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文中看写作繁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古文中看写作繁简
从古文中看写作繁简
不是重复
《齐人有一妻一妾》,是《孟子》中一段讽刺文字,它的故事大家都熟悉。
在行文上,,这段文字有这么一个地方颇值得注意。
开头叙“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展酒肉而后反,其妻间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
跟着写其妻对此表示怀疑,“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膺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见有显者来。
吾将.间良人之所之也。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其妻对其妾谈话一段中“良人出,则必膺酒肉而后反,间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与前面的叙述不仅内容相同,而且文字也极少变动,这是不是重复呢?而这段文字中的另一个地方却不是这样写的,那就是当其妻见过她丈夫乞食的丑态后,回来告诉其妾,只用“今若此”
一语就概括了那丑态,并不再重述。
这里处理得如此简洁,为什么前面又不这样处理呢?
看来这里不是简单的重复或简洁的间题,它大体上体现了《孟子》的一个写作特点。
这就是尽管《孟子》还没有完全脱离语录体,但较之《论语》却大有发展,它不仅仅以记述简约取胜,而且已经较为注意到人物刻画。
上述看似童复的地方,其实是在强调齐人妻子的怀疑,因此在开头叙述齐人令人怀疑的情况之后,又从齐人妻子口里把这怀疑之处重新举出,以见其着实疑惑不解,带有突出此点之意,不能简单地理解为重复。
这样的例子在《孟子》中也还有,如《万章上》叙校人欺子产之后说:“孰谓子产智?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了’”这“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本来是子产讲过的话.这里校人拿来重述,就把他当时因骗过子产而颇为得意的口气写得极为逼真。
这自然不
是重复,是为了刻画人物的需要。
从这个角度去理解,也可看出齐人妻子的那几句话不算是重复了。
当繁也要繁
写文章要求简洁,这是对的。
但也不能把它绝对化,不然有些文章的写法就难以解释。
这可举一个例子说明。
《触龙说赵太后》是《战国策。
赵策》中的一篇文章。
按理说,当时“秦急攻之”事态甚为紧急,触龙一见太后,必然据理力陈;按文章要求简洁说,也必然开门见山,写触龙申述的理由就够了。
但文章却不是这样写的。
它写触龙进见时慢慢的走;见了太后,又说:“我的脚有病,不能走快,很久没见太后,恐怕你身体也劳倦不舒适,所以来看看你。
”然后又问太后食量有没有减少?太后回答说只是吃些粥。
触龙又说他自己原来也很不想吃东西,只得勉强多走点路,一天走三四里,这样慢慢地稍微喜欢多吃一点东西了,身体舒适些“二我们读到这里,不禁要发生疑问,秦在急攻,形
势紧迫。
这个触龙却尽谈些生活琐事,甚至扯起养生之道来了。
这不是“急惊风碰上慢郎中”吗?而且即令当时确实如此对话,笔者也不该照实记录,何以不加剪裁?就一般情况来说,这问得有理。
而这里却有一个特定情况,那就是触龙是在赵太后盛怒时去见她的。
他这么一扯,果然使“太后之色稍解”,就是说脾气没那么大了.底下触龙再从自己爱儿子,引出太后之爱子,然后才接触正题说怎么才是真正爱儿子,劝她送长安君质于齐,终于获得了同意。
这段文章写出了在特定情况下触龙特定的对策,不然硬碰硬一定没有好结果。
写琐事正是突出触龙善于机变应对,有助于突出他的形象。
像这样的地方就不能简单地认为作者在写琐事,不简洁。
可见文无定体,文章的繁简也必须从内容出发来考虑,当繁也要繁。
这个例子对我们写文章如何取舍材料,颇有借鉴意义。
xxhttp:///温馨提示:欲查找更多相关
内容,请使用相关文章和本页面下边“上一篇”和“下一篇”按钮查找。