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抗体检测及应用

合集下载

6项呼吸道病原体核酸检测对小儿呼吸道感染的辅助诊治作用分析

6项呼吸道病原体核酸检测对小儿呼吸道感染的辅助诊治作用分析

出率最高;合并感染数冬季最高,夏季、秋季较低,见表 2。
表 2 所有患儿感染季节分布情况
病原体检出数
季节
BP
SP
Hi
ADV
MP
RSV

4
43
12
10
27
5

1
23
7
10
11
3

1
32
9
0
1
50
11
注:BP,百日咳杆菌;SP,肺炎链球菌;Hi,流感嗜血杆菌;ADV,腺病毒;MP,肺炎支原体;RSV,呼吸道合胞病毒
当代医学 2021 年 7 月第 27 卷第 19 期总第 606 期 Contemporary Medicine,Jul.2021,Vol.27 No.19 Issue No.606
扩散迅速 ,易转移到其他组织器官。一旦发生转移 ,常规的 放疗、化疗和手术无法有效控制癌细胞的局部和全身转移。 由于靶向药物能特异性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 ,因此 ,常被用 于乳腺癌过度表达 HER-2 的治疗。曲妥珠单抗是一种针对 HER-2 原癌基因肿瘤的针对性药物,静脉注射后,抗体靶向 (特异性)作用于 HER-2 受体过度表达的肿瘤细胞,抑制生长 因子与肿瘤细胞的相互作用,这种作用是由于生长因子结合 的竞争性抑制机制,HER-2 受体结构的解离,HER-2 受体表 达下调或 HER-2 受体信号通路干扰,具有起效迅速,可选择 性杀伤肿瘤细胞的特点,能显著提高乳腺癌的生存率。该药 通过作用于 HER-2 受体的胞外部分,抑制 HER-2 和 EGFR 异 二聚体的形成,阻断 Akt 等酶的活性,进而使原癌基因失活, 最终阻止癌症的发生。与化疗药物比较,曲妥珠单抗具有以 下作用机制 :①阻碍信号转导途径的激活 ,抑制乳腺癌的增 殖 ;②抑制 HER-2 等血管生长因子的生长 ,从而更能促使 HER-2 呈阴性。但曲妥珠单抗作为一种生物制剂,存在许多 不良反应 ,如呼吸困难 、低血压 、心动过速等 ,其中最严重的 是心脏毒性[6]。

不同呼吸道病原谱抗体IgM检测方法在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不同呼吸道病原谱抗体IgM检测方法在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不同呼吸道病原谱抗体IgM检测方法在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比较李民① 【摘要】 目的:比较不同呼吸道病原谱抗体免疫球蛋白M(IgM)检测方法在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于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的明确诊断为呼吸道感染的5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血清,分别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IgM抗体(RSV-IgM)、腺病毒-IgM 抗体(ADV-IgM)、甲型流感病毒-IgM抗体(IFZA-IgM)﹑乙型流感病毒-IgM抗体(IFZB-IgM)、副流感病毒-IgM抗体(HPIVs-IgM)、嗜肺军团菌-IgM抗体(LP-IgM)﹑肺炎衣原体-IgM抗体(CP-IgM)﹑肺炎支原体-IgM抗体(MP-IgM)。

以直接免疫荧光法(DFA)结果为金标准,比较IFA、ELISA检测上述指标的符合率,比较IFA和ELISA对不同标本采集时间病原体IgM抗体检测的符合率。

比较IFA和ELISA对不同疾病类型患者病原体IgM抗体检测的符合率。

结果:以DFA 结果为金标准,IFA检测CP-IgM、MP-IgM阳性符合率高于ELIS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IFA、ELISA在7~14 d、15~21 d、>21 d的阳性符合率明显高于<7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IFA检测支气管炎的阳性符合率高于咽峡炎,毛细支气管炎阳性符合率高于咽峡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检测支气管炎的阳性符合率高于肺炎、咽峡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IFA与ELISA均可快速检测血清lgM抗体,明确感染源,对指导治疗有积极的意义,有较高的价值。

