变部位和性质,以便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常用的神经系统定位诊断方法包括:
1. 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分析:通过对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进行详细的分析,如感觉障碍、肌力减退、反射异常等,可以初步确定病变部位和性质。

2. 神经系统影像学检查:包括CT、MRI、PET等影像学检查,可以直接显示神经系统病变的部位和形态,对于脑卒中、脑肿瘤、脊髓损伤等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3. 神经系统电生理检查:包括脑电图、神经肌肉电图、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等检查,可以评估神经系统功能状态,对于癫痫、多发性硬化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4. 神经系统病理学检查:包括脑组织活检、脑脊液检查等,可以直接观察和分析病变组织的形态和结构,对于神经系统炎症、肿瘤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综合应用以上方法,可以准确地确定神经系统病变的部位和性质,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神经定位诊断——感觉系统ppt课件

神经定位诊断——感觉系统ppt课件

精选课件
41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肌、肌腱、 骨膜、关节
脊神经
皮肤的精细
触觉
(周围突)
第1级神经元
后根 、薄、楔束 (中枢突)经脊髓后索
薄、楔束核 第2级神经元
内侧丘系交叉、 内侧丘系
经延髓、脑桥、中脑
腹后外侧核 第3级神经元
丘脑上辐射 经内囊后肢
中央后回中、上部 中央旁小叶后部 中央前回
2.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路
感受器
肌 肌腱 骨膜 关节
精选课件
3
二、感觉的传导束(1)
(一)本体感觉
1.躯干四肢的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通路 2.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路
(二)痛、温觉和粗触觉传导通路
1. 躯干、四肢的痛、温觉和触觉传导路 2. 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路
精选课件
4
(一)本体感觉
1.躯干四肢的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通路
感受器
脊神经节
骶段
12节(T1~12) 尾段
5节(S1~5) 1节(Co1)
腰段
5节(L1~5)
精选课件
14
2.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脊髓与脊柱不等长,大部分脊髓节段的位置 高于同序数椎骨。
颈1~4节(C1~4) 颈5~8节C5~8) 胸1~4节(T1~4) 胸5~8节(T5~8) 胸9~12节(T9~12) 腰1~5节(L1~5) 骶1~5节(S1~5) 尾节(Co1)
表现: 1、有按丛分布的感觉障碍:各种感觉
都减退或消失 2、有按丛分布的运动障碍:肌萎缩 3、有按丛分布的植物神经障碍:感觉
异常
精选课件

神经系统疾病定位定性诊断

神经系统疾病定位定性诊断

定性诊断应注意的问题
高度重视疾病的演进过程
一高血压病人, 情绪激动时突发讲话含糊不清, 右侧肢体活动不灵, 半h来院时呕吐一次 检查: Bp180/120mmHg, 患者示意左侧头痛, 右侧中枢性面\舌瘫, 右侧上下肢肌力均2级, 右偏身感觉障碍 左基底节区出血可能性大
定性诊断应注意的问题
高度重视疾病的演进过程
一老年病人患糖尿病\脑动脉硬化多年, 无高血压病史, 午睡后发现右半身麻木, 手&上肢轻度无力, 晚饭后家 人发现症状加重, 在社区医院静滴血管扩张药, 翌日晨 起发现讲话不清\偏瘫加重而来住院 检查: 右侧中枢性面\舌瘫, 右上肢肌力0级, 右下肢2~3 级, 右侧Babinski征(+), 右偏身感觉障碍
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因学分类
11. 系统性疾病伴神经系统损害
▼ 许多内分泌疾病, 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低下\甲状旁腺
功能低下&糖尿病等, 血液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 疾病, 肝脏&肾脏病, 结缔组织疾病&恶性肿瘤, 心肺 外科\脏器移植术中均可并发神经系统损害 ▼ 可急性\亚急性或慢性起病, 神经系统症状分布广泛, 演变过程与系统疾病有密切关系 ▼ 可同时出现脑\脊髓\周围神经\肌肉\关节&皮肤损害, 或出现不同症状的组合
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因学分类
10. 产伤&发育异常
▲ 围产期损伤: 常见颅内出血\缺血&缺氧性脑病, 轻症
病例可无症状, 中-重度病例出生后常见嗜睡\激惹\呼 吸困难\心律失常\痫性发作\姿势异常\角弓反张\瞳孔 固定&无反应状态等 ▲ 出生前数周或数月缺血&缺氧损害: 出生时或生后即 出现慢性脑病表现, 许多先天性发育异常疾病是导致 脑瘫\精神发育迟滞的重要原因 ▲ 先天性神经肌肉疾病: 如婴儿型脊肌萎缩症\先天性强 直性肌营养不良\先天性或代谢性肌病&脑病\脊髓损 伤或畸形可出现松软婴儿综合征(floppy infant syndrome)

