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苓散新用
巧用五苓散
巧用五苓散五苓散系《伤寒论》化气利水名方。
由猪苓、泽泻、白术、云苓、桂枝5味组成。
利水渗湿,温阳化气,可做为退肿的主方。
而且可以扩大应用水湿、痰饮内停证,治疗膀胱气化不利的咳而遗尿。
如兼食积,《丹溪心法》合平胃散,即名“胃苓散” ;湿热黄疸《金匮要略》加茵陈,名“茵陈五苓散” ,也可选加宣肺的桔梗、蝉衣、桑白皮“开鬼门,洁净腑” ,可增退肿之力;还可选加畅中的大腹皮、木香、陈皮、赤小豆或选加渗下的车前草、泽兰、冬瓜皮、生苡仁、石苇、白花蛇舌草。
五苓散可作为退肿的主方,大多的浮肿都可以用五苓散。
它里面两个组成:一个利水渗湿,茯苓、猪苓和泽泻;第二就温阳化气,帮助化掉湿邪,用桂枝和白术。
我们要掌握方子的两个组成,就能加减变化,比如有的女同志,早上起来脸觉得肿胀,这个时候就可以用五苓散,但是给予温阳化气,温阳用桂枝,化气可以把白术改成生芪,这样效果就明显提高了。
还有一个方法,因为在头面部肿胀,《内经》有个治法叫揭盖利尿,也就是“开鬼门,洁净腑” ,实际指的是中医所讲的“提壶揭盖”之宣肺法。
里面加了桔梗,或者加桑白皮,又能宣肺又能利尿,比如见了不明原因的早上起来面肿,眼泡发肿,这个症状不论男女都会有,所以可以用五苓散灵活加减运用。
如果既有浮肿又伴食积就加上平胃散,五苓散和平胃散合在一起,就是治疗水肿兼食积的胃苓散。
五苓散退肿另外还用了宣肺的药,比如桔梗、蝉衣、桑白皮;又用了畅中的药大腹皮、白术、陈皮和豆蔻。
退肿就要想到五苓散,渗下还可以加上车前草、泽兰、冬瓜皮、薏苡仁、石苇、白扁豆。
五苓散也可以配合三仁汤,即退肿又化湿,下肢肿可加黄芪、防己。
总之,学方之要,贵在变通,师其法不一定泥其方。
需要我们灵活运用,巧妙加减。
吴雄志教授中西汇通讲解五苓散五苓散用桂枝、白术、茯苓、猪苓、泽泻,具有利尿的作用。
尿液的形成首先取决于肾脏的灌注。
肾小球入球动脉灌注量的增加,经过肾小球的分泌,然后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最终排出尿液。
五苓散新效用
五苓散新效用五苓散为《伤寒论》方。
由猪苓、泽泻、白术、茯苓、桂枝组成。
有化气利水、健脾祛湿之效。
为治疗外有表证,内有水湿的良方。
适用于头痛发热、小便不利、烦渴欲饮、水入即吐、水肿、小便不利、泄泻等症。
随着近年应用进展,本方对下列疾病也有较好疗效。
青光眼是因眼内压升高而导致视神经乳头的萎缩凹陷与视野的相应缩小,如不及时治疗,视野和视力可以全部丧失。
五苓散可通阳化气,行水化浊,可有效改善眼部的渗透压,从而促使眼部血液循环加速,减缓和改善眼内压,使眼压降低。
据报道,有人用本方治疗慢性青光眼55例102只眼。
服.药l周后,可明显降低眼压。
中心视网膜病本病表现为中心视力减退、视物变形,病人自觉在注视点中央有一团暗影呈灰色或暗红色,偶尔为紫色或绿色。
患病早期眼底出现黄斑水肿。
五苓散对改善和消除黄斑水肿,促进眼部循环,恢复视力有很好效果。
据报道,有人以本方为主,辅以维生素B、c治疗本病52例53只眼.结果痊愈4()只眼,显效7只眼.好转3只眼..无效3只眼。
肾炎水肿水肿是肾炎发病过程中的一个典型症状,而五苓散有良好的通阳化气、行水消肿之效。
据报道,用加味五苓片治小儿肾炎22例,结果浮肿全消l9例,2例减轻,l例无效。
五苓散对营养不良性水肿、肝硬化腹水等皆有效果。
脑积水本病为疑难重症之一。
有人采用五苓散通过其宣畅气机的作用,促进全身体液循环以改善脑部渗透压,达到减轻脑压、消除积水之效。
据报道,有人以本方治疗脑积水2例,例服用27剂,另1例服.用27剂后停药3个月又服l()余剂,2例均获治愈。
血管性水肿本病主要发生在皮下疏松组织.亦可伴黏膜水肿。
其常呈较大面积界线不清的浮肿斑块,消退迟缓。
并可引起呼吸道平滑肌痉挛,重时可致呼吸困难及窒息,亦可引起肠道黏膜水肿和肠道反应,引起腹痛,五苓散通阳化气,宣畅腠理,能有效改善机体内环境,使血管渗透压改变,水肿消除。
无论是因外感引起,或过敏引起.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血管性水肿,用本方加减治疗皆可取效。
五苓散-临床新用
五苓散-临床新用临床新用五苓散出自《伤寒论》。
是由猪苓、泽泻、白术、茯苓、桂枝五味药物组成。
它是利水渗湿剂,有湿阳化气之功。
传统用于外有表证、内停水湿、头痛发热、烦渴欲饮,或水入即吐、小便不利等证。
经当代临床又扩大了新的用途。
①急性黄疸型肝炎发热,纳少,乏力,恶心呕吐,肝区疼痛,尿短色黄,皮肤及巩膜黄染,舌苔黄厚腻,舌边尖红,脉细滑。
肝功能试验异常,B超检查多为蜜集微波。
用五苓散(汤)去桂枝,加菌陈30~50克,黄芩、佛手、焦兰仙各10克,反蓝根、丹参各15克。
②消渴自觉烦渴,虽大量饮水,而渴难消解,饮后即尿,小便微急,小便清白如水,汗出溱溱,心悸,心下痞,头昏且肢软无力,失眠多梦,饮食尚佳,舌淡。
边有齿痕,苔白腻而粗糙,脉濡数。
三大常规血糖,尿糖、甲状腺功能测定、头颅摄片均无异常。
用五苓散(汤)加甘草10克,生姜10克,大枣12枚、水煎服。
如果渴甚加沙参、海蛤粉;心烦懊恼加牡丹皮、栀子;腹胀加厚朴。
③痰饮寒热咳喘,痰多稀白,胸胁胀满,面目下肢浮肿,目眩,心悸,舌苔白滑,脉弦滑,重按无力。