但检测结果受发病时间、疾病类型的影响,应引起重视。

【关键词】 抗体IgM 间接免疫荧光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 呼吸道感染 价值 doi:10.14033/ki.cfmr.2023.32.01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23)32-0073-04 Comparison of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Different Respiratory Pathogen Spectrum Antibody IgM Detection Methods in the Diagnosis of Respiratory Infection/LI Min. //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 2023, 21(32): 73-76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different respiratory pathogen spectrum antibody immunoglobulin M (IgM) detection methods in the diagnosis of respiratory infections. Method: A total of 500 patients who were hospitalized at Jinan Third People's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20 to December 2022 and were diagnosed with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subjects. Serum samples were collected, 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 (IFA) and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were used to detect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IgM antibodies (RSV-IgM), adenovirus-IgM antibodies (ADV-IgM), influenza A virus-IgM antibodies (IFZA-IgM), influenza B virus-IgM antibodies (IFZB-IgM), parainfluenza virus-IgM antibodies (HPIVs-IgM), legionella pneumophila-IgM antibodies (LP-IgM), chlamydia pneumoniae-IgM antibodies (CP-IgM), and mycoplasma pneumoniae-IgM antibodies (MP-IgM). Using 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 (DFA) results as the gold standard, IFA and ELISA were used to compare the coincidence rates of the above indicators, and IFA and ELISA were used to compare the coincidence rates of pathogen IgM antibody detection in different specimen collection times. The coincidence rate of IFA and ELISA for detection of pathogen IgM antibody in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disease types was compared. Result: Using DFA results as the gold standard, the positive coincidence rate of CP-IgM and MP-IgM detected by IFA were higher than those by ELISA,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positive coincidence rate of IFA and ELISA at 7-14 d, 15-21 d and >21 d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at <7 d,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positive coincidence rate of IFA in detecting bronchiti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angina, and the positive coincidence rate of bronchioliti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angina,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positive coincidence rate of ELISA for bronchitis was higher than that for pneumonia and angina,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Both IFA and ELISA can quickly detect serum lgM antibody and identify the source of infection, which has positive significance for guiding treatment and has high value. However, the test results are affected by the time of onset and the type of disease, and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Key words] Antibody IgM 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Value First-author's address: Jinan Third People's Hospital, Jinan 250132, China①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 山东 济南 250132- 73 - 病原体引起的呼吸道感染是呼吸内科的常见病,不同病原体引起呼吸道感染可引起不同的临床症状,也可引起相同的症状,而同种病原体也可引起不同的呼吸道感染症状,所以快速诊断感染病原体对个体化治疗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1]。

小儿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病原体检测的观察

小儿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病原体检测的观察

小儿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病原体检测的观察【摘要】小儿呼吸道肺炎是儿童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呼吸道支原体感染是其中一种常见病原体。

支原体感染导致的肺炎症状轻重不一,容易被忽视。

病原体检测是确诊支原体感染的关键方法,能够及早发现病情并进行精准治疗,减少疾病传播风险。

本文将探讨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表现、传播途径、诊断和治疗方法,以及影响病原体检测结果的因素。

结合病原体检测在小儿呼吸道肺炎中的作用进行讨论,探讨未来研究方向和临床应用前景。

通过深入了解支原体感染和病原体检测,可以提高对小儿呼吸道肺炎的认识,并为预防和治疗提供更为准确和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小儿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病原体检测、临床表现、传播途径、诊断方法、治疗方法、因素、作用、未来研究方向、应用前景、观察1. 引言1.1 疾病背景小儿呼吸道肺炎是儿童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疾病,主要由各种细菌、病毒和支原体引起。

支原体感染是小儿呼吸道肺炎中的常见病原体之一。

支原体是一种微小的细菌,可以感染呼吸道、生殖道等部位,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

儿童感染支原体后,常出现发热、咳嗽、喉痛、流涕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导致肺炎等严重并发症。

支原体感染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空气传播和接触传播,儿童在集体环境中易受到感染。

及早的支原体检测对指导临床治疗和控制疫情具有重要意义。

对小儿呼吸道肺炎患儿进行支原体病原体检测是非常必要的,有助于及时诊断、治疗和预防该感染病。

支原体感染的检测方法有多种,包括PCR检测、抗原检测、血清学检测等,但检测结果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对病原体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解读时,需要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

1.2 病原体检测的重要性病原体检测在小儿呼吸道肺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及时、准确地检测病原体,可以帮助医生明确疾病的病因,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治疗方案。

尤其对于支原体感染这类病原体不易被传统方法检测出的疾病来说,病原体检测更显得尤为重要。

支原体感染在小儿呼吸道肺炎中的发病率较高,而且症状多样且无特异性,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因此确诊支原体感染对于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传播至关重要。