神经内科定位诊断ppt课件

神经内科定位诊断ppt课件
前根损上下运动神经元瘫痪的鉴别诊断
体征瘫痪 肌张力分布 腱反射 病理反射 肌萎缩
缩 肌束颤动 神经传导 失神经电位
下运动神经元瘫痪 肌群为主 减低或消失 无 明显
可有 异常

上运动神经元瘫痪 整个肢体为主 增强 有
无或轻度废用性萎
无 正常

整理课件
25
眼球运动障碍
整理课件
10
眼肌麻痹的定位诊断
眼肌麻痹( ophthalmopligia) 分型
周围型 ( 核 下型) 核型 核上型 及核间型
整理课件
11
周围型眼肌麻痹
动眼神经麻痹 滑车神经麻痹 展神经麻痹 全眼肌麻痹
整理课件
12
核型眼肌麻痹
(nuclear ophthalmopligia)
弥漫性或系统性 )
3.一元论的原则
4.重视病人的首发症状
整理课件
3
常见症状的定位诊断
脑神经损害的定位 瘫痪的定位 共济运动障碍的定位 不自主运动的定位 感觉障碍的定位 言语障碍的定位
整理课件
4
脑神经损害的定位
视神经病变的定位 眼肌麻痹的定位 面肌瘫痪 的定位 延髓麻痹定位
整理课件
5
视神经病变
两大症状 视力障碍与视野缺损 ( 偏盲等 )
整理课件
6
视力障碍定位
单眼视力障碍 双眼视力障碍
整理课件
7
视野缺损定位
整理课件
8
眼肌麻痹
整理课件
9
眼肌麻痹的临床表现
复视(duplopia)当眼肌麻痹使患侧眼轴偏斜时, 目的物的影像落在两眼视网膜的不同区域,产生 双重影像或复视的错觉。
整理课件

神经系统定位诊断(完整版本)

神经系统定位诊断(完整版本)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原则:
病史
定性诊断 定位诊断
症状及体征
明确诊断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原则:
逆向推断 查体及辅助检查 定位:同一症状在不同部位受损
的不同特点
神经系统疾病 的常见症状
感觉障碍的定位诊断
躯干四肢 痛温粗触觉传导路
起止 行程 交叉
损伤症状
上升 1—2节段
Ⅱ 后角 ⅠⅣⅤ层
Ⅰ 脊神经节
痛温 粗触
刺激性症状:
感觉异常:在外界无刺激情况下出现异 常自发性感觉,如烧灼感、麻木感、沉重 感、痒感、蚁走感、针刺感、电击感、束 带感和冷热感等。
刺激性症状:
疼痛:依病变部位及疼痛特点分为
局部性疼痛:如神经炎所致;
放射性疼痛:如神经干、神经根及中枢神 经刺激性病变;
扩散性疼痛:疼痛由一个神经分支扩散到 另一分支;
单侧节 段性分 离性感 觉障碍
后根损害
后角损害
前联合型
双侧对 称性节 段性分 离性感 觉障碍
脊 髓 半 切 综 合 征
传导束型
脊 髓 横 贯 性 损 伤
延 髓 外 身型




单肢型



癔 病 性 感
觉 障 碍
周围神经
1、多发性神经病 感觉障碍呈手套袜套样分布, 常伴运动和植物神经功能减退。
腱 、
Ⅰ 脊神经节 下肢、
关 节
躯干下部 传入神经
后根
周围突 中枢突
中央后回中上2/3 和中央旁小叶后部
内侧丘系
中线旁 下橄榄核
之间
内侧丘系交叉 楔束、薄束
外 后索 内
T4~5
薄束
Ⅲ 丘脑腹后 外侧核

神经系统定位诊断4幻灯片(1)

神经系统定位诊断4幻灯片(1)

