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日本茶道的发展历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日本茶道的发展历史
日本茶道有两种形式:“抹茶道”和“煎茶道”。

抹茶道诞生于四百多年前,而煎茶道则诞生于一百五十年前,在日本,人们把抹
茶道称之为茶道,谈及煎茶道时要加以“煎”字,本文阐述的茶道
是抹茶道。

茶道是从中国传到日本的,日本本生并没有饮茶习俗。

唐朝时,805年,遣唐使者日本僧人空海、最澄带回了茶籽。


今在日本还可以找到空海与嵯峨天皇一起饮茶的诗文,诗的名字叫
做《夏日访大将军藤原冬嗣闲居院》,这个时候,饮茶在日本还未
普及,只是在官僚僧侣之间进行。

宋朝时,中国的饮茶方式发生了变化,制茶工艺又有了新的突破。

宋代高雅的点茶法比唐代煎茶法更为讲究。

来华学习的日本僧人又
将这种点茶法带回了日本,其中,荣西和尚的贡献是较有影响力的。

他从天台山回国后便写下了《吃茶养生记》。

他又把从天台山带回
去的茶籽普及栽培,为以后日本茶道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明朝时,中国的茶叶生产发生了变革,把饼茶制造改成炒茶。

这时期,日本开了小茶架点茶之先河,因为点茶的过程要在将军面前
完成,所以点茶人的整套动作便十分讲究,茶道具的摆设就开始有
规定,实际上,真正意义上的日本茶道是千利休完成的。

他将茶会
整合成一套程序,通过一系列的程序展示了日本生活文化最完美的
境界。

到了今天,日本拥有茶道人500万,从日本的教学内容上不难看出茶道成为日本人最喜爱的一种文化形式。

日本从小学到大学,学
校几乎都有茶道教室,甚至有些学校还把茶道列为必修课。

日本茶道的历史与发展是从唐代开始由中国传入日本的,主要是由日本遣唐使,留学僧及去日华僧带去的。

唐顺宗永贞元年日本天
台宗开山大师,最澄和尚赴天台山国清寺留学返回时,不仅带回了
天台宗经典,也带回了中国的茶籽,载于近江的台麓山地区。

最澄
成为了日本植茶技术的开拓者。

与最澄同一时期来华的弘法大师在长安青龙寺学习密宗教义,回国后在高野山金刚寺创真宗言,成为开创“东密”的大师,并从中
国带回了制茶的石臼和制茶技术。

中本平安朝的时候,弘法大师上
了一份《空海给奉献表》于嵯峨天皇,其中道:“……茶汤坐来,乍
阅振旦之书。

”这是日本最早的饮茶记录。

嵯峨天皇巡幸韩崎之地经过崇福寺来到梵释寺时,留唐归来并兼任两寺大僧都的永忠和尚亲自烹茶献给天皇,天皇很喜欢,当场赐衣,这是日本正史中有关天皇饮茶的最早记载。

首先创立茶道概念
的是15世纪奈良称名寺的和尚村田珠光。

村田珠光在参禅中将禅法
的领悟融入饮茶之中,他在小小的茶室中品茶,领悟出“佛法存于
汤茶”的道理。

村田珠光以此开创了独特的崇尚自然朴素的茶风——草庵茶。

将军义政的推崇使草庵茶在京都附近普及开来。

继村田
珠光后武野绍鸥对茶道进行了很大的补充和完善,将和歌理论注入
茶道中。

千利修则将茶道推向平民。

之后又经过不断地发展和完善,逐渐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茶道的形式样态。

日本的茶道仪式繁杂而且庄重。

入茶室前要净手,进茶室要弯腰脱鞋,以表谦逊和洁净。

为体现茶室中人人平等,在过去要把象征
阶级地位的如宝剑,佩刀,珠宝等物品留在室外。

茶室不仅讲究室
内布局与装饰,也要室外有幽雅环境。

室内布有古董玩物等,典雅
大气。

茶客进入茶室后要心无杂事,正襟危坐,虔诚受教。

茶人要
身着和服跪在榻榻米上,先打开绸巾擦茶具,茶勺;用开水温热茶杯,倒掉水,再擦干茶碗;又用竹刷子拌沫茶,并斟入茶碗冲茶。

茶碗小
而精致,一般使用黑色陶器。

献茶前先献上点心,以解茶的苦涩之位,然后接着献茶。

献茶的礼仪很讲究:茶主人跪着,轻轻将茶碗转两下,将碗上花纹图案对着客人,客人双手接过茶碗,轻轻转上两圈,将碗上花纹
图案对着献茶人,并将茶碗举至额头,表示还礼。

然后分三次喝完,即三转茶碗轻啜慢品。

饮茶时嘴要发出吱吱响声,以表对茶的赞扬。

饮毕,客人要说吉利话,特别要赞美茶具的精美环境布局的优雅及感谢主人款待。

这就是普通茶道的全过程。

当然在茶道的最高礼待中,献茶前请客人吃丰盛美味的“怀石料理”,即用鱼,蔬菜,海草,竹荀等精致菜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