呼吸道感染病原检测及其临床应用2024课件

呼吸道感染病原检测及其临床应用2024课件
呼吸道感染病原检测及其 临床应用
目录 CONTENTS
01
传统微生物检测方法
02
分子生物学检测法
03
免疫学检测法
04
总结与展望
传统微生物检测方法
涂片染色镜检法
3 2 1
涂片染色镜检法的联合使用 需与其他检测方法联合,提高病原检出率。
涂片染色镜检法的不足 灵敏度较低,需检验人员经验,难以鉴定到种。
03
免疫学方法的结合应用
需结合临床综合判断,提高诊 断准确性。
总结与展望
早期明确诊断的重要性
01
高风险人群早期诊断
儿童、老人和免疫低下者 易重症化。
02
快速有效治疗的关键性
早期明确病原体有助于及时 治疗。
03
综合评估选择检测方法
依病情、实验室条件等综 合选择。
选择经济有效的检测方法
评估实验室条件和技术优势考虑患者状况和Fra bibliotek病特点01
根据患者年龄、免疫状态和病 情选择检测方法。
02
依据实验室设备和技术能力决 定检测方式。
综合病原微生物种类和检测效率
03
基于常见病原体和检测速度要 求优化选择。
未来发展方向
01 提高检测方法的敏感度和特
异度 优化技术,减少假阳性和
假阴性结果。
02发展快速且准确的诊断技术
缩短诊断时间,提升治疗 效果。
用已知病原体抗体检测患者体内有无相应抗原。
抗体检测法
用已知病原体抗原检测患者体内有无相应抗体。
免疫学方法的局限 需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及其他指标综合判断。
分子生物学检测法
PCR技术
01
多重PCR的应用
多重PCR能同时检测多种 病原,提高诊断效率。

呼吸道病原体谱抗体检测

呼吸道病原体谱抗体检测
(1)抗肺炎支原体抗体
荧光模型:结果阳性时,整个生物薄片上的肺炎支原体 形成网络样荧光。对于阳性标本,肺炎支原体呈现均一 的荧光。由于肺炎支原体顶部聚集了许多具有免疫原性 的蛋白,因而顶部比其余部分的荧光更强。如果反应区 上只出现单一的荧光,或者肺炎支原体只有较弱的荧光, 结果应判为阴性。
(2)抗嗜肺军团菌抗体
荧光模型:感染细胞胞浆内的包涵体产生荧光(串珠样或葡 萄样)。未感染细胞无特异性荧光。
(包涵体:是病毒在增殖的过程中,使寄主细胞内形成一种 蛋白质性质的结构。)
(2)抗腺病毒抗体 荧光模型:感染细胞浆中包涵体出现细颗粒状荧光, 或细胞核中出现细到粗的颗粒状荧光。
三、抗体荧光模型的结果判读
(3)抗呼吸道合胞病毒抗体
呼吸道病原体IgM抗体检测
张惠杰
主要内容:
一、常见呼吸道病原体概述 二、实验室检测 三、抗体荧光模型的结果判读 四、结果解释
一、常见呼吸道病原体概述
1..呼吸道合胞病毒:主要侵犯上呼吸道的上皮组织,引起坏死性炎症,这可导致严重的支气管炎和肺炎,尤其在母乳喂养婴儿和低龄儿童中。传染性強, 感染率高(大约90%的成人感染过)。抗呼吸道合胞病毒特异性lgM抗体最早可在发病1周左右出现,可持续存在2-3个月。
6. 肺炎支原体:可引起非典型性肺炎和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主要通过气溶胶引起。
7.嗜肺军团菌:是一种胞内兼性短杆菌。可攻击肥大细胞并在其内繁殖。免疫力低下或心肺功能障碍患者特别易感。主要通过气溶胶传播,公共场所及医 院中的冷热水系统、冷却塔和空调设备中的加湿器以及漩涡浴室均可成为传染源。
二、实验室检测
三、抗体应,在胞浆中产生细到粗的
颗粒状荧光,细胞核仅出现微弱的荧光。
质控芯片:

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原体的临床检验诊断路径

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原体的临床检验诊断路径

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原体的临床检验诊断路径摘要: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大部分是见于病毒感染,在临床统计上大概有70%都是由病毒感染。

且病毒包括有呼吸道合胞病毒、冠状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鼻病毒、腺病毒等,以及柯萨奇病毒等。

在针对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原体进行临床检验的过程中,要采取更切实可行的临床检验诊断路径,这样才能提升检验的精准度。

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原体的临床检验诊断路径等相关内容。

关键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原体;临床检验;诊断路径引言急性上呼道感染的病毒感染之后继发有细菌感染,或者直接就由细菌感染所引起,此外还有一些其它的病原体,比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以及克雷伯杆菌、支原体、衣原体等病原体感染。

在针对各类病原体进行临床检验和诊断的过程中,要充分掌握相对应的诊断路径,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识别和判断,这样才能体现良好的诊断效果,为临床检验工作提供必要的指导,进而为相关治疗工作的推进提供有效支持。

具体来说,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原体临床检验诊断路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明确常规检测流程因为该病原体和肺部感染情况相对来说比较复杂,面临很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因此在临床诊断过程中,早期症状并不是特别明显。

通常情况下很难通过症状进行相对应的评估和判断,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着重做好实验室检测工作,结合实验室检测结果来有效诊断,这样才能体现出良好的诊断效果。