感觉系统病变定位诊断
2、深感觉:末梢感受器→后根神经节(一 级神经元)→后固有束→脊髓后索内薄束、楔 束→延髓薄核、楔核(二级神经元)→延髓下 部弓状纤维交叉到对侧(丘系交叉)→内丘索 →延髓(无头人背向而立)→桥脑(无头人背 向而坐)→中脑下部(无头人相向而卧)→中 脑(无头人倒向而立)→丘脑腹后外侧核(三 级神经元)→内囊后肢后1/3→丘脑辐射→感 觉皮层(中央后回)。此径路亦称内侧丘系, 传递薄束和楔束纤维,即精细触觉、压觉、位 置觉、形状觉及震动觉纤维。
感觉运动系统病变定位诊断
1、感觉系统病变定位诊断 2、运动系统病变定位诊断
感觉系统病变定位诊断
感觉通路解剖:
1、浅感觉:末梢感受器→后根神经节(一级 神经元)→同侧脊髓后角(二级神经元)→外 侧前固有束上行1~2个脊髓节段→白质前联合 交叉到对侧斜向上行→下橄榄核背外侧→桥内 丘索背外侧→中脑稍向外→丘脑腹后外侧核 (三级神经元)→内囊后肢后1/3→丘脑辐射 →感觉皮层(中央后回)。此径路亦称脊髓丘 系,传递脊髓丘脑侧、前束纤维3、皮质脊髓束:运动皮层→内囊后肢 前2/3→大脑脚→穿桥横纤维→延髓锥体 →延髓、脊髓交界区不完全交叉:①交 叉部分→对侧脊髓前角细胞;②不交叉 部分下行分别到同侧支配躯干的前角细 胞和经前联合到对侧前角细胞。
运动系统病变定位诊断
运动通路病变体征: 因不同通路和不同部位产生相应的
运动障碍。注意,在上运动神经元瘫痪 时,由于躯干肌肉由双侧支配故单侧损 伤不出现躯干瘫痪,双侧损伤时出现双 侧瘫痪或截瘫,部位越高越不完全。

神经系统定位定性诊断

神经系统定位定性诊断
小脑出血可能性大
定位诊断应注意的问题
1. 并非所有定位体征均指示存在相应的病灶
例如, 结核性脑膜炎引起显著ICP↑时出现一或两侧 外展神经麻痹, 通常是ICP↑引起假性定位体征,不具 有定位意义
定位诊断应注意的问题
4. 临床常遇到以往无任何病史\检查未发现神经系 统症状体征的病人, 但CT或MRI检查却意外地 发现脑部病变, 如无症状性脑梗死&临床完全被 忽略的脑出血等
内囊
【临床表现和定位】

内囊完全损害 病灶对侧可出现“三偏”综合征,即对侧偏瘫、偏身 感觉障碍及偏盲。见于脑出血及脑梗死等。 内囊部分损伤 内囊的前肢、膝部、后肢通过的传导束不同,因此不 同部位、不同程度的损害可单独或合并出现不同的 1~2个症状如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身共济失调、 偏盲、一侧中枢性面、舌瘫或运动性失语等。

颞叶
【临床表现和定位】 感觉性失语 :颞上回后部(Wernicke区)语言中枢损 害 患者能听见说话的声音,能自言自语,但不能理解他 人和自己说话的含义。 命名性失语:颞中、下回后部损害 患者丧失对物品命名的能力,对于一个物品,只能说 出它的用途,说不出它的名称。 颞叶癫痫: 海马及Ammon角损害,多为复杂部分性发作,亦称精 神运动性发作。表现突发精神异常、梦幻状态等。如 颞叶钩回(嗅味觉中枢)损害,患者可出现幻嗅和幻 味或咀嚼动作,称为钩回发作。
颞叶
【解剖和生理功能】

主要结构:表 面 颞上回、颞中回、颞下回、颞横 回内侧面 海马、海马旁回、钩回 主要功能:与听觉、语言和记忆相关 主要功能区包括: 听觉中枢:位于颞上回中部及颞横回。 感觉性语言中枢:位于优势半球颞上回后部。 嗅觉中枢:位于钩回和海马回前部,接受双侧嗅觉纤 维 海马:是边缘系统的一个重要结构,与记忆、精神活 动关系密切。

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1

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1

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颅神经、脊神经〕两个局部。

中枢神经主管分析、综合、归纳由体内外环境传来的信息,周围神经主管传递神经冲动。

神经病学,是研究神经系统〔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疾病与骨骼肌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病症、诊断、治疗、预后的一门学科。

神经系统损害的主要表现:感觉、运动、反射障碍,精神、语言、意识障碍,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等。

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有三个步骤:详细的临床资料:即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着重神经系统检查。

