缥缈莫测 形散神聚——《逍遥游》文脉探析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责任编辑:古卫红 2
作者简介:单南平 1 .3)’ * 2 ,浙江金华职业技术学 院讲师,从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语言文学教学和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 向:中国古典文学。
!
转引自 《 中国文学史》,章培恒、骆玉明主编,复 旦大学出版社, .334 年版,第 .(/ 页。
"
转引自 《 陶渊明诗选》,刘逸生主编,广东人民出 版社,.34+ 年版,第 .+% 页。 《 隋唐五代文学史》上卷,罗宗强、郝世峰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33( 年版,第 /’. 页。
&
都不能续,不但 《 红楼梦》不能续,凡续书的人都 红楼 失败,不但高鹗诸人失败而已” 。作为 《
"
梦》众多续书中的一部, 《 后红楼梦》的画龙画蛇 之功过是非,自有学界同仁见智见仁的评判。本文 仅就该书给予我的两点启示略谈于下。
其中壬子年为乾隆五十七年
一、 对团圆结局的思考
曹雪芹 《 红楼梦》自乾隆五十六年 1 .23. 4 刊印 以后,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 曹雪芹 《 红
( .23’ ),丙辰年即是嘉庆元年 ( .23)),而这一 年仲振奎已经读得 《 后红楼梦》。由此可见, 《 后 红楼梦》的出现最晚当在嘉庆元年 ( .23))。 《 后红楼梦》的情节接续一百二十回本 《 红楼
“ 神龙夭矫空中,灵气往来,不可方物”,具有变 幻莫测的恣肆美,而那种 “ 东云见鳞,西云见爪, 余波喷涌” 的缥缈飘忽不测也给文章带来了形散
名作 欣赏
古典今读
!
由 《 后红楼梦》引发的两点思考
河南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河南 "江中云 (
摘
信阳
!"!###)
要: 《 后红楼梦》是一部最早的续红之作,它的情节模式、人物命运是众多红楼续书的一个缩影。而其间的大
团圆结局、因果报应的思想恰是民族传统的文化审美心理的典型写照,由此也应把大量红楼续书的文本本身看作是红学 大家族中不可或缺的一员。 关键词:红楼续书 大团圆 审美心理 红学 思考
名作 欣赏
古典今读
!
缥缈莫测
形散神聚
"###$" %
—— — 《 逍遥游》文脉探析
"周群华 !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上海
《 庄子》一书中, 《 逍遥游》飘忽不定、摇曳 多姿的奇文风格和自身 “ 汪洋恣肆”的行文理路代 表了 《 庄子》散文的艺术特征,这种艺术特点与庄 周所推崇的逍遥大义密切联系在一起。晋郭象 《 庄 子注・逍遥游》题解认为,庄周所坚持的逍遥即 “ 放于自得之场”,认为 “ 自得”并做到 “ 物任其 性”就是进入了逍遥游的境界;唐陆德明 《 经典释 义・庄子音义・逍遥游》认为: “ 逍遥游者,篇 名,义取闲放不拘,怡适自得。”这里陆德明认为 闲适自得、任性洒脱则为逍遥大义;明释德清认为 “ 逍遥者,广大自在之意,即如佛经无碍解脱”, 这里德清判断为 “ 广大自在”,即开阔、洒脱,有 如佛经中的彻悟、解脱。因此,从上面几家的观点 来判断,无论是 “ 自得”、 “ 闲放不拘”还是 “ 广 大自在”,庄周所标榜的 “ 逍遥”都具有闲适洒 脱、任性自得的重要因素,有如 《 庄子・让王》篇
众所周知,章回名著的续衍是中国古代小说史 上寻常所见的一大景观。从明代的四大奇书到清代 的 《 红楼梦》 《 三侠五义》,再到民国时期的 《 七 剑十三侠》,凡是取得较大社会影响的章回名著几 乎都有续书出现。有的不止一部,呈辐射状分布, 如 《 水浒传》的续书, 《 红楼梦》的续书;有的则 一续再续,呈链条状延伸,如 《 三侠五义》之续, 《 施公案》之续。当然,对众多续书之评价,人们 历来惯常以画蛇添足、狗尾续貂者名之。 “ 颇怪天 下不乏通人,而独出此数不通之人,偏要续貂何 故。想通人知书难续,故不为” 。 “ 我以为凡书
! 所表述的 “ 逍遥于天地之间, 而心意自得 ” 。