在针对检测项目进行选择的过程中,要充分结合不同季节和地域流行的特点实现针对性的检查。

在常规检测中主要进行血常规炎性标志物等初步感染类型的检测和分析,然后再实施靶向检测。

如果患者出现病毒感染等相关问题,要根据病毒的流行特点对于某些病毒进行针对性检测。

例如,针对流感病毒来说,在对其进行检测的过程中,要充分根据患者的接触史来进行相对应的评估和判断,在针对患者进行感染病原体种类确定的过程中,要实现联合检测,要优先选择相对应的可以快速出报告的项目,在选择检测周期方面,要确保时间比较长的检测项目得到有效选择,可以首先选择病毒抗原进行检测,然后再通过核酸的形式进行病毒检测。

呼吸道病原体检测PPT课件

呼吸道病原体检测PPT课件

呼吸道病原体
❖ 病毒,包括鼻病毒、冠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 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等
呼吸道病原体
❖ 支原体、衣原体感染导致的呼吸道感染与其它病 原体感染的早期临床表现类似。可能在2-3天后 咳嗽的病症会表现比较突出。在小于30岁的年轻 人中,肺炎支原体是最重要的下呼吸道病原体
非典型呼吸道病原体
试剂盒组成
组分 载玻片
成分和用途
检测的物理载体,覆有聚四氟乙烯并包被有针对 检测物的特异性抗原,
质控品
吸附剂 羊抗人IgG用来吸附人IgG避免干扰IgM 检测
FITC结合 荧光素标记的抗人免疫球蛋白结合物,和抗原抗 物 体复合物反应,并显色
封闭介质 甘油缓冲液,便于观察 磷酸盐缓 用于洗涤步骤,从反应介质中除去未结合的免疫 冲液(PBS) 球蛋白和结合物
❖ 检测抗体IgM比IgG更有临床意义
采样
抗原检测
❖拭子伸入鼻部后向鼻咽部水平伸入,不是向鼻 腔伸入。 伸入距离为从耳垂部到鼻尖长度的 一半,一般针对两周岁以下儿童,伸入距离约 为拭子绒毛头的长度两倍
❖拭子伸入后要轻轻捻动拭子转3圈。 取样后在 一小时之内洗脱到生理盐水中,12小时内送 检
抗原检测采样
下呼吸道感染
❖ 包括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肺炎、 支气管扩张等
❖ 由病毒、细菌、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等微生 物引起,其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准确诊断、及 时治疗的原那么,治疗时必须明确引起感染的病 原体以选择有效的抗生素
Hale Waihona Puke 呼吸道病原体❖ 常见的呼吸道病原体主要有病毒、细菌、支原体、 衣原体和立克次体等
❖ IgM ❖ IgG
❖ 机体产生IgM一般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而有免 疫缺陷或免疫系统不健全的个体如儿童,特别是 3岁以下的小孩,其产生抗体往往需要更久,且 抗体产生的水平也较低

呼吸道九联检sop

呼吸道九联检sop

呼吸道九联检操作程序一、呼吸道感染概述呼吸道感染是指病原体感染人体的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等呼吸系统。

分为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常见的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cute upper respir tract infection〕,指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概称,是呼吸道最常见的一种传染病。

常见病因为病毒,少数由细菌引起。

患者不分年龄、性别、职业和地区。

不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而且可引起严重并发症。

下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患,包括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扩张等,由病毒、细菌、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等微生物引起,其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准确诊断、及时治疗的原则,治疗时必须明确引起感染的病原体以选择有效的抗生素。

二、免疫荧光法介绍免疫荧光技术〔Immunofluorescence technique 〕又称荧光抗体技术,是标记免疫技术中发展最早的一种。

它是在免疫学、生物化学和显微镜技术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项技术。

很早以来就有一些学者试图将抗体分子与一些示踪物质结合,利用抗原抗体反应进行组织或细胞内抗原物质的定位。

Coons等于1941年首次采用荧光素进行标记而获得成功。

这种以荧光物质标记抗体而进行抗原定位的技术称为荧光抗体技术〔fluorescent antibody technique〕。

用荧光抗体示踪或检查相应抗原的方法称荧光抗体法;用已知的荧光抗原标记物示踪或检查相应抗体的方法称荧光抗原法。

这两种方法总称免疫荧光技术,因为荧光色素不但能与抗体球蛋白结合,用于检测或定位各种抗原,也可以与其他蛋白质结合,用于检测或定位抗体,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荧光抗原技术很少应用,所以人们习惯称为荧光抗体技术,或称为免疫荧光技术。

用免疫荧光技术显示和检查细胞或组织内抗原或半抗原物质等方法称为免疫荧光细胞〔或组织〕化学技术。

荧光免疫法按反应体系及定量方法不同,还可进一步分做假设干种。

呼吸道九联检 (1)

