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山西省长治二中高一(上)期中历史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秦始皇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D.秦始皇试图使权力具有神秘性
【答案】
B
【考点】
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
【解析】
本题关键信息是“秦始皇将‘朕’做了制度化规定,即只有皇帝才可以将‘朕’作为自称”,结合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进行分析即可。
【解答】
材料“秦始皇将‘朕’做了制度化规定,即只有皇帝才可以将‘朕’作为自称”体现的是皇帝独尊的特点,B选项符合题意;
A项说法过于绝对,应排除。
道德水平是九品中正制和察举制所要考察的,所以科举不具备优势,故B项错误。
C项错在“排除”,不应该是排除而是避免垄断,故C项排除。
故选D。
13.军机大臣、军机章京完全秉命于皇帝的旨意拟写传达,不能另立意见,其任命并无制度上的规定可供遵循,完全出于皇帝的自由意志,军机大臣的职务也没有制度上的规定,一切都是皇帝临时交办的。这说明军机处()
A选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
CD选项说法与材料无关,不能体现,排除。
故选B。
6.秦代丞相统领百僚,为文官之长,协助皇帝处理日常政务,但无统兵之权;太尉统兵,为武官之长,但无调兵权,调兵权力控制在皇帝手中;御史大夫“掌副丞相”、参与机要、监察百官。秦朝这样安排的根本目的是()
A.使官员相互配合B.让官员彼此牵制C.保证皇权的独尊D.调动官员积极性
A.地位高、职权大B.具有很强的独立性
C.由皇帝直接任命D.由中书省临时派出
【答案】
A
【考点】
元朝行省制度
【解析】
本题考查元朝的行省制度。
【解答】
通过材料“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说明元朝行省长官地位高职权大,故A正确;
材料信息并不能看出行省长官具有很强的独立性,排除B;
材料信息并没有说明行省长官是由皇帝直接任命的,排除C;
ABD选项均不属于嫡长子的范围,排除。
故选C。
4.近年来,修族谱、立宗祠、祭祖宗、寻亲会祖,甚至宗族械斗在农村蔓延开来,各种家族组织不断涌现。在当前的一些地方,农村社区文化的宗族色彩日益浓厚,利用祭祀祖先、唱族戏、婚丧嫁娶等礼仪、风俗将村民族人联结起来。这表明()
A.宗法制有利于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B.宗法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同
A.加强了中央集权B.使分封制退出历史舞台
C.引起了诸侯叛乱D.消除了中央和地方矛盾
【答案】
A
【考点】
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解析】
本题考查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解答】
根据所学知识,材料中的“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余诸子皆在王国范围内分到封地,作为侯国,由汉廷定封号”体现的是汉武帝时期推行的“推恩令”。从“封国越分越小……封土而不治民”“封国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与汉郡无异”等信息可以看出,这一做法加强了中央集权,故A正确。
宋朝冗官政策是重文轻武、分化事权的政策导致的,D选项排除;
11.据史载,万历首辅张居正,任阁职十六年,“威柄之操,几于震主”,“六卿伺色探旨,若六曹吏称次者,亦惕息屏气,而不敢有所异同”,“政事一决居正。居正无所推让,视同列蔑如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此时内阁的权力较大B.皇权受到内阁的制约
C.张居正个人能力出色D.内阁地位有制度保障
C.封建迷信思想在某些地区愈演愈烈D.宗族势力及宗法观念的影响仍存在
【答案】
D
【考点】
宗法制
【解析】
本题考查西周的宗法制。主要考查西周宗法制的影响。
【解答】
通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宗法制不仅有利于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同时也产生了社会隐患,排除A;
B普遍认同的说法过于夸大,排除;
材料叙述的主旨不是封建迷信思想,排除C;
D.材料只能反映出门下省有审核政令的权利,但看不出他超越中书省。
10.宋敏求在《春明退朝录》中写道:“参知政事薛居正、吕余庆于都堂与宰臣赵普同议公事。是月,又敕中书门下押班、知印及祠祭行香,今后宜令宰臣赵普与参知政事薛居正吕余庆轮知。”这表明参知政事()
A.是为宰相服务的B.与宰相轮流执政C.分割宰相的权力D.导致了冗官局面
分封制的崩溃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但在后世仍以各种面目出现,故B说法错误。