用五苓散(汤)加半夏6克,陈皮、甘草各5克,大枣5枚,水煎服。
咳喘大减,咯痰不爽者,加杏仁10克。
④慢性充血性心衰心悸眩晕,胸脘痞满,形寒肢冷,小便短少,或下肢浮肿,渴不欲饮、恶心吐涎,舌苔白滑,脉弦滑。
用五苓散(汤)去桂枝,加葶苈子6克,党参15克,麦冬10克,五味子、车前子各6克,水煎服。
心血瘀阻型,症见心悸不安、胸闷不舒、心痛时作、唇甲青紫、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或结代,可用五苓散(汤)加鸡血藤、郁金、红花、赤芍、丹参、附子、生姜、木通、车前草。
⑤冠心病体型肥胖,胸闷气短烦躁,体重超过正常值,舌苔白腻,脉滑。
胆固醇、β脂蛋白、三酸甘油酯升高,心电图示冠心病征象。
猪苓、茯苓、泽泻各30克,白术60克,桂枝18克,研为散剂,每次服3~6克,早晚各服1次,温开水送下。
戒除烟酒,少吃厚味,并配合锻炼身体。
⑥菌群失调所致慢性腹泻腹泻发复发作,时泻时止,每天次数不等,黄绿色或蛋花汤状水样便。
千古名方《五苓散》的最新用途与使用禁忌
千古名方《五苓散》的最新用途与使用禁忌五苓散的新用途与使用禁忌五苓散,中药方剂名。
方中茯苓、猪苓甘淡,入肺而通膀胱为君;泽泻干咸,入肾与膀胱,利水渗湿为臣;佐以白术健脾燥湿;使以桂枝外解太阳表邪,内助膀胱气化。
配合成方,既能健脾祛湿,又能化气利水。
那么五苓散的最新用途与禁忌都有哪些?一、五苓散的作用五苓散是健运中焦,促进脾之吸收,肺之布散,化有形之水为无形之札补充体液中因吐泻而消失之札排除经过吐泻后所残留之废水,既非专于利水,亦非专于止渴,但其功用既能利水亦能止渴。
临床常见表证,应从表解,即从汗解,常因处理不当而延误,甚至发生变证。
由于表证有各种不同的原因,治法也就不同。
1、风寒署湿燥热六气以生万物,六气本不为病,而人如不御严寒,不避酷暑,则亦能为疴,是“以人找病”,这种表证虽是有恶寒,体痛等表证的表现,但无表邪,因六气本不病人而人自犯六气,这一类有表证无表邪者,通过调节人体功能和其营卫,则汗出热退即愈。
2、风寒暑湿燥热,失其正则变为六淫,则害万物,而人虽深居密室不出户屠,亦难避发病而且不分老幼,沿户传染甚至死亡,这种表证,虽与前者现证大致相同,所不同者是既有表证又有表邪(如细菌,病毒……),因此治法亦不同,非单独发汗所能愈。
第二种古名温病俗名热病,即现在之传染病,为既有表证,亦有表邪热病,必须清热。
热盛则仿阴,故须养阴,有表邪必须解毒,热盛则血浊,浊则邪不易分利,故当养阴以稀释血液。
若排毒而不解毒则徒伤正气解毒而不排毒,则邪留体内。
必须清热养阴,解毒排毒同时并举,方能无弊。
然而细菌、病毒以及原虫等病原体,是否应归纳在六淫范畴里,当今颇有争沦。
此有待探讨。
’二、五苓散的使用禁忌五苓散是妇孺皆知的名方,且五苓散是一种价格低廉而疗效肯定的配方,深受广大患者的喜爱,那么,服用五苓散的饮食禁忌有哪些?五苓散的功效是开结利水,化气回津。
健脾祛湿,化气利水。
因此五苓散主治外有表证,内停水湿,头痛发热,烦渴欲饮或水入即吐,小便不利,苔白脉浮者;水湿内停,水肿身重,霍乱吐利,泄泻;水饮停积,脐下动悸,吐涎沫而头眩,或短气而咳者。
五苓散快速化湿利尿
五苓散快速化湿利尿
五苓散快速化湿利尿
五苓散出《伤寒论》,原书将泽泻、猪苓、茯苓、白术、桂枝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如法将息。
按照古方换算,各味药物的剂量大约是:猪苓12g、泽泻20g、白术12g、茯苓12g、桂枝或杂合肉桂8g。
但是,是否适合服用这个药,最好还是要在中医的指导下进行。
现代多做散剂吞服,每服3~6克,或作汤剂水煎服。
小儿可根据体重、病情等控制剂量,但一般不宜过轻。
功效:主治水饮停蓄不行引起的水肿、用于膀胱化气不利,水湿内聚引起的小便不利,水肿腹胀,呕逆泄泻,渴不思饮,呕吐呃逆等症。
注意事项:
1.入汤剂不宜久煎。
2.湿热者忌用,且本方不宜常服
相关实验:
针对五苓散进行的试验研究发现,患者服用本方后24小时的尿量及钠的排泄量,比西药噻嗪类、呋塞米、乙酰唑胺等的利尿作用更强。
五苓散的组成与功效作用、加减
五苓散的组成与功效作用、加减【组成用量】泽泻15g,茯苓、猪苓各12g,白术、桂枝各9g。
【服用方法】水煎服。
【功效作用】方中泽泻、茯苓、猪苓通调水道,下输膀胱,畅通无阻;白术健脾除湿,运化水湿;桂枝温阳化气。
全方共呈通阳化气,利水渗湿之功效。
主要用于治疗太阳蓄水症及水肿、小便不利等病证。
本方具有利尿,调节水液代谢,护肝,增强免疫功能,调整血液循环,改善肾功能等作用。
【辨治病证】中医临床运用以表证发热,烦渴欲饮,或饮水即吐,以及水肿小便不利,无热象为其汤证之要点。
本方适用于治疗肾炎、渗出性胸膜炎、尿潴留、颅内压增高、耳源性眩晕、脑水肿、青光眼、视网膜脉络膜炎、急慢性肝炎、肝硬化、急性胃炎、急慢性肠炎、胃扩张、胃无力、三叉神经痛、膝关节积血、小儿睾丸鞘膜积液、慢性荨麻疹、心力衰竭、梅尼埃综合征等病证。
而必须症见小便不利,舌苔白者之病人。
【现代运用与主治疾病】1.急性病毒性肝炎(湿热型)治宜清热、化湿、解毒。
以本方去猪苓、桂枝,加茵陈、生山楂、陈皮、鸡内金为主治方。
2.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肺脾气虚,水湿泛滥型)治宜健脾宣肺,利尿渗湿。