呼吸道九联检 (1)
2,洗板要充分,浸泡在PBS洗液中时要振荡,振荡完 之后的PBS洗液要倒掉,不能重复利用,避免污染。
3,实验片子最好在48小时内观察,若需保存,需避光 放置在2-8摄氏度下不超过7天.
4,结果判定,对结果荧光细胞数占3%以上时,报阳 性,其余阴性。
临床应用
一:儿童 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入院筛查项目
九项呼吸道感染病体IgM抗体检 测试剂盒临床应用
安图生物:客户服务部
研究背景
➢上呼吸道感染
鼻腔、咽、喉部 ----- 常见病因病毒,少数为细菌 ;
➢下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感染性疾患)
气管、支气管、肺部----由病毒、细菌、支原体、 衣原体、军团菌等微生物引起。
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多见
研究背景
研究背景
国内CAP的混合感染
共入组665例病人,其中完成非典型病原体检测的为610例 刘又宁等.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6;29(l):3-8.
研究背景
➢在CAP病原学中,非典型病原体占3%-40 % ➢大多数研究显示
肺炎支原体感染发病率居首位,占2%-30% 肺炎衣原体占6%-22% 军团菌属散发感染的病原体,发病率约为2%-15% 混合感染占15%-38%
图表 2肺炎支原体(2孔)阴\阳
第5、6、7、8、9孔:国外荧光显微镜:荧光形态符合标准,亮 度明亮,荧光细胞比例超过3%即400倍镜下,每个视野中约5个 阳性细胞;国内荧光显微镜下:荧光形态符合标准,亮度较亮, 荧光比例超过1%,即400倍镜下,每个视野中约2-3个阳性细胞
附注:荧光形态为胞核、胞浆或胞膜混合荧光模式
➢5-15岁青年易被感染,尤其是人群聚集处 ➢多起病缓慢,潜伏期30天左右 ➢临床多出现流感样的症状,发热一般低于38度, 数天至数周后出现持续性干咳,若不及时治疗会持 续数月 ➢阳性率一般在1-5%左右

呼吸道病原体检测在临床中的应用

呼吸道病原体检测在临床中的应用
检测方法:常见的呼吸道病原体检测方法包括核酸检测、 抗原检测和抗体检测等。核酸检测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出 病原体,抗原检测可以检测病原体本身,而抗体检测则可 以检测患者体内是否产生了免疫反应。
医院获得性呼吸道感染
医院获得性呼吸道感染是指在医院环 境中,由于患者免疫力低下或接触病 原体而引起的呼吸道炎症。这种感染 往往比较严重,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 。呼吸道病原体检测可以为医生提供 及时的病原学证据,指导医生选择合 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监测疾病流行趋势与防控措施
呼吸道病原体检测可以监测不同病原体引起的呼吸道感染的流行趋势,为防控措 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呼吸道病原体检测数据的分析,可以评估防控措施的实施效果,及时调整防 控策略,有效控制疾病的传播和流行。
03
呼吸道病原体检测的应用场景
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
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是指在社区环境中,由于各种病原 体引起的呼吸道炎症,如感冒、喉炎、支气管炎等。呼吸 道病原体检测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出病原体,为临床医生 提供诊断依据,有助于及时治疗和预防并发症。
VS
预防措施:为了预防医院获得性呼吸 道感染,需要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措施 ,如定期消毒病房、加强手卫生等。 同时,对于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应加 强呼吸道保护措施,如佩戴口罩等。
免疫缺陷患者感染
免疫缺陷患者是指由于免疫系统功能 不全而容易感染各种疾病的患者。呼 吸道病原体检测可以帮助医生快速诊 断免疫缺陷患者的呼吸道感染,并提 供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针对不同病原体,开发特异性更强的检测方 法,减少假阳性或假阴性的情况,提高诊断
准确性。
简化检测流程,降低成本
优化呼吸道病原体检测的流程,降低操作复杂度,提高检测效率。