平叛,妄想东山再起、建立功业,但结果仍以失败 而告终。李白的 “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 开心颜”与陶渊明 “ 不为五斗米折腰”,其精神境 界并不能相提并论。李白发泄的只是对李唐王朝的 不满,对当朝权贵的不满。而陶渊明的 “ 不为五斗 米折腰”所诀别的是整个黑暗社会,它所折射出的 是陶渊明那种豁达、清廉、平淡的人格形象。 《 归去来兮辞》为陶渊明在四十一岁辞官归隐 时所作, 《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李白在四十四岁被 赐金放归期间所作。同样是在不惑之年,同样是在 仕途坎坷后看破官场黑暗后所作,但两者的诗品却 有显著的差别。 《 归去来兮辞》所折射出的是陶渊 明清廉高洁的人格美,诗品也因此而与众不同。而 李白在 《 梦游天姥吟留别 》 中所表达的是错综复杂的 情感, 使这一诗的意境和品位显然逊色了不少。
#
参考文献: 《 5.6 游国恩: 中国文学史》 , 人民文学出版社, .334 年 版。 《 5 ’ 6 刘逸生: 陶渊明诗选 》 , 广东人民出版社, .34+ 年版。
5 / 6 林家英: 《 李白研究》,甘肃自考委编印。 5 + 6 徐应佩、周溶泉、吴功正: 《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赏
析》,山西人民出版社,.337 年版。
!
楼梦》久已脍炙人口,每购抄本一部,须数十金。 自铁岭高君梓成,一时风行,几于家置一集。” # 随之而来的则是摹拟续作者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 穷,其续书多达三十余种,仅就我们今天所能见到 的清代续书就有十三种之多$ 。 作为 《 红楼梦》最早的一部续书 % , 《 后红楼 梦》共有三十回,是清逍遥子托名曹雪芹而撰的一 部近三十万字的章回作品,其成书时间至迟也在嘉 庆元年 ( 红楼梦・凡 .23) )。这从清人仲振奎 《 例》可知: “ 壬子秋末,卧疾都门,得 《 红楼梦》 于枕上读之,哀宝玉之痴心,伤黛玉、晴雯之薄 命,恶宝钗、袭人之阴险,……丙辰,客扬州司马 李春舟先生幕中,更得 《 后红楼梦》而读之,大可 为晴雯、黛玉吐气,因有合两书度曲之意,亦未暇 为也。丁巳秋病,百余日始能扶杖而起,珠编玉 籍,概封尘网,而又孤闷无聊,遂以歌曲自娱,凡 四十日而成。”
’’ * %+
5 % 6 郭绍虞: 《 中国历代文论选》,上海古籍出版社, ’((. 年版。 5 ) 6 王瑶: 《 中古文学史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34)
年版。
,-.+ * .(/+ & 0
!"#$
% & ’(()
!"
名作 欣赏
古典今读
!%*+,
-$$. /(() 0 (/12
!"
!"#$
% & ’(()
! " # $
《 庄子内篇注・逍遥游》。
’’ * %+
《 庄子独见・逍遥游》。 《 南华经解・内篇・为文七首》。 《 庄子因・逍遥游》。 《 南华经解・逍遥游》。 《 南华雪心编・逍遥游》 。
,-.+ * .(/+ & 0
%&( ’
!"#$
% & ’(()
!"
’
的引导意义。
1 责任编辑:古卫红 4
作者简介:周群华,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 业 ’((/ 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先秦文学。
神聚的客观效果。可见, 《 逍遥游》文脉缥缈不 定、形散而神聚的行文方式是庄周有意为之,其意 图在于真正进入 “ 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 游无穷”的无所待的绝对自由境界。 庄周 《 逍遥游》文脉缥缈莫测、形散而神聚的 特点,是此文难读的一大关键,中国传统学人尤其 是明清学者对此有经典的理路剖析,这些从中国传 统文学批评角度入手的文本研究代表了中国古代庄 子散文研究的最高水平,对后来研究具有非常重要
作者简介:单南平 1 .3)’ * 2 ,浙江金华职业技术学 院讲师,从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语言文学教学和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 向:中国古典文学。
!