以本方加防己、车前子各10g,陈皮、生姜皮各4g为主治方。
若体倦乏力者,加炙黄芪,党参。
咳喘气急者,加麻黄、杏仁。
大便溏薄,苔腻者,加苍术,炒薏苡仁。
3.慢性肾小球肾炎(脾阳不振,气不化水型)治宜温振脾阳,利水消肿。
以本方加薏苡仁,车前子(包)各10g,生姜5g为主治方。
*若气虚乏力者,加黄芪、党参。
恶心呕吐者,加半夏、陈皮。
饮食不香者,加苍术、焦山楂。
尿蛋白高者,加芡实,山药。
4.脑积水(脾阳不升,水饮上泛型)治宜健脾祛湿,通阳利水。
以本方加川芎10g,车前子(包)12g,干姜5g为主治方。
,若倦怠乏力者,加黄芪、党参。
青筋浮露者,加丹参、川芎。
呕吐者,加半夏、陈皮。
痰多、苔腻者,加僵蚕,白芥子。
四肢不温者,加附子,巴戟天。
腹胀脘满,大便溏薄者,加焦山楂、木香。
5.妊娠合并肾炎(脾虚型)治宜健脾利水,佐以养血安胎。
内分泌代谢病从气化论治及五苓散新用
基金项目: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项目(首发2016 1 4151)作者简介:吴倩(1994 12—),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内分泌代谢病的中医药防治,E mail:wqian1744@163 com通信作者:倪青(1968 09—),男,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内分泌代谢病的中医药防治,E mail:niqing669@163 com内分泌代谢病从气化论治及五苓散新用吴 倩1 杜立娟2 谈钰 1 杨亚男1 张美珍1 庞 晴1 倪 青1(1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100053;2滨州市中医院,滨州,256600)摘要 “气化学说”基于中医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认为气化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本质,气血津液代谢紊乱的关键在于气的功能失常。
内分泌代谢病病因病机复杂,病程迁延,而气血津液代谢紊乱是内分泌代谢病的重要病因、其主要病位在肺脾肾,西药往往只能单纯控制指标,还具有不同程度不良反应。
从“气化”论治内分泌代谢病注重恢复机体的气化功能,使脏腑调和、阴平阳秘,标本兼顾,以迅速缓解症状、阻止疾病进展、维持指标长期平稳、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可用于内分泌代谢病的治疗。
五苓散出自《伤寒论》,组方严谨精妙,各司其职,调节脏腑气化,是化气利水的代表方之一,可通过调节人体的气化功能、改善气血津液代谢紊乱治疗内分泌代谢病,结合保肝肾、调免疫、降糖脂、代谢嘌呤等现代研究进展,在内分泌疾病中可广泛应用,临床效果可观。
关键词 五苓散;中医;内分泌学;代谢疾病;治疗;气化学说;临床;中医药疗法TreatmentofEndocrinicMetabolicDiseasebasedonQiTransformationTheoryandNewUseofWulingPowderWUQian1,DULijuan2,TANYumeng1,YANGYanan1,ZHANGMeizhen1,PANGQing1,NIQing1(1Guang′anmenHospital,ChinaAcademyofChineseMedicalSciences,Beijing100053,China;2BinzhouHospital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Binzhou256600,China)Abstract Basedontheholism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TCM)andsyndromedifferentiation,“qitransformationtheory”holdsthatqitransformationistheessenceofhumanlifeactivity.Thekeytothemetabolicdisorderofqi,bloodandbodyfluidisthedysfunctionofqi.Theetiologyandpathogenesisofendocrinicandmetabolicdiseasesarecomplex,andthecourseofdiseaseispro longed.Thedisorderofqi,bloodandbodyfluidmetabolismisanimportantcauseofendocrinicmetabolicdiseases,anditsmainpo sitionisinthelung,spleenandkidney.Westernmedicineoftencanonlycontrolindicatorswhilehavingsideeffectstodifferentex