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场所精神的空间景观环境的构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场所精神的空间景观环境的构建
内容摘要:本文以场所精神为切入点,就大学校园的户外空间和景观环境的构成做了初步的探讨与分析,并着重论证了场所精神对大学校园空间景观环境的构建具有的时代意义。同时提出了场所精神在大学校园的景观环境的构建手法。
关键字:场所精神景观环境大学校园户外空间
一、场所精神及大学校园空间景观
通常意义上的场所精神是环境在场所中富有记忆要素,是人类在活动参与过程中获得的一种认同感。挪威城市建筑学家诺伯舒兹提出的场所精神包括:定向感(或导向感)和认同感。定向感所指的即是空间范畴的,通过定向感来获得空间意义上的安全感;认同感所指的是文化范畴内的,通过认同感获得文化层面的归属感。但定向感与认同感虽为一个整体中的概念,两者在整体中仍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大学校园户外空间是由称为场地的虚体界面与校园建筑所组成,是科学美、自然美、艺术美的组合体。由于地块的特点不同,以及当地的气候等其他因素,校园规划在景观环境的构建上所采取的手法也就有所不同,处理起来的细节因此而相异。
现如今大学校园的景观问题亦层出不穷。随着学生扩招,校园原有的规划跟不上人数的增多,以及人数增多后所带来的景观功能的扩展也不能得以满足。而原有校园位于城市中的中心地位,随着城市的改建,甚至需要分散原有的地块,这就使得,校园用地更加紧
张。随之导致的校园建筑占据校园绿地,矛盾日益突出,原有的校园规划被打乱,变得无序、混乱。那么这就需要在原有基础上规划校园时,运用场所精神中的认同感和定向感,来传达校园精神,通过景观元素来构建空间,融合过去与现在,预示未来的发展,是过去在新的层面上的全新阐释。
基于场所精神所构建的大学校园户外景观空间是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来营造场所精神的。在下意识的状态下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和人文精神,使得学生无不在其中受到熏陶,并得以提高自我修养。我们研究校园的景观环境,主要目的是为了研究它们是如何运用场所精神建成的,定向感与认同感在校园内营造的过程中,所运用的形式多样。
校园有时更像是一座浓缩了的城市,人们在内进行生活、娱乐等活动行为,充分发挥了环境的想象力,感染力。而不同的场所精神营造的校园氛围更是不甚相同。
在欧美的很多大学校园规划设计上都是采用开放式的空间规则。就安徽大学馨苑校区来说,在校区的规划上以鸣馨广场、图书馆、磬苑广场构成的东西轴向为中心轴线。博学楼、笃行楼位于轴线两侧呈南北分布,以及周围四个学生住宅区域的围合,利于方向的定位,培养定向感。在建筑的色彩与造型上,基调采用深灰色与透明玻璃、金属构架等等,构筑了翡翠湖边绿色校园的特色建筑。在校区规划时,综合考虑基地周边环境景观,形状上采用轴对称与地块的磬形形成对比,同时将沿湖绿化纳入校园的景观系统,充分考虑
了园区内各建筑体的景观视线。
同时封闭化的校园规划模式也不少见,往往它有一块漂亮的大草坪以及庭院。这在设计手法上同样是具有场所精神的标识,因为特定的历史因素,更容易勾起人们的回忆。
“田园化”的规划格局则更多的运用在现在国内大多校园规划设计的手法上。这种设计手法注重采用多种形式提升有限的绿化环境,尊重自然,营造校园文化圣地,共同重现了先前的场所精神,成为具有认同感的空间。
合肥工业大学的翡翠湖校区的校园规划设计中,注重提升绿化范围的同时,预留一部分绿地为以后的功能拓展,设计观念的前瞻性由此得以体现。在地块设计中,中间地势较低,东、西侧地势较高的自然地貌,被设计师设计为中间的景观轴线,贯穿于校园南北两轴,形成整个校园的景观空间。内外的交通环线上,两侧植物规划各异,内环线以围绕教学区域为主,设计成面式绿地环境;外环线则串联这新区的重要节点,包括住宅区、图书馆、建筑院馆及东西南北四处大门,是合肥工业大学顺应新时代发展的标志。校园南门处预留绿地,采用分片设计法,分为植物群落区及滨水景观区。植物群落区种植成片树木,使得校园内外区分度高,过滤噪音、净化空气。滨水景观区则设计亲水平台、景观桥以及亲水园路,学校多多处绿地中点缀以景观雕塑,学生可以在校园交通环线上体味这种由景观小品所营造的场所精神。
场所精神的精髓——尊重自然,指导设计出的的校园空间景观通
常也是软质景观与硬质景观的组合体。中国科技大学的校园绿化中,乔灌结合、常绿与落叶结合,以及水质景观、景观廊架、路灯、雕塑、座椅等等景观构筑物相结合,创造并传达了这所古老校园中场所精神的存在。
总之,在大学校园的空间景观环境的构建中,所谈及的规划,都是希望新时代的大学生,在富有场所精神的校园中生活、学习,同时能被场所精神所感染,知识被强化,想象力被激发,无论学习还是工作都能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场所精神往往是起着归属感的作用,真正的归属感是认同感与定向感在环境中的发展与统一,并不沦为一种中断的、断断续续的关联作用。无论是具有典型性特色的校园绿化环境,还是营造了场所精神的景观构筑物,它们共同诠释了这一构建在环境中对场所精神的意义。
二、大学校园景观环境的构成
大学校园户外景观环境不仅仅是建筑物以及虚体空间的围和,甚至包括了周边所看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氛围。是实体与虚体的组合体。
大学校园户外景观环境的设计形式更加的多样化,空间层次更加的丰富化,是动静结合的韵律美的集成体。安徽大学的磬苑校区的校园景观设计会到动感与静谧带给我们的视觉审美。极具人文与历史韵味的空间环境或者建筑在校园中守望着莘莘学子。灰色徽派建筑的图书馆位于磬苑广场水景轴线之上,通过东门—磬苑广场—图书馆—鸣磬广场—西门这一轴线,我们可以感受出动静相宜的节
奏。
校园空间景观环境是内部建筑、绿化、人文氛围的综合体。环境空间营造的不仅是使用功能还有审美功能、教育功能,环境空间的营造是决定校园户外景观环境的主要因素,形式上的不同,决定着使用者身处其中时的感觉也不尽相同。在空间构成上,景观轴线的开放程度,以及轴线上景观节点的疏密度都会影响校园的识别度。空间景观环境的构成中,我们在校园整体的规划上应该把握好明确的方针,有目的、有条理的进行设计。厦门大学的规划布局中,建筑与环境的整体规划即以“一”字形或半月形围合方式为主,建筑融合了中西方的建筑形态,具有强烈的审美趣味,同时建筑族群浓郁的时代特征构建了场所中的认同感,并提现了因地制宜的设计构思。
区域的景观环境框架将环绕和分隔不同用途的土地和活动节点。我们在这些景观特征的空间表达往往赋予了使用功能和生态地貌(3)。校园建筑与景观依山而建,有利于周围生态环境引入校园内部,并利于后期校园的扩建,同时要在建设中尽可能满足户外交往空间。黄山学院、武汉大学等诸多高校都选择将校园建立在山体空间上,利用了山体空间中的高低落差做相应的特色设计,为学生提供了富有记忆力、想象力特点的校园景观环境。
景观空间环境的打造基本上以校园历史为脉络,追根溯源,在认同感上呈现归属感,从而引起活动者的共鸣,这也是将场所精神运用于校园空间环境景观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