定位诊断:〔根据神经系统检查的结果〕用神经解剖生理等根底理论知识来分析、解释有关临床资料,确定病变发生的解剖部位。

〔总论病症学的主要内容。

〕定性诊断:〔根据病史资料〕联系起病形式、疾病的开展和演变过程、个人史、家族史、临床检查资料,综合分析,筛选出初步的病因性质〔即疾病的病因和病理诊断〕。

〔各论各个疾病单元中学习的内容。

〕辅助检查:影像学有CT、MR、SPECT、PET、DSA等;电生理有EEG、EMG、EP等;脑脊液检查。

感觉系统一.感觉分类㈠特殊感觉:嗅、视、味、听觉。

㈡一般感觉1.浅感觉——痛觉、温度觉、触觉2.深感觉——运动觉、位置觉、震动觉等。

3.皮层觉(复合觉)——实体觉、图形觉、两点区分觉、定位觉等。

二.感觉的解剖生理1. 感觉的传导径路:一般感觉的传导径路有两条:①痛温觉传导路,②深感觉传导路。

它们都是由三个向心的感觉神经元连接组成,但它们在脊髓中的传导各有不同。

第一神经元:均在后根神经节第二神经元:〔发出纤维交叉到对侧〕⑴痛觉、温度觉:后角细胞⑵深感觉:薄束核、楔束核⑶触觉:一般性同⑴,识别性同⑵第三神经元:均在丘脑外侧核。