tents.Totreatendocrinicmetabolicdiseasesfrom“qitransformationtheory”istofocusonrestoringthebody′sfunctionofqitrans formationinordertomakethezang fuvisceraharmoniousandyinyangbalanced,soastorelievesymptomsquickly,preventdiseaseprogression,maintainlong termstableindicators,andimprovethequalityoflifeofpatients.ComingfromTreatiseonColdPathogen icDiseases,WulingPowderisoneoftherepresentativesoftransformingqiandpromotingdiuresis.Withitsrigorousandexquisiteformula,itcantreatendocrineandmetabolicdiseasesbyregulatingthebody′sqitransformationfunctionandimprovingthemetabo lismdisorderofqi,bloodandfluid.Combinedwiththemodernresearchprogressofprotectingliverandkidney,regulatingimmuni ty,loweringbloodsugarandlipid,andpurine,itcanbewidelyusedinendocrinediseases,andtheclinicaleffectisconsiderable.Keywords WulingPowder;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Endocrinology;Metabolicdisease;Treatment;Qitransformationthe ory;Clinicalapplication;Chinesemedicinetherapy中图分类号:R255 9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3-7202.2021.05.006 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多属于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疾病、代谢综合征、骨质疏松症、痛风等,中医药发挥其优势,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基础上,对于内分泌代谢疾病的患者,标本兼顾,以达到迅速缓解症状、维持指标长期平稳、提高患者生命质量的目的。
五苓散儿科新用
五苓散儿科新用前言五苓散,是中医药中一种经典的方剂,起源于《伤寒杂病论》。
它以白术、茯苓、泽泻、桂枝、皂角子为主要成分,具有健脾、渗湿、利尿等功效。
而在近年来的临床实践中,五苓散也被应用于儿科领域,能够发挥出其新的临床价值。
五苓散的应用儿童脾胃虚弱易患腹泻儿童的消化系统尚未完善,脾胃功能相对较弱,容易出现腹泻等消化道问题。
而五苓散能够滋养脾胃,增强消化系统功能,治疗儿童的腹泻症状,是很好的选择。
例如,对于因脾胃虚弱而引发的小儿腹泻,可以予以口服五苓散调理。
小儿呕吐恶心时效果显著小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体液代谢与消耗量比成人更大,加上婴幼儿的化学和生理发育尚未成熟,因此,小儿经常出现呕吐恶心的情况。
而五苓散中的茯苓、泽泻,既能缓解纳呆便溏,而且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镇咳化痰等功效,因此,使用五苓散可以有很好的舒缓作用。
小儿夜间尿床小儿夜间尿床是许多家长十分头痛的问题,而五苓散中的泽泻,有利尿作用。
在中医理论中也认为尿失禁的发生与肾气虚有关。
因此,使用五苓散可以扶正肾气,从而调节肾脏功能,提高控制小便的能力,降低小儿夜间尿床的发生率。
解决婴儿黄疸近年来,不少儿童在出生后会出现黄疸的症状,给新生儿健康带来不良影响。
中医认为,黄疸是脾虚胆汁壅积所致。
而五苓散则可增强脾胃功能,改善肝胆气机,加速胆汁排出,从而辅助治疗婴儿黄疸的症状。
五苓散的注意事项1.使用五苓散前,应根据临床情况,结合患者体质和用药反应,适量调整用量;2.五苓散虽属于中草药配方,但仍然需要警惕过敏反应和不良反应。
对于使用五苓散后出现的皮肤过敏等症状,应及时停药并就医;3.儿童使用五苓散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对于药物的剂量和使用频率等问题,应听从医生的建议并认真遵照执行。
结语总体来说,五苓散作为中草药经典配方之一,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范围。
在儿科领域,五苓散能够滋养脾胃,增强消化系统功能,治疗儿童的腹泻症状,并且对于小儿呕吐恶心时、小儿夜间尿床、解决婴儿黄疸等诸多问题,都有良好的疗效。