呼吸道病原体抗体检测及临床应用

呼吸道病原体抗体检测及临床应用
② 化学发光法(CLIA):灵敏度高(10-18 g), 特异性强。板式发光90分钟内出结果,全自动磁微粒发光30分钟 内出结果。
分子诊断:病原体核酸检测阳性的价值逐渐提高。
呼吸道病原体潜伏期及IgM抗体产生情况
项目名称 肺炎支原体 肺炎衣原体 呼吸道合胞病毒
腺病毒 流感病毒(甲/乙流)
副流感 柯萨奇病毒B
主要细菌
肺炎链球菌
主要非典型病原体
MP、 Cpn
肺炎链球菌 肺炎链球菌 肺炎链球菌 肺炎链球菌
MP、 Cpn Cpn
肺炎链球菌 肺炎链球菌 肺炎链球菌
MP、 Cpn MP、 Cpn MP、 Cpn
肺炎链球菌
呼吸道病原体感染临床特征的异同点
病原体名称
临床共同特征
临床特异特征
流感病毒A 流感病毒B 副流感病毒
临床组合推荐
门诊病人 : 血常规 + CRP (PCT) + 肺炎支原体 / 肺炎衣原体 流感季节: 甲流、乙流、副流感 +(合胞病毒、腺病毒、肺炎支原体、肺
炎衣原体) 感冒咳嗽两项:血常规+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 感冒咳嗽两项:肺炎支原体+合胞病毒或者肺炎衣原体+合胞病毒
住院病人: 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呼吸道病毒(流感、
AIV/BIV、HPIV AIV/BIV、HPIV、ADV ADV3型/7型, CVB、ECHO AIV/BIV、HPIV、ADV、RSV、VZV、MV、CMV AIV/BIV、HPIV、ADV、RSV、CVB、ECHO RSV、HPIV、ADV、CVB、ECHO CVB、ECHO、ADV、AIV/BIV、HPIV、MuV CVB、ECHO、VZV、MuV

八项呼吸道病原体检测在小儿呼吸道感染中的临床意义

八项呼吸道病原体检测在小儿呼吸道感染中的临床意义

八项呼吸道病原体检测在小儿呼吸道感染中的临床意义王超【期刊名称】《医疗装备》【年(卷),期】2017(030)014【摘要】目的探索八项呼吸道病原体(LP、ADV、RSV、IFA、MP、CB、CP、IFB)检测在小儿呼吸道感染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14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为此次研究对象,对所有患儿实施八项呼吸道病原体检测,分析呼吸道病原体IgM八联检阳性率及八种病原体分别所占的阳性数.结果对14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检测,发现78例出现阳性症状,阳性率为55.71%;而在阳性感染患儿中,以肺炎支原体感染最为常见,占53.85%;其次为腺病毒,占46.15%;而后为嗜肺军团菌(26.92%),乙型流感病毒(15.38%),呼吸道合胞病毒(10.26%),肺炎衣原体(2.56%),Q热立克次体(1.28%),甲型流感病毒(1.28%).结论八项呼吸道病原体检测在小儿呼吸道感染诊断中效果显著,值得推广.【总页数】2页(P59-60)【作者】王超【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市第一医院儿科福建泉州 36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92.11【相关文献】1.9项病原体 IgM 抗体检测在小儿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 [J], 黄美琼;谭润霞;李银清2.九项呼吸道病原体检测在小儿呼吸道感染中的诊断价值 [J], 卢宇明;李欢;刘慧;鄢莎莎;陈思锦3.呼吸道九联检试剂在儿童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检测中的临床意义探讨 [J], 王洪建4.病原体IgM抗体、血清CRP、25(OH)D水平在小儿呼吸道感染中的检测意义[J], 杜艳芳5.病原体IgM抗体、血清CRP、25(OH)D水平在小儿呼吸道感染中的检测意义[J], 杜艳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医院呼吸道感染病原学检测技术培训

医院呼吸道感染病原学检测技术培训

由于检测方法的局限性,可能会出现 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需要结合临床 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阴性结果
当检测结果呈阴性时,表明患者体内 未检测到相应的病原体,但也有可能 是病原体数量过少或检测方法灵敏度 不够所致。
检测结果与临床诊断关联
确诊依据
检测结果可作为临床诊断的重要 依据,帮助医生确定感染的具体 病原体,从而制定针对性的治疗
常见的医院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包括细菌、病毒、真 菌等。
医院呼吸道感染对患者的康复和治疗产生不良影响 。
病原学检测的重要性
02
01
03
准确检测病原体是有效治疗的前提,有助于制定合理 的治疗方案。
病原学检测有助于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传播。
提高病原学检测技术水平,有助于提高医疗质量和安 全。
培训目标
熟悉常见病原体检测的 实验操作和结果解读。
案例二
某新生儿因发热、呼吸困难等症 状就诊,病原学检测结果显示为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经及时治
疗病情得到控制。
案例三
某患者因慢性咳嗽、咳痰等症状 就诊,多次病原学检测均为阴性 ,后经其他检查确诊为支气管哮
喘,经治疗后症状缓解。
05
培训总结与展望
培训效果评估
1 2 3
培训内容掌握程度
通过考试、实操等方式评估学员对培训内容的掌 握程度,确保学员能够熟练掌握呼吸道感染病原 学检测技术。
培训后工作表现
跟踪学员在实践中的工作表现,了解培训成果在 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情况,以便进一步优化培训内 容和方法。
培训反馈与改进
收集学员对培训的意见和建议,针对存在的问题 和不足进行改进,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
未来研究方向与挑战
01