C说法错误,D说法太绝对,均排除。
故选A。
8.元代腹里行省长官由中书省兼任,其他行政长官一般由亲王或贵戚兼任。他们的官职、俸禄都与中书省相仿。元代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领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由此可见元代行省长官()
通过材料叙述可以看出,宗族色彩日益浓厚,说明宗法观念影响一直存在,故D正确。
5.据记载,周天子作为天下的共主,在发布诏令时经常用“朕”作为自称。秦朝统一后,秦始皇也成了天下的共主,自然而然就会延续周天子的自称,不同的是,秦始皇将“朕”做了制度化规定,即只有皇帝才可以将“朕”作为自称。这反映了()
A.秦始皇完全继承了西周的衣钵B.秦始皇进一步强化了君主权力
【答案】
C
【考点】
宋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解析】
本题关键信息是“参知政事薛居正、吕余庆于都堂与宰臣赵普同议公事”,结合宋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进行分析即可。
【解答】
根据材料“参知政事薛居正、吕余庆于都堂与宰臣赵普同议公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的参知政事分化的宰相的行政权,C选项符合题意;
AB选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
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
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
【答案】
D
【考点】
科举制
中国古代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解析】
本题考查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考查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重在考查科举制的影响。
【解答】
从察举制到九品中正制再到科举制,最重要的就是打破世家大族的政治垄断,使教育变成全民的教育高行政机构B.强化了君主专制制度
C.可参与机密事务决策D.完全取代了内阁的职能
【答案】
B
【考点】
清朝的军机处
【解析】
本题考查清代军机处的设立。
【解答】
材料信息表明军机处的权力完全取决于皇帝,是为皇帝服务的,B项符合题意。
A、C、D三项均不符合史实,排除。
故选B。
14.梁启超曾对古代中国与欧洲各国的国体进行对比,认为中国周代和古代希腊的国体相似之处最多。中国周代和古代希腊在政治上的相似之处应是()
B项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古代希腊是民主政治,故B项错误。
西周和古代希腊都出现贵族政治、列国分立,故C项正确。
小国寡民是古希腊城邦制度的特点;等级森严是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故D项错误。
15. “(在希腊)流通中发展起的交换价值过程,不但尊重自由和平等,而且自由和平等是它的产物;它是自由和平等的现实基础。”这实质上反映了在古希腊()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答案】
A
【考点】
分封制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和影响。
【解答】
从材料可知,分封出去的都是皇室宗亲,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西周分封制刚开始实行的是军事据点制度,也就是说派遣一部分周王室的政治力量到地方上去封邦建国,然后逐渐与当地人民进行融合,取得对地方的统治权,巩固西周对地方的统治,这必然就加强了与周边其他地区文化的交流和认同,有利于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巩固了西周对地方的控制,故A正确;
2019-2020学年山西省长治二中高一(上)期中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1.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提道:“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这里的“封建制度”在我们现行历史教材中的提法是()
A.分封制B.郡县制C.君主专制制度D.中央集权制度
【答案】
B
【考点】
隋唐三省六部制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三省六部制度,要求学生结合三省六部制度的内容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
A.材料反映的是大臣对皇权的制约,而不是加强君主专制。
B.从材料可以看出,大臣可以制约皇帝的命令,有利于使皇帝的命令更加科学和适应社会现实要求。
C.在唐朝三省六部制度之下负责起草皇帝诏令的是中书省。
故选A。
3.