五苓散新用4则
甘某 , ,8岁 。2 0 男 6 0 7年 4月 2 日初 诊 。诉 近 1 3
年来 小便 频数 , 间尤甚 , 晚起 床 小便 5—6次 , 2 夜 每 近 月 小便 次数 明显增 多 , 次排尿 时 间较 以往延 长 , 阴 每 会 部 坠胀 不适 。4月 1 日小 腹 胀 满 坠 痛 , 便 点 滴 而 0 小 出 , 痛难 忍 , 胀 家人送 至我 院治疗 。B超 检查 提 示 前 列
本例 患者病程 较 长 , 之年 老体 弱 , 加 故在 温 阳利水 的基
础 上 , 黑故 子 、 芪温 阳益 气 ; 浙 贝母 、 芍 、 仁 加 黄 加 赤 桃
软 坚化瘀 ; 佐升麻 升 阳寓提 壶揭 盖 , 阳复水化瘀 通 反 则
便 畅 而病 愈 。
选 五苓散 化 气行 水 , 气化 复 常 , 湿得去 , 水疝 自消。 水 则
之” 当阳 气 大虚 , 水 内动 , 气 凌 心 时 , 。 寒 水 可见 心 下
五苓 散 新 用 4则
刘 志 明
关键词: 五苓散; 水疝; 隆闭; 阴汗; 带下病; 医案
d i1 . 9 9 ji n 1 0 — 1 . 0 1 1 . 9 o :0 3 6 / .s . 0 38 4 2 1 . 1 0 6 s 9 文 章 编 号 :0 38 1 ( 0 1 - 1 3 30 10 —9 4 2 1 ) 1 ・ 1 -2 2
1 水 疝
出院 。5天后病 情 又 复发 , 再次 住 院用 导 尿 管 排 尿 又 才 缓解 了病情 。医生建 议手 术治疗 , 本人 因年 老体 弱 , 不 愿手术 , 要求 中医 治疗 , 遂 据其 脉症 : 淡 、 薄 白、 舌 苔 脉 缓 , 属 肾虚膀 胱气 化不 利 , 滞不 通 。用 五苓散 加 证 瘀 味 以温 肾利 水 化 瘀 。处 方 : 苓 2 g 泽 泻 1 g 猪 苓 茯 0, 5, 1 g 白术 1 g 桂 枝 1 g 黄 芪 3 g 浙 贝 母 1g 赤 芍 0, 5, 0, 0, 5, 1 g 故子 1 g 升 麻 1 g 桃 仁 1 g 甘草 5 。服 1 5黑 5, 0, 0, g 0剂 后 排 尿次数 减少 , 量增 多 。二诊 , 尿 通 畅 , 服 1 尿 排 再 O 剂 。三诊 , 自觉 基本恢 复 到正 常状态 , 嘱再 服 1 , 0剂 以
五苓散的临床新用途
自诉双 眼睑突然肿 胀 i 。症 见眼 睑光亮 ,色 微红 ,有重坠 14 4 J 秋 季 泄 泻 天 . ,L 感,伴头晕乏力 ,舌胖 淡,苔 白,脉浮缓 。四诊合参 ,辩证 临床表 现 : 曾某 某 ,女 ,4 ,于 2 0 年 8 岁 0 8 月来 诊 。症 为:脾肾阳虚 、风邪上扰 。治法 :温 阳利 水、祛风散邪 。方 见:面色 萎黄 ,形体瘦弱 ,恶 心欲呕 ,大便 日解 3 4 ,色 —次 选 :五苓散加减治疗 。药物 :茯苓、猪苓 、白术各 1 克 ,泽 淡 ,清 稀有泡沫 ,臭气 不重 ,肠鸣腹胀 ,不思饮食 ,小便清 2 泻 2 克 ,桂 枝9 ,荆芥 、 防风各 i 克 ,姜 活 l 克 ,虫退9 4 克 2 O 长 ,舌质 淡 ,苔 白,脉 濡而缓 。综上所述 ,此乃 中医脾 阳不 克,大腹 皮1 克 。3 2 剂服后 ,眼睑肿 胀消退 ,纳食 如常 ,精 神 较 好 。 随 访 1 ,未 见 再 发 。 年 1 2 月经周期性水肿 . 临床 表现 :黄 某 ,女,3 岁 。 自述 i 1 年来 ,每 月经 期来 前 5 ,常 出现 面部发胀 ,面色 苍 白,伴眼睑 浮肿 ,继 而下 天 肢浮 肿,纳差 。舌质淡胖 ,苔 自,脉浮缓 。小便 常规检查正 常 ,生化各 项检 查正 常 。综合 辩证 分析 ,此 乃 肾失蒸 腾 , 湿 邪 内阻 。治宜 :补 。 气 、通络 祛湿 。方 选五 苓散 加减 肾益 治疗 。药物 :茯苓 、猪 苓 、白术各 I 克 ,泽 泻2 克,桂枝9 2 4 足之 小儿秋季泄泻 。治疗当 以温运脾 阳,化湿和 中。方选 五 苓 散加减 治疗 。茯 苓 、猪 苓各 1 克 ,苍 术6 O 克,泽泻 1 克 , 0 藿 香 、苏 叶各6 ,生姜3 ,大枣4 。3 。每 日1 ,分 克 克 枚 剂 剂 2 次服 。服后 无呕 恶 ,大便 日解 2 ,且性较 大的抗 生素 5 )预 防性应用 抗生素 要严加控 制 ,尽 量避免在皮肤 、 粘膜等局 部使 用抗生素 ,因其易 导致过敏 反应 。 总之 ,要做 到合理使用抗生素 需要 综合 考虑多方面的因 素,其临床思维和 临床操作都十分复杂 。但是,随着科技 的发 展和社会进步,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必将会进一步地朝着 高效、 安全、经济合理 的方 向发展,这也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五苓散新用4则
五苓散新用4则第 1571 期作者 / 刘志明四川省邻水县中医医院中医内科编辑 / 许红⊙ 校对 / 钱秀华本文内容摘自国家正规医学图书、杂志、报刊等,文底有具体来源出处。
文章标题为原标题、文中内容提取。
无丝毫夸大、诱惑、违背客观事实的文字、图片、视频等内容,无丝毫恶意煽动、混淆、误导用户等内容。
