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残疾儿童心得体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爱残疾儿童心得体会

【篇一:关爱残疾儿童心得体会】

很早之前就知道聋哑儿童这个名词,但真正亲身接触到聋哑儿童则是通过这次关爱残联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几天的残联实践活动让我认识到他们的世界,他们的生活。

到残联的当天,我们爱源小分队受到了这群孩子的热烈欢迎,虽然没有一句句的工整话语,但他们脸上的欢喜表情加上手舞足蹈的动作足以将他们高兴的心情表达的淋漓尽致。一个个不由得拥在我的周围,依偎着膝盖,抬着头向我展示天真烂漫的笑脸,那一双双水灵灵的大眼睛一眨一眨,以他们所特有的方式向我打着招呼。在他们的眼中有些对外界认知的渴望,看到这里心中满是同情,挂在耳朵上的人工耳蜗不禁让我对这群孩子有了怜惜之情。在残联老师的介绍下,我们了解到这群特殊的孩子们从出生就感受不到来自世界的声音,自然也就接收不到人类的语言,最终导致了他们语言的发育迟缓。现在他们表面上看和其他儿童群体并没有什么不同,并都在人工耳蜗的帮助下有了基本的听力,在老师的教导下能运用相对基础的词汇来表达自己。在这儿的孩子分为大,中小三个班,没班大概有20人左右,大班的孩子已经掌握了最基本的听说技能。之后老师指导我们在户外陪孩子们做些运动,让孩子们上室外课。社会实践范文

室外的课堂上,老师陪着孩子们做游戏,我们也高兴的加入他们的行列,体验他们的天真,同时也怀念我们的童年。游戏开始了,还是那个很古老却又忘不了的童年游戏丢手绢。我们共同唱起那有着浓郁童年色彩的歌谣:丢,丢,丢手绢,丢,丢,丢手绢童年的旋律在活动的场地上来回飘荡,悠扬的旋律仿佛将自己拉回到了自己的童年,好像在做的各位全都是自己儿时的玩伴,一切都是那样的熟悉,那样的舒畅范文

几天的时间活动,队员们都虽有些累,但只要看到孩子们天真烂漫的笑脸,我们的心中却有了一股满满的自豪感与幸福感。这次活动使我真正了解到了聋哑儿童的世界,学习到很多与小孩子沟通交流的技巧,在陪伴他们的同时也使我的心灵得到净化,净化到童年的天真烂漫。社会实践范文

更多关爱儿童的实践报告范文推荐:

1.

2.

3.

4.

5.

7.

9.

【篇二:关爱残疾儿童心得体会】

残疾人是弱势群体中的特殊群体,他们的生活中有着诸多的困难:

盲人见不到光明,无腿青年只能坐在轮椅上……他们每天面对着太

多的痛苦和无奈,但也有很多残疾人并没有因为身体上的不完整而

自暴自弃。相反,他们有着对生活的追求,他们在顽强的追寻中体

现着生活的多彩和生命的意义。他们中有参加残奥会夺冠的英雄,

有勤奋好学的学生,有业务精湛的技术人员,有艰苦创业的企业家……

但是社会上对残疾人的偏见和歧视仍然存在,同在一片蓝天下,我

们应该有着同样尊重的目光。希望全社会都能理解残疾人,关爱残

疾人,提倡多一点尊重,少一点偏见,全社会每个人都能伸出自己

关爱的手,奉献自己的爱心,让每个残疾人都能感受到人间的温暖。扶贫助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建设和谐社会、文明社会的重要内容。我们应常怀助人之心,响应“扶贫助残”的号召,高举爱心接力棒。少喝几瓶饮料,少吃一点零食,省下一些自己的零用钱,献出一

片爱心,为中国残疾人的公益事业献上一份爱心。

【篇三:关爱残疾儿童心得体会】

>>>>正文

如何关爱社会上的“残疾儿童”------------------------------------------------------------------------------------------

一对从湖南到佛山打工的夫妻,由于不堪残疾儿子给自己带来的精

神折磨,将亲生儿子丢到河里溺死。近日,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一

审分别判处这对年轻的父母有期徒刑4年和5年。(据8月26日信

息时报)

又一个残疾孩子被父母“永远地抛弃”了。如果说,这对父母抛弃亲

生骨肉的作法自有人去唾弃、去谴责,并且他们也为此受到了相应

法律惩罚的话,那么这样的悲剧背后,我们是否还需要思考些什么呢?

残疾人是社会中的一个特殊人群,而残疾儿童则是这个特殊人群中

最需要得到关怀的。他们小小年纪就遭遇命运的无常捉弄。这种重负,当然不仅仅是无辜的孩子身上才有,他们的父母同样背负着沉

甸甸的压力而疲惫、劳累乃至不断重复失望,甚至可能最终走向绝望。如果细究这样的“父母杀子”悲剧,可以发现基本上都发生在贫

困家庭。挣扎于生活底线的生存压力和受困于残疾孩子希望无着的

精神压力交织在一起,最终酿成惨剧。

都说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但发生悲剧的残疾孩子家庭都有着

太多的相似点:你可以从他们的脸上看见沉郁的阴霾。父母可能为

失去“理想的孩子”而悲伤,表现为震惊,愤怒,忧虑,或忧郁,内疚,担心。这种悲伤可能出现在孩子发育的任何阶段,父母之间可

能对此接受的程度不同,而残疾儿童的自身生理障碍又容易造成双

方沟通的困难,矛盾的诱因在家庭内部慢慢发芽。更重要的是,面

对残疾儿童,即使是最能干的父母也需要帮助。而如果社会大环境

中对于残疾儿童保护的相关措施缺失,政策和资金投入的不统一,

保健、教育和社会支持系统之间缺乏交流和合作,造成给予残疾儿

童家庭的帮助不能到位,这样的诱因就会不断被放大,最终一发不

可收。

我们不能说,关怀残疾儿童仅仅是父母的事情,这其实也是政府和

公众的共同责任。如果一个残疾儿童家庭的痛苦只是由儿童及父母

来承担而没有相应的机构来进行援助,那么社会保障体系中对儿童

的基本健康与保健、对困境中儿童的特殊保护力量还是薄弱的;儿

童福利机构供养、教育、康复的功能还不够完善;我们的社会还有

很多工作要做。

所以,一句老话“情之所系力量之所在”应当可以作为此类悲剧的一

个解决之道。我们有“希望工程”和“春蕾计划”,并且取得了很大成绩。但这还不够,政府和公众应当一齐携起手来,同心协力保证残

疾儿童得到更多的保障。除了让他们吃饱穿暖以外,还要让他们享

受到治疗自身残疾的权利、受教育的权利、未来可获得工作机会的

权利等等。我们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我国福利机制的不断完善,类似的悲剧会越来越少,我们的社会将更加符合小康社会的发展标准。

编辑:吴思来源:南方都市报作者:毕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