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学生物学课程(完整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列出…的意义(或原因、特点)
(3)陈述……之间的……关系。
(4)区分……之间的差别。
(5) 找出……的共同点。
(6) 把……按……配对。
(7)用自己的话来解释(或概括)
(8)对……作出判断。
(9)对……作出评价。
(10)简述(以最简明的方式陈述)
(11)分析(把整体按……分解成它的组成部分或组成要素)
课程资源是指课程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课程资源的结构包括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校内课程资源,除了教科书以外,还有教师、学生,师生本身不同的经历、生活经验和不同的简历、学习方式、教学策略都是非常宝贵的非常直接的课程资源,校内各种专用教室和校内各种活动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校外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网络资源、乡土资源、家庭资源等。
朱永新著《教育的理想与理想的教育》

学素养的含义
举例:如果本地河水飞来一群天鹅你会关注什么?不同科学素养的人对同一个生物品种的关注点区别
如果说,知识和能力是科学素养中的能力结构,那么非智力因素就是科学素养中的动力结构。
不仅仅教给学生科学的结论,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科学探究的方法与技能
例:对韧皮部汁液的收集
新课程还提倡采用“档案夹”的形式记录学生的发展,其目的是对学生学习全过程进行综合评价。比如收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测试卷、探究活动的报告或小论文、小制作或小标本、查阅的文献资料、收集的生物图片和照片、剪报、获奖证书等。
教材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材指课堂上和课堂外教师和学生使用的所有教学材料,比如,课本、练习册、活动册、故事书、补充练习、辅导资料、自学手册、录音带、录像带、计算机光盘、复印材料、报刊杂志、广播电视节目、幻灯片、照片、卡片、教学实物等等。教师自己编写或设计的材料也可称之为教学材料。另外,计算机网络上使用的学习材料也是教学材料。总之,广义的教材不一定是装订成册或正式出版的书本。凡是有利于学习者增长知识或发展技能的材料都可称之为教材。
对课程资源进行重新定位和认识,可以使我们在理论探讨和行动实践上方向更加清晰明确。课程资源的开发,必须改变对课程资源研究的忽视态度,走出对课程资源的僵化的思维观念定势。课程资源观的转变,将改变课程开发者和教师对课程性质的看法,使课程由狭变广、由静转动。课程不再只是学科的总和,而是学科、儿童、生活、社会的有机整合。学生的生活及其个人知识、直接经验都将成为课程开发的基础和依据。课程资源由课堂延伸到课外,由学校延伸到社区和所在的地区,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都开始成为学习探究的对象,成为学习的“课堂”。
(22) 以……为例,反驳(或论证)
总之,凡是可能引起误解的地方都应当加上适当的词语,以明确其界限和涵义,当然也要避免表述过长或画蛇添足。
具体比较、解释
演示文稿
设计与思考
课程标准
认识课程价值对教师的意义
(一)学科课程。
生物学课程与中学语文、历史、化学、物理学、地理学一样属于中学开设的学科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科学课程。
科学:知识体系,认识自然世界的特有途径与方法。
(三)百度文库有技术课程的性质。
(四)必修课程的地位。
理顺支配教学活动的线路。
为了力求明确每一目标在教学和测量上的难度,有必要对目标作出更加确切和具体的描述。以往,我们习惯于用“了解”、 “理解”、“掌握”、“会”等词来表示教学目的,实际上这些词在程度上的界限是不太清楚的,常常可以作出不同的理解。在描述目标时,应该尽可能利用具体、更少误解的词。譬如。
(1)写出…的时间(或地点、名词)
意义和价值在于引导教师和学生真正从基于教科书的教与学走向基于资源的教与学。
厘清课程目标的层面。
呈现“授课思路”,教人以“渔”
教学目标是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在课堂教学设计中由授课教师制定的绝大多数学生通过学习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
能力的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问题,都是依附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之中的,是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得以形成和发展的。教学的三维目标不是三块,而是一个整体,是知、情、行的有机统一,不是要在知识、技能上加上情感。因为实际上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始终存在的,只不过我们过去没有关注而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是有一个态度、情感倾向的,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而且有可能,有相当多的学生是带着消极的情感在学习。教学目标的任务就是要把它变成积极的,让学生热爱学习,甚至有意识地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觉化。
一、《生物课程标准》的整体框架介绍
初、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均包括四大部分: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
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面向全体学生。有人担心,面向全体学生,会不会降低了要求,影响优秀人才的培养。实际上,课程标准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也为优秀人才的成长提供了空间,课程标准所追求的是在所有人科学素养提高的基础上,产生更多的生物学专门人才。