一切均为原文展现,追求真实、可靠、权威。
可根据来源出处去查原文件,看是否一致。
五苓散出自《伤寒论》,由泽泻、茯苓、猪苓、白术、桂枝组成。
本方具有利水渗湿,温阳化气的功能。
原方主治外有表证,内有蓄水,渴欲饮水,水入即吐,小便不利,或泄泻,或水肿,或痰饮,或眩晕等病证。
笔者以此方加减治疗水疝,癃闭,阴汗,带下病等数十例,效果满意,兹介绍如下。
1 水疝邓某,男,4岁。
2004年3月18日初诊。
其母代诉:患儿左侧阴囊肿胀逐渐增大,小便频数2个月,有时哭闹不休。
检查:发育正常,左侧阴囊肿大,触之有囊性感,不红不热,无压痛,舌淡红,苔薄白。
透光试验阳性。
证属膀胱气化不利,水湿下注所致。
用五苓散加味,化气行水。
处方:猪苓10g,茯苓10g,泽泻10g,白术 10g,桂枝 6g,小茴香6g,车前子10g,木通6g,每日1剂,水煎服。
服5剂后阴囊肿胀明显减轻,效不更方,守原方再进10剂而愈。
随访3年未复发。
按:水疝是儿科常见病之一,西医称之为睾丸鞘膜积液。
本病多因膀胱气化不利,水湿内停所致,水湿下注则阴囊肿大。
遵“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之训,选五苓散化气行水,气化复常,水湿得去,则水疝自消。
对水湿郁久化热者,可加黄柏、木通;寒湿偏甚者肉桂易桂枝,并加小茴香等药。
2 癃闭按:癃闭病是男性中老年人常见病,西医称之为前列腺增生。
其主要临床表现是排尿障碍,小便不畅,点滴而出,病势较缓者为“隆”,欲急难通,点滴不出,病势较急者为“闭”,(本文由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整理校对编发)但往往是先隆而渐发展成闭者多见。
本病多因年老肾虚,膀胱气化不利,湿阻瘀滞而致。
刍议五苓散在儿科临床上的新用
A sr c : iewae h sn t i es t m fo Z a g Z o Nig“ y h i” Or ial f r o en eslrtbee iy n t os le itr a b ta t Fv tr et u sds rese rm h n h n n T p od . i n l o v r st o l vl o ov , en l c p g y g h a a l t n
儿 腹 泻 、 儿 湿 疹 、 儿 睾丸 鞘 膜 积 液等 儿 科 疾 惠 , 获 良效 。 婴 小 屡 关 键 词 : 苓散 五 儿科 临床 上
Th a ic s e ie wa e h sn t o d s e s n d p r m e to e i tis c i ia n u e e y e h y d s u s s fv t rc e t u s t i p r e i e a t n fp d a r c l c lo s s n wl n Sh n i o i g e g X a ln
a p iswet ra h e o nju ie t eb be n nfnsda r e , a ye z ma d p rme to e itisi n s n oony u gc l etce p le o tett en wb r a ndc ,h a isa di a t irh a b b ce , e at n fp darc l esa ds o n hi tsil l d
h d ocl , ta n h o d e f c e e t d y y r i a tist eg o fetrp a e l. e Ke wo d : t r f e wa e h s n t ip r e y r s Af e i t rc e t u s d s e s v On t e d p r me to e a rc ln c l h e a t n fp dit is ci ia
五苓散-五苓散儿科新用
五苓散-五苓散儿科新用五苓散出自张仲景之《伤寒论》。
原为治太阳表邪未解,内传太阳之腑,以致膀胱气化不利,遂成太阳经腑同病之蓄水证而设。
本方由茯苓、泽泻、猪苓、白术、桂枝组成。
具有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之功效。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水湿内停之水肿等证。
笔者应用本方治疗新生儿黄疸、婴幼儿腹泻、婴儿湿疹、小儿睾丸鞘膜积液等儿科疾患,屡获良效。
新生儿黄疸例1李某,男,28天,1993年12月2日就诊。
患儿于生后第2天出现黄疸,7天后逐渐加重,粪便稀溏,呈灰白色,尿色深黄,不欲吮乳。
查体:身体瘦弱,腹胀,肝肋下3.5cm,质Ⅱo硬,脾未触及。
全身皮肤及巩膜黄染,黄色晦暗。
舌质淡红,苔白厚,指纹色淡。
查血清总胆红素205.2umol/L,肝功正常。
根据患儿临床表现,证属脾虚湿盛之胎黄。
治以健脾利湿之法,选用五苓散加味。
处方:茯苓l0g,猪苓5g,泽泻5g,白术3g,桂枝2g,茵陈10g,竹叶3g。
水煎服,每日l 剂。
服药3剂,黄疸减轻,尿量增多;继服5剂,黄疸消退,大便颜色正常,腹胀消失,食欲增进。
复查血清总胆红素正常。
按新生儿黄疸中医称"胎黄"。
导致胎黄的原因很多,但多与湿邪有关。
五苓散有健脾利湿之功,可使邪从小便而解。