转引自 《 中国文学史》,章培恒、骆玉明主编,复 旦大学出版社, .334 年版,第 .(/ 页。
"
转引自 《 陶渊明诗选》,刘逸生主编,广东人民出 版社,.34+ 年版,第 .+% 页。 《 隋唐五代文学史》上卷,罗宗强、郝世峰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33( 年版,第 /’. 页。
&
都不能续,不但 《 红楼梦》不能续,凡续书的人都 红楼 失败,不但高鹗诸人失败而已” 。作为 《
"
梦》众多续书中的一部, 《 后红楼梦》的画龙画蛇 之功过是非,自有学界同仁见智见仁的评判。本文 仅就该书给予我的两点启示略谈于下。
其中壬子年为乾隆五十七年
一、 对团圆结局的思考
曹雪芹 《 红楼梦》自乾隆五十六年 1 .23. 4 刊印 以后,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 曹雪芹 《 红
( .23’ ),丙辰年即是嘉庆元年 ( .23)),而这一 年仲振奎已经读得 《 后红楼梦》。由此可见, 《 后 红楼梦》的出现最晚当在嘉庆元年 ( .23))。 《 后红楼梦》的情节接续一百二十回本 《 红楼
“ 神龙夭矫空中,灵气往来,不可方物”,具有变 幻莫测的恣肆美,而那种 “ 东云见鳞,西云见爪, 余波喷涌” 的缥缈飘忽不测也给文章带来了形散
名作 欣赏
古典今读
!
由 《 后红楼梦》引发的两点思考
河南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河南 "江中云 (
摘
信阳
!"!###)
要: 《 后红楼梦》是一部最早的续红之作,它的情节模式、人物命运是众多红楼续书的一个缩影。而其间的大
团圆结局、因果报应的思想恰是民族传统的文化审美心理的典型写照,由此也应把大量红楼续书的文本本身看作是红学 大家族中不可或缺的一员。 关键词:红楼续书 大团圆 审美心理 红学 思考
名作 欣赏
古典今读
!
缥缈莫测
形散神聚
"###$" %
—— — 《 逍遥游》文脉探析
"周群华 !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上海
《 庄子》一书中, 《 逍遥游》飘忽不定、摇曳 多姿的奇文风格和自身 “ 汪洋恣肆”的行文理路代 表了 《 庄子》散文的艺术特征,这种艺术特点与庄 周所推崇的逍遥大义密切联系在一起。晋郭象 《 庄 子注・逍遥游》题解认为,庄周所坚持的逍遥即 “ 放于自得之场”,认为 “ 自得”并做到 “ 物任其 性”就是进入了逍遥游的境界;唐陆德明 《 经典释 义・庄子音义・逍遥游》认为: “ 逍遥游者,篇 名,义取闲放不拘,怡适自得。”这里陆德明认为 闲适自得、任性洒脱则为逍遥大义;明释德清认为 “ 逍遥者,广大自在之意,即如佛经无碍解脱”, 这里德清判断为 “ 广大自在”,即开阔、洒脱,有 如佛经中的彻悟、解脱。因此,从上面几家的观点 来判断,无论是 “ 自得”、 “ 闲放不拘”还是 “ 广 大自在”,庄周所标榜的 “ 逍遥”都具有闲适洒 脱、任性自得的重要因素,有如 《 庄子・让王》篇
众所周知,章回名著的续衍是中国古代小说史 上寻常所见的一大景观。从明代的四大奇书到清代 的 《 红楼梦》 《 三侠五义》,再到民国时期的 《 七 剑十三侠》,凡是取得较大社会影响的章回名著几 乎都有续书出现。有的不止一部,呈辐射状分布, 如 《 水浒传》的续书, 《 红楼梦》的续书;有的则 一续再续,呈链条状延伸,如 《 三侠五义》之续, 《 施公案》之续。当然,对众多续书之评价,人们 历来惯常以画蛇添足、狗尾续貂者名之。 “ 颇怪天 下不乏通人,而独出此数不通之人,偏要续貂何 故。想通人知书难续,故不为” 。 “ 我以为凡书
! 所表述的 “ 逍遥于天地之间, 而心意自得 ” 。
