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设防审查专家委员会会议纪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查专家委员会
关于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和审查若干问题讨论会
会议纪要
2016年4月27~28日,广东省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查专家委员会在东莞市召开“关于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和审查若干问题的讨论会”。与会专家结合近年来广东省的工程实践和设计经验,对我省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和审查若干热点问题进行认真、充分的讨论,形成纪要如下:
一、结构的层间位移角限值
近年来,我省高层、超高层建筑不断推出,由于现行规范中结构层间位移角限值偏严格导致设计的不合理,在沿海设计风压较大及地震烈度较高的部分地区问题尤为突出。在满足下列条件的情况下,按弹性方法计算的50年一遇风荷载作用下楼层的层间位移角可按以下限值控制:框架结构不宜大于1/400;高150米及以下的框架-剪力墙、框架-核心筒结构不宜大于1/500,剪力墙结构不宜大于1/600;高250米及以上结构不宜大于1/400;高150米~250米之间可内插确定;钢结构不宜大于1/250;小震作用下楼层的层间位移角可按上述限值控制,但应进行中、大震抗震性能设计,大震作用下弹塑性层间位移角限值按现行规范规定执行。
1. 满足结构填充墙、内隔墙、幕墙等非结构构件对主体结构的刚度需求,不因结构变形而引起损坏。
2. 满足风荷载作用下的舒适度验算要求。验算时,混凝土结构的阻尼比不大于2%,混合结构的阻尼比不大于1.5%,钢结构的阻尼比不大于1%。
3. 满足结构整体稳定性要求。
4. 满足机电设备正常运行的要求。
5. 结构单元间留设防震缝时,宽度应满足中震作用下两侧结构不发生碰撞的要求。防震缝宽度可取不小于中震作用下较低结构单元顶点水平位移与相应标高较高结构单元水平位移绝对值之和,并不小于规范要求。
二、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1. 高层建筑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可用弹性有限元特征值法进行计算,荷载取标准值(恒+0.5活)。由特征法算得的屈曲因子小于20
时应考虑重力二阶效应的影响。
2. 在风荷载或小震作用下,混凝土结构、混合结构不考虑结构
刚度折减,重力二阶效应引起的附加弯矩或水平位移增量不大于10%;钢结构重力二阶效应引起的附加弯矩或水平位移增量不大于20%。
3. 构件承载力计算时考虑二阶效应及初始缺陷的影响
三、 结构的扭转位移比
1. 扭转位移比表达了结构扭转位移与平动位移的相对关系,也间接表达了扭转刚度与平动刚度的相对关系,不反映扭转效应的大小,也不反映结构扭转刚度的大小。
2. 结构扭转位移比大于1.2为扭转不规则,表明结构的扭转耦联效应不能忽略,不应采用基底剪力法进行简化分析。
3. 结构扭转效应的大小体现于扭转引起的扭转角和扭矩。当扭转位移比超出规范限值时,应仔细分析其原因,着重考察结构的层间位移角、楼层层间扭转角、构件的承载力及构造,令结构可以抵抗包括平动剪力及扭转产生的附加剪力。
4.考虑偶然偏心的扭转位移比分别不大于1.35(A级高度高层建筑)、1.3(B级高度高层建筑)时不作为超限项计算。
四、地震作用下出现小偏心受拉的混凝土构件设计
1. 混凝土受拉构件的破坏始于钢筋的屈服,破坏形态是典型的延性破坏,可按其性能水准采用相应的抗震构造。
2. 小偏拉钢筋混凝土构件混凝土开裂、钢筋屈服后,其侧向刚度、轴向受拉刚度明显下降,所分配的拉力、水平剪力明显减少。为简化设计,可偏安全按等效弹性计算分配的拉力、剪力进行构件截面承载力计算,并宜按中震弹性或不屈服设计,必要时也可采用弹塑性方法进行内力分析。
3.中震作用下小偏心受拉构件是否需要配置型钢可根据其具体
受力情况由设计人确定,配置普通钢筋可满足要求时可配普通钢筋,需要配置型钢则配置型钢。不控制混凝土的名义拉应力。
4. 在往复荷载作用下构件承受较大压力(压应变大于0.003)时,应扣除保护层厚度校核其平面外稳定承载力。
五、抗震性能目标的设定
1. 一般情况下,设防烈度6、7度区的结构可设定为C级,8度区的结构可设定为D级。关键构件设置与否及设置部位由设计人根据结构的具体情况合理确定。剪力墙结构或框架-核心筒结构底部加强区剪力墙满足承载力、构造要求及大震下弹塑性位移角限值时,可不设定为关键构件。
2. 单跨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目标不应低于C级,可不列为超限项。
六、同一层出现薄弱层和软弱层的加强措施
当结构沿竖向出现承载力突变和刚度突变,于同一层出现薄弱层和软弱层并且调整困难时,应要求校核其中震作用下的承载力和大震作用下的弹塑性位移角,并适当提高安全度,宜达到中震弹性。
七、楼板抗震性能水准的设定
楼板抗震性能水准的可视楼盖传递水平力的大小、协调竖向构件共同工作的性能而定。一般情况下,框支剪力墙转换层、腰桁架加强层楼盖的性能水准可设定为中震弹性或不屈服,板筋双层双向配置,每层每向构造配筋率宜不小于0.25%。薄弱连接部分楼盖宜设定为中震弹性。
八、6秒以后反应谱
乙类及以下建筑物不再要求进行地震安评。6秒以后反应谱可专门研究,也可按规范反应谱5Tg以后直线斜率延伸。
九、中震作用下的连梁刚度折减系数及钢筋超强系数
根据广东省高规进行结构在中震作用下的承载力校核时,设防烈度为7度(0.15g)或8度时可考虑钢筋的超强系数1.25,连梁的刚度折减系数可取不小于0.3。
十、楼层最小地震剪力
当楼层最小地震剪力不满足规范要求时,不要求调整结构刚度或结构体系,直接调整结构承载力以满足规范要求。放大后的基底总剪力不宜小于按底部剪力法算的的总剪力的85%。
十一、框架-核心筒结构中外框架分担地震剪力比例
1. 不采用加大外框架刚度的方法来满足分担地震剪力比例的要求,避免由此导致的肥梁胖柱。可让框架承担比按弹性刚度分配的更多的地震剪力(调承载力)以满足规范要求。按广东省高规,调整时仅加大柱的弯矩,梁可不调整。
2. 按性能化设计、结构满足中、大震性能要求时,无需满足规定的地震剪力分担比例。
十二、结构布置沿主轴一个方向剪力墙数量多而另一方向剪力墙数量少时结构体系的界定
此类结构沿主轴一个方向剪力墙数量多时,该向呈弯曲型变形特征,而另一方向剪力墙数量少,呈弯剪型变形特征,结构体系可定义为剪力墙及框架‐剪力墙结构。此类结构的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的抗震等级按剪力墙结构考虑,框架的抗震等级按框架‐剪力墙结构考虑,框架方向短墙肢截面高宽比不大于4时该向边缘构件应按框架柱的抗震构造。层间位移角限值按剪力墙结构控制,并进行中震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