湿邪即去则胆汁疏泄正常,黄疸自退。
且本方药味平和,无苦寒攻伐之品,用之无损伤脾胃之弊。
婴幼儿腹泻例2陈某某,女,1岁,1994年8月18日就诊。
患儿于3天前腹泻,每日大便l0余次,为稀水样便,挟有不消化食物,无粘液及脓血,伴肠鸣腹痛、尿少、不欲进食。
查体:精神稍弱,无发热,无明显脱水征。
腹软,肠鸣音活跃。
舌质淡,苔白厚,指纹淡紫。
证因湿邪困脾所致。
治以利湿止泻,方用五苓散加味。
处方:茯苓12g,猪苓6g,白术5g,泽泻10g,桂枝3g,苍术6g,车前子10g(包煎)。
水煎服,每日l剂。
服药2剂腹泻次数明显减少;继服3剂,大便性状恢复正常。
按婴幼儿腹泻属中医"泄泻"范畴。
五苓散经方新用的临证思路探讨
1 五苓散之方证病机
五 苓 散 所 治 远 不 止“ 膀 胱 蓄
从病机角度论述了太阳病发汗太
苓散证的主症表现为:烦渴欲饮、
饮后欲吐、头目眩晕、脐下动悸、小
水”之一证,膀胱腑之所以会蓄水, 便不利、水肿、舌苔白滑、脉浮。由
现多认为是因太阳病汗不得法,表
此可推及三焦不利,气化失司,水
邪入里,故而阻碍膀胱的气化所
多,舌质红,舌苔黄根部腻,脉弦细
三焦,海内外研究
现代研究发现五苓散具有双
相调节的作用,即五苓散既能利
水,又能布津,可使尿频、尿闭、遗
尿治愈;另一方面,又可使呕吐、眩
晕、脘腹胀满、便秘、泄泻诸多疾患
得以解除[6]。并且有研究提取出了
五苓散中的有效成分麦角甾醇等,
证明其能够显著降低肾小管上皮
第 18 卷 第 6 期
TCMJ,
Vol. 18,
No. 6,
Dec 2019
·23·
泌系统疾患:糖尿病、急性胃肠炎、
未予重视。1 个月前出现双下肢浮
健运脾胃,散湿除痹。猪苓、茯苓、
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胃肠型感
肿,小便泡沫增多,于某县医院查
泽泻三者皆淡渗之品,三药与白术
[4]
冒 。综上所述,五苓散对人体水
学》,其功用为利水渗湿、温阳化
病位在孤腑三焦。
于腠理毫毛,又不能下输于膀胱, 障碍,
气,主治病证为膀胱气化不利之蓄
再言之,若为膀胱蓄水,仲景
也不能上承于口舌,而出现小便不
水证。所治症候见:小便不利、烦
[1]
何以言“多饮暖水,汗出愈”,而不
利与口渴并见 。若仅用“水蓄膀
渴、汗出、发热、饮入即吐、脉浮或
吴 某 ,女 ,57 岁 ,
经方新解——五苓散(附医案6则)
经方新解——五苓散(附医案6则)【方意新解】五苓散方由茯苓、白术、桂枝、猪苓、泽泻等五药组成,其功用为化气利水。
桂枝辛温化膀胱之气;白术苦温,健脾胜湿;二苓、泽泻均淡渗利湿之品,五药合用故能化气利水。
从临床运用看,桂枝与肉桂可因症分别选用,如化膀胱气以桂枝;如温化下元则用肉桂。
方后均载有捣为散,白饮和服的注释,说明古人用本方以散剂为是,且用白饮(即米汤)和服,以加强其化气利水之功。
但汤剂与散剂,利水的作用有很大的区别。
汤剂利水并不明显,捣成散剂,利水的功效显著加强,这是事实。
五苓散是苓桂剂中的常用方之一,它可以与平胃散合用,亦可与五皮饮合用。
本方加茵陈名茵陈五苓散,是治寒湿发黄的通治方。
方书中以五苓散主治蓄水,霍乱吐下,水肿身重痰饮等症,总括其功用均离不开“化气利水”,异病可以同治,凡气化不利者,皆可用之。
【临证验案】(一)五苓散治小儿遗尿吴××,女,13岁,学生。
1987年4月6日就诊。
患孩经年尿床,每晚必尿1~2次,且量多。
采用各种方法,从下午即控制饮水,夜间唤其起床小解,依然无效。
查体:小儿发育良好,体形偏胖,智力发育正常,性格偏于内向,少言寡语。
除有尿床疾苦,其他体征无据可查。
小便常规正常,尿比重正常。
脉缓有力,舌苔薄白而润。
拟以五苓散加味:白术10g,桂枝6g,泽泻6g,猪苓6g,茯苓12g,远志6g,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嘱服3剂,以观动静。
服1剂药后,当晚小孩自行起床小解,未尿床,次日小孩表情欢快,精神振作。
服完3剂后,基本不遗尿,食欲正常,神态敏捷,学习良好,多年痼疾得以临床治愈。
半年后,又出现遗尿1~2次,自觉疲乏,肢体笨重,脉缓有力,舌苔白润。
小便常规正常。
仍守原方加菖蒲6g,嘱服5剂,遗尿自止,病告痊愈,至今3年未复发病。
按:小儿遗尿,不能动辄补肾,小儿为纯阳之体,妄补肾阳肾阴,于病无益,于体有害。
为何小儿遗尿从化气利水求治?因为小便量多实属膀胱气化不利之征,水湿内停,上蒙心阳,所以,多数小儿夜尿,均有夜梦游玩,而出现尿床。
五苓散临床新用解析
五苓散临床新用解析作者:本刊编辑部整理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09年第16期临床新用五苓散加寄生15g,牛膝12g,车前子20g,黄芪20g,用于治疗妇人特发性浮肿。
五苓散加平胃散治疗胃中蓄饮证。
五苓散加乌药15g,瞿麦12g,沉香12g,牛膝10g,石菖蒲10g,治疗妇人膀胱气化不利之小腹急满,小便不利之尿潴留,而非膀胱急性炎症。
五苓散去桂枝加茵陈30g,郁金15g,香附15g,柴胡10g,板蓝根30g,治疗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湿重于热型。