平叛,妄想东山再起、建立功业,但结果仍以失败 而告终。李白的 “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 开心颜”与陶渊明 “ 不为五斗米折腰”,其精神境 界并不能相提并论。李白发泄的只是对李唐王朝的 不满,对当朝权贵的不满。而陶渊明的 “ 不为五斗 米折腰”所诀别的是整个黑暗社会,它所折射出的 是陶渊明那种豁达、清廉、平淡的人格形象。 《 归去来兮辞》为陶渊明在四十一岁辞官归隐 时所作, 《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李白在四十四岁被 赐金放归期间所作。同样是在不惑之年,同样是在 仕途坎坷后看破官场黑暗后所作,但两者的诗品却 有显著的差别。 《 归去来兮辞》所折射出的是陶渊 明清廉高洁的人格美,诗品也因此而与众不同。而 李白在 《 梦游天姥吟留别 》 中所表达的是错综复杂的 情感, 使这一诗的意境和品位显然逊色了不少。
#
参考文献: 《 5.6 游国恩: 中国文学史》 , 人民文学出版社, .334 年 版。 《 5 ’ 6 刘逸生: 陶渊明诗选 》 , 广东人民出版社, .34+ 年版。
5 / 6 林家英: 《 李白研究》,甘肃自考委编印。 5 + 6 徐应佩、周溶泉、吴功正: 《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赏
析》,山西人民出版社,.337 年版。
!
楼梦》久已脍炙人口,每购抄本一部,须数十金。 自铁岭高君梓成,一时风行,几于家置一集。” # 随之而来的则是摹拟续作者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 穷,其续书多达三十余种,仅就我们今天所能见到 的清代续书就有十三种之多$ 。 作为 《 红楼梦》最早的一部续书 % , 《 后红楼 梦》共有三十回,是清逍遥子托名曹雪芹而撰的一 部近三十万字的章回作品,其成书时间至迟也在嘉 庆元年 ( 红楼梦・凡 .23) )。这从清人仲振奎 《 例》可知: “ 壬子秋末,卧疾都门,得 《 红楼梦》 于枕上读之,哀宝玉之痴心,伤黛玉、晴雯之薄 命,恶宝钗、袭人之阴险,……丙辰,客扬州司马 李春舟先生幕中,更得 《 后红楼梦》而读之,大可 为晴雯、黛玉吐气,因有合两书度曲之意,亦未暇 为也。丁巳秋病,百余日始能扶杖而起,珠编玉 籍,概封尘网,而又孤闷无聊,遂以歌曲自娱,凡 四十日而成。”
’’ * %+
5 % 6 郭绍虞: 《 中国历代文论选》,上海古籍出版社, ’((. 年版。 5 ) 6 王瑶: 《 中古文学史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34)
年版。
,-.+ * .(/+ & 0
!"#$
% & ’(()
!"
名作 欣赏
古典今读
!%*+,
-$$. /(() 0 (/12
!"
!"#$
% & ’(()
! " # $
《 庄子内篇注・逍遥游》。
’’ * %+
《 庄子独见・逍遥游》。 《 南华经解・内篇・为文七首》。 《 庄子因・逍遥游》。 《 南华经解・逍遥游》。 《 南华雪心编・逍遥游》 。
,-.+ * .(/+ & 0
%&( ’
!"#$
% & ’(()
!"
’
的引导意义。
1 责任编辑:古卫红 4
作者简介:周群华,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 业 ’((/ 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先秦文学。
神聚的客观效果。可见, 《 逍遥游》文脉缥缈不 定、形散而神聚的行文方式是庄周有意为之,其意 图在于真正进入 “ 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 游无穷”的无所待的绝对自由境界。 庄周 《 逍遥游》文脉缥缈莫测、形散而神聚的 特点,是此文难读的一大关键,中国传统学人尤其 是明清学者对此有经典的理路剖析,这些从中国传 统文学批评角度入手的文本研究代表了中国古代庄 子散文研究的最高水平,对后来研究具有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