感觉的皮质中枢:在顶叶中央后回〔感觉中枢与外周的关系呈对侧支配〕2.节段性感觉支配:〔头颈〕耳顶联线后C2、颈部C3、肩部C4;〔上肢〕桡侧C5-7、尺侧C8-T2;〔躯干〕胸骨角T2、乳头线T4、剑突T6、肋下缘T7-8、脐T10、腹股沟T12-L1;〔下肢〕大腿前L2-3、小腿前L4-5、下肢后侧S1-3、肛门周围S4-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顶叶病变定位诊断
3、运算不能、失用、失认、构图不能、空 间定向障碍等,见于次顶叶病变。
4、纯失读:角回病变,极罕见。 5、失算—失写—左右失认:又称
Gerstmann’s综合征,见于优势侧角回病 变。
颞叶病变定位诊断
简要解剖: 外侧裂以下、枕叶以前的皮层区域
称为颞叶。有上、中、下三个横回,分 别以颞上、下沟为界。 1、听觉机能:听觉综合分析机能。
简要解剖: 顶叶前起中央沟,后至顶枕裂,下界为外
侧裂区域皮层。深部有楔回前部接旁中央小叶 后部。后中央回在最前方,其后为顶上小叶、 顶下小叶、缘上回和角回。 1、感觉机能:位于Brodmann3、1、2区,由上 向下排列,依次为下肢、躯干、上肢和头面部。
顶叶病变定位诊断
2、语言、应用和阅读机能:与左侧顶叶中 部有关。阅读中枢在优势半球角回,缘 上回为应用中枢。
有三个横行的回:额上回、额中回、额 下回,其主要机能有:
额叶病变定位诊断
1、运动机能:位于Brodmann分区的 4、6、8区,4区在中央前回的上部,6、 8依次向前排列。
2、智能与情感:位于Brodmann分区 的9、10、12区,属额前区,其中直回可 能与排尿功能有关。
额叶病变定位诊断
3、语言机能:优势半球额下回后部与运 动性语言机能有关,即Broca氏区。
病变体征:
1、运动体征:对侧上运动神经元脑性偏瘫,病 理征阳性,肌张力升高提示6区损害。其中中 央前回上部损害下肢重;中部损害上肢重;下 部损害则颜面及舌肌重。
2、语言障碍:纯运动性失语,亦称Broca氏失语, 为优势半球额下回后部病变。
3、强握反射阳性、抓空、亦可有小脑体征。见 于双侧病变。
顶叶病变定位诊断
6、眩晕:颞上回中、后部的刺激性病变可 导致眩晕。
颞叶病变定位诊断
7、眼运动障碍:颞上回中、后部负责探测 附近皮层接受的音响刺激定位,病变时 听眼反射障碍。
8、颞叶刺激征:也称为颞叶释放征,包括: 幻嗅、精神运动性癫痫、睡梦状态、听 幻觉和发作性性行为异常等。
颞叶病变定位诊断
病变体征: 1、相限偏盲。 2、感觉性失语。 3、其它。
额叶病变定位诊断
3、语言障碍:运动性失语,病变在额下 回的后部。
4、其它:可有强握现象、书写障碍,一 侧皮层刺激征时可出现清醒状态下的局 灶性癫痫发作,即Jackson’s癫痫,称为 额叶释放征。亦可出现小脑体征,是由 于“皮层—小脑—皮层”联系中的皮层受 损所致,症状在病灶对侧。
额叶病变定位诊断
3、应用、运算、认识功能:与右顶叶中部 有关。
顶叶病变定位诊断
病变症状: 1、感觉障碍:对侧半身麻木、沉重、不灵
活等,一般认为并不是完全感觉缺失, 只是引起某些感觉异常。
顶叶病变定位诊断
2、失语—失用—失读综合征:优势半球顶 上叶、顶下叶和角回病变。
3、失用—失认—失算综合征:副侧半球中 部病变。
神经系统教学资料
神经系统定位诊断(一)
大脑病变定位诊断
1、皮层各叶及边缘系统病变定位 诊断 2、皮层下病变定位诊断
皮层各叶及边缘系统病变定位
1、额叶病变定位诊断 2、顶叶病变定位诊断 3、颞叶病变定位诊断 4、枕叶病变定位诊断 5、岛叶病变定位诊断 6、边缘系统病变定位诊断
额叶病变定位诊断
简要解剖: 额叶是指中央沟以前的皮层区域,
不典型光幻觉、成型人(物)幻觉、有视觉 先兆的伴有头、眼向病灶侧旋转痉挛的 癫痫发作。
枕叶病变定位诊断
病变体征: 1、视力障碍:表现为部分视力减退。 2、视野缺损:部分皮层损毁时可表现为双
眼对侧视野缺损、相限盲、偏盲等,黄 斑回避。 3、视幻觉:属枕叶刺激征。 4、视觉失认。
岛叶病变定位诊断
简要解剖: 折入大脑外侧裂深部、覆盖于纹状
4、侧视中枢:额中回后部,但目前认为 侧视中枢广泛涉及皮层各叶。
额叶病变定位诊断
病变症状: 1、运动区病变:病灶对侧面部及肢体麻痹,
其中中央前回前部为上肢;中线部为下 肢;外侧面为头面部。
额叶病变定位诊断
2、精神症状:记忆障碍、计算力低下、 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智能低下、 情感变化、欣快、轻浮、不能完成计划 等,排尿行为异常突出。病变在额前区。
体之上的皮层区域,与纹状体以菲薄外 囊相隔。
岛叶病变定位诊断
病变特征: 极少单独损伤出现症状和体征,病
变时可产生胃肠道反应。常合并其它神 经系统症状体征。
边缘系统病变定位诊断
简要解剖: 边缘系统包括海马、钩、扣带回、
岛叶之一部分、杏仁核、隔区、穹隆峡、 嗅区及额叶眶面。
颞叶病变定位诊断
2、语言机能:优势侧颞上回后部与感受性 语言机能有关,称Wernicker氏区,位于 Brodmann42区。
3、记忆机能:优势半球海马与记忆有关。 4、空间定位机能:与颞叶关系密切。
颞叶病变定位诊断
病变症状: 1、相限偏盲:为颞叶损害早期症状之一,
因为视放射在侧脑室颞角内绕行(马氏 束)部分受损所致。
颞叶病变定位诊断
2、感觉性失语:优势半球颞上回后部病变 出现语言理解功能严重缺陷,又称 Wernicker氏失语。
3、阅读书写障碍:损害部位亦为优势半球 颞上回后部,与理解不能有关。
4、健忘性失语:又称命名性失语,优势半 球颞叶后部及顶叶下部的所谓语言形成 区病变。
颞叶病变定位诊断
5、记忆障碍:不伴智能障碍的近记忆缺失, 见于颞叶内侧面,尤其是海马的破坏性 病变。
枕叶病变定位诊断
简要解剖: 位于顶枕裂之后,颞叶之后部的皮
层区域称为枕叶。 1、视觉机能:位于距状裂两侧,
Brodmann分区的17、18区,使视物再现。 2、阅读机能:位于角回相邻部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枕叶。
枕叶病变定位诊断
病变症状:
1、双眼对侧偏盲或相限盲:见于距状裂病 变。
2、视觉失认:距状裂外侧部分病变。 3、枕叶刺激征:亦称释放征,可表现为:
4、其它:角回病变产生纯失读,小范围病 变可产生手指失认 、左右失认、失算、 失写等症状,顶叶刺激征时可产生全身 或局部感觉异常发作。称为顶叶释放征。
顶叶病变定位诊断
病变体征: 1、感觉体征:中央后回及其稍后部病变时
出现病灶对侧半身痛、温、触觉减退, 实体觉消失。 2、表达性失语、失用、失读、实体觉障碍 及偏感觉障碍:病变位于主侧顶叶,又 称Bianchi综合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