采用加味五苓散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处方:猪苓10g,泽泻15g,白术10,茯苓10g,桂枝6g,葶苈子10g。
取五苓散治疗产后癃闭,效果满意。
处方:桂枝10g,茯苓、白术、猪苓各12g,泽泻15g。
凡膀胱气化失间而致的小便不利,甚则癃闭,皆可用五苓散治之。
五苓散汤加牛膝、车前子、大腹皮等治疗脑积水。
以五苓散汤剂为主,配合口服维生素c及维生素B。
治疗中心性视网膜病。
医案举例例1 患者,男,40岁。
经常胃胀满,重者吐水,不苦不酸,饮水过多,吐水更甚。
经医多位,疗效不佳。
尤其天凉饮冷或劳作之余,饮水之后,胃中荡漾,目眩心悸。
钡餐示:胃内潴留液较多,胃张力低。
刻诊:面色萎黄,形体疲备,胃中胀满,口干不欲饮,舌淡体胖有齿痕,脉轻取浮滑,重按沉迟。
此“水逆”证也。
辨证:中阳不振,水蓄胃腑。
治法:温运中阳,健脾利水。
方药:五苓散加昧。
组成:茯苓40g,自术30g,猪苓30g,泽泻15g,桂枝12g,党参30g,生姜30g,半夏15g。
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服。
复诊:药服5剂,吐水止,胃脘胀满减轻,口干欲饮水。
继服5剂,中阳振奋,脾气健运,口渴尽饮而胃不胀满,遂愈。
例2患者,男,42岁。
头晕数年,间断发作,病则头脑昏沉,头重如裹,呕恶欲吐,甚则心悸。
测血压120/80mmHg,血脂不高,眼底无异常。
心电图:正常。
历经数医,治皆罔效。
外观形体过胖,内视舌体胖大,苔白腻,脉弦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苓散新用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关键词】五苓散;流泪症;恶阻;小儿泄泻
五苓散出自《伤寒论》,由猪苓、泽泻、白术、茯苓、桂枝组成,原为治太阳表邪未解,内传太阳之腑,以致膀胱气化不利,遂成太阳经腑同病之蓄水证而设,功能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水湿内停之水肿等症。
笔者临证将其用于流泪症、恶阻、小儿泄泻等多种疾病的治疗,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1 流泪症
案例1:患者,女,58岁,1995年7月20日初诊。
患者诉两眼内眦时流眼泪5年。
询及泪下无时,迎风更甚,泪水清冷,平素不喜生冷,食欲尚可,小便不多,小腹有冷感,大便可,挤压泪囊无脓性分泌物,舌质淡胖,苔白润,脉沉迟。
辨证当属气化不利,水溢于目。
治以化气利水为主。
方选五苓散加味:猪苓12 g,泽泻10 g,漂白术10 g,茯苓15 g,桂枝10 g,附子6 g,车前子10 g。
服7剂后,不再流泪。
嘱服杞菊地黄丸,以巩固疗效。
按: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直脉从巅入络脑,还出
别下项,循肩,夹脊,抵腰,络肾,属膀胱。
若膀胱气化不利,水液不得下行而循经上溢,可从泪管而出。
故本案应与膀胱气化不利相关。
方中五苓散化气行水;车前子善走气分,能通行膀胱气化而利水,又能明目;附子温经散寒,除下焦冷气,又助桂枝温通膀胱阳气。
如此温利结合,膀胱气化司职,水道通利,自无上溢之虞。
2 恶阻
案例2:患者,女,26岁,2002年2月23日就诊。
患者怀孕2个月,近半月来,恶心呕吐,饮食少进。
诊见:面色淡白,形体稍瘦,精神疲乏,胃脘痞闷,时吐清涎,吐后欲饮,但饮水不多,小便不利,舌淡,苔白润,脉滑。
辨证:水饮内停,胎气上冲。
治宜化气行水、和胃止呕。
方用五苓散加味:猪苓12 g,泽泻10 g,焦白术10 g,茯苓10 g,桂枝6 g,紫苏子10 g,砂仁6 g,大枣7枚,灶心土(包煎)30 g。
水煎服,每日1剂,少量频服。
药后尿量增加,呕吐渐缓,服药5剂,二便自调,呕吐基本控制,能正常饮食,嘱其停药,饮食调理而安。
按:本案为水饮内停,胎气上逆,胃失和降,导致恶阻。
方中五苓散化气行水,以除水饮内停;灶心土配大枣和中州而降浊逆以止呕吐;紫苏子配砂仁行气和中止呕而安胎气。
3 小儿腹泻
案例3:患儿,男,3岁,2001年7月15日就诊。
患儿2 d前腹泻,每日大便7~8次,大便清稀,甚如水样,夹有不消化食物,无黏液及脓血,伴肠鸣,微腹痛,尿少,纳呆。
诊见:面色淡白,精神较差,无发热,无明显脱水征,腹软,舌质淡红,苔白腻,指纹淡红。
辨证为湿盛泻。
治
宜利水渗湿、健脾止泻。
方选五苓散加味:猪苓10 g,泽泻10 g,茯苓10 g,焦白术6 g,桂枝3 g,焦山楂6 g,车前子(包煎)10 g。
水煎服,每日1剂。
服药2剂,腹泻次数明显减少。
继服2剂,大便恢复正常。
按:小儿泄泻病因复杂,但其病变皆在脾胃,均与湿邪有关。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谓:“湿盛则濡泄。
”朱丹溪亦云:“凡泄泻皆属湿。
”故治湿盛泻必须利小便。
方中五苓散、车前子利水渗湿;焦山楂消食导滞,善治泻痢。
诸药合用,湿邪祛除,脾运复健,则泄泻自止。
此即“利小便而实大便”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