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检测技术

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检测技术

感染新冠病毒后,病毒载量在症状出现前约 2 天升 至最高水平,并在 5 天内保持较高水平,然后在 7 ~ 8 天后下降,但除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外,多数 患者的活病毒可在 7 ~ 10 天内降为零。
血液中最早出现的抗体是 SARS-CoV-2 IgM,通常 在症状出现后 5 ~ 7 天出现。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 会产生 IgM,IgM 在血液中的含量比 IgG 上升得快, 下降得早,IgM 抗体是感染大多数病原体的标志物。
标本采集
涂片染色镜检
阳性检出率
约10%
分离培养(平板
微生物鉴定(生
培养或血培养)
化鉴定)
药敏试验
先进行痰液标本质量判定, 扁平鳞状上皮细胞≥10个 而白细胞<25/低倍镜视野 建议标本重采,用革兰染 液对痰液或支气管肺泡灌 洗液的涂片样本进行染色 后镜检,根据涂片染色结 果粗略判断革兰氏阴阳性 球杆菌?疑似哪种病菌/真 菌(念珠菌),提供临床 经验性用药和选择合适培 养基分离培养。
真菌(GM试验)
抗原检测法 血清、BALF
因素第5位
呼吸道感染居全球疾病负担前列
•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2016 年ARI 已导致全球近3 0 0 万人死亡。2 0 2 1 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 结果显
• 示,2019 年下呼吸道感染位居全球主要死亡原因的第四位,2021 年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感染位居第二位,导致2019 年至2021 年间全球预期寿命下降了1.6 岁。
LI Z J, ZHANG H Y, REN L L, et al. Etiological and epidemiological features of 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s in China[J]. Nat Commun, 2021, 12(1): 5026.[1] GBD Demographics Collaborators. Global age-sexspecific mortality, life expectancy, and population estimates in 204 countries and territories and 811 subnational locations, 1950-2021, and the impact of the COVID-19 pandemic: a comprehensive demograph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21[J]. Lancet, 2024, 403(10440):