生物课程标准以“人与生物圈”为课程体系的主线,改变了沿用多年的“动物学”、“植物学”、“生理卫生”的课程体系,专家认为,以这个主题统合生物学的教学内容,完全符合世界生物学基础教育发展的潮流,也符合我国目前的现状。
此次课程改革,围绕人和绿色植物,精选了生物学中主要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全面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所必备的知识。精选了科学探究,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与环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人,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动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生物的多样性,生物技术,健康地生活等10个主题。课程标准既考虑到初中学生所必须了解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又不局限于原有的课程内容,果断地删除了一些过去认为不能不学对学生未必十分有用的知识。比如,适当删减了动植物形态结构等描述性内容,增加了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态学和生物技术等内容。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课程内容及体系
适当降低难度,面向全体学生,果断删除过去认为不能不学,但对学生未必非常有用的知识,院士及专家对此评价:步子迈得较大,应该肯定。
生物课程最重要的不是让学生多记住一个细胞结构,而是知道科学家如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这将是学生终身受益的。为此,课程标准将科学探究作为第一主题,统领整个课程内容。
第一章 中学生物学课程
教学目标:
1.概述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价值
2.利用《生物学课程标准》指导教学
3.阐明中学生物学课程的目的
4.说明教科书的作用
教学重点:生物学课程标准
教学目标的制定
专题研讨:关于教学目标
训练准备:阅读中学生物学教材,精读一节课的内容
作业形式:设计型:一节生物课的教学目标
训练活动:教学目标的制定及板书
例:“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小,生态平衡就越容易被破坏”,南方大量营造马尾松林,北方大量营造杨树林。出现南方松毛虫、松材线虫病和北方杨树天牛肆虐,
接受性学习方式和探究性学习方式
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存在的价值。但我们以往过分强调前者,强调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性是想找回探究性学习应有的位置,而并非贬低接受性学习的价值。
探究性学习可以有多种形式,比如通过实验来探究,通过调查来探究,通过分析资料来探究等。
生物课程标准特别强调科学探究的方法。科学探究通常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讨论、交流等环节。倡导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科学思维的品质,对人的终身发展至关重要,科学不是知识的积累,而是一种认识世界的方法和思路,是不能靠死记硬背来完成的。
新课程学生观
a.学生是发展的人 其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b.学生是独特的人 是发展过程中的人,即是不成熟的人,是完整的人,有其自身的独特性。
c. 学生是独立的人是学习的主体
是责权主体
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一切的人,无论是城市的还是乡村的,富贵的还是贫贱的,聪慧的还是笨拙的;
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人的一切,无论是品德的还是人格的,生理的还是心理的,智力的还是情感的。
狭义的教材就是教科书。教科书是一个课程的核心教学材料.从目前来看,教科书除了学生用书以外,几乎无一例外地配有教师用书,很多还配有练习册、活动册以及配套读物、挂图、卡片、音像带等。
很显然,广义的教材既包括课堂教学的教科书,也包括其他所有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材料。《标准》中的教材主要指狭义的教材,即教科书。
生物课程把关注的目光瞄准了提高全体国民的生物学素养。生物课程的任务究竟是什么?课程标准做出了明确回答,即让学生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初步具有生物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
(12)综合(按……标准把各组成部分或要素重新进行组合)
(13)找出……
(14) 按…表示…进程(或关系)。
(15) 应用…原理解决……问题。
(16) 用图(或表)的方式说明…
(17) 画出……
(18) 按……对……作出解释。
(19) 对……提出问题。
(20) 指出……在……上的后果。
(21) 论证…的正确性(或错误)。
阅读《初中生物课程标准》的相关部分。
一、
构建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的课程体系,改变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
为什么要彻底打破原来的课程内容及体系,构建“人与生物圈”的课程内容及体系?
1、有助于学生明确自己在生物圈中的地位和作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使初中学生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
3、符合初中学生的认识水平(克服过去课程难、繁、偏、旧的弊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