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享受阅读乐趣,品味阅读之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享受阅读乐趣,品味阅读之美
阅读像诗一样细腻,像歌一样甘醇,如情一样回旋,如心一样激荡,这其中的味道,美妙绝伦。正因为这,阅读才是最美妙的,享受阅读更是最美丽的。那就让我们引领学生,摘言语之果,登语言之峰;悟文本之理,成意义之文,品味、享受阅读的美感吧!
一、阅读需要塑造学生内在的特质
现代的阅读学说认为,当书本把意义传递给读者,读者也会赋予书页一定意义。阅读理解就是在书页和读者两者相互影响之中获取的。很多学者认为,阅读就是一种心理联结,是主体的言语结构对言语对象的加工过程,包括同化、顺应两种方式。而语言学的观点则认为,阅读是一种语境还原。表达是由语境到言语,阅读是由言语到语境。阅读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由言语到语境、透过言语寻找直觉语境的过程。因此,我们读文章,不但要理解文章的意义,更要细读文章后的人;还要理解文章后面的人传递的交际信息。这因为这样,阅读教学不仅要引发学生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更要从内在意义上,塑造学生人性的特质。
二、阅读需要感受文本的质感
美妙的文章像一首歌,宛转悠扬,就像是在有意无意之间,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的。当我们翻开文本,文本的风格、修辞方法、意境等都会强烈地撞击着我们的感官,让心随着视线的滑行而浸染在文本的文质兼美之中。所谓文质兼美,一是思想内涵比较丰富,包含着强烈的情感因素;二是体裁多样,让文本充满趣味性、可读性和感染力;三是题材广泛,便于学生全面认识世界。一种有质感的文本,包括典范性、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如果教材的文本具备这样的质感,学生就会在阅读之中,接触到优美的文字,获取相关语文知识,从而积累语言素材,掌握言语技能,形成一定的语感。“阅读即生活的体验”,阅读书本,就是阅读生活。所以我们应把课堂的阅读活动视为一种生活,或者说它首先是—种生活,其次才是教学。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引导学生生成融合生活的阅读和融合阅读的生活,这才是阅读教学的首要追求。
三、阅读需要关注学生的阅读期待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恰如其分地要利用阅读期待,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学生的阅读空间,提高孩子的阅读效率,增强孩子的阅读效果。“阅读期待”源自于接受美学,它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激发和调动自己的已有知识、能力,对将要阅读的内容进行内心的预想。学生阅读前总是带着某种“期待”或“问题”进入文本,以一种既定的“预期前景”或“问题前景”来展开文本的解读活动的。学生的阅读期待是阅读的先导,它直接关系到学生阅读的热情、阅读的信心和阅读的质量。所以,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阅读期待,努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师除了丰富学生的直接生活体验之外,还要不断拓宽学生积累信息的渠道。童年是播种的季节,教师要引领学生走进阅读的大草原,让他们心甘情愿“迷失”在这草木葱茏、生机盎然的“园子”里。
四、对阅读教学课堂的一点思考
纵观我们的课堂,破碎、追问、非语文现象,蜂拥而至,为什么今天的课堂变成了“非语”的课堂,丢了语文味?我们的阅读教学能否从整体上,教会学生感性地走进文本,走进生活?我们的语文课堂应创造一种和谐、共生的课堂,追求一种感性与灵性交融的语文课堂,实现文本、情境和精髓(思想、情感与意义)的和谐共生。
其实,阅读教学的任务非常简单:(1)学阅读。学习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丰富人文素养,建立广阔的智力背景。(2)学语言。吸收并积累新的语言,并且通过语文阅读、实践活动,把文本语言转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阅读能力。文本的意义并不是一个定量,而是一个变量,师生的每一次阅读活动都是对文本内涵的一次发现,一次创造,一次飞跃。所以,阅读教学应是从“形”到“情”,从“意”到“境”,把提高学生“积极语言”的能力作为己任,让阅读课精彩纷呈。
五、探寻诗意课堂的灵性
在阅读过程中,对文本的解读是在连续的发问中体会出来的,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对话中碰撞出来的。正如一名教育家所说:“在每个孩子心中最神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和你讲的话发生共鸣,你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灵对准音调。”
语文课堂需要积极的对话,问题与情境是两个关键要素。精妙的问题能够引发冲突,激活认知,寻求异同,总结规律。而合适的情境能够将文本还原为生活,缩短交流的距离,促进迁移地速度,实现阅读的同化。
例如《地震中的父与子》的一个教学片断:
(师出示课文重要语段)“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30多个小时有多漫长吗?这对一个焦急万分的父亲来说有多难熬吗?再读。
师:30多个小时有多漫长呀!这对一个趴在废墟中用双手不停地挖掘的父亲来说有多艰难啊!再读这段话。
师:漫长的30多个小时呀,这对一个答应孩子:不论发生什么,都要和他在一起的父亲来说有多痛苦啊!再读……
师:这30多个小时,对在废墟底下7岁的阿曼达来说又是何等的漫长呀,
他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铺垫:回想父子情深的事例、表达对父亲的想念、强调他们之间的坚定信念和默契)你能不能展开合理想象,试着写—写—阿曼达的内心独白。建议用上恰当的标点符号。(生自由练写)
师生情境朗读对话。(在音乐、语段中穿插独白)
在上述教学片断中,教师用真挚感人的语言创设了唯美的情境,而精心设计的回环朗读,更是对情感的渲染起到了催化作用,当学生们真情流露之时,正是心灵激情澎湃之时,这时的课堂是顺其自然的,是诗意的,是闪现灵性的。此时的阅读教学自然而然地实现了“激活思维,碰撞心灵、积淀情感、提升张力”这一隐性目标。
黑格尔在《美学》中说:在艺术里,感性的东西是会经过心灵细化了,而心灵的东西也会借助感性表现出来。阅读教学就应当着眼文本的艺术整体,让课堂上的每—次交流和体会都还原成一次发现及创造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