呼吸道病原体检测在临床中的应用

呼吸道病原体检测在临床中的应用
病毒培养
将临床样本接种在特定细胞或鸡胚中进行培养,观察病变效应,通过特异性抗 体等方法鉴定病毒。但该方法耗时、灵敏度低,且部分病毒难以培养。
免疫学方法
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荧光等,基于抗原抗体反应来检测病原体 。虽具有较高特异性,但可能存在交叉反应,且需要已知抗原或抗体。
分子生物学技术
病原体明确
通过呼吸道病原体检测,可以快 速明确地确定急性呼吸道感染的 病原体,如病毒、细菌等,为临 床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
早期治疗
准确的诊断有助于早期选择合适 的药物进行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肺炎病原体的鉴定
病原体检出率高
呼吸道病原体检测对于肺炎病原体的 鉴定具有较高的检出率,有助于明确 肺炎的病原体类型,为临床医生提供 针对性的治疗建议。
问题。
交叉反应
某些检测方法可能存在与其他病 原体的交叉反应,导致特异性降 低,因此需要进一步优化检测方
法以减少交叉反应的发生。
未来发展方向和展望
多重检测技术的发展
随着技术的进步,未来有望开发出能够同时检测多种呼吸道病原体的检测方法,提高检测 的覆盖率和效率。
便携式检测设备的研发
为了满足临床快速诊断的需求,便携式呼吸道病原体检测设备的研发将成为重要方向,这 将有助于实现即时检测和快速诊断。
辅助诊断
对于临床表现不典型或疑似肺炎病例 ,呼吸道病原体检测可作为辅助诊断 手段,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呼吸道病毒流行病学的监测
病毒株鉴定
疫情预警
通过呼吸道病原体检测,可以实时监 测呼吸道病毒的流行情况,鉴定病毒 株的类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异等特点。
呼吸道病原体检测对于呼吸道病毒的 流行趋势和疫情预警具有重要意义, 有助于卫生部门及时采取防控措施, 保障公众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抗体 检测及应用
云南昆钢医院检验科
湛成国
一、呼吸道感染概述
二、九项呼吸道感染病原体IgM抗体检测
一、呼吸道感染概述
1.概述 呼吸道感染是指病原体感染人体的鼻腔、咽喉、 气管和支气管等呼吸系统。分为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 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常见的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指鼻腔、咽喉部急性炎症的概称,是呼吸道最常见的 一种传染病。常见病因为病毒,少数由细菌引起,患 者不分年龄、性别、职业和地区,不仅具有较强的传 染性,而且可引起严重并发症。下呼吸道感染是最常 见的感染性疾患,包括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慢性支气 管炎、肺炎、支气管扩张等,由病毒、细菌、支原体、 衣原体、军团菌等微生物引起。其防治应遵循预防为 主、准确诊断、及时治疗的原则,治疗时必须明确引 起感染的病原体以选择有效的抗生素。
3、非典呼吸道病原体
呼吸道非典型病原体是指除肺炎双球菌以外的病 原体,已报道的非典型呼吸道病原体有很多,最常见 的有嗜肺军团菌、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Q热立克 次体、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 病毒等。
4、非典型呼吸道病原体的检测方法 分子生物学检测:PCR 病原检测:病原体分离培养 血清学检测:ELISA、IFA(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法)
2)阴性结果:可观察到军团菌、肺炎衣原体和立克 次体无荧光,支原体、腺病毒、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和副流感病毒的细胞呈现红色。
6.注意事项 1)每一次试验都应设立阳性和阴性对照,以确认试 验和试剂盒的有效性。观察到的荧光模式应与说明书 要求相符合,否则检验无效。 2)洗涤时注意不要直接对着孔直接冲洗,以免冲洗 掉已经固化反的应复合物。 3)单一样本抗体检测结果不能帮助作出近期感染的 诊断。应采集双份样本(急性期和康复期)同时检测 来观察血清转化或抗体水平的明显升高。 4)载玻片上病人样本交叉污染会导致错误结果,要 小心操作防止发生。 5) 吸附剂加入样本后要注意观察是否有明显的沉 淀出现。
谢谢!
病原体 嗜肺军团菌 形态或荧光模式 杆状
肺炎支原体 立克次体 肺炎衣原体
腺病毒
细胞外围荧光模式 球杆状 球状
混合荧光模式(细胞核和胞浆或胞膜)
呼吸道合胞病毒 混合荧光模式(细胞核和胞浆或胞膜) 甲型流感病毒 乙型流感病毒 混合荧光模式(细胞核和胞浆或胞膜) 混合荧光模式(细胞核和胞浆或胞膜)
副流感病毒
西班牙VIECELL公司出品 安图代理
1.检测样本要求 本试剂盒仅适用于检测人血清。其血液采集需由 专业人员无菌静脉穿刺采集。建议使用消毒或无菌技 术,以保持样本的完整性。血清样本采集后如不在8小 时内检测应2~8 ºC冷藏,如7天内不检测,则应冷冻 (-20ºC)保存。不要反复冻融以防止免疫球蛋白滴度 降低,特别是IgM。不要使用高血脂或污染的血清。若 样本中含有微粒要离心使之澄清。
混合荧光模式(细胞核和胞浆或胞膜)
5.结果判读 1)阳性结果:可以观察到腺病毒、流感病毒、呼吸 道合胞病毒或副流感病毒对阳性血清的1-15%细胞的细 胞核、胞浆或胞膜出现苹果绿色荧光(在副流感病毒 和呼吸道合胞病毒中能同时观察到着色的合胞);军 团菌、衣原体或立克次体中所有的细菌呈现出苹果绿 色荧光;支原体对阳性血清在细胞外围呈现苹果绿色 荧光。
2、临床症状
1)局部症状:鼻塞、流涕、喷嚏、干咳、咽部不 适和咽痛等,多于3~4天内自然痊愈。 2)全身症状:发热、烦躁不安、头痛、全身不适、 乏力等。部分患者有食欲不振、呕吐、腹泻、腹痛等 消化道症状。腹痛多为脐周阵发性疼痛,无压痛,可 能为肠痉挛所致;如腹痛持续存在,多为并发急性肠 系膜淋巴结炎。 3)婴幼儿起病急,全身症状为主,局部症状较轻。 多有发热,体温可高达39~40℃,热程2~3天至1周左 右,起病1~2天可因高热引起惊厥。年长儿以局部症 状为主,全身症状较轻,可仅轻度发热。
2.检测方法原理
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是基于待测样本中的抗体 与吸附在载玻片上的抗原发生的反应。样本中存在的 特异性抗体和抗原反应,未与抗原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在洗涤步骤中除去。在下一步骤中,抗原-抗体复合物 与荧光素标记的抗人球蛋白反应,用免疫荧光显微镜 观察结果。
3.操作流程
4.显微镜观察
5、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避免受凉 净化环境 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补充营养 注意生活规律 加强个人卫生和个人防护 自动免疫
二、九项呼吸道感染病原体IgM抗体检测
目前市场上商品化的呼吸道九联检产品基本都是 检测以下九项:嗜肺军团菌、肺炎支原体、Q热立克次 体、肺炎衣原体、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甲型流 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和副流感病毒(1、2、3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