西周时期一诸侯王死后,按照宗法制的规定,其子女有资格继承诸侯王爵位的是()
称谓
大姐(28岁)
大哥(30岁)
二哥(26岁)
三哥(20岁)
母亲
正妻

正妻
正妻
A.大姐B.大哥C.二哥D.三哥
【答案】
C
【考点】
宗法制
【解析】
本题考查宗法制。
【解答】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因此正妻生的长子是继承权力和财产的合法人,C选项符合题意;
A.分封诸侯、城邦国家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C.贵族政治、列国分立D.小国寡民、等级森严
【答案】
C
【考点】
东西方政治制度的比较
【解析】
本题考查东西方的政治制度。需要掌握中国周代和古代希腊政治上的相同点。解题的关键是对中国周代和古代希腊政治特点的理解、比较。
【解答】
注意限定信息“相似之处”,结合所学可知,分封诸侯是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城邦是古希腊的政治,故A项错误。
【答案】
C
【考点】
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
【解析】
本题解题关键在于对秦朝三公九卿制运行职责的准确把握。
【解答】
材料强调的是秦朝的中央行政体制相互制约,主要是为了维护皇权,C选项符合题意;
ABD选项不能体现为皇权服务的目的,排除。
故选C。
7.汉武帝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余诸子皆在王国范围内分到封地,作为侯国,由汉廷定封号。把大的王国分为若干个小侯国,封国越分越小,王侯虽还存在,但只得衣食租税,封土而不治民,封国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与汉郡无异。这一做法()
16.伯利克里说:我们雅典人自己决定我们的政策,或者把决议提交适当的讨论,最坏的是没有适当地讨论其后果,就冒失地开始行动。这表明雅典民主特别注重()
【答案】
A
【考点】
明朝的内阁
【解析】
本题考查明朝的内阁。
【解答】
材料“政事一决居正。居正无所推让,视同列蔑如也”体现的是内阁首辅张居正的权力较大,这种权力主要来自皇帝的赋予,是为皇权服务的,因此A选项符合题意,B选项排除;
C选项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
内阁不是中央一级的法定机构,D选项排除。
故选A。
12.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
A.商业平等是政治平等的前提B.商业贸易中存在不平等的现象
C.海外殖民推动了平等观念形成D.商业上自由平等影响了政治理念
【答案】
D
【考点】
古代希腊的政治制度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古代希腊的政治制度,侧重于考查的是商业平等的政治平等的关系。
【解答】
A.希腊在商业交换的过程中形成的平等观念,这种观念又反作用于民主政治,但是我们不能得出,商业的平等是政治平等的前提,故排除;
【答案】
A
【考点】
分封制
【解析】
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
【解答】
本题材料“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反映了西周分封制下家天下的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的“封建制度”是指分封制,故A项正确;
B是秦朝的地方制度,排除;
CD两项出现于秦朝,排除。
故选A。
2.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制()
B.材料中主要涉及的是平等观念,而并未讲述其中存在的不平等现象,故排除;
C.材料中的“流通”显然指的是商品交易过程,而不是海外殖民,也就是说题干中讲的是商业与平等观念的关系,而不是海外殖民与平等观念的关系,故排除;
D.商业的发展促进平等、自由观念的形成,商业的发展是西游和平等的基础,而自由和平等又是雅典民主政治的理念,所以,题干在讲述商业上自由平等与政治理念的关系,故正确;
通过材料“行省长官由中书省兼任”说明行政长官并不是临时派出的,排除D。
故选A。
9.唐太宗时期,大臣封德彝建议将征兵年龄从21岁提前到18岁,虽然相关诰敕经皇帝签署并下发到门下省,但给事中魏征坚决不肯署名,最终诰敕没有颁行。材料反映出唐代()
A.三省六部制加强了君主专制B.三省体制有利于科学的决策
C.给事中负有起草诰敕的职责D.门下省权力远远超越中书省
分封制主要是地方官制,不可能加强君主专制的权力,另外,西周时期,没有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君主专制权力在当时不是非常突出,西周主要强调以德治国,故B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我们知道地方诸侯国有很强的独立性,西周王朝就是不能够直接操控地方,所以实行分封,故C错误;
材料主要体现的是西周对地方的控制,而不是侧重周王室内部的权力传承关系,材料也没有直接涉及到贵族世袭特权的存在。真正从根本上保证贵族世袭特权的制度是宗法制,而不